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半夜手麻醒來,或是白天工作騎車、開車的時候手麻痛起來的經驗?如果有,那可能代表你罹患了腕隧道症候群(CTS)。如果你懷疑自己有這個問題,建議及早就醫檢查以及治療,若一旦進展到手部肌肉萎縮無力的情況,那就更難治療以及復原了。
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手部的正中神經受到了腕關節韌帶的壓迫所產生的症狀,常見初期症狀是先從半夜手指麻痛醒來,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又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騎車、開車、工作中時麻痛起來,當甩手後症狀就會有改善。但比較嚴重的案例可能會讓整隻手掌、甚至整隻患側手臂都有感覺異常的情形,嚴重者會開始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無力的症狀出現,像是無法轉握門把、無法使用筷子、幫褲子扣扣子的情況等,當有這些症狀時,那就是非常嚴重的後期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的好發族群的好發年齡為45~54歲,則盛行率以女性較高,約7%,男性則約1%,然而以手部勞動工作的人較容易罹患。像是經常使用電腦、製作手工編織,以及時常滑手機、需長期抓握或是負重者等,除此之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和糖尿病及洗腎患者也容易罹患!若長時間手腕過度屈曲及伸展,更可能使腕隧道壓力增加約8~10倍。
避免從事手腕吃力工作:像是搬重物、抓握的工作,都比較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如果因工作關係,建議多從事手部運動、按摩手腕來預防。
減少滑手機的時間:時常低頭使用3C用品時,不僅會罹患預防腕隧道症候群,可能肩頸、脊椎都會受到影響。
從事手部運動:透過手部伸展的動作來延展手腕的肌肉,在伸展時,切勿過度,如果有疼痛現象請減緩。
按摩手腕:一個星期2~3次按摩手腕、手掌,碰到痠痛點時,請輕壓,切勿過度出力。
一旦確定是腕隧道症候群,在日常生活上可以於佩戴手腕護具,減少腕部再度磨損加重病症的情形,然而若是比較嚴重的案例,像是吃藥無效,或是手部開始有無力的症狀,則必須考慮開刀來減輕神經壓迫的情況。
資料來源/怡人綜合醫院、WeDMD、Cleveland Clinic
責任編輯/妞妞
科學家們早就發現,晚上睡覺之前喝一些溫牛奶是有助於睡眠的。而最新的一項研究指出,喝牛奶之前先進行一定的低強度鍛煉能夠加快勞累了一天的身體的恢復速度。
荷蘭馬斯特裡赫特大學的研究者以24位年輕男性作為研究對象,讓他們在吃過晚飯之後的2個小時內喝一杯蛋白質奶昔,完後立刻上床休息。其中,有一半的研究對象是在喝奶昔之前進行一個小時的下肢抗阻訓練,另外一半則靜坐不動。
在先前的研究中,這支研究團隊發現,睡前攝入蛋白質會提高睡眠期間肌肉的恢復。而在這項研究中,先進行訓練再喝蛋白質的受測者,和不運動的人相比,夜間的肌肉恢復提高了30%之多。
這樣的結果不只是對於健身者很重要,對於馬拉松跑者來說,它們因長期跑步容易引起肌肉的損傷,肌肉的恢復和生長除了依靠自身之外,還需要外界的幫助。肌肉組織的快速恢復,代表跑者的身體恢復也會加速,從而可以嘗試更好的訓練。
該項研究的領導者喬恩·特羅梅倫 (Jorn Trommelen)說:「比如,肌肉會合成更多的線粒體。」線粒體是細胞中制造能量的結構,它的數量增多,也就代表著人體內的能量越多。所以,產生更多更好功能的線粒體對於有氧運動者來說是最大的益處。而這項研究也正式提供了一種增加線粒體數量的方法。
該研究中,受試者進行的運動時間為1個小時,包括15分鍾的飛輪騎乘,六組10次的腿部推蹬和伸展運動。特羅梅倫表示「任何數量的身體活動都能夠刺激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即使運動強度不高。即便是走路也可以讓肌肉蛋白質合成增加,自主重訓或者啞鈴練習也能夠達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即使沒有器材,跑者們依然可以進行睡前運動,比如棒式,或者深蹲、抬腿與捲腹運動的結合,這些都能達到相似的效果,而且方便簡單。
關於蛋白質的攝入量,本次研究中為受試者提供的是每次20克。除了蛋白質奶昔之外,還有牛奶、雞蛋等多種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跑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
知名教練德魯·瓦騰伯格Drew Wartenburg對於這樣的研究給予評價,『這些關於肌肉蛋白質恢復的研究是很值得考慮的。』他的隊員偶爾也會在睡眠之前攝入一些蛋白質,包含在訓練最困難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