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的問題,是個永遠研究不完的議題;目前有一種說法是說,我們每個成人都應該有能力回復到嬰兒時期深蹲的程度。這種說法的根據本於因為蹲是人體的基本動作能力之一,而每個人在嬰兒時期都能夠蹲很低,因此成人後也應該能夠蹲到一樣的深度;只是因為用進廢退、缺乏練習的原因,因此我們失去這個人體原始的能力,但是只要持之以恆練習,就能恢復嬰兒時期的深蹲狀態。
這樣的說法,似乎是符合用進廢退的原理,不過從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協會(NSCA)由Nick Tuminello文章所提出的另一種看法,或許值得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究竟我們該蹲得像個嬰兒,或是蹲得像個大人?或者是說,是否嬰兒能夠做到的,成人理應也能做到,而無需考慮某些客觀條件?
對於這樣的問題,首先我們從骨骼結構、身體比例以及重心位置幾個生理學的角度來比較成人與嬰兒之間的差異性:
嬰兒時期,人的骨骼處於未發育成熟的階段,為了保留生長的空間,有些骨骼的部分會類似軟骨柔軟、富有彈性,且骨骼間隙未完全癒合,如頭蓋骨,或是手、腳的指骨之間。
嬰兒與成人的骨骼,在不同的年齡層,骨骼之間的間距會不同;相較之下,嬰兒的骨骼間距較大(如圖所示),因此比青少年或是成人有更好的關節活動範圍(Range of Motion ROM)。
下圖是青少年期(左圖)與成人期(右圖)的膝關節的比較,可以清楚看出右圖的骨骼的生長板(Growth Plate)消失,而骨骺(Epiphysis)已閉合,也因此關節活動度相對變小。
從骨骼結構、間距對於活動度的影響來看,嬰兒在做深蹲時的關節活動度自然佔有較大的優勢。
從下圖我們可以發現在早期幼兒階段,腿部佔身體整體的比例並不大(例如小腿相對大腿的部分較短,結構上來說,會使得蹲下去時負擔身體重量的力矩較短,受壓較小,並較易於維持),相對之下,成人則比較不容易蹲的比嬰兒深。
把嬰兒動作標準拿來驗證成人,就如同拿成人的動作標準來驗證嬰兒是一樣的邏輯;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認為嬰兒可以蹲得很深,因此成人也應該能蹲得一樣深,這就如同成人跑步可以跑得很順暢,同樣嬰兒也應該可以跑得很順。(因為跑步也是人類的基本運動能力之一)
事實上,由於嬰兒的身體重心(Center of Gravity)遠高於成人(嬰兒的重心大概在胸椎第十二節,而成人在腰椎第五節 ,如下圖),加上骨骼、肌肉以及運動能力發展的成熟度不足,走起路或是跑步多半是搖搖晃晃;難道我們會因為嬰兒沒有辦法跑得像成人一樣穩定、流暢,就斷定他的運動能力功能有缺失(dysfunction)嗎?
