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飲食有三種說法:原始人飲食、低碳飲食及生酮飲食,主要是食用內容物上的差異。
生酮飲食最早期是用來改善頑固型癲癇兒童的飲食處方,後來被證明對阿茲海默、腦神經問題以及心血管、肥胖問題及糖尿病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許多人在經過生酮飲食的調整後,會發現一到三週內就有體重下降的改變。
過去的時代,我們會認為人體是一個儲水槽,吃多少卡路里進去,如果不能燃燒相等的卡路里,那麼多餘的卡路里就會成為體脂肪或內臟脂肪。但事實上,有非常多的證據顯示,有些人大量運動並刻意控制飲食,但體重與體脂肪仍是文風不動;而令人覺得無奈的是,三餐都節食與過度的大量運動幾乎無法持久執行。
在近幾年的醫學研究中指出,真正的問題不是食物卡路里,而是胰島素問題。
胰島素是甚麼,它負責甚麼?胰島素是蛋白質激素,由胰臟內的胰島BETA細胞分泌。其作用包含增強糖原的合成、促進脂肪細胞將脂肪酸酯合成為脂肪、增加胺基酸的攝入,以及控制血糖平衡。
進食過多碳水化合物食品,胰島素將會把儲滿肌肝醣後所剩下的能量,轉儲存成體脂肪。有些人的基礎胰島素很低,典型怎麼吃都吃不胖的人。但多半的人仍會受到胰島素控制,而這樣的體質也會遺傳到下一代,致使肥胖問題像是遺傳疾病一直往下一代遺傳。
所有食物都會影響胰島素分泌以及造成血糖震盪,唯一差異是幅度與影響的大小。根據營養醫療研究指出,脂肪、蛋白質以及蔬菜對血糖的影響較小。而碳水化合物包含米飯、麵食、澱粉以及水果對血糖的影響較為大。這也鑑別出原始人飲食法、低碳飲食以及生酮飲食與常態飲食的差異化。當人們高喊健康均衡飲食時,卻忘了肥胖問題在全世界像是瘟疫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知名醫生Jason Fung的說法很接近人體的生理實際運作。人體儲存食物轉換能量的地方有兩處,一個是冰箱,另一個是放在地下室的大冰櫃。冰箱就是我們的肌肉、肝臟,而冰櫃就是我們擺放體脂肪的地方。
冰箱的儲存空間有限,於是當我們吃了一大堆能量後,多餘的能量就會往冰櫃去儲存。但人體運作時會首先引用醣類,也就是先使用冰箱內的能量。那冰櫃裡的能量呢?那是飢荒或是能量耗盡時用的。身體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把脂肪儲存下來,因為這是人體的天性,保存能量以維持生命。
透過路人以及運動員的體態觀察,我們會發現一件事:一個好的運動員,肝醣能儲存500公克。但另一種能量卻能存上超過三十公斤──我們稱它為脂肪。
隨著進食模式不變,身體會很自然地把多餘的能量往冰櫃儲存。最後的結果就是,即使你小心翼翼地飲食與維持運動,你運動以及常態生活依舊會使用到冰箱內的能量(肝醣)燃燒,但身體裡的冰櫃(脂肪)卻仍然沒有任何改變
生酮飲食的機制非常簡單──將碳水化合物食用量降到最低,身體運作找不到儲存於肌肉肝臟的肝醣,它只能從體脂肪下手。體脂肪經過分解後產生酮體(keto),酮體是身體處於飢餓、禁食狀態下,提供給腦部、骨骼肌和心臟肌肉的一種替代燃料 (關於酮體生成的科學解釋省略六千字)。
生酮飲食會鼓勵人們進食大量的脂肪跟油脂,第一脂肪本身具有飲食的飽足感,第二是脂肪對身體的幫助已在許多研究中被證實。過去的飲食觀念告訴我們吃脂肪、過多的油脂有害,但許多的科學報告已經證明,糖尿病以及心臟問題跟碳水化合物有極大的關係,並將脂肪除罪化。
生成酮體的過程,身體會大量拆解體脂肪與內臟脂肪。而生成的酮體,將會穿越血腦障壁滋養我們的腦部。而為什麼椰子油突然盛行起來呢?因為椰子油是少數的中鏈脂肪酸,拆解生產酮體的效率佳,不會被儲存於體內,並能有效代謝至體外。
隨著我們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適量蛋白質及高脂肪飲食的低碳飲食循環後,人體的好膽固醇會上升,而壞的膽固醇(LDL)也會隨之下降。並且分解脂肪的效率也會隨著身體的適應期而有更好的效率。
運動實驗報告指出,高激烈性的運動適用醣類作為能量代謝,但醣量的消耗非常快,所以當運動員耗盡醣類之後就會出現短暫低血糖、以及撞牆的跡象。但亦有研究報告指出,經過適當的酮體適應期之後,人體開始能使用酮體作為運動能量來源時,除了得以恢復原本的體能水準外,也能減少撞牆等問題。許多善於使用酮體進行耐力運動的跑者都表示:「運動過程中補充食物能量的次數減少了。」一般人在運動過程中的燃脂效率約為0.6克/分,低醣飲食者則為1.5克/分,燃燒脂肪效率的提升代表耐力運動的持續效率上升。
