•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體脂肪與體脂肪率
1
體脂肪與體脂肪率
2
這樣吃火鍋不會胖 營養師的外食火鍋技巧
3
什麼是速度—敏捷度—快速啟動訓練(SAQ)?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體脂肪與體脂肪率

2016-05-16
話題 運動生理 瘦身 觀念 體脂肪 減脂

為了想要擁有好看的身材線條,藉由運動來降低自己的體脂肪率,也會時常測量自己的體脂肪率,然而我們究竟是要降低體脂肪還是體脂肪率呢?

現在的體脂肪率的測量,多半是利用「生物電阻分析法」,利用「微量的電流通」過身體,藉由「肌肉」與「脂肪」不同的電阻來判定體脂的多寡,可是難免會出現誤差然而有些人會非常的在意這種的體脂肪的數字,更瘋狂的減脂。

圖片來源:amazon.com

所謂的體脂肪是由「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與「血脂肪」所組成,而體脂肪率代表的是人身體總體重有多少百分率為脂肪重量,但這些數字顯示出來的多半是 「皮下脂肪」的佔了多少體重的百分比,雖然現在有些電阻式的體脂己經可以測量到「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但是依然有誤差存在。

我們應該追求的是適當的體脂肪率,而非一昧的追求低體脂肪率。一般人來說,男性的標準體脂肪率為18%以下,女性為23%以下,女性因為身理上因為皮下脂肪與乳房的關係,所以體脂肪會相對來說比男性高。
運動員一般來說體脂肪大約是在8~10左右或者更低,但是這樣的體脂肪只限定於部分的運動員,對於某些運動來說,較低的體脂肪可以讓選手變得比較輕盈,靈活性較大,雖然較高的體脂肪雖然會讓身體變得比較笨重,但是也可以藉由這些脂肪量當作身體對抗的屏障,以「籃球員」跟「相撲選手」來說,同樣都是運動員,可是彼此的「體脂率」卻差別很大,但是他們的體脂率是因為特殊的需求才去達到這樣水準。

雖然我們不應該追求過低的體脂肪,但是體脂率過高卻是非常的危險,對於一般男性超過35%,女性超過40%就已經達到肥胖的狀態了,過高與過低的體脂率其實都不好的,畢竟脂肪也同時是人體能量的來源之一,適當的脂肪還可以成為身體上自然的一個保護屏障以免因為碰撞而讓內臟受傷。

對於想要擁有比較好身體線條的人來說,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同時進行肌力訓練與有氧運動,藉由提高身體的肌肉量,來增加在有氧運動時的燃脂量,藉由這樣的方法來達到比較好的體態才是比較好的選擇,而非盲目的降低自身的體脂肪,造成身體出現問題。
最後對於體脂率的測量,應該採取一個平均數的方式,藉由每天固定的時間,以及身體狀況之下去做測量,最後將這段時間的體脂率算出一個平均數,會比每週固定 測量一次來的準確。再說,其實體脂率的降低,其實可以很輕易的從鏡子中,從自身的身形看出來,所以不要再輕易的被體脂肪率的數字給束縛了。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司博特-體脂計上的數字,參考就好
6.  Coach Hank-量體脂肪-你不可不知的內幕
7.  史考特醫師的一分鐘健身教室-為什麼你不該相信電阻式體脂計?

分享文章
陳怡錞
陳怡錞

這樣吃火鍋不會胖 營養師的外食火鍋技巧

2018-01-05
運動部落陳怡錞營養師瘦身飲食方式專欄飲食

天氣冷颼颼的冬天 (咦!明明就還很熱),與家人和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火鍋是很幸福的事情,無論是薑母鴨、羊肉爐、韓式鍋物…等餐廳,都是冬天非常受歡迎的地方。但是,經常這樣吃的結果,可能導致三高患者控制不佳,或是冬天結束後胖了好幾公斤,這是我們不樂見的。到底該如何吃火鍋才不會有負擔呢?讓Donna營養師來告訴大家,只要注意以下幾個小地方,吃火鍋也能吃得比較健康。

這樣吃火鍋不會胖 營養師的外食火鍋技巧

哪些人吃火鍋要注意?