從以上三種生理結構的比較結果,可以說成人的運動能力及活動模式自然會與嬰兒有所差異。
當然,會有許多人會反駁說﹕亞洲人由於文化的差異性,從小就常常深蹲,長大後依舊保持這樣的能力,因此無法做嬰兒深蹲是因為用進廢退而造成,和生理差異沒有太大的關係;也就是說,成人能做嬰兒深蹲的能力並不是因為被壓抑或是掩蓋住,一旦作適當的訓練,就能夠回復到嬰兒深蹲的程度。
但是這樣的結論,忽略了一個因素,就是人體機能及結構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而產生各式各樣的變化,雖然幼兒時大家幾乎處在相同條件、相同出發點的狀況下,但是在經過各種因素的加入後,不見得會在最後有一模一樣的結果;造成這樣的原因有許多,例如:
大部分健康的嬰兒本身沒有受傷的歷史,多數保持完整的結構性,不易有因傷害所造成的功能或是結構受損的問題;但是成人或多或少都一定會受傷,而對於運動能力造成影響,例如因腳踝受傷而影響足背屈(Dorsiflexion)的活動度,進而影響深蹲的角度受限;或是隨著歲月增長,人的軟骨會逐漸由於運動、活動而逐漸磨損、消失,進而影響人的動作能力;因此,隨著時間而產生的骨骼肌肉系統功能降低、老化,都可能造成成人在深蹲動作上無法比照幼兒時期的能力。
正如同著名的肌動學教授Stuart McGill 所提到人體的脊椎大致在四十歲過後功能會逐漸開始退化,時間的變化本身就會是造成人體在個時間點上能力的不同;如果再加上各種變數如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等,更會增加在成人個體間運動能力的差異。
作者認為嬰兒深蹲這個動作本身是一個不可逆、綜合性、持續性累積過程下的結果,一旦上述的眾多因素介入 - 無論是自然成長後的結構差異、受傷的結果或是生活型態導致的功能退化等等,都會使得一些成人無法做嬰兒深蹲,而不該僅僅只是以用進廢退如此簡單的原因來做出「每個成人都應該有能力做到嬰兒深蹲」這樣草率的結論。
他建議成人練習深蹲應該把握兩個原則:
1 舒適 Comfort - 操作動作時不會刺痛、無太多外力壓迫(如用負重來強迫下蹲的範圍)。
2 可控制 Control - 在下去、停止或是上來的階段皆能夠掌控自如,同時動作的骨骼線能保持在適當位置 ( 如膝蓋-腳尖位置在同一垂直線上 )
最後作者提到 : 「我們並不否認嬰兒能深蹲是他們運動能力的表現,或是反對成人能蹲得像嬰兒時期一樣深,而是不贊成把嬰兒深蹲當成『蹲的標準』來一體適用,任何無法達到這標準的人可能就是功能失調 ... 我在此引述Dr.Mark McKean 的一段話與大家分享深蹲的教學原則﹕『在學生現有的動作基礎上求訓練效果的進步,而不要預設或追求固定的訓練效果 .... 考量到個體的差異性,訓練深蹲沒有最好的方法或是標準,但是我相信的確有較理想、適當的方式去教導。』」
參考資料:https://www.nsca.com/Education/Articles/Squat-Like-an-Adult,-Not-Like-a-Baby/
關於徐蔚人 ( Ivan Hsu )中國文化大學
- 運動教練研究所 碩士
- 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 兼任講師
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NSCA
-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CSCS
- 私人教練CPT
英國跑酷運動機構 Parkour Generations
- 跑酷體適能訓練師 PFS
中華民國合氣道推廣協進會
- 合氣道三段
美國TRX懸吊訓練系統
- 指導員
澳洲有氧體適能協會FISAF
- 健身指導員
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 運動教練研究 碩士
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NSCA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CSCS
