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
  • 核心肌群
  • 跑5K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超恢復
1
超恢復
2
恢復跑Recovery Run
3
「鎂」是提升運動表現關鍵營養素之一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恢復

2016-05-16
知識庫 運動生理 觀念 體適能 增肌 運動恢復

在進行「超負荷」的訓練,或是一般的訓練之後,肌肉開始進入疲勞,這時候如果沒有進行恢復動作,肌肉能力降低影響運動表現,更嚴重的還有可能會造成受傷, 一般來說在運動完後,需要48~72小時的恢復時間,讓肌肉回到正常的狀態,並且慢慢的增加肌肉能力,要讓肌肉適度的成長,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訓練之後,肌肉會進入四個時期,「疲勞」、「恢復」、「超恢復」與「回到正常狀態」,當肌肉在受到訓練與刺激後,開始衰退感到疲勞,刺激結束之後,身體會 開始恢復,進入恢復期,在回到開始運動時的運動能力水準間,就有一段稱為「超恢復」的時間,這時候肌肉的能力會有顯著的提升,所以在這時候進行刺激破壞, 當肌肉再度恢復時,就可以再度的得到提升,在健身中就會不斷重複這樣的訓練來訓練肌肉。

以往訓練中都會建議同一個部位的肌群鍛鍊,中間需要間隔幾天的休息,這樣的訓練法就是「超恢復」的基本概念,但是,每個人身體對於修復所需要的時間不盡相 同,所以正確應該在什麼時候繼續進行刺激訓練,就變得非常重要,但是對於一般人或是新手來說,要如何掌握這段黃金時期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對於自己身體不 夠瞭解,就容易錯過,所以藉由不斷地自行摸索或是找專業的教練,藉由儀器或是經驗的判定,幫助找到「超恢復」時期,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

最後,在任何訓練結束之後,利用簡單輕鬆的有氧,伸展或是適當的按摩,增加肌肉血液的流量,提高身體廢物的代謝,幫助消除疲勞,並且適度的補充養分,藉由這些運動後的動作,可以增加「超恢復」的效果,提高訓練的效果。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山姆伯伯工作坊- 為什麼運動/訓練要安排恢復時間呢?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恢復跑Recovery Run

2016-11-22
運動生理知識庫肌肉痠痛運動恢復觀念

許多跑者認為恢復跑是用來幫助腿部肌肉恢復,而進行恢復跑還會增加血液循環以及有助於清除乳酸堆積。但實際上,還未有一個研究來證實此項論點。
 
恢復跑的真正好處是,能讓你在訓練壓力以及跑量之間找到平衡,也是一週裡訓練內容最輕鬆的一天,但並非休息日,而這並不代表恢復的訓練不重要,一天的恢復休息,能幫助我們身體恢復。
 
恢復跑是以較短及較輕鬆的方式去訓練,既可積聚訓練里數,又不會消耗太多體力。通常是在重要及辛苦的訓練之前,或完成一項艱苦的訓練之後。它講求慢以及舒適,切勿太用力。

那麼,怎樣的情況下需要恢復跑呢?以下五點參考:

  1. 如果你每週跑步四天或更多,那你需要做恢復跑。 (若一周低於四次的跑者,也應該在休息日的時候做其他相關的訓練,如:肌力訓練。)
  2. 如果一周跑步五天,那至少找一天做恢復訓練,但若每周六天,那則需找出其中兩天做恢復的訓練。
  3. 恢復跑不需要基礎,如它沒有正規的熱身,進行5分鐘的走路熱身後再開始進行跑步即可。
  4. 恢復跑的方式有很多,並非一定是慢慢跑,你可以以交叉訓練的方式進行。
  5.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找到自己合適的恢復跑頻率最重要,重點是這個觀念的建立,因為許多國家的菁英選手,他們將這個項目看的比平時訓練的菜單來的重要許多。

進行恢復跑的原因也可能是當跑者錯過了一周或者更長時間的訓練,重新開啟後,以往的訓練計劃可能已經不再適用,就需要幾天的恢復訓練。
同樣在參加一場比賽後,例如馬拉松比賽,賽後的恢復也可以選擇恢復跑。同時它也適用於當身體出現不舒服的時候在恢復階段進行體能恢復的一種訓練方式。

