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安靜心率
1
安靜心率
2
運動前的進食時間該怎麼抓?
三個重點告訴你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前多久要吃完餐點
3
時常髖關節不適?你可能罹患「髖關節滑囊炎」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安靜心率

2016-05-16
知識庫 運動生理 觀念 體適能 跑步字典

「安靜心率」與「最大心率」是心率中最重要的兩項指標,最大心率適用於安排課表,安靜心率則是了解自己的身體變化最重要的一環,安靜心率是人體在休息狀態時的心跳速度,速度的高低代表著身體的狀態,也是一般運動員用來監測訓練後疲勞恢復程度的依據。
一般來說,心肺能力較佳的人,安靜心率會比較低,心臟強健就不需要大量的心搏來推送血液,所以心跳速度就會比較慢,也就是耐力型的運動選手通常安靜心率會比一般人低很多的原因。

安靜心率的測量,比起最大心率來說簡單很多,只要起床時,在床上安靜休息一分鐘後就可以測量,這時候是一天之中人體心跳率最低的時候,一旦起身開始動作之後,心跳數就會增加,誤差就會出現。

對心臟有問題的人或是專業運動員來說,每天記錄安靜心率是非常重要的,安靜心率可以顯示身體的狀況,經過運動與鍛鍊,安靜心率會降低,但是如果這段時間,安靜心率普遍高於其他時候的平均測量值,代表身體開始出現問題,一方面有可能是因為之前的訓練過於激烈,身體依舊處於疲勞狀況,或是身體開始出現問題,但是這種問題通常在外觀上無法顯示,最好去醫院更詳細的身體檢查。

當了解自己的最大心率,並且要開始運動時,別忘記安靜心率的重要性存在,而且更是一個相當好的身體警示,唯有多注意自己的安靜心跳率,無論在生活還是運動上,才能過得更健康。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心跳率你最好的運動教練》,臉譜出版公司出版 (2015)
6. 山姆伯伯工作坊-靜止心率與功能性過度訓練
7. 山姆伯伯工作坊-利用心跳率來設計間歇訓練
8. 山姆伯伯工作坊-測量跑步時的最大心跳率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三個重點告訴你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前多久要吃完餐點

2019-11-21
觀念運動補給體適能飲食方式運動生理話題

無論你是想要減重或減脂甚至於增肌的人,一定都聽過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簡稱HIIT),這是結合短時間高強度的爆發性運動,在一個15-20分鐘短時間的訓練中,重複訓練與休息的時間,基本上它需要較小的運動時間通常都是以1分鐘的訓練;再搭配上3-5分鐘的休息時間,另外,它的最大心率為85-100%之間,而不是中等耐力活動的50-70%。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結合短時間高強度的爆發性運動,我們都將它稱為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而高強度訓練就是強度較高且具爆發力的運動,透過高強度的運動,讓身體中的肌肉感受到疲勞、進而開始大量消耗氧氣。 此時高運動強度讓身體耗氧量達到最大攝氧量(身體在運動時可以消耗的氧氣量最大值)時,會啟動一種機制叫做「後燃效應 After-burn Effect」,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身體在停止運動之後,還繼續消耗氧氣,因此也能持續消耗熱量。

看完上述HIIT的訓練原理之後,相信你一定毫無疑問的了解,為何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會這麼的流行,但你有想過當這樣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在過程中對於身體的能量需求大增的同時,我們運動前的飲食以及進食時間該怎麼抓?下列我們將告訴你訓練前該吃什麼;以及該搭配多久的時間來進食。

運動前的飲食與時間
你知道訓練前該吃什麼以及該搭配多久的時間來進食?

訓練前該吃什麼

高強度間歇訓練是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它是需要大量能量來進行的身體訓練,因此,適當的給身體充足的能源以確保訓練過程中有足夠的能量十分的重要,因此,在進行HIIT訓練之前的進食就很重要。均衡的飲食及營養素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講,重點都會擺放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健康組合餐點,這也是能有助於身體能量與肝醣快速補給的組合,也能讓肌肉獲得最小程度的損失,並有效的幫助肌肉恢復。

碳水化合物的重點

儘管有很多的文章與研究告知你,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起胰島素的波動;但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生存必須的重要能量來源之一,因為它可以提供能量、節省消耗蛋白質、幫助肌肉合成、構成身體組成、保護肝臟和維持腸道健康等,當人體每日在活動時,都需要肌肉的參與,所以不攝取碳水化合物就無法供給身體能量來活動。

然而,碳水化合物又分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和復雜的碳水化合物,在一般理想情況下,重點應該是利用複雜的碳水化合物為身體提供能量,儘管最好是混合使用複雜和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因此,你必需要了解簡單碳水化合物也稱為快速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會迅速消化吸收產生快速能量,最常見的有水果、果汁與白麵包等。而複合碳水化合物也稱為慢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速度較慢,因此它們通常在更長的時間內提供持續的能量,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有燕麥片、全麥麵包和糙米等。

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
碳水化合物對於肌肉與能量供給,有著十分重要的占比!

