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競技變健美!跨欄選手變身金牌健身模特兒
1
競技變健美!跨欄選手變身金牌健身模特兒
2
開廣飛跑50K晉升國際級IAU銀牌賽事
開廣飛跑50K晉升國際級IAU銀牌賽事 洪一仁大破全國紀錄
3
訓練時更有效徵召肌肉:快速舉起、用心感受肌肉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競技變健美!跨欄選手變身金牌健身模特兒

2016-09-14
人物誌 健身 跑步 故事

每日郵報報導,英國110米跨欄有史以來第三快的運動員,同時也是英國聯邦運動會金牌得主安迪·特納(Andy Turner)於2014年從競技場上退役,自那時開始他轉型成為一位獲獎連連的健身模特並開設健身課程,幫助他人實現轉型的夢想。

Andy Turner ©bbc.co.uk

不認得前奧運110米跨欄選手安迪·特納?你可以被原諒,因為他已經從一個精實的田徑運動員變成一位大塊肌肉的健美選手。

當他在英國代表隊時,他參加過2004年、2008年和2012年的奧運會,並於2011年的大邱世錦賽時,因為古巴選手羅伯斯被取消資格而獲得一面銅牌。當他在2014年未能成功捍衛他在格拉斯哥英國聯邦運動會的冠軍衛冕連任頭銜,現年35歲的特納便宣布退休,跟隨他的弟弟蓋瑞的腳步進入健身模特的世界,把他的銅牌換成了古銅色皮膚。

Andy Turner ©allsportsintheworld.com

同儕競爭可以成為一個夢幻的激勵動力,但與他動輒參加健美界最高境界競賽如在俄亥俄州舉辦的阿諾經典健美賽的弟弟相比,安迪當然不可能和他在同一水平上競爭。但由於把釘鞋換成緊身衣的他,體型在過去的15個月以來不斷像吹氣球一樣激壯起來,特納已經在上個月的邁阿密專業健身模特大賽之中的35歲以上組別光榮奪冠。特納已經證明,只要保持追求卓越的心態,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創造奇蹟。

在成功奪冠之後,這位諾丁漢出生的健身狂甚至開始傳授他特製的12週肌肉的增長計劃秘訣。特納現在擁有自己的健身網站,客戶可以支付這位英國第三快的前跨欄選手一小時£80英磅來獲得一對一健身課程的特權。

這位35歲的健身教練也提供營養計劃諮詢和團體課程,為想向前英國聯邦運動會冠軍效法來轉變體質的客戶們提供一個機會。

Andy Turner ©dailymail.co.uk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開廣飛跑50K晉升國際級IAU銀牌賽事 洪一仁大破全國紀錄

2020-11-02
賽事話題超馬馬拉松路跑跑步

2020 開廣飛跑盃超級馬拉松於 31 日在大佳河濱公園開跑,這屆配合 2021 年將辦理 IAU 50 公里世界錦標賽,特別改換地點擴大舉辦並且試跑賽道。結果賽事成果大躍進!50 公里錦標賽由陸軍超馬好手洪一仁以 3 小時 12 分 59 秒奪冠,並將全國紀錄向前推進 5 分鐘,距離 IAU 國際級標準僅剩 7 分之差,大大將台灣超馬短距離項目水準再次提升。同場更有多達 6 位跑者成績達標 IAU 國家級標準(男子 03: 25:00、女子 03:58:00),讓賽事獲得銀牌標籤認證,成為亞洲頂尖 50 公里賽事!

開廣飛跑50K晉升國際級IAU銀牌賽事
開廣飛跑50K晉升國際級IAU銀牌賽事 洪一仁大破全國紀錄

作為世錦賽熱身賽,50 公里賽吸引許多超馬好手、甚至是全馬菁英齊聚挑戰。開跑時氣候涼爽,非常適合長距離賽的超馬,但在開闊的河濱賽道上,跑者必須與逆風奮戰。

男子組競爭激烈,洪一仁一路以強大的經驗優勢引領在前,第二至五名難以預測,最終依序由翁相擇、張景敦、李智群、林志傑四位跑馬好手陸續完賽;前四名皆達到國家級標準。

洪一仁奪冠並成為國家紀錄保持者
洪一仁率先以3小時12分59秒奪冠,成為新任國家紀錄保持者

女子組方面,由女子全國紀錄保持人楊喬筑與超馬新人朱盈穎較勁,最終由楊喬筑搶先衝線,蟬聯后座,兩人的成績皆達國家級標準!第三至五名則由楊馥菁、郭金鳳、陳怡如獲得。

值得一提的是,張景敦、林志傑、朱盈穎、楊馥菁、郭金鳳等人都是初次挑戰超馬就成為場上黑馬,刷新多項分齡紀錄。台灣開廣股份有限公司蔡晉暉總經理特別頒發總排名獎金,鼓勵國內優秀跑者從 42 公里跨入 50 公里,繼續挑戰飛跑紀錄。

女子全馬菁英刷新多項分齡紀錄
這屆超馬賽吸引女子全馬菁英來挑戰,刷新多項分齡紀錄

開廣飛跑盃自創辦以來,以培養超馬界優秀人才、締造國內佳績為宗旨,十年來提供超馬選手優質平台,創造與提升台灣超馬環境與紀錄。明年同一時間 2021 年 10 月 31 日,將於大佳河濱同一場地舉辦 50 公里世界錦標賽。