參考資料

1.《健身路跑訓練》,禾楓出版公司出版 (2016)
2.2Toms.com

分享文章

「鎂」是提升運動表現關鍵營養素之一

2016-09-12
重量訓練運動補給運動生理知識庫營養補給

鈣鎂互補,缺一不可

你的肌肉在進行迅速收縮與放鬆的運動時,如果鈣質(造成收縮的因子)太多,鎂質(造成放鬆的因子)太少,肌肉就會痙攣,並且造成乳酸的累積。雖然大部分的運動員與教練都不知道這一點,但鎂確實是運動員應攝取的重要營養素之一。

正如我之前提過的一樣,細胞所用的能量包叫做ATP,這種物質的形成會受到鎂的影響。有些早期的動物實驗研究顯示,鎂和體能表現有關,運動能力下降可能是缺鎂的早期徵兆,在給予動物溶於水中的鎂後,牠們的耐力就恢復了。大部分的人類研究也證實,短時間與長時間運動都會消耗鎂。

「鎂」是提升運動表現關鍵營養素之一。

鎂能讓神經與肌肉擁有更多能量

雖然鎂往往是肌肉的放鬆劑而非興奮劑,但鎂最神奇的效果之一,就是能讓神經與肌肉擁有更多能量。如果你缺鎂的話,就會缺乏體力,因為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力量以維持運作,在你服用鎂之後,就會更有精力。

鎂會和鈣互動,防止鈣質讓肌肉過度收縮。過多的鈣質會讓全身的肌肉緊張與緊繃,但如果你服用了足以與鈣抗衡的鎂,就會在幾週、幾天,甚至幾小時內感到放鬆,至於效果出現的時間,端視你的身體缺多少鎂而定。許多醫生也會叫焦慮與憂鬱的病人要多運動,才能消耗多餘的能量,增加血液循環與腎上腺素的量。

在運動的過程當中,鎂能夠讓身體不斷有效地燃燒能量與產出精力,並且不會讓乳酸堆積。那些運動過量或是有慢性疲勞問題的人,肌肉中乳酸的累積會讓他們在運動後相當不愉快。其實運動本身就會對身體造成壓力,而身體也會釋出腎上腺素來回應。

耐力運動者突破撞牆障礙之後,需要鎂來補充續航力

運動量很大的人─特別是長跑選手,很容易有乳酸累積的情形,造成小腿緊繃與肌肉疼痛,但是他們仍然會繼續跑下去,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很享受「撞牆」時腎上腺素釋出的快感。「撞牆」時,你會覺得似乎有自己無法突破的障礙,但在堅持下去後,體內突然有腎上腺素釋出,之後就能跑得很快,好像在飛一樣。這就是你把自己逼到極限之後,讓腎上腺爆發的力量,但在這種充滿壓力的快感之後,如果沒有足夠的營養或是無法補充運動後損失的鎂,你就會崩潰。

許多研究報告顯示,在長跑、州際滑雪、單車、游泳等運動中,補充鎂能夠提升運動員的表現與耐力,也能減少乳酸堆積、運動後的抽筋與疼痛。運動員的身體承受了極大的壓力,想贏的心理壓力也不小,但大部分運動員攝取的鎂量都不足,很可能會發生缺鎂的問題。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柿子文化出版,卡洛琳.狄恩著作:《鎂的奇蹟:未來10年最受矚目的不生病營養素》一書。鎂會影響數百種酵素運作,與其他維他命和礦物質一起發揮作用,形成人體的結構,讓身體各項功能正常運作;此外,鎂還控管身體的電流,更是人體能量產生的必備元素!缺鎂會引發各種大小疾病,更可怕的是,近百年來,貧瘠的土壤和崩壞的飲食習慣,導致人人缺鎂卻不自知,讓我們飽受疾病之苦,甚至到了無藥可治的地步!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
  • 核心肌群
  • 跑5K
  • 跑10K
  • 徒手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