私人教練CPT 英國跑酷運動機構 Parkour Generations
中華民國合氣道推廣協進會 合氣道三段
美國TRX懸吊訓練系統 指導員
澳洲有氧體適能協會FISAF 健身指導員
相信有許多的人都發現為何六塊肌會大小不平均,甚至於有的還會看起來歪歪的。關於這點首先我們要知道,大家常說的六塊肌其實就是腹部肌群中的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它是屬於一種長而扁平的形狀,從恥骨一路延伸至肋骨的正下方,並位於器官上方有助於將其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另外,這塊肌肉也會分為左右兩半,每個半邊會分為結締組織的三段,因此,又被稱為六塊腹肌。
了解完六塊腹肌的基本構造之後,就會有人開始發現為何自己辛苦訓練的腹肌,看起來彎曲又不平均?其實,這樣的狀態才是屬於正常現象,只要少數的人可以擁有對稱又均衡的塊狀腹肌,這是因為遺傳所帶來的問題,當然還有一些原因會造成不平均的腹肌形狀,這篇我們就來讓你了解一下,不平衡的腹肌有可能是如何造成的。
關於腹肌會出現不均衡的形狀,有以下這幾種不同的解釋:
1.遺傳問題
大多數肌肉形狀的問題都是由遺傳所造成的現象,也被稱為交錯的腹肌。當腹肌交錯排列時,腹直肌左右兩側的大小會相同,但組成六塊腹肌的三段結締組織卻不會左右對齊,這也就是會造成不同大小的效果。2013年有一篇發表於科學指導(ScienceDirect)期刊的「遺傳對人體脂肪分佈的影響」的研究文章指出,遺傳因素與體內的脂肪分佈也有相對的關係及作用,因此,每個人在腹部脂肪的堆積也不會均衡,所以,就會導致腹肌外觀形狀的不對稱。
2.機能障礙
無法形成漂亮塊狀的腹肌與腹部肌肉力量關係較小,反而是與其它相關連的肌肉有較大的關係。例如背部的肌群可以為我們的脊椎提供穩定性,但背部肌肉只要有受損或無力就可能會導致脊椎對齊出現問題,這時候有可能會造成身體的一側較高,這樣也就可能導致該側的肌肉與相關的結締組織過度拉伸,因此,就有可能會拉長或伸展腹壁的那側肌肉,同時,造成另一側的肌肉縮短,讓六塊肌形成不對稱的狀況。這就是肌肉機能失調的原因,所以,你可以注意一下兩邊的肩膀是否不同高,甚至於還會伴隨著腰背痠痛的問題。
3.運動訓練失衡
亞特蘭大的力量專家喬爾·斯德曼(Joel Seedman)博士說,專注於單側訓練運動會導致核心肌群過度發展。例如棒球、網球或是高爾夫球的人都容易讓肌肉發育不均,甚至可能因為過度的勞累讓肌肉出現緊繃的狀態,讓單側的肌肉變大變粗,這樣不平衡的肌肉狀態也會使得六塊肌呈現不均衡的現象。
關於要解決腹肌看起來不對稱的方式,力量專家喬爾·斯德曼(Joel Seedman)博士說,最主要的要處理核心的兩個方面,分別是旋轉式訓練以及延長腹肌肌肉的訓練。他也特別推薦了以下這八個訓練動作,做為解決不對稱腹肌的最佳練習。
1.單手平板式
2.側平板式
3.延伸式平板撐體
4.風車平板式
5.繩索推拉式
6.單手啞鈴臥推
7.俯身啞鈴划船
8.單側農夫走路
資料參考/mensjournal、ScienceDirect
責任編輯/David
2016即將過去,Google日前也公布了今年最熱門的搜尋關鍵詞,來看看運動相關的有哪些。在全球總榜方面,除了體育賽事之外,奧運是年度盛事,當然佔據全球新聞榜,熱度僅次於美國大選;而其中最熱門的人物就是美國泳將菲爾普斯和體操明星西蒙.拜爾斯,兩位都是奪金熱門人選。在人物方面,還有一位百年來最偉大的體壇巨星拳王阿里的殞落,令人不勝唏噓。
在全球體育賽事方面,里約奧運肯定是最多人關注的項目,而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界大賽,小熊隊睽違108年重獲冠軍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另外自行車環法賽、溫布頓網球賽與澳洲網球公開賽都是熱門年度盛事,每年都吸引大批觀眾搜尋觀看相關報導。
以下就來看看每個月各有哪些熱門關鍵詞吧!