國際超馬總會對台灣運動風氣、協會各項工作皆有高度認同,除了各國代表隊菁英參與的 50 公里,將另設全民都可參與的短距離組別,屆時將有來自約五十個國家地區、上百名運動員及隨行人員齊聚台北。邀請台灣各地跑者將時間留下一起參與這場難得的盛事!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

訓練時更有效徵召肌肉:快速舉起、用心感受肌肉

2018-11-28
增肌史考特醫師專欄重量訓練健身運動部落

史考特以前常聽一些健美達人說,要用「心」去感受你的肌肉。滑輪下拉的時候應該要感受到闊背肌在收縮、臥推時要感受到胸肌在撕裂,盡可能專注、把動作放慢,這樣才能最有效地徵召肌肉。

確實我們能透過訓練來增強本體感覺,例如我以前從來不知道怎麼收縮「下斜方肌」,現在卻變成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情(雖然這好像也沒什麼好炫耀的)

「用心感受肌肉」這個做法真的能幫助我們練更大,練更壯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有助於訓練成效?

訓練時如何更有效徵召肌肉?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健美達人常說要用「心」去感受你的肌肉,真的可以靠用心感受肌肉有效徵召肌肉嗎?史考特醫師用科學研究數據回答:可以。更進一步,他也提出與「用心」同樣在訓練時能有效加強肌肉參與度的方法:「快速舉起重量」。這樣的論點和部分網路文章說法恰好相反,以前的觀念是「慢慢舉起練更壯」,但研究指出快速舉起重量才能最有效地刺激肌肉。本文運用數據證明,即便是「用心」這類形而上的用詞,放在運動上也能be sensible.

真的可以用心感受肌肉嗎?

簡短的答案是:可以。

2016年丹麥學者Calatayud等人招募了18位有訓練經驗的男性來做臥推,訓練過程中給予不同的口頭指令,並同時以表面肌電圖(測量神經肌肉電訊號的檢查)測量肌肉收縮的強度。

口頭指令包括:「感受你的胸肌,這組只用胸肌就好」或是「我要你這組只用三頭出力」。

結果他們發現,在重量相對輕的時候(20-60% 1RM),口頭指令確實能夠提升該肌肉的收縮程度,而且不會去影響到另一塊肌肉的表現。

可是一但重量上升到1RM的60%以上,不管有無給口頭指令,肌肉收縮的強度都差不多。

史考特的推測是:輕重量時,肌纖維不需要通通出來工作也可以完成動作,所以用口頭指示還能徵召更多肌纖維。但當重量大到一定程度後(或是接近力竭時),肌肉纖維早就通通出來參與了,這時候給再多口頭指令也不會跑出更多人的。

「快速舉起重量」跟「用心感受肌肉」一樣有效

除了用心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加強肌肉參與度呢?有的,爆發性地舉起重量有幫助。

2018年同一組人馬又做了一個臥推研究,這次除了給予口頭指令要求訓練者加強收縮胸肌與三頭外,還多了一個條件:以「普通速度」或「快速」舉起重量。

在50% 1RM的重量下,研究者發現「快速舉起」比「口頭指令」更能有效徵召胸大肌收縮。

這點跟史考特以前在健身網站上看到的文章說法剛好相反,以前的觀念提倡要緩慢、用心、控制地收縮肌肉。但根據上述的研究,快速的舉起重量才能最有效地刺激肌肉。

不過這裡還是要補充兩點:
1. 雖然快速舉起,仍應使用正確姿勢,避免代償。例如二頭肌啞鈴彎舉時,快速舉起不是叫你用全身的力量將啞鈴甩上去,而是只用二頭肌的收縮力量快速將啞鈴舉高。

2. 上述研究僅針對向心收縮(舉起),我們舉起啞鈴時確實應該快,但離心收縮時(放下)仍應維持良好控制。快速放下啞鈴可不會徵召更多肌肉!

​快速舉起重量讓你練得更壯!

徵召更多肌肉固然很好,但沒有辦法練更壯,那有什麼用呢?

還好這個問題已經被回答過了,2014年歐洲運動醫學期刊的這篇文章,找來20位有2-4年重訓經驗的男性接受每週3次,共6週的史密斯機臥推訓練。
(我知道我知道,有些讀者聽到史密斯機在皺眉,但這並不影響研究的參考價值)

其中「快速組」成員在訓練期間以最大速率舉起每一下的臥推,而「慢速組」以剛好一半的速率做。組數、次數、重量等一切的變因都相同,只有舉起的速度不同,哪種方式比較好呢?

經過6週時間,快速組的力量成長約是慢速組的1倍左右。
(快速組1RM從76公斤進步到88公斤,慢速組從74到81公斤)

以前在健身圈流傳一個概念叫做「壓力下時間」(Time under tension, TUT),做重量訓練時如果慢慢舉起慢慢放下,可以讓肌肉花更多的時間抵抗阻力,製造出更多的代謝壓力,所以肌肥大的效果也會更好。

但這個壓力下時間的概念,可說是完全被這篇研究打臉。在組數、重量都完全相同的條件下,慢速組臥推時肌肉收縮的總時間是快速組的1.5倍以上。

壓力下時間是人家的1.5倍,肌力成長卻僅有一半。

別再相信慢慢舉起練更壯的謠言了。

結語

這一系列的研究清楚地告訴我們,訓練時盡可能以爆發性速度舉起重量,可以徵召更多肌纖維收縮,長期下來也能產生更大的肌力成長。

提醒各位,快速舉起不代表可以用代償動作,還有快速舉起的重量仍應受控制地放下。

祝大家越練越壯!

關於史考特醫師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 關於史考特醫師 /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