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全身痠痛坐辦公室也有解! 多裂肌運動助你遠離深沉痠痛
1
全身痠痛坐辦公室也有解! 多裂肌運動助你遠離深沉痠痛
2
穿錯鞋將導致骨盆和脊椎變形!復健科醫師指出遵守這兩點就可以避免
3
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 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身痠痛坐辦公室也有解! 多裂肌運動助你遠離深沉痠痛

2019-03-29
知識庫 保健 痠痛對策 肌肉痠痛 訓練動作 核心肌群 核心訓練

常常渾身這兒痠、那兒痛,卻忙到沒時間、沒餘力解決這些深層的痠痛問題嗎?透過國內專業護理師、iSEM國際多裂肌脊椎運動創辦人楊琦琳融合基礎醫學、解剖學與運動力學而獨創的「多裂肌脊椎保健運動」,可從深層微小的核心肌群「多裂肌」,解決你全身各部位深沉而不斷復發的痠痛!就算坐在辦公室,都能跟著楊老師一起動一動,緩解全身痠痛!

全身痠痛坐辦公室也有解! 多裂肌運動助你遠離深沉痠痛

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

多裂肌由許多小束肌肉組成,對稱在脊椎骨縫兩側,可執行深層細微脊骨間的小動作,維持脊柱的穩定作用,是非常關鍵的肌肉群。兒童的多裂肌長度約0.5公分,成人約2公分,其中分布在腰區的一段最明顯也最發達,因此慢性腰痛常與多裂肌肌力功能消退有關,深層的多裂肌耐力與穩定能力變差,淺層的豎脊肌就會不堪重負。

如果把脊柱系統比喻為一棟大樓,其內部的鋼筋是骨頭,鋼索是肌肉,避震器是肌腱,水管是神經,各種元素結合才能構成一座完整的大樓。雖然貼合脊椎深處的多裂肌極為細小,卻扮演著穩定人體大樓最重要的鋼索角色。

手腕痠痛-合掌轉腕

步驟1﹕雙腳掌與肩同寬,腳尖大拇趾對齊在B線,身體挺直站立。手掌合併,指間向上高度對於在頸椎正中前方,雙肩放輕鬆,手臂內側輕夾兩側肋骨。

步驟2﹕從指間慢慢旋轉到雙手背對貼,手背到手腕貼緊,脊椎保持垂直挺立。

步驟3﹕以中指為引導向下方翻轉,依序從鼻尖下巴喉嚨胸骨中間點,也是頸椎到胸骨正前方。手背旋轉過程中,手腕處貼緊,肩膀放鬆成一個水平線,背部直立。

步驟4﹕手指順著胸骨正前方延伸,維持對貼併攏,保持手指、手腕、手肘、肩關節型呈一個水平面與地板平行。

適用對象&效果﹕長時間使用滑鼠、握筆寫字、滑手機、按計算機、哺乳及繪圖等工作, 手指和腕關節重複且過度運用,導致周圍神經受壓迫或神經傳導受阻,手掌發生緊、脹、痛等情形,都能用合掌轉腕改善手臂及相關神經、肌肉因過度疲勞造成的麻木狀況。訓練部位從指尖、腕、肘、肩、肩胛、胸椎等關節的肌肉、血管、神經扭轉舒展。

