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強烈寒流來襲!避免意外,跑馬穿搭有訣竅
1
強烈寒流來襲!避免意外,跑馬穿搭有訣竅
2
越運動體重越上升
努力運動體重卻上升好崩潰!專家表示原因來自這4件事
3
脛後肌 Tibialis posterior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強烈寒流來襲!避免意外,跑馬穿搭有訣竅

2018-01-31
知識庫 運動生理 重量訓練 手部肌群 訓練動作

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全台氣溫開始急凍,已有53人疑似因天冷而死亡,平地週末溫度更有可能出現6度低溫,在這樣寒冷的狀況下,熱愛戶外運動,尤其是跑步的朋友們可要注意了!在這麼冷的空氣中跑步,要穿多少衣服在身上才不會冷,又不會影響到跑步排汗呢?

台灣人冬天慢跑時最常見的錯誤是衣服穿太多或太厚,因為當人體開始運動,身體很快就開始熱起來,讓體溫急速升高,所以不需要穿太厚的衣服來讓你身體發熱; 相反的是,當停止跑步時就必須要趕快將這些被汗沾濕的衣服換下來,以免體溫流失過快而感冒,因此,這時才需要多穿幾件衣服。

這裡教你一個簡單的穿搭原則,以外面氣溫加上12度就是你跑步時的體感溫度,就可以大略知道該穿什麼樣的跑步服裝出門,但是這樣的原則也會根據你的體型、 跑速還有跑步的距離長度有所不同,像是對於體型瘦小的跑者,或是那些只去輕鬆跑步的人來說,以室外氣溫增加6~9度就大約是你在跑步時的體感溫度。

另外,在風比較大的天氣跑步時,強風有可能會從背後吹來,這時就切記不要再穿著流汗濕透的衣服,這樣會讓你的體溫快速流失,容易感到寒冷與感冒。

所以,在穿搭法上最好的方式就是洋蔥式的穿脫法,天氣較冷時可以多穿一件薄的排汗防風外套與長袖排汗衫,讓你在開始跑步時就能保持溫暖,當你在跑馬途中覺得熱時,也可以輕易地脫去這些衣服,再把它們綁在腰上,這樣就可以讓你繼續跑步了。至於下半身的穿著,可以選擇排汗性良好的壓縮褲,由於身體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跑步時下半身不需要穿得太厚,以免影響跑步的肌肉運作。市面上有些強調保暖發熱的壓縮褲,可以視你個人實際跑步狀況做選擇,大部分場合裡,你應該不會需要這樣的功能。

強烈寒流來襲!避免意外,跑馬穿搭有訣竅。

以下再提供您在各種氣溫條件之下的穿搭方式,因為台灣天氣較為潮濕,一般會比乾燥區域要感覺冷,所以建議以氣象局提供的體感溫度為主會比較準確,例如,本週末最低溫約10度,不過體感溫度可能會低至5度。

1. 氣溫25度以上:背心與短褲。
2. 氣溫20度以上:短袖排汗衫與短褲。
3. 氣溫15度以上:長袖排汗衫與短褲搭配內搭褲。
4. 氣溫10度以上:薄防風外套、長袖排汗衫、短褲搭配內搭褲,另外可以搭配手套與運動毛帽來保暖耳朵與雙手。
5. 氣溫5度以上:薄防風外套、長袖排汗衫內再搭一件短袖排汗衫、短褲搭配內搭褲,另外可以增加手套與運動毛帽來保暖耳朵與雙手。

總之,天氣寒冷時外出跑步應使用洋蔥式的穿搭法,上衣的部分,可以採取內短外長的方式或加上一件防風的薄外套,藉由運動的時間拉長,體溫也漸漸上升之後,再慢慢的脫去外層的衣服或是外套,下半身則可以選擇短褲加上內搭褲,如果害怕雙手與耳朵會冷,可以自己再選擇加上手套或是運動毛帽來做保暖。另外,參加賽 事務必準備一套乾爽保暖的更換衣物,完賽之後於溫暖處立即換上,避免汗溼衣物讓體溫流失。

至於下雨時常見一些跑友穿輕便雨衣跑步,我們則非常不建議這種做法,因為這種輕便雨衣完全不透氣,穿上它雖然能防雨,但卻會變得非常悶溼不舒服,建議以兼具防雨功能的輕便防風外套代替,不但能擋風擋雨,還可以自由穿搭,若一定要用輕便雨衣,可以將下半部剪掉,僅保留上半部,多少增加一點透氣度。

在呼吸方面,建議以鼻子呼吸為主,若覺得鼻腔實在無法抵擋冷空氣,可以交替使用口呼吸,惟應將口微開即可,以小口呼吸的方式緩衝冷空氣進入體內,並將舌頭頂住上顎來強化緩衝的效果。

天氣急凍,身處亞熱帶的台灣人一般比較難適應,外出跑步甚至參加馬拉松或路跑賽事建議您還是量力而為,身體不適儘速求助,切莫逞強,全身而退比完賽更為重要。

冬日跑步宜採洋蔥式穿搭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努力運動體重卻上升好崩潰!專家表示原因來自這4件事

2020-06-04
運動生理話題觀念減脂

許多想透過運動訓練減輕體重的人,一定都有過信心滿滿站上體重機,顯示出來的數字令人傻眼甚至沮喪!心中立即浮現的是這段時間多麼努力的上健身房,推掉許多的聚餐與消夜就是要讓飲食更乾淨,但最終的結果卻讓這樣的堅持一下子就被瓦解。但是,根據運動與營養專家的表示,只要你的訓練夠堅持吃的食物夠乾淨,體重機上的數字不須太過恐慌;因為,會增加體重數字的原因是來自於這4件事。