2015下半年的《魔力麥克 XXL》讓查寧.坦圖再度回到影劇版焦點,在片中扮演脫衣舞男的他當然要大秀精壯肌肉一番,也曾在網上分享他的健身菜單。此片也讓他在2016年初得到第42屆People's Choice Awards人民選擇獎最喜愛男演員的獎項。
誰能不愛波比跳呢?波比跳是在徒手健身中一直被認為是減脂殺手的最佳訓練,因此,在2月想揮別冬季腫的廣大網民熱搜像波比跳這樣的燃脂運動是理所當然的。波比結合了深蹲、伏地挺身、蹲跳、屈腿收腹等動作,一個標準的波比跳,需要動用全身幾乎所有肌群,爆發性的動作模式使得更多的肌肉纖維能夠被觸發。波比跳的燃脂率是跑步的兩倍,不僅對減重人士來說是燃脂瘦身的必備課程,也對心肺適能相當有幫助。
愛迪達 Superstar 是一個有著超過40年歷史的經典鞋款,歷年來從籃球場到街頭時尚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由於實在太經典太百搭,基本的迷人白色造型配上招牌三線設計,讓像貝克漢這樣的超級巨星都不得不臣服於它!
能量棒是一種可以快速補充營養的便利食物,經過許多年的演進,現在比較健康、對運動健身有助益的能量棒則為蛋白質能量棒(protein bar),內含大量蛋白質,除了是增補肌肉的必需營養素外,也能提供與蛋白粉相同的效果,包括增加飽足感、幫助體重管理等等。
供應人體所需能量有三大來源: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中,蛋白質是人體能最有效利用的能量來源,並且是各項運動健身的重要營養素,因此蛋白質能量棒廣為運動者所使用,市面上也可以找到非常多種類的產品。
抱石是攀岩的一種型態,但是與多數攀登型態最大不同處是,抱石不用繩索等器材確保,因而攀爬高度不高,避免攀登者不慎墜落發生危險。抱石因少了繩子的束縛,比起須做確保的運動攀登,更能充分展現力與美。
金州勇士隊的明星控球後衛史蒂芬.柯瑞 (Steph Curry) 帶領球隊在單一球季勇奪 74 勝,一舉打破 NBA 的紀錄。
連身泳衣是天氣漸漸變熱的六月天裡必備的外出服飾之一,想去海邊愜意地做日光浴,又覺得身材不好不想裸露太多,連身泳衣就是普羅大眾最好的選擇。
2016年NBA總決賽是2015-16 NBA賽季的最後一場系列賽程,於2016年6月2日至6月19日進行,由東部聯盟冠軍克里夫蘭騎士對西區聯盟冠軍金州勇士,比賽採用七戰四勝制2-2-1-1-1的形式,這也是繼2013年、2014年邁阿密熱火和聖安東尼奧馬刺後,連續兩年都在NBA總決賽碰頭。結果克里夫蘭騎士在落後1-3的情況下4-3反勝金州勇士,不但成爲NBA總決賽史上首支落後1-3反勝的球隊,更爲克里夫蘭騎士帶來隊史首個總決賽冠軍。(維基百科)
基里.爾文 (Kyrie Irving) 是一名籃球運動員,場上位置主要是控球後衛,也是名雙能衛。綽號「少主」、「Uncle Drew」。現效力於NBA的克里夫蘭騎士,已是一名在NBA取得成功並證明自己的年輕後衛。生涯至今最偉大成就莫過於2016冠軍戰第七戰末節最後55秒,以三分球使比分領先的關鍵球,這一球幫助騎士隊奪得隊史第一冠。他並於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美國參與籃球比賽奪得金牌。(維基百科)
7月天氣漸熱、出外運動酷熱難耐,因此到健身房運動便成為最佳選擇。而豪華露營Glamping意指glamorous camping,就是一種奢華享樂的露營方式。豪華露營要求你只要人到就好,不僅有帳篷、樹屋、蒙古包、木屋、露營車等可以選擇,就連戶外活動都有專人安排好,絕對是體驗大自然的絕佳首選。
立槳衝浪(SUP, Stand Up Paddle)是指一種站立在充氣式槳板上,以長槳划水前進的運動方式。這種方式比起一般衝浪運動方便且安全,而且不需要有浪就能玩,因此近年來成為水上運動新寵。
