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相信適度運動有助提升我們的性能力,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身體中睾酮素的生成。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若是運動鍛鍊得過度劇烈,反而會阻礙男性的性生活!這是否意味,將身體操勞到一個「臨界點」之後,因為身體太累,會讓男性對性反而提不起勁?
本月出版在《運動與鍛鍊中的醫學與科學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in Chapel Hill) 的研究者們,就性生活的問題詢問了1,100位美國經常做運動鍛鍊的男性,其中大部分是有在長年從事跑步、騎車和玩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的愛好者,也有不少是經驗豐富的運動員。研究人員的結論是:「定期從事高強度的運動訓練與更長時間的耐力訓練的男性,性慾降低的比例更高。」
研究人員根據以前的男性性行為心理學研究設計了一份問卷,詢問他們想到和進行性行為的頻率。科學家們還設計了另一份單獨的問卷,詳細詢問受訪者的運動習慣,包括這些男性每週鍛鍊的頻率和強度,最後一組問題則是關於受訪者的總體健康狀況和病史。
科學家們還根據鍛鍊的時間和強度對這些男性進行分組。根據時間分成每週運動時間較短、適度或很長三組;而根據強度則分為每週運動強度較輕、適度或很強三組。研究人員還根據這些受訪者對性生活的回答結果,將他們分為性慾較高、中等或較低三組。最後,他們將這些男性的運動習慣與他們報告的性興趣和性行為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其中存在清晰的規律。即使在研究人員執行年齡篩選之後(老年人往往表示對性愛的興趣較低,雖然不是低很多),與鍛鍊時間特別長或強度特別高的男性相比,運動時間適中或強度較低的男性,報告中度或高度性慾的可能性要高得多。帶領這項研究的北卡羅萊納大學運動生理和營養學教授安東尼·哈克尼 (Anthony Hackney) 表示,根據這項研究,顯示劇烈運動基本上與較低的性慾相關。
當然,它目前仍算是取樣人數較少的一部分男性所自願完成的一項涉及個人隱私的調查。研究人員無法確定他們的回答是否誠實,以及能否代表其他男性。這種研究也不能告訴我們,過度運動是否的確會降低性慾,只是表明兩者確有關聯。
此前,還有一些小型研究表明,漫長艱苦的訓練可能會立即且長期降低男性血液中的睾酮素水平。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太陽報
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父母與孩子共同運動天數越少,其憂鬱指數的比例越高!農曆春節即將來臨,最近許多活動受疫情影響紛紛取消,防疫期間待在家,有試著增加和孩子共同運動的頻率嗎?
這份最新發布的數據為董氏基金會與康健人壽 於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 月,以參與「玩轉動,拋出好心情」親子康健身心計畫四所合作學校家長為對象進行調查,有效問卷 1180 份。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63.1%)家長本身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而每周運動天數超過 3 天以上的僅占不到四分之一(24.6%);當心情不好時,只有五分之一(20.7%)的家長會將運動作為紓壓方式,其中有 76.3%的受訪者表示運動後心情會變好。
調查也發現,近六成受訪者(58.0%)沒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平均每週與孩子一起運動超過 3 天以上者只有 6.6%。想跟孩子一起運動的原因前三名依序為「增進親子關係」、「強健身心」、「孩子主動邀請」。超過八成受訪者同意與孩子一起運動對親子關係帶來的好處,包含「親密感提升」、「相處時間增加」、「聊天時間變多」、 「維持彼此的好心情」、「信任感提升」。
進一步分析發現,家長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者,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比例明顯低於有固定運動習慣者,且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也明顯較高。調查更顯示,每週與孩子一起運動的天數越少,父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越高。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許多參與上述親子康健身心計畫的家長表示,跟孩子一起運動比較沒有壓力,孩子的快樂與自己會產生共鳴,假日時帶孩子出去看看綠色的環境或藍藍的天,可讓孩子與自己的心情放鬆,平日的工作壓力就都沒了,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間的交流與互動。
農曆春節期間,家長不妨與孩子一起用運動取代去人潮較多的景點,一起到鄰近的公園或學校玩飛盤、做運動,天氣不好時可以在家中進行親子雙人運動,藉由運動緩解疫情的緊張情緒,也增進親子關係。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對於情緒紓解與壓力調適有很大的幫助,基金會歷年的調查也顯示,有固定運動習慣者「情緒穩定度較高」,且每周運動天數越多、時間越長者,運動後心情變好的比例越高。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近期臺北市天氣炎熱,台北連續多日最高溫都超過36度,打破氣象局統計120年來,高溫超過36度的最長連續天數紀錄。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炎炎夏日出門觀賞世大運比賽加油時務必謹記「防中暑五撇步」:「過度曝曬應避免」、「服裝散熱最重要」、「定時飲水保健康」、「眼睛顏面要防曬」、「清風吹拂好涼爽」。面對高溫建議避免早上10點至下午2點間從事戶外活動,讓您今夏防暑又健康!
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該如何處置?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提醒常見熱傷害症狀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頭痛、頭暈、噁心、肌肉抽筋等,應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及時補充水分(可加入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稍待休息後可減緩不適感,較為嚴重等症狀如意識不清、昏迷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
提醒各界朋友參與世大運為選手加油時應留意防暑措施,避免熱傷害,建議採取下列預防中暑「5」撇步:
過度曝曬應避免
(一) 儘可能待在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
(二) 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
(三) 不可滯留在密閉的車內。
服裝散熱最重要
(一) 戶外活動時可撐傘以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或戴遮陽帽減緩頭頸吸熱的不適感。
(二)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可選擇透氣材質較佳的衣物。
(三) 可適量塗抹防曬乳,避免強烈陽光紫、紅外線所造成的皮膚傷害。
定時飲水保健康
(一) 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建議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
(二) 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以避免使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眼睛顏面要防曬
戶外活動利用寬邊帽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選擇檢驗合格抗UV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挑選可遮檔眼睛周圍及適合臉型的款式,並注意遮覆完整。
清風吹拂好涼爽
清風吹拂的環境有助於運動中過高體溫的排除,進行戶外運動時除注意氣溫外,亦應該選擇有風的環境。
◎相關訊息請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1806及洽詢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或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
資訊提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責任編輯/Oliver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