蛋白質的重點

蛋白質含有碳、氫、氧和氮的大型分子,並以許多稱為胺基酸的小分子單位所組成,主要是供給肌肉重建與修復所需的基礎,另外,由於蛋白質的構造比碳水化合物要來的複雜,於身體內具有許多的角色,例如形成不同的組織結構、加速特定化學反應的酶、對抗入侵身體微生物的抗體蛋白及各種內分泌腺素等。所以,訓練前的蛋白質攝取將有助於確保訓練完成後,立即在血液中提供氨基酸以便肌肉可以立即開始進行修復。

常遺忘的水份

在運動期間不要忘記補水的重要性,尤其是在HIIT訓練期間可能會因出汗而流失大量水分,並且,我們的身體需要適當水分以達到最佳的功能。因此,重要的是要確保自己一整天都喝足夠的水並補充水分,然後再開始進行訓練。但一次補充太多的水份卻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能再一天的時間裡慢慢的補充水份,同時,在訓練的過程以及訓練後的水分攝取也十分的重要。每個人的充足水分,所訓練的環境、出汗量以及許多其它變量都不同,儘管這裡有很多變數,但許多健康專家都建議每天根據經驗大約在兩升水左右。

運動前中後補充水份
大家最容易遺忘的就是運動前水份的補充。

什麼時後吃?

為了能在訓練的過程中正確的給與身體能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不要與訓練時間太接近,這是因為身體對於消化系統的注意力,會因為開始運動時就移動至肌肉上,這時後就容易因為在胃中留下為消化完的食物,進而引起胃痙攣的狀況。

運動前120分鐘

有許多的教練都會建議學員在運動前兩小時進食完畢,但這樣的時間卻不見得是完整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以及所吃的食物結構都不盡相同,有些人甚至於要在訓練前三小時以上就要進食完畢,當然這時間除了上述所說的身體吸收狀態與食物結構之外,也必需要考量接下來的訓練強度,但一般的規則以訓練前兩小時進食完畢為基準點。

運動前60分鐘

如果你當天的進食時間與訓練時間之間有限,無法在120分鐘脂前進時完畢時,你也可以在訓練前60分鐘吃一頓簡單的飲食,例如食用一些簡單的碳水化合物(香蕉或是白麵包),以便能快速的消化並快速提供身體能量。

運動前10-15分鐘

這種時間雖然不是進食最理想的時間,但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就可以選擇一些零食或是軟糖類的小東西,讓身體腸胃不會有過多的負擔並易於消化。

結論

我們都知道HIIT的訓練,對於身體能量的需求比一般簡單訓練來的要高,但你一定要記住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設定正確的進食時間時,必需要了解吸收狀況、飲食結構以及訓練的強度,這樣才能有效的符合訓練前的能量補給,同時,進食的分量也十分的重要。

資料參考/risenation、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時常髖關節不適?你可能罹患「髖關節滑囊炎」

2019-06-14
觀念運動傷害運動生理知識庫

隨著運動風氣的提升,運動傷害的情況也較過去來的普遍,雖然許多運動傷害常發生的部位屬於膝關節較多,但是髖部的損傷確常造成嚴重的疼痛及生活的困擾。其中髖關節滑囊炎(Hip Bursitis)為常見的病痛之一。

時常髖關節不適?你可能罹患「髖關節滑囊炎」 ©ptandsr.com

什麼是髖關節滑囊炎?

在人體的髖關節裡,裡面的滑液囊含有一些黏滑的液體,它能減輕肌肉、肌腱、皮膚與骨骼在活動時產生的摩擦力並緩衝機制。滑囊液能讓皮膚在關節處滑動,同時使關節進行彎曲、伸展和轉動時正常動作。如果滑囊易受到重覆刺激,或急性外傷(撞擊髖部或扭傷時)會因發炎而使滑液增生來保護受傷的關節;而過量的黏液聚集則會造成滑液囊腫大,導致關節腫脹與疼痛,進而妨礙到關節運動的進行。

什麼是髖關節滑囊炎? ©gavnoble.com

髖關節滑囊炎症狀

滑囊炎的主要症狀是髖關節疼痛點。疼痛感通常延伸到大腿區的外部。在早期階段,疼痛通常是強烈尖銳痛感,之後疼痛可能變得更劇烈並擴散至髖關節周圍更大的區域。 通常情況下晚上的疼痛較明顯,特別是側躺在髖節的患側時​或​坐一段時間後從椅子上站起來的瞬間更明顯。也可能因長期行走、爬樓梯或蹲而惡化。

髖關節滑囊炎症狀 ©health.harvard.edu

如何治療?

髖關節滑囊炎最初不考慮外科手術治療,許多單單改變生活方式即可減輕。物理治療動作應該要能伸展髖部外側,並強化髖部外展肌和肌腱交接處,然而非類固醇抗炎藥可以減輕疼痛和控制發炎反應,但須避免長期服用以避免副作用產生。此外,許多瑜伽體位法對於髖關節的放鬆相當有幫助!以下3組減輕髖關節壓力、改善緊繃的瑜伽動作,平時都可以依造自己狀況來執行。

鴿式 Pigeon pose

步驟1:右腳小腿往前儘量靠近墊子的前緣,並與前緣平行;右腳膝蓋靠近右手手腕,右腳腳踝靠近左手手腕。

步驟2:後腿在背後伸直並以腳趾踩地,將髖部向下貼近地面。

步驟3:背部打直,停留5-8個呼吸後換腿。

鴿式 Pigeon pose ©yogatime.tv

龍式 Inside Dragon

步驟1:跪在瑜伽墊上,將右腿往前跨出,彎曲90度。

步驟2:將左腿打直往後伸展,雙手撐在瑜伽墊上,上半抬至45度。

步驟3:停留3-5個呼吸後,換邊執行。

龍式 Inside Dragon ©adelaidehillsbikram.com.au

青蛙式 Frog pose

步驟1:四足跪姿在地,保持背部水平。

步驟2:將雙手前臂緊貼在地,雙腿小腿貼在地面,同時腳趾往外。

步驟3:停留3-5個呼吸後休息。

青蛙式 Frog pose ©gaia.com

資料來源/《完全跑步聖經》、physical therapy&sport rehab, inc.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