• 尿酸高、痛風、腎臟病患者
很多人認為火鍋湯是集結所有食材的「精華」,吃完火鍋一定要喝個幾碗才營養,但火鍋煮越久也會將食材當中的農藥、重金屬等成分溶出來,加上火鍋湯又是高油脂、高鈉、高磷、高鉀、高普林,因此痛風與腎臟病患者是不宜喝火鍋湯的。

• 三高與心血管疾病患者
尤其是高血壓患者,除了火鍋湯之外,沾醬也是個高鈉的陷阱,不小心吃多了血壓很快就升高。而加工的火鍋料,例如:熱狗、蛋餃、蝦餃、魚丸、魚板…等,通常也都是高油脂、高鈉食物,當然熱量也是不容小看,吃多了也容易使血壓和血脂肪升高,因此三高與體重控制者要盡量避免。

• 正在發炎、體質燥熱者
羊肉爐、薑母鴨、燒酒雞這類的食補容易上火,因此若身體處於發炎狀態下要避免,以免發炎情況更加嚴重。
這樣吃火鍋較健康

• 選擇低油脂湯底
建議選擇以天然蔬果、昆布或藥膳熬煮的湯底,可以減少油脂的含量,也可避免吃進過多的人工調味料和鈉。
大骨湯底、麻辣湯底、起司牛奶湯底、沙茶湯底、咖哩湯底、羊肉爐湯底…等,這些濃郁的火鍋湯底隱藏著高油脂、高熱量的陷阱,烹煮的同時蔬菜會把湯底的油脂吸進去,所以就算不喝湯,一樣還是會吃進多餘的油脂,不知不覺熱量就爆表了。
 
• 選擇高纖低脂食材
選擇新鮮、當季的食材,多蔬菜、適量肉類。想要體重控制的朋友,可以選擇白肉或海鮮,油脂含量會比紅肉來的少,帶殼海鮮會更好,例如:螃蟹、蝦子,因為要花時間剝殼相對就會吃比較慢也比較少。但螃蟹的膽固醇含量高,每100公克帶殼螃蟹就含有296毫克膽固醇,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日不宜吃超過1/4隻。
而油脂含量高的梅花肉、雪花肉,以及加工食品,例如:魚漿製品、火鍋餃…等,都是高熱量的地雷,體重控制者與心血管疾病者盡量要避免。

• 先煮菜再煮肉
對於體重控制者來說,先吃體積大、熱量少的蔬菜類,再來吃肉類,最後吃澱粉類,這樣有助於增加飽足感、減少進食量。而煮火鍋時先煮蔬菜還有另一個好處,可避免蔬菜吸取過多煮完肉之後的油脂。
 
• 自製低熱量沾醬
要避免高油脂、高熱量、有勾芡的沾醬,例如:沙茶醬、芝麻醬、醬油膏、甜辣醬、蒜蓉醬…等。建議可以多用辛香料來提味,例如:蔥、薑、蒜、辣椒、蘿蔔泥,加入少許的純釀造薄鹽醬油,也可加入一些無糖可樂,利用代糖的甜味來稀釋醬料,這樣即是「無油、無糖、低鈉」的自製火鍋沾醬。

Donna營養師小叮嚀
冬天是吃火鍋、進補的季節,但小心吃錯火鍋容易造成尿酸升高 (痛風)、膽固醇升高、血壓升高、腎臟負擔、脂肪囤積…等健康危機。把握以上四個健康吃火鍋的原則,並且「不要喝湯」,可以把負擔減到最低。

如果真的很想喝湯怎麼辦?建議使用鴛鴦鍋,另一邊用白開水先將食材川燙過,把表面的農藥、重金屬,以及部分油脂先去除掉,再放入有味道的火鍋湯中涮過一下就起鍋食用,並且不要煮超過30分鐘,這樣的火鍋湯風險較小,但如果做不到,那就別喝湯了吧!

