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黃斑部病變不再是隱憂!4種飲食與檢查雙管齊下
1
黃斑部病變不再是隱憂!4種飲食與檢查雙管齊下
2
腦部健康與重訓相關
想要擺脫腦部癡呆症狀!重量訓練絕對是你必做的運動項目
3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黃斑部病變不再是隱憂!4種飲食與檢查雙管齊下

2024-11-21
話題 保健 新知 觀念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隨著年齡增加,眼部的沉積物會逐漸堆積,血管會開始增生,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會逐漸上升,也是老年人常見視力退化及失明的原因。不過,平常只要多攝取「4大營養素」就能降低風險,最好還要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才能遠離失明危機。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常見視力退化及失明的原因。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中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主要是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位萎縮,造成視力減退、模糊等症狀。AMD好發於50歲以上長者,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也大增,65歲以上長者更是約每10人就有1人罹病,為中老年人失明的主因之一。

老年黃斑部病變研究

根據《美國眼科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的老年黃斑部病變研究指出,每天至少200克蔬菜、每天2次水果、每週2次魚,就能顯著降低42%罹患AMD的風險,其中每週2次魚就將風險降低24%;衛福部則建議每日至少需攝取300公克以上蔬菜及2個拳頭大小的水果,然而多數長輩攝取不足。

另外,根據《臨床營養雜誌》(Clinical Nutrition)的雞蛋攝取量與黃斑部病變研究指出,與每週吃少於1個蛋黃的人相比,每週吃2~4顆蛋黃的人,15年後發生晚期AMD的風險降低了49%。

日常4大護眼食物

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表示,護眼食物「蔬菜、水果、魚、蛋黃」皆有助於降低AMD發生風險。魚含有Omega-3脂肪酸(包含DHA、EPA);蔬果含有葉黃素及玉米黃素;蛋黃含有葉黃素及玉米黃素,都是對眼睛很好的營養素:

魚:鯖魚、秋刀魚、柳葉魚、鮭魚等包含Omega-3,其中DHA能保護眼部感光細胞免受氧化傷害,而EPA能降低視網膜血管內皮細胞發炎。

蔬菜、水果: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芥藍菜、地瓜葉、綠花椰菜等,水果如奇異果、芒果、葡萄、柳橙等富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此外,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為脂溶性營養素,可在烹調時加入些許油脂助其吸收,以達到更好的護眼效果。

蛋黃:澳洲雪梨大學視覺研究中心表示,攝取較高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人罹患AMD的風險會增加,而蛋黃含有這兩者,故每週2~4顆最為合適。若每天吃1顆或以上,其預防AMD的效果可能會減弱。

董氏基金會呼籲,50歲以上樂齡族,每日至少需攝取300公克以上蔬菜、2個拳頭大小的水果、每週2次魚、每週2~4顆蛋黃,這樣就不用花冤枉錢購買葉黃素與玉米黃素。除了飲食以外,建議每週180分鐘運動、減少太陽直射眼睛等也很重要,最好還要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

延伸閱讀:

眼睛飄黑影、閃光⋯小心飛蚊症「恐1成視網膜剝離」醫教3招救眼

眼前突然有小黑點、閃光⋯恐是黃斑部病變!醫「1表」秒測嚴重度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每天吃「雞蛋」能避免黃斑部病變?是真的!研究:眼病變風險降一半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要擺脫腦部癡呆症狀!重量訓練絕對是你必做的運動項目

2020-05-25
新知觀念體適能重量訓練保健知識庫

有鑑於世界人口急速老化,有許多的老年人都出現癡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發病現象,因此,由澳大利亞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所領導的一項研究中發現,透過適當的阻力與重量訓練增加肌肉力量,可以有效改善大腦對於認知的能力,這項研究的發現十分的重要,因為,根據2016年世界老年癡呆症報告(World Alzheimer Report)指出,全世界有4700多萬人有這項問題,這數字預計在2050年增加到兩倍,所以,該如何提升大腦的健康與降低認知問題的風險,就變得極為重要。

腦部健康與重訓相關
想要擺脫腦部癡呆症狀!重量訓練絕對是你必做的運動項目

這項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Geriatrics)上的研究報告,是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和澳洲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健康腦老化中心(CHeBA)合作進行,該試驗涉及對55-68歲之間的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進行的心理抵抗力訓練(SMART)研究,發現MCI患者罹患癡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風險更高。

由於罹患癡呆症的患者護理費用十分的昂貴,因此《世界老年癡呆症報告》建議超越專科護理範圍,該報告提出了一種整體方法重點是改善有條件的人生活的品質。在這種情況下,運動訓練與改善大腦功能之間的聯繫,可能是朝著正確方向所邁出的第一步。

重訓可提高腦部認知?