肩頸痠痛-合掌拉頸

步驟1﹕雙腳掌與肩同寬站立。胸部挺直,保持頸部不動,兩眼平視前方,雙手合掌,掌尖在鼻頭高度。

步驟2﹕頭頸既不前屈也不後仰,手背對貼,掌尖高點慢慢轉向鼻頭。

步驟3﹕雙掌中指順著鼻尖往頸椎第1節向下,多裂肌肌群啟動頸椎前屈。

步驟4﹕指尖從頸椎下巴翻轉前推,手腕併攏大拇指向下。頸椎回正,雙手準備回到起始的合掌動作。

適用對象&效果﹕適合電腦族、文書族、追劇族、手遊族、產後哺乳、年長者等長期頭頸維持姿勢過久的人。透過訓練頸椎多裂肌肌群伸展和收縮,可舒緩頭部、肩頸的痠痛不適。

腰背痠痛-稍息推腰

步驟1﹕背部離開椅背,脊椎挺正。雙腳掌與肩同寬。雙手在腰椎稍息的位置。吸氣時背脊挺直,眼睛直視前方。

步驟2﹕吐氣時腰椎後推,胸椎前彎,伸展多裂肌肌群。雙手從腰椎滑向肚臍。

步驟3﹕吸氣依序將尾椎→腰椎→胸椎多裂肌收縮挺正。指尖放輕鬆,從肩關節上拉,配合一節一節多裂肌收縮順序,兩手肘交叉於胸椎正前方。

步驟4﹕肩關節繼續向往天花板方向拉提,手臂內側靠近雙耳,向上垂直延伸,保持脊椎完整直線挺立。

適用對象&效果﹕適合下背痛、久坐、久站、長途交通、懷孕後期者,利用受限空間舒展腰椎疲累、改善尾椎受壓問題。腰椎和尾椎多裂肌肌群收縮時,帶動背部肌群活絡,除了抗地心引力帶動血液循環,腰椎後推和挺直動作也可深層刺激腸胃內臟,達到自我按摩功效。

膝蓋痠痛-頂髖推腰

步驟1﹕雙腳掌與肩同寬站立。雙手上舉,雙手虎口內扣在髖關節兩側。脊椎維持中立線。

步驟2﹕雙腿膝蓋打直,重心在腳跟和尾椎後方的點。身體前彎,腰椎與尾椎多裂肌肌群輕收縮,前傾時保持背部直線。

步驟3﹕膝蓋微蹲,帶動尾椎往後傾。腰椎伸展,帶動腰尾椎和骨盆改變位置,並牽動多裂肌的肌纖維伸展。

步驟4﹕從尾椎帶動腰椎,讓脊柱從側面看呈現C字型,伸展整條多裂肌肌群,讓神經壓迫稍微緩解。

適用對象&效果﹕透過屈伸膝蓋達到舒展,進一步緩解膝蓋痠痛,同時能舒展腰椎疲累、改善尾椎受壓問題。

腳底痠痛-提膝引腰

步驟1﹕背部離開椅背,脊椎挺正。雙腳掌與肩同寬,腳掌踩地。從雙手掌到手肘對貼,手肘與肩同高,帶正頸胸椎正中位置。

步驟2﹕吸氣時,腰椎與尾椎保持多裂肌肌群穩定,肘關節下拉,雙手翻轉為手背對貼。腳尖踮起,腳掌離地,帶動膝關節上提。

步驟3﹕吐氣從頸椎→胸椎→尾椎彎曲,伸展多裂肌肌群。維持腳尖踮起,腳掌離地,帶動膝關節上提。身體彎曲時,雙手指尖同步從朝上內轉為朝下,手背保持對貼。

步驟4﹕吸氣手臂漸漸平展在胸椎正前方。腳掌踩回,膝蓋放鬆。保持脊椎完整直線挺立。

適用對象&效果﹕適合年長者以及下背痛、久坐、久站、孕產前後的人,除了墊腳動作可舒緩腳底痠痛,同時能舒展腰椎疲累、改善尾椎受壓問題。提膝引腰將足弓的舒壓動作結合腰椎和尾椎多裂肌肌群收縮,帶動背部肌群活絡,連帶舒活末梢血液循環和腰尾椎肌群。動作一開始將上身的胸椎對中,接著訓練腰椎和尾椎的多裂肌肌群肌力與張力,帶動膝關節和踝關節運動,刺激末梢血液循環,增加脊椎與脊椎間肌肉彈性,減少神經壓迫。