原文出處:這樣吃火鍋不會胖-營養師的減肥外食技巧

關於陳怡錞Donna營養師,本名陳怡錞,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班畢業,曾任專業減肥中心營養師,並擔任保健食品公司專業講師(營養師)多年,專精保健食品與預防醫學領域。擁有千場演講經驗的營養保健講師,一個致力於預防保健的營養專家。

現職:錞盈生物科技公司執行長、芊營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知名保健營養講師。
我的營養部落格 http://donnadiet.com

/ 關於陳怡錞 /
陳怡錞

Donna營養師,本名陳怡錞,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班畢業,曾任專業減肥中心營養師,並擔任保健食品公司專業講師(營養師)多年,專精保健食品與預防醫學領域。擁有千場演講經驗的營養保健講師,一個致力於預防保健的營養專家。 現職:錞盈生物科技公司執行長、安民家醫診所營養師、知名保健營養講師。

部落格 Donna營養師-陳怡錞  

FB Donna營養師-陳怡錞 營養保健專家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什麼是速度—敏捷度—快速啟動訓練(SAQ)?

2017-04-27
運動生理健身知識庫

什麼是SAQ(Speed-Agility-Quickness)?以字面猜開來說,S是指速度,A是指敏捷性,Q是啟動速度,則SAQ是指動作能力發展和身體運動透過神經與肌肉系統融合來控制表現,它的目的是提高運動員的重新編程的神經肌肉系統,並且可以有效在瞬間運作以及進行多項性的爆炸力、快速移動能力等,SAQ訓練是一項注重提升全身動作與速度的訓練。

速度-敏捷度-快速啟動訓練(SAQ) ©robertsontrainingsystems.com

在早期要訓練SAQ時,只要提到裡面的敏捷性訓練,第一個會想到繩梯訓練,繩梯是來提升身體靈巧的程度並增加敏捷性,這種訓練是要以快速的腳步與變速來練習,並讓神經與肌肉間有連結,可以隨時啟動所要使用的身體部位。在這樣的訓練中,往往最大效益就是神經的連結,在訓練過程中,必須要使用肌肉來提升速度,並且讓身體各個肌肉群與神經互相連結做整合,讓身體變得更加協調,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能透過肌肉與神經這兩個不同運作的東西來進行協調與融合來提升運動表現。

例如棒球遊擊手在打者打出超強的襲球時,他們必須要瞬間判斷這顆球是往哪飛,而且他們必須要判斷要往上跳去接球還是向左或右邊衝刺,假使身體誒非常遲鈍且不夠靈巧就會漏接,所以要增進速度來接球的同時,首先要學習如何從中加速或是減速以及如何減速後再瞬間加速,並從靜止狀態瞬間啟動至到最高速度才可進行,像許多足球員、籃球員也會進行SAQ的訓練模式。

©seancochran.com

不過,SAQ訓練與肌力並非毫無關係,在訓練時動作的切換不只是需要神經系統的能力與速度,還需要很大的瞬間爆發力,在動作切換時,必須在一瞬間強力蹬地以及進行反方向的運動,這些都肌肉的爆發力息息相關,所以,要進行SAQ前,必須具備良好的肌力能力與肌肉反射能力,當肌力越強,才有能力瞬間靜止和變換方向以及承受瞬間靜止與瞬間加速的慣性,當擁有良好的肌力時,下一步就是增加神經與肌肉間的連結,讓身體用最快速、最大力氣去完成此動作,並且都能完全發展神經和肌肉連結,例如快速抓舉、敏捷踢訓練、丟藥球等。

所以理論上,隨著SAQ類型訓練的反覆進行,肌肉本身的爆發力也會強化。

在許多體育項目當中,有許多對敏捷性或啟動速度要求的運動,它們應該根據競技類型的不同去決定該訓練與SAQ訓練的比重,但是SAQ訓練對於肌力的鍛鍊效果始終有限,最好還是能透過重量訓練來提升基礎肌力且在合併SAQ訓練,才能有比較好的肌力表現。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