這項研究特地進行阻力(重量)訓練和腦部之間有什麼關連,研究檢查了100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MCI)的老年人;然而,輕度認知障礙是指認知障礙明顯,但不足以影響其日常活動的老年患者。在試驗中,MCI患者分為四組並分配了一系列活動,包括抵抗運動包括重訓和坐姿拉伸形式的安慰劑抵抗相互結合,以及數字計算方面的認知訓練,同樣也包含有安慰劑的訓練,大約6年後診斷出患有MCI的患者中,有80%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病。雖然,認知訓練與安慰劑對照組之間並沒有產生認知能力的改善,但這項研究確實證明了肌肉力量的改善與腦功能之間存有比例關係。研究人員Yorgi Mavros博士表示,我們在這項研究的後續發現,當人體的肌肉變得越強壯,大腦的健康狀況就越好。

輕度認知障礙MCI的老年人
研究人員Yorgi Mavros博士表示,我們在這項研究的後續發現,當人體的肌肉變得越強壯,大腦的健康狀況就越好。

先前的研究表明,運動訓練與腦部認知功能之間存在正向聯繫,但由馬夫羅斯博士領導的心理抵抗力訓練(SMART)試驗,提供了要提升腦部認知所需的運動類型、質量和頻率的進一步消息。在試驗中,參與者每週進行兩次重訓課程歷時6個月,在重訓的強度至少達到其峰值力量的80%;隨著參與者的肌力變強並將負重逐漸增加,同時,將其峰值強度持續維持在80%。

馬夫羅斯博士說,如果我們越能讓人們適度的進行重量訓練刺激肌肉成長,那我們就越有可能擁有健康的高齡人口;但適度重訓的關鍵是必須每週2次高強度的訓練,才能促進肌肉與力量的成長,這樣也才能對於腦部的認知功能獲得最大的好處。這也是首次研究表明,55歲以上患有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肌肉力量增加與腦功能改善之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係。

運動與認知功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腦部的海馬迴(Hippocampus,又稱海馬體)會縮小,在常見的阿茲海默病症中,海馬體是首先受到損傷的區域,表現出來的症狀為記憶力衰退以及方向知覺的喪失,大腦缺氧(缺氧症)以及腦炎等也可導致海馬體的損傷。因此,一些研究還建議增加某些大腦區域的大小與運動訓練之間的聯繫,運動有助於諸如葡萄糖調節和心血管健康的生理過程,另外,有氧運動顯示海馬前體的大小增加了2%可以改善空間記憶。在2016年的時候,包括馬夫羅斯博士在內的一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項類似的測試,他們發現重訓後腦部認知能力有所改善的研究報告。

有氧訓練可改善記憶空間
在常見的阿茲海默病症中海馬體是首先受到損傷的區域,有氧運動顯示海馬前體的大小增加了2%可以改善空間記憶。

他們使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分析老年人,在進行6個月的漸進式阻力訓練和算數認知訓練後的大腦變化,他們發現諸如重訓之類的漸進式阻力訓練,能顯著的提高了腦部認知度。這項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運動訓練本身是否能阻止老年人腦部退化的影響,或者這些運動是否還能促進一些認知方面的機制。儘管增加肌肉力量似乎與腦部認知障礙之間有明顯的相關性,但其背後的機制現在仍不完全清楚。Mavro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希望能透過將大腦認知能力與肌肉增加的關聯性搞清楚,才能在未來發現這種症狀時更有效的改善。

資料參考/onlinelibrary、World Alzheimer Report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2018-09-28
高齡觀念保健話題

預防癌症之道有三個,第一是健康的飲食,第二是保持標準體重,第三是適度規律的運動,無論歐洲或美國都認為一個禮拜應該要有中等度或劇烈運動,中等度運動指的是一個禮拜至少有150分鐘,也是1個禮拜必須運動5天,每天運動30分鐘,如有氧運動或慢跑等,劇烈運動每週要達到75分鐘,而且每一次運動應該要超過10分鐘,要運動到快要流汗或流汗為止,但是對於老年人要達到流汗程度的運動可能有些人無法負荷,根據最新研究發現,不流汗的運動其實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techfactslive.com

英國倫敦大學的傑弗里斯(Barbara Jefferis)博士做了一項實驗,他在1978年開始篩檢8000名40到59歲的英國民眾,到2012年有3137名男性仍然存活,於是對這些人進行問卷調查他們的運動情況,他從中發現,這些男性平時不一定需要劇烈的運動就能延長老年人壽命,即使不能達到流汗程度的運動而且也不一定要達到中等度跟劇烈運動的時間標準,也能對延長壽命有所幫助。

結果發現能夠遵守這些健康準則達到運動標準者只有16%,剩下的人都是每天沒有超過10分鐘斷斷續續運動。該研究集中在1181名上,平均年齡是78歲,讓這些人配戴七天可以追蹤體育鍛煉量和強度的加速度計,追蹤五年後結果有194人死亡,他們發現每天輕量運動30分鐘可以減少17%的死亡風險,達到中等度或劇烈運動就能夠減少33%的死亡風險。

他們加以分析只要有像修剪草坪、游泳、輕快的行走等運動就能延長壽命,每次運動不超過10分鐘與超過10分鐘兩組都能夠減少死亡風險40%。

對於老年人來說,輕快的行走等運動就能延長壽命。 ©womensnutrition4health.com

總而言之,對於老年人來說,只要有日常活動就能延長受壽命,無論是散步或是做家事,不一定要達到流汗的運動也對老年人有所幫助。

資料來源/台灣防治癌症中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