身體僵硬-後仰弧線

步驟1﹕背部離開椅背,眼睛直視前方。雙腳水平踩地。雙手指尖向天花板,帶正頸胸椎正中位置。

步驟2﹕吐氣頸椎前彎,帶動到尾椎多裂肌肌群伸展。雙手指尖順著從眉心→頸椎→胸椎→腰椎向下牽引,帶動手背對貼到腕關節;同時腕關節與肘關節下拉,往地板延伸。

步驟3﹕吸氣指尖引導從尾椎→腰椎→胸椎多裂肌拉正。雙手平行外展,穩定兩側多裂肌群力量。

步驟4﹕吐氣雙臂上拉前傾,穩定脊柱肌耐力,最後回到脊柱直線挺立的初始位置。

適用對象&效果﹕適合肥胖者、孕產婦、年長者,以及上半身負擔重、下肢關節無法負重的人。這個動作能運動到空間狹小的深層脊椎,改善腰椎因為久坐、久站受壓迫的肌肉群,對胸椎和心肺也是一種輕度肌力運動。

資料來源/墨刻出版《多裂肌脊椎保健運動》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穿錯鞋將導致骨盆和脊椎變形!復健科醫師指出遵守這兩點就可以避免

2024-02-07
觀念保健話題新聞

擁有一雙好鞋,是影響身體姿勢的重要關鍵!復健科醫師提醒,從健康的角度出發,若長時間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可能會導致骨盆和脊椎變形,進而引發脊椎側彎等問題。醫師更傳授挑選適合鞋款的該注意「2關鍵」,讓民眾挑對最適合自己的「天選之鞋」,穿得好看、舒適又能兼顧健康。

復健科醫師提醒,擁有一雙好鞋是影響身體姿勢的重要關鍵!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鞋子對於足部非常重要,不合適的鞋會影響站立和走路的姿勢,進而改變整個身體的結構;即使穿著對稱的鞋子,某些人因為腳本身的長度不同(長短腳),而導致步行時有問題。

穿鞋不合腳 易致脊椎側彎

武俊傑指出,「很多脊椎側彎的根源都是在長短腳,這個情況算蠻常見的。」不過,多數人不太會意識到這件事情,台灣人脊椎側側彎的比例約在20:1,在國小、國中學校的健檢,通常會檢查是否有脊椎側彎問題,發現的機率相對高,但越早矯正,回復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大。

他說明,如果脊椎變化太大,對身體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所以利用穿著適合的鞋子來矯正脊椎側彎,也是方法之一。他提醒,若長短腳落差在1公分以內者,可使用鞋墊來調整,超過1.5公分以上,就需要特殊的加高調整。

武俊傑進一步解釋,有些人天生有O型腿或S型腿(外八),年紀大了之後會有膝關節問題,導致膝蓋磨損,針對這些情況,他建議,可以選擇特殊的鞋墊或鞋子,來幫助調整腳的形狀,減輕不適。

利用穿著正確的鞋子來矯正脊椎側彎也是一個好方法!

扁平足需要足弓支撐 長短腳可用鞋墊調整

到底該如何挑對適合的鞋子?武俊傑表示,對一般人來說,挑選鞋子時要注意「2關鍵」:鞋子需能適當地調整、考慮足弓形狀。例如扁平足的人可能需要選擇有足弓支撐的鞋子來矯正,高足弓的人可以選稍微高一點的鞋子,支撐感、舒適感都要充足。

另外,不同運動和活動需要不同機能的鞋子,如打籃球需要跳躍,適合有保護腳踝功能的籃球鞋、網球鞋要抓地力夠強、而慢跑鞋及久穿的休閒鞋,則需要有彈性,以減少對腳底的壓力。夾腳拖等潮流鞋款不太符合人體工學,不要長時間穿著,適當讓雙腳休息。

長時間站立選寬楦頭 高跟鞋加放軟墊

對於一些特別的鞋款如高跟鞋,武俊傑提到,可放入使用柔軟且有彈性的鞋墊,並選擇稍大一點的尺寸,減少拇指外翻等足部不適。如果遇到穿跟鞋或特殊鞋款的場合,適當加入鞋墊調整,並在空暇時間換穿其他舒適的鞋子,減輕腳部負擔。

長時間站立的工作,可考慮選擇一些具備特殊設計的鞋子。首先,要選擇前方稍微寬一點的楦頭,避免大拇指外翻,鞋底要足夠軟,但後跟稍微硬一點,避免腳後跟受壓變形。另外,也要選擇適合足弓的鞋墊,以保護足部健康。

武俊傑補充,最重要的是為雙腳選擇一雙適合的鞋子,並在不同情況下選擇合適的鞋墊,長期的舒適穿鞋體驗,才能穩定保護腳部健康。

穿高跟鞋時,可以使用柔軟且有彈性的鞋墊及稍大一點的尺寸,就能減少拇指外翻的問題!

