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超恢復
1
超恢復
2
培養11種良好習慣,有助你提升新陳代謝
3
再跑三天三夜!腦內啡讓你越跑越「嗨」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恢復

2016-05-16
知識庫 運動生理 觀念 體適能 增肌 運動恢復

在進行「超負荷」的訓練,或是一般的訓練之後,肌肉開始進入疲勞,這時候如果沒有進行恢復動作,肌肉能力降低影響運動表現,更嚴重的還有可能會造成受傷, 一般來說在運動完後,需要48~72小時的恢復時間,讓肌肉回到正常的狀態,並且慢慢的增加肌肉能力,要讓肌肉適度的成長,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訓練之後,肌肉會進入四個時期,「疲勞」、「恢復」、「超恢復」與「回到正常狀態」,當肌肉在受到訓練與刺激後,開始衰退感到疲勞,刺激結束之後,身體會 開始恢復,進入恢復期,在回到開始運動時的運動能力水準間,就有一段稱為「超恢復」的時間,這時候肌肉的能力會有顯著的提升,所以在這時候進行刺激破壞, 當肌肉再度恢復時,就可以再度的得到提升,在健身中就會不斷重複這樣的訓練來訓練肌肉。

以往訓練中都會建議同一個部位的肌群鍛鍊,中間需要間隔幾天的休息,這樣的訓練法就是「超恢復」的基本概念,但是,每個人身體對於修復所需要的時間不盡相 同,所以正確應該在什麼時候繼續進行刺激訓練,就變得非常重要,但是對於一般人或是新手來說,要如何掌握這段黃金時期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對於自己身體不 夠瞭解,就容易錯過,所以藉由不斷地自行摸索或是找專業的教練,藉由儀器或是經驗的判定,幫助找到「超恢復」時期,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

最後,在任何訓練結束之後,利用簡單輕鬆的有氧,伸展或是適當的按摩,增加肌肉血液的流量,提高身體廢物的代謝,幫助消除疲勞,並且適度的補充養分,藉由這些運動後的動作,可以增加「超恢復」的效果,提高訓練的效果。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山姆伯伯工作坊- 為什麼運動/訓練要安排恢復時間呢?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培養11種良好習慣,有助你提升新陳代謝

2016-10-20
瘦身飲食觀念運動生理知識庫

如果你想要減去自己身上的重量以及讓身體更加健康,新陳代謝是引響你的重要關鍵因素,它對我們身體的細胞與能量供給是扮演非常大的角色。新陳代謝好的人,身體能有效將食物轉化成能量,提高免疫機制。 但是新陳代謝不好的人,身體將逐漸衰弱,出現身心疲憊,體力不足、精神不集中、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皮膚變差等現象。

但是,我們將如何提高新陳代謝呢?以下11種習慣,能讓你不僅能提升新陳代謝,也會讓健康一步一步走向你。

 1  計畫飲食時間

飲食,是對健康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均衡的飲食能提供充足的熱量和營養,並確保發育需要和達致適中的體重。一日三餐定時進食是人類進化至今形成的規律,而如果某一餐不吃,導致兩餐之間間隔太久,人體長時間處於饑餓狀態,會減低新陳代謝速度。加上長期飲食不正確,容易引發腸胃疾病以及飲養不均、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便秘等症狀。

計畫飲食時間 ©brightside.me

 2  補充更多水分

在我們人體中有70%是水,90%的血液是水組成的。水分可以協助養分的運輸、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潤滑關節、保持皮膚的彈性,並將體內多於的廢物排出。喝水還可以減肥、減輕感冒、防止老⋯等等。根據許多研究發現,早上起床後,空腹喝下一杯溫水可以補充細胞的水分並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於尿液的排出,還能促進血液循環,讓人更快在迷糊的早晨清醒過來。