法國職業足球員安托萬.格里兹曼 (Antoine Griezmann) 在 2016 年歐洲盃摘下金靴獎,並獲選為當屆賽事的最佳球員。
足球員克里斯蒂亞諾・羅納度 (Cristiano Ronaldo) 帶領葡萄牙隊在 2016 年歐洲盃奪冠,並以賽事表現最佳球員第二名獲頒銀靴獎。
2016年7月4日,凱文.杜蘭特 (Kevin Durant) 在網站「The Player's Tribune」中發表《My Next Chapter》為題的文章,宣布自己將會加入西區勁旅金州勇士,與史蒂芬·柯瑞、克雷·湯普森、德雷蒙德·格林以及前總冠軍MVP安卓·伊古達拉等球星成為隊友,組成星光四射的超豪華陣容,希望贏取首座NBA總冠軍。(維基百科)
2016終極格鬥錦標賽的門票收入達 40 億美元,是體育界有史以來最高的門票收入。
溫布頓網球賽是網球運動中歷史最長和最具聲望的公開賽。錦標賽通常舉辦於6月底至7月初,是每年度網球大滿貫的第3項賽事。2016的溫網也是有史以來總獎金最高的一屆賽事,總金額2,810萬英鎊的超高數字遠遠超乎2015年的1,372萬英鎊。
Nike Cortez的出名,是因為電影「阿甘正傳」中,主角阿甘Forrest Gump穿上Nike Cortez不停向前跑,憑著一股傻勁奔遍全美,他的單純真摯,瞬間感動影迷的心,而湯姆漢克Tom Hank也以阿甘Forrest Gump一角榮獲金像獎最佳男演員,頓時Nike Cortez風靡全球,因此熱情粉絲還為這款鞋取了小名「阿甘鞋」。Nike於2015年重新推出Cortez,除了復刻版,後來還陸續推出了當紅的黑白金等款式,讓Nike Cortez又重新成為潮鞋。
2016里約奧運的舉辦,讓里約熱內盧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其中各項運動都成為熱門搜尋關鍵詞,包括獎牌獎章也在其中。
金牌泳將菲爾普斯在奧運期間最為人所矚目的就是他身上的圓形紅斑,他也在個人社群網路中自曝,原來他去做了中醫常見的「拔罐」,這也讓這項古老的中國醫學智慧造成奧運期間被熱烈討論研究的議題。
已經獲得多面奧運金牌泳將麥可.費爾普斯 (Michael Phelps) 當然是奧運期間大家最關注的名將之一。里約奧運結束,他的運動員生涯也宣布告終,總共獲得28枚奧運獎牌,為史上獲得最多奧運獎牌的運動員。他同時也擁有史上最多奧運金牌(23)、最多奧運個人項目金牌(13)、最多奧運個人項目獎牌(16)的紀錄。
美國體操選手西蒙.拜爾斯 (Simone Biles) 在 2016 年夏季奧運奪得四面金牌、一面銅牌,這多半要歸功於她的招牌體操動作「拜爾斯直體前空翻兩周半」。
9月隨奧運而來的殘奧會,是世界體壇另一個焦點。看著這些先天上和我們有一些些不同的運動員們在場上拼搏,特別有種激勵的作用。
山羊魔咒終於破除。相隔108年,芝加哥小熊隊在美國時間11月2日晚間奪下美國職棒大聯盟MLB世界大賽冠軍,芝加哥城頓時陷入瘋狂。
洛杉磯道奇隊在2016年球季,儘管巨人來勢洶洶、響尾蛇大肆補強,但道奇依然穩健,並順利完成國西4連霸。NLDS,道奇以3:2氣走華盛頓國民。國聯冠軍賽,道奇最終2:4不敵小熊,再度無緣世界大賽。
彈翻床是體操項目的支流之一,是奧運會的一個小項目,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項老少咸宜的運動,甚至還有專門設置的場館。
回顧了這麼多2016年世界上在運動方面熱搜的關鍵詞,是不是覺得非常充實呢?若覺得不過癮,那就期待2017會有怎樣的有趣關鍵詞被大家發掘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