儘管我們知道醣類對高強度運動的實用效率仍為主流知識,卻避免不了人體在長時間(2小時以上)運動後,身體會大量取用脂肪、而使用醣類效率大幅下降的事實。研究數據顯示,酮體在爆發力運動上成效持平、而更適用於超過兩小時以上的耐力運動。但生酮飲食仍有在運動營養學上的缺口:運動前肌肝醣缺乏的問題,可能會導致競賽過程中抽筋的問題。而這點在運動營養學中,多數人會以前一晚或競賽當天早餐以地瓜等天然澱粉食物作能量補充。
關於上圖人物Zach Bitter
2013年在美國超馬競賽中,以12小時跑出163.7公里創下世界紀錄。上一回紀錄是外星人Yiannis Kouros於1997年創下的161.8公里。Zach Bitter同時也是生酮運動員。
關於鄭匡寓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
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
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
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想要增加肌肉量可不是只做肌力訓練就好,你還需要在飲食裡加入蛋白質的攝取量,所以,你要從一天最重要的早餐開始,在國際肥胖醫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上有發表過一則令人驚訝的數據,在每日早餐裡攝取足夠蛋白質的人,會比攝取不足的人在午餐少吃30%卡路里的熱量,除此之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能幫助肌肉的合成效用,基本上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每日需要攝取體重X1.2g的蛋白質,想增加肌肉量的人每日需要的蛋白質為體重X1.4~3.3g,每日這樣大量的蛋白質攝取量,就必須適當的分配在每日餐點裡,讓身體有充分的時間完整吸收。而有哪5種美味早餐能攝取大量的蛋白質呢?看完這篇你就可自己動手做出,跟國外IG上看到一樣美味的早餐。
隨手可得的雞蛋是提供高含量蛋白質的來源,每100g的水煮雞蛋可以提供12.6g的蛋白質外,還提供人體所需的大量維生素、胺基酸、鈣、鋅、鐵等礦物質,對於建立肌肉合成與成長提供絕佳的能量。另外,再加上低GI值的全麥麵包,就是一份充滿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早餐,當然你可以塗上一些低熱量的果醬,讓早餐變得更加美味。
在國外非常盛行優格加上麥片的早餐方式,無糖優格能提供大量的蛋白質與鈣和維生素A,再加上麥片可提供身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這樣的組合也能直接補充高含量的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另外,你也可以加上奇異果、蘋果、草莓甚至香蕉來補充天然的纖維質。
含有豐富蛋白質的希臘優格非常受到健身人所喜愛,再加上比一般優格擁有更豐富的口感及3倍的鈣質,讓希臘優格成為創造美味早餐的首選品項之一,在購買希臘優格的時候,要避免買含糖的優格,在前一天先加入一些麥片在優格裡面,然後將它們放到冷藏,隔天在加入一些喜愛的水果與乳清蛋白,即可完成一碗美味又含有豐富蛋白質的早餐。
如果你需要一個低碳早餐那就非常推薦這道料理,首先,你必須要有能有效提供肌肉成長,所需的蛋白質-雞蛋,然後再加上能提供脂肪能量的-起司,最後,在加上有豐富維生素與纖維質的蔬菜,這裡蔬菜推薦可使用菠菜、紅番茄、辣椒和蘑菇,把它們拌炒一下。就能為身體的肌肉提供充足的燃料,讓你在建構肌肉的過程中充滿飽足感。
健身的人都知道蛋白質可以建構肌肉,而碳水化合物可以以澱粉的形式,分解成葡萄糖(單糖)以肝醣(多醣)而儲存於肌肉細胞或肝臟,提供身體日常與運動時的能量來源。當然,在為了避免身體堆積過多的脂肪,所以我們要選擇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如麥片與燕麥這種穀類食物,可以不提高血糖的起伏與胰島素的大量分泌,另外,它還充滿著大量的纖維質能充滿飽足感,最後再加上一匙乳清蛋白與莓果類混合後,就是一碗在國外十分火紅的高蛋白麥片早餐。
資料來源/nutribal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