補充更多水分 ©brightside.me

 3  乳製品是你的好朋友

優酪乳以及優格,不僅熱量低而且還有豐富的乳酸菌,可以提升我們的代謝能力又幫助腸胃蠕動。另外,優酪乳中也含有一種脂肪酸,叫做共軛亞麻油酸(CLA),經過過許多研究證實CLA可以加速脂肪燃燒。但是,吃優格時,我們盡量不要加入額外的水果或是果醬,避免攝取多餘的糖份,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

乳製品 ©brightside.me

 4  適當的運動

「運動」是提升新陳代謝的重要關鍵之一。現代人由於長期運動量不足,增加了肥胖、癌症、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疾病。每周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後每分鐘心跳達130下以上,都能有效提昇我們的新陳代謝。

 5  每天規律的早起

早起可以讓我們新陳代謝早點進入高燃脂模式。根據國外研究,透過改變晝夜節律會讓我們能有更好的睡眠品質,同時早晨的太陽光對調節食慾以及促進新陳代謝有相當大的用處。

早起曬太陽 ©brightside.me

 6  不能拋開碳水化合物

一聽到碳水化合物,人人為之驚恐,尤其對於要減重的人來說。但是,碳水化合物是供給身體能量的主要能量來源,如果我們血糖和肝糖較低,就會感到煩躁並且疲憊無法集中精神,這樣會導致我們新陳代謝下降,讓我們整個身體以及氣色都會不健康。均於的攝取碳水化合物有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則人的身體需要碳水化合物來化合脂肪才能獲得更多能量。

碳水化合物 ©brightside.me

 7  遠離加工食品

現代人零食、點心隨口不離,三餐老是在外。當我們吃了這些蛋糕、餅乾、飲料、炸物⋯等等的加工食物,會導致維他命B、E缺乏,並會減少鉀、鋅和鐵等微量元素攝入,進而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

 8  避免食物添加過多調味

當我們在吃某一樣食物時,可能會因為它嚐起來沒什麼味道,去加上一些調味料來增加它的風味,例如:胡椒、鹽巴、糖粉。但是,長期食用下來會造成我們器官衰竭。像是攝取過多的鹽分會導致腎臟過度負擔,腎臟功能逐漸低下,嚴重者甚至需要洗腎。當我們器官出問題就會導致新陳代謝下降,慢慢的,我們的身體就會跑出一堆毛病,讓我們一步步遠離健康。

鹽巴 ©brightside.me

 9  多吃有機食物

為了讓國人更邁向健康,現在隨時隨地都在提倡吃有機食物。雖然有機食物並非食用一次後就能改善,但長期下來卻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在身體上會得到很大的幫助,像是皮膚變更好、身體變得輕盈、整個體態跟精神變得夠加清爽。

 10  適當的補給鐵元素

鐵質,它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尤其對女性身體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一般來說,如果身體裡面的鐵元素不足,那身體細胞就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新陳代謝就會降低,如果我們能堅持每天吃富含鐵的食物是提高新陳代謝的最佳方法。

鐵元素 ©brightside.me

 11  適當的調適壓力

現在人因為工作壓力關係,導致身體機能逐漸每況愈下。壓力不僅會影響我們進食的方式更會降低新陳代謝;壓力太大還會使得體內腎上腺皮質醇上升,一旦上升就會抑制身體燃燒脂肪的能力,導致身材走樣。適當的調適壓力可以緩解新陳代謝降低的速度,不妨找一個發洩壓力的管道,例如:運動、聽音樂、散散步,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壓力的釋放。

釋放壓力 ©brightside.m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再跑三天三夜!腦內啡讓你越跑越「嗨」

2016-07-06
路跑跑步知識庫運動生理

有時候我們「走好像飛」,有時卻「疲於奔命」。當我們幸運「嗨」起來的時候,一點都不會累、還要再跑三天三夜。可惜,我們不是每次都這麼幸運。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跑步時,有時候「很嗨」,有時候卻「不嗨」呢?

