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忙碌的上班族時常沒有時間運動,於是就將「走路」這項運動成了讓身體動起來的首選。但是,走路看似簡單,其實有很大的學問,如果用錯誤的方式走久,輕則容易累,嚴重的可能還會讓腿變粗、甚至導致膝蓋受傷!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有些腿部有點粗壯的人,走路的樣子並不是很正確。
有些人走路時腳步聲很重,因為幾乎使用腳後跟在走路,或者鞋子一直蹭地板,這種走路姿勢不僅容易引起腰痛,還會讓大腿變粗,嚴重者還有可能引起足底疼痛。
很多人走時路是墊腳走路,但用的是用前腳掌而不是用腳趾,這就會使大腿前側較容易疲乏以及容易粗,如果是用大腳拇趾出力話,還可以感受到屁股發力的感覺,此時能讓平時運動不到的大腿內側在走路過程中參與發力。
許多人走路會踢著前頭走,這樣的動作類似在踢足球,此時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響,身體會向前傾並且只有腳尖踢到地面,然後膝蓋就會一直彎,這樣不僅會讓腳尖長期摩擦,還會讓小腿受到壓力,長久下來會使得腿部變胖。
透過「走路」這項運動雖然省錢、簡便,但並不簡單。是否經常看到路人走路會駝背或是低頭走路?其實這種步行姿勢都非常容易引起頸椎病、腰背疼痛!其實,在走路時必須要遵守以下4大要點:
要點一:走路時需要抬頭挺胸、下巴微收,雙肩自然展開,注意過程中千萬別駝背以及別低頭玩手機。
要點二:在走路時,要有意識地收緊腹部以及夾緊臀部,此時可以有效地刺激腹部、臀部、腿部肌肉,幫助雕塑。
要點三:用胯部發力,大腿先抬起來,再帶動小腿和腳離開地面。
要點四:腳跟先落地,然後通過足弓順到腳趾,最後由大拇指用力踮起腳尖送出下一步。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YOUTUBE、WELL HEELED PODIATRY
責任編輯/妞妞
背部是人體十分重要的部位之一,但它真的健康嗎?背部的健康狀態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有(或害怕)背痛問題的人,都應該回到自身好好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為,背部是一個有感覺的器官,透過下列這個檢測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背部,並認識相關問題的發生風險。
將1個抱枕放在地上,赤腳站在上面。接著,開始輕鬆地踏步。幾秒鐘以後,你的肩膀會開始放鬆、身體變暖、思緒清晰。現在請開始留意你的感覺,往內心深處感受:你傷心、挫折、緊張嗎?透過這個技巧,你可以像一位好醫師般地觀察自己,幫助你找到真實的答案。
背部是否健康,並非只是肌肉結構的問題。許多其他因素,例如重量、心理狀態及負面壓力等,都會對背部產生影響。相反地,這也代表著如果我們想要盡可能無痛過一生,可以在許多生活領域變得更積極一些。以下的檢測可以看出你的背痛風險。
年紀愈大,肌肉、骨骼、韌帶和椎間盤愈沒有彈性。事實上,我們每10年大約會減少10%的靈活度。
男性、女性非但身體構造不同,能承受負荷的程度也不一樣,因此,這也必須列入考量。
體重過重會對脊椎造成負擔。因此,請計算一下你的BMI指數, 公式為BMI=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小技巧:網路上可以找到BMI計算器。
你每天身體的活動量及活動內容,是背部能夠維持健康狀態多久的重要標準。
你的家族成員容易出現背部或關節問題嗎?你的親人有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嗎?
壓力幾乎對身體各部位都有影響,它會刺激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使血管變窄、肌肉緊繃、血壓升高,背部也會受害。因此,請問自己以下問題:
請注意:若你覺得自己不是A也不是B,那你就(跟很多人一樣)是混合型。這個時候,如果你較偏向A,就給自己2分負分;如果你較偏向B,就給自己4分。
請把表格內的勾選的分數加總起來,你的數字越高代表出現背痛問題的可能性就越高。
書籍資訊
文章摘自健康你好出版, 狄特里‧格內麥爾著作《背脊‧肌筋膜:照護百科解剖書》一書。
本書特色
◎全彩圖解深入淺出: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賞心悅目的彩圖,清楚說明背脊保健知識。
◎照護方法實用多元:圖文解說簡易鍛鍊運動,以及疼痛緊急緩解法,多管齊下,有效減輕症狀。
名人推薦
台灣復健醫學會副理事長 周適偉
藍海學苑執行長 洪千婷
原力復健科醫師 侯鐘堡
美加脊骨神經醫師 黃如玉
脊椎力學專家 鄭雲龍
• 更多健康你好出版《背脊‧肌筋膜:照護百科解剖書》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