延伸閱讀:

大腿拉傷怎麼辦?醫師親授「4招」在家也能做的復健法

足底筋膜炎多久才會好?醫揭9成可治癒:做居家復健「5招」解腳底痛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穿對鞋,跟脊椎側彎說掰掰!醫點出「2關鍵」杜絕走路痛、拇指外翻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 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2018-12-18
運動傷害保健知識庫觀念伸展運動恢復

運動前後的肌筋膜放鬆在近幾年來逐漸被大家所重視,其中又以按摩滾筒(Foam Roller)這個器材最常被大家使用,尤其是對於平常比較不易自我伸展的部位來做放鬆,這樣自我放鬆的過程也稱為自我筋膜放鬆(SMR,Self-myofascial release),SMR主要是靠自己身體的重量或是別人的輔助壓力,針對結節做定點的深層刺激,進而達到放鬆肌筋膜、改善軟組織延展性與增加肌肉柔軟度的效果,但除此之外,按摩滾筒(Foam Roller)對我們的身體又能帶來哪4種好處呢?

你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Runner's World Australia

 好處  1 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
按摩滾筒用於肌筋膜放鬆,已經被許多的物理治療師所推崇,主要是針對運動員或是一般人增加關節的運動範圍(ROM)與緩解筋膜的壓力點。由於我們人體的筋膜是圍繞著肌肉、神經、血管與結締組織,在長時間的肌肉緊繃或受傷等等,都會造成關節與肌肉的靈活性、耐力、力量與協調能力受到限制,導致身體出現大量的疼痛;只要能透過按摩器材的放鬆就能讓關節的活動範圍回到基本。

關節活動範圍對於訓練成效有顯著的影響。

 好處  2 血液流通更加順暢
血液主要在身體內的流通功能就是要攜帶氧氣,因此,擁有良好的血液循環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極為重要,除此之外,體內血液循環如不好就可能導致,例如四肢麻痺、頭腦思緒不清楚與免疫力降低的症狀,所以,我們要透過筋膜按摩適度的放鬆肌肉,讓血液流通性更好。

 好處  3 減輕訓練後的壓力
一般而言,嚴格的訓練之後都會造成生理與心裡的壓力,生理壓力就如同上面兩點所說的放鬆肌肉與肌筋膜,而心理壓力就能放鬆由運動所造成的皮質醇(Cortisol)濃度,在一項自身肌筋膜釋放對於減輕身體壓力的影響研究指出,使用按摩滾筒來放鬆肌肉比沒有放鬆的人來說,血液內的皮質醇濃度大幅的降低許多,對於增加新陳代謝與提高燃脂效率有著極大的作用。

降低皮質醇的濃度,能讓新陳代謝與燃脂效率提升。

 好處  4 減少延遲性酸痛
無論你是每天運動狂熱份子或是週末戰士,你一定都多多少少經歷過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這個症狀簡單來說,就是肌肉的訓練量突然超過肌肉原來的適應性,造成肌纖維的破壞,也有一說是因為肌肉膨脹壓迫神經造成疼痛,讓肌肉在24~28小時內會感到不舒服。然而,在經過一些研究發現,使用按摩滾筒能大大的減輕DOMS的症狀;同時能有效率且顯著的改善關節的運動範圍(ROM),因此,運動後一定要記得做上一組肌筋膜放鬆操。(全身10組肌筋膜放鬆動作點這裡)

資料來源/mensjournal、nasm、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