最近,科學家試圖找出這個讓大腦「嗨」起來的運作機制。在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研究團隊發現,這個越跑越嗨的機制,可能是人類先祖早就內建在基因裡的存活機制:很久很久以前,人類祖先能夠存活下來的原因,在於能夠成功捕獲獵物。這個事關生存的強大動機,便是讓人們跑得越快越遠的影響因素。

而在跑得越快越遠的同時,大腦也發展出了一套獎勵機制,會釋放出一些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不僅讓我們「自嗨」,還是天然的止痛劑,讓疲累的雙腿與灼熱的腳掌,暫時不那麼折磨人,讓你繼續跑跑跑、向前跑。

腦內啡:「自體鴉片」

這個讓我們「嗨」起來的化學物質,就是「腦內啡(Endorphins)」。腦內啡是一種我們自體就能製造的「鴉片」,效用就如醫療用的嗎啡,甚至比嗎啡的效果更好。雖然腦內啡長久以來讓許多跑者「嗨」過,但一直到2008年才由德國科學家經過腦部掃描,證實這種「自體鴉片」是在腦下垂體分泌生成的。

實驗發現,跑者在經過兩個小時的長時間奔跑後,大腦前額葉及周邊系統(掌管情緒的部位)會噴發大量的腦內啡。腦內啡噴得越多,人們跑起來越「嗨」。
要如何得到這種美妙的感覺呢?用力跑!但別太用力。

當身體遭遇生理不適時,腦內啡就會開始分泌。但這不代表你需要使勁狂奔。你必須找到一個具有足夠挑戰性,但又不會太快虛脫的強度。(試試看「節奏跑(tempo run)」)在上述實驗中,跑者的速度大約是每小時十公里上下。

受試者腦內啡噴發的時機,是在穩健推進里程的時候,而不是在全力衝刺時。輕鬆的短程跑步,不足以引起身體不適,腦內啡當然也不會被激發。但一下子嘗試太高強度,反而會讓你受傷。腦內啡可不能避免受傷,請千萬要小心。

你也可以試著跟上他人的腳步:牛津大學的研究指出,數名賽艇選手同時練習時,相較於一名選手獨自練習,能激發更多腦內啡分泌。或者試試戴上耳機,跟著你喜愛的音樂節奏邁開步伐,也能幫助大腦分泌更多的腦內啡喔。

內生性大麻素:「自體大麻」

除了腦內啡以外,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會製造「內生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其功效跟吸食大麻時產生的藥理反應幾乎相同,能創造出平靜的感覺。不若腦內啡只在大腦分泌,內生性大麻素幾乎在你身體上下所有細胞都能分泌,所以這種「自體大麻」更有潛力影響大腦的感知。

不同於腦內啡是透過生理不適而觸發,內生性大麻素則是會因壓力而激發。雖然你根本很難辨別在跑步時帶給你的到底是不適還是壓力,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具挑戰性的運動訓練不僅帶給你「自體鴉片」,還會產生「自體大麻」呢。

如何達成具挑戰性的運動訓練呢?專家建議,從事運動時應達最大心律值(常用推估方式:(220-年齡)±10)的70%到85%之間。舉例來說,一個三十歲的成年人,最大心律值約在190±10,運動時的每分鐘心跳就應盡量達到140才夠。

心理的壓力也能製造小劑量的內生性大麻素,像是馬拉松賽前的跑前亢奮期,就是產生「自體大麻」的時機。不過要注意的是,慢性心理壓力只會抵銷這個效果。所以專家也建議,為了製造「純度更高」的「自體大麻」,每天盡量能睡到八個小時。而且,晨間製造的內生性大麻素濃度又是睡前的三倍之多!

雖然我們現在不用在草原上追逐獵物當晚餐了,但是瞭解這個機制,下次在小巨蛋旁邊的田徑場跑步時,別擔心旁邊的居民抗議,盡情大唱《三天三夜》吧。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