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NIKE籃球推出全新KOBE A.D.
1
NIKE籃球推出全新KOBE A.D.
2
6種提升網球臂力的訓練
3
台灣新世代HBL球員,演繹NIKE AIR LOOKBOOK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籃球推出全新KOBE A.D.

2016-11-02
配備館 球類 鞋子 籃球 NIKE

美國時間2016年4月13日,Kobe Bryant迎來了他20年職業生涯的謝幕之戰。這是他的第1556場職業比賽,一個經典黑曼巴式的結局:砍下令人瞠目結舌的60分。對一些運動員來說,這樣的告別可能會讓他們沉浸在其中一整天,甚至一周。但Kobe Bryant沒有,他在4月15日早上8點就出現在了辦公室,翻開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正如這20年來他在球場上所展現的,努力且專注。

Nike KOBE A.D.

Kobe Bryant的籃球哲學包含很多思考,他從球員化身成導師的過程也離不開他著名的“曼巴精神”。這是Kobe Bryant一貫的風格,回想Kobe Bryant的比賽方式——腳步移動,閱讀防守——以及他對裝備的態度。

“儘管我已不是每天都在球場上打球,但在這個世界上依然有很多人在延續‘曼巴精神’,” Kobe Bryant表示。 “在籃球場上,足球場上,我都能看到‘曼巴精神’的展現,​​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在那些一直努力做得更好,追求卓越的人身上也能看到。”

Nike KOBE A.D.科技重點

⚡結合足跟的Zoom Air氣墊配置
⚡中底的Lunarlon帶來了回應性與靈活的緩震回應
⚡用量精準的抓地顆粒設計橡膠外底提供優異的球場掌控力
⚡透氣的網眼鞋面搭配動態Flywire,確保進攻時的靈活變向及防守時緊跟對手

Nike KOBE A.D.是Kobe Bryant退役之後首雙簽名鞋,一雙傳承了Kobe Bryant系列輕量與低筒設計的實戰球鞋。結合足跟的Zoom Air氣墊配置,中底的Lunarlon以及用量精準的抓地顆粒設計橡膠外底,帶來了回應性,靈活的緩震回應以及優異的球場掌控力。透氣的網眼鞋面搭配動態Flywire,確保進攻時的靈活變向及防守時緊跟對手。


資訊、圖片提供:NIK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6種提升網球臂力的訓練

2017-06-07
知識庫啞鈴重量訓練上半身肌群健身訓練動作網球球類

對網球選手來說,擁有手臂力量是最重要的,但是,肩膀到手臂這之間的肌肉也是最容易受傷的,因此,要透過訓練來增加手臂肌肉力量,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運動傷害的產生,也可以幫助在賽場上擊球時有更好的表現。

臂力對網球選手的重要性 ©groupon.com

 1  啞鈴前平舉 FRONT RAISE

步驟1:採站姿,雙腳與肩膀同寬,雙手握住啞鈴。
步驟2:將雙手打直慢慢往前平舉,停留至肩膀的高度。
步驟3:將雙臂慢慢放到起始位置,再重複操作。
 

啞鈴前平舉 FRONT RAISE ©careyourbody.net

 2  啞鈴側平舉 LATERAL RAISE

步驟1:採站姿,雙腳與肩膀同寬,雙手握住啞鈴。
步驟2:將雙手打直慢慢往兩側平舉,停留至肩膀的高度。
步驟3:將雙臂慢慢放到起始位置,再重複操作。
 

啞鈴側平舉 LATERAL RAISE ©stylecraze.com

 3  俯身啞鈴後平舉 BENT-OVER REAR RAISE

步驟1:採站姿,雙腳與肩膀同寬,膝蓋微彎,背部打直,雙手握住啞鈴。
步驟2:保持手肘彎曲約90度,啞鈴在前,雙手打開舉起至頭的高度。
步驟3:將雙臂慢慢放到起始位置,再重複操作。

俯身啞鈴後平舉 BENT-OVER REAR RAIS ©nouw.com

 4  錘式彎舉 HAMMER CURL

步驟1:採站姿,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握住啞鈴。
步驟2:雙手彎曲呈90度,保持核心以及下半身姿勢。
步驟3:將雙臂慢慢放到起始位置,再重複操作。