越運動體重越上升
越努力運動體重卻持續上升好崩潰!臨床運動生理學家表示原因來自於這4件事

1.運動後身體保水

你要知道水份可以改變你的體重達4-5公斤甚至於更多,有一些人會發現運動完一段時間體重會降輕一些,這時你千萬別高興得太早,因為,有可能只是體內水份的流失造成體重數字的下降;反之,也有可能因為運動後大量補充水份,造成身體肌肉的保水性。臨床運動生理學家Jeffrey A. Dolgan表示,水大約佔一個人體重的65-90%,因此,人體水份含量的變化每天可能使體重機變化4-5公斤左右,這就是為何以前採用不當減肥方法的人,都會利用利尿劑來加入減肥藥之中,就是要讓水分排出體外讓體重數字降低,但這個都只是短時間的成果,並無法長時間改變你的體態,而且對於身體的傷害十分嚴重。

2.訓練會增加體重

有許多的原因會讓運動後增加體重,其中就包括訓練這件事。你可以特別注意一下,是否在經過高強度或較為劇烈的運動訓練1-2天之後,體重會呈現小幅度的上升?臨床運動生理學家Jeffrey A. Dolgan表示,這個現象十分的常見,但並不表示你真的體重上升!他表示,一個人的體重是肌肉、脂肪、骨骼、大腦和神經系統、結締組織、血液、淋巴液等等的組合。在進行大量的運動訓練之後,體內的這些組織變化百分比可多達15%,這是因為劇烈運動之後會造成水合狀態,甚至於延遲性肌肉痠痛都可能導致組織的變化,但如果你是因為運動訓練加上飲食的搭配上體重上升,那就是更好的目的。

激烈運動會增加重量
在進行大量或激烈的運動訓練之後,體內的一些組織變化百分比將可能多達15%!

3.重訓增加體重

有許多在健身的人都會說「肌肉比脂肪重」,其實這樣是一種誤導性的邏輯,因為1公斤的脂肪重量與1公斤的肌肉重量,其實是一樣重的!但因為肌肉的體積比脂肪小,所以常常都會被人說成肌肉比脂肪重。當你了解這個邏輯之後,透過運動訓練改變身體的組成比例時,就可能有機會增加肌肉密度並減少體脂肪,這個時候體重數字就會上升但你的身型有可能就會變小,所以千萬不要只看體重機上的體重數據,這樣是完全會搞錯方向。

4.肌肉與脂肪比例

如同上面第3點所說的,如果你的體重機只能量測體重,卻無法告訴你肌肉與脂肪的各別比例,臨床運動生理學家Jeffrey A. Dolgan表示,你如果因為這樣就開始擔心與沮喪的話,那你健身與運動的知識就必須要好好的加強。雖然,每天或定期的追蹤數據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這樣的方式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你會容易因為每天一點點的數據變動就造成身體的壓力,Jeffrey A. Dolgan表示,體重數字的減少並不表示你變的健康,這只是意味著你的體重變輕而已,一點也不能代表什麼!另外,也請記住如果你是因為運動訓練造成體重上升,可能就是訓練的成效!但是必須要再次檢查飲食的正確性,以了解不是因為脂肪的增加而造成體重上升。

資料參考/canyonranch、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脛後肌 Tibialis posterior 

2017-03-01
下半身肌群運動生理知識庫

脛後肌位於小腿肚內側,脛後肌肌腱則是位於足踝內側的其中一條肌腱,它沿著脛骨遠端的後面走向腳底,它支撐了腳的骨頭,包括舟狀骨、骰骨、內中外的楔形骨、跟骨,最後附著在第二、三、四的蹠骨上,脛後肌還有負責支撐腳的足弓有穩定腳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走路、跑步、墊腳尖、開車時、騎腳踏車等,都需要用到它。

脛後肌

當脛後肌的肌腱功能發生障礙時,它出現的典型症狀就是在行走或跑步時,足踝內側在內踝骨後緣沿著後脛肌腱循行路線部位會產生疼痛與壓痛,更嚴重時造成後脛肌肌腱無力失去支撐的功能,就會有足外翻的現象即內旋足,足弓會因不同程度的擠壓可以完全消失變成扁平,走路時著力點變成在內側,外觀像扁平足所以也有被診斷為成人的後天扁平足,足底筋膜就位於這些肌腱的下面,肌腱無力和足型外翻都是增加足底筋膜的拉扯,長期下來筋膜附著在跟骨的支點就會因此疼痛,若生活或運動習慣並無改變接踵而來的就是足底筋膜也發炎了,此時患者就會有寸步難行的情況。

脛後肌位置 ©kintec.net

一般來說,訓練脛後肌的方式有伸展或是和一些非負重的彈力帶訓練到有負重的訓練,像是雙腳墊腳尖、單腳墊腳尖、墊腳尖走一段路,最後進階到最重要的階段,也就是脛後肌的離心收縮訓練,在每次訓練之後都必須要做脛後肌的伸展和按摩放鬆,如果本身還有嚴重的足弓問題的話,建議穿著合適的鞋墊來支撐足弓,這樣不但可以加速治療的效果,也可以縮短治療的時間。

脛後肌訓練 ©runnersconnect.net

但是,如果有先天性扁平足的人也比較容易出現脛後肌肌腱障礙,但腳底痛大部分是發生在高年齡的人,極少數會發生在兒童或中小學生身上,因這是和組織退化同時合併長期不恰當的使用或負重有關。

所以如果常常過度的行走或跑步給予腳無法承受的重量,最後韌帶鬆了支撐力減少了使腳的骨頭排列結構鬆動,這種現象直接增加了脛後肌肌腱的支撐負擔,漸漸的產生發炎反應而形成肌腱炎,肌腱重複的發炎就變得無力加速退化。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