錘式彎舉 HAMMER CURL ©bodybuilding-wizard.com

 5  滑輪三頭肌下壓 TRICEPS CABLE PUSH-DOWN

步驟1:採站姿,雙腳併攏,雙臂張開與肩膀同寬,手掌向下握住滑輪。
步驟2:上背打直,將握把下壓至大腿。
步驟3:將雙臂慢慢放到起始位置,再重複操作。

滑輪三頭肌下壓 TRICEPS CABLE PUSH-DOWN ©medguidance.com

 6  三頭肌體撐 TRICEPS DIP ON CHAIR

步驟1:背對訓練椅,掌心向下按住椅子邊緣,雙腿打直,雙腳伸直著地。
步驟2:手肘慢慢彎曲,使身體下降,直到上臂幾乎與地面平行為止。
步驟3:將雙臂慢慢撐起到起始位置,再重複操作。

三頭肌體撐 TRICEPS DIP ON CHAIR ©hiitacademy.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灣新世代HBL球員,演繹NIKE AIR LOOKBOOK

2017-02-17
生活流行鞋子NIKE籃球球類配備館

台灣體育活動中最受群眾關注之一的HBL賽事即將進入最後高潮,在這個熱血賽季中,這群新一代的年輕運動員們不論場上場下的生活皆備受矚目。在賽場上,他們為此訓練備戰。場下,他們則以Nike Air系列將籃球運動的獨特風貌融入生活風格中,展現了新一代籃球運動員的風采。

台灣新世代HBL球員

包含劉昕妤 (普門)、游舒涵 (北一)、陳育緹 (滬江)、陳范柏彥(能仁)、陳又瑋 (南山)、林梓峰 (南湖)在內的高中籃球員,也分享了他們在密集訓練外,平日的休閒活動與生活風格等鮮為人知的場外生活。

球季將進入最終章,回想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劉昕妤:今年一月球隊到日本移訓,幾乎每天都有一到兩場友誼賽,對手強度都非常高,需要不斷面對硬仗。但這些磨練幫助我們做好準備,隊友之間的默契變得越來越好,臨場反應也因經驗累積而變得更靈活、更有效率。

陳育緹:我想還是辛苦的訓練過程。身為球隊主控又是隊長,壓力其實不小,如何讓球隊變得更好我還在摸索,希望努力能有回報,幫學校拿個好成績。
 
陳范柏彥:參加U17世青賽。每次站上國際賽舞台都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不過還是要想辦法保持平常心,打出該有的表現。
 
陳又瑋:入選U17中華隊,能穿上中華隊球衣是個夢想,加入後我明白自己需要調整角色定位,過去在球隊我可能是得分主力,但在這裡我不一定要得分,而是要想怎麼幫助球隊,讓自己發揮作用。

除了練球之外,還會關注哪些訊息?

陳范柏彥:主要還是會關注籃球相關訊息還有球員動態。我最喜歡的球員是LeBron James,他去年帶領騎士隊逆轉奪冠實在不可思議。
 
陳又瑋:有機會的話會看NBA最新動態。欣賞LeBron James的全能球風與領導能力,期許自己能培養像他一樣帶領球隊的能力。
 
林梓峰:平常會關注朋友們的分享,也會關注NBA。特別是Russell Westbrook的表現,很欣賞他體能勁爆,一夫當關的風格。

除了籃球鞋外,在場下有沒有穿過Air Force 1?

劉昕妤:我有一雙白色Air Force 1,很喜歡它易於搭配的特性,不僅外型好看且非常舒適。
 
陳范柏彥:我有一雙鞋底是咖啡色的白Air Force 1,場下最常穿的鞋款就是它,搭配什麼衣服都很適合。
 
陳又瑋:擁有一雙藍色Air Force 1,很喜歡這種經典造型,喜歡鞋身上大大的勾勾標誌,看起來很搶眼。

AIR FORCE 1 ULTRAFORCE MID

新款的AIR FORCE 1 ULTRAFORCE MID,感覺如何?

劉昕妤:這雙鞋出乎意料的輕,雖然鞋跟看起來有些重量,但實際上穿起來卻比過去穿過的任何休閒鞋款都還要輕,此外造型也很好看。
 
游舒涵:全白配色感覺穿什麼衣服都很好搭,很符合我喜好的風格。
 
陳育緹:很明顯感受到鞋子的透氣特性,通常鞋子穿久了腳會有點悶悶的感覺,穿上這款鞋即使走了很多路也完全不覺得悶。我穿著的是淺棕色加白底配色,非常有個性。
 
陳又瑋:過去穿的Air Force 1都是低筒款,這次穿中高筒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貼合腳型的感覺很舒適自在,整體造型好看,而且穿脫非常方便。
 
林梓峰:雖然以前比較沒嘗試過這種類型的鞋子,但是這雙的外型很酷,尤其是鮮明的紅色配色,感覺穿上它就是目光焦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