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預防夏季溺水的10步對策
1
預防夏季溺水的10步對策
2
愛河鐵人三項
一年一次的游愛河機會來了!高雄「還河於民」等你游
3
複製上屆奪金經驗 澳洲尋求衛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預防夏季溺水的10步對策

2017-06-09
知識庫 水上運動 游泳 觀念

台灣氣候悶熱,夏季更是民眾溺水事故發生機率最大時期,根據內政部消防署105年資料統計,就有超過700件的相關案例因此殞命。如何讓溺水不再成為夏天的夢靨?為避免造成憾事,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到在從事水上活動前的注意事項以及正確的自救及互救方式。

©sinaiem.org

水域活動地點,遵循「挑三、檢四」規則

 1  挑三

1.「挑」選設有救生人員值勤的水域,勿於「禁止戲水(游泳)」或「水深危險」等標誌的區域戲水。
2. 「挑」選天氣狀況良好之時段,如天候不佳甚至打雷下雨、 颱風前後,不可下水。
3.「挑」出暗藏惡流處所並遠離之,如低頂水壩、攔砂壩 處常可發現翻滾流,可將人員或物體吸住翻滾,造成受困與傷亡。

 2  檢四

1.「檢」視自身健康狀況,下水前應充分暖身。
2.「檢」查有無穿著游泳衣、或救生衣等服裝,千萬不可穿 著牛仔褲入水。
3.「檢」查附近是否有無救生繩、圈或具有浮力之物品,萬 一溺水事故發生,可作為實施岸上救援之用。
 4. 隨時「檢」視環境狀況,注意漲退潮時間或山洪爆發前兆(如上游傳來隆隆聲、溪水變色或水面忽然上昇等現象),遠離危險處所。

溺水後如何自救及安全守則

1. 當自身發生溺水狀況時,切勿驚慌,並盡可能以最少的體 力,在水中維持最長的時間,利用身上或身旁任何可增加浮力的物體,使身體上浮,以待救援。而自救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方法不一樣。

步驟1:不會游泳採用大字浮:首先深呼吸,把氣憋在胸腔,身體展成大字,漂在水上。
步驟2:感覺快要下沉時,再深呼吸一口,這樣人就能浮在水面上。

Tips
掉水裡時千萬不要掙扎,越是掙扎,下沉越快。

©swimoutlet.com

2. 利用仰漂或水母漂姿勢延長待救時間:如果會游泳,則可選擇水母漂, 吸氣後全身放鬆,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像水母般靜靜漂浮在水面,保存體力,等待救援的到來。

水母漂 ©tessarhodes.com

3. 遇到溪水暴漲而被困在岩石或沙洲上時,應保持冷靜等待救援,大聲呼叫請求支援。
4. 緩和呼吸頻率,放鬆肌肉,並減慢任何動作。

如發現溺水,請遵循下列原則:

1. 切勿自行冒然下水施救。
2.大聲呼叫請求支援。
3.打 118、119 或 110 向海巡、消防或警察等單位求援。
4.察看是否有救生繩、圈或具有浮力之物品,於岸上實施救援。
※如果沒有專門的救生工具怎麼辦?不用慌,很多生活用品都可以秒變救生工具,如紅領巾打濕了,可以變成救生繩、空可樂瓶放在腋下和下巴處、可以增加浮力、背的包包,倒掉裡面的東西,拋到溺水者的臉前,關鍵時候可以救命。

©healthcaremirror.com

學會游泳,增強安全意識

溺水自救和互救,都是溺水發生後的急救。預防溺水,更要防患於未然,堅決杜絕溺水事故的發生。防溺水最好的方法是四個字:學會游泳。同時,增強安全意識,安全地玩水。以下是在戲水前,必須考量的10點建議:
 
1. 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
2. 避免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
3. 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戲水游泳格外小心。
4. 不要落單,隨時注意同伴狀況位置。
5. 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
6. 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
7. 身體疲累狀況不佳,不要戲水游泳。
8. 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小心失溫。
9. 注意氣象報告,現場氣候不佳不要戲水。
10. 加強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保持冷靜放鬆。

【延伸閱讀】:最安全的游泳救命設備PLOOTA​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內政部消防署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一年一次的游愛河機會來了!高雄「還河於民」等你游

2020-12-10
新聞游泳鐵人三項水上運動話題

在近期高雄市觀光局規劃「還河於民」的水上活動讓民眾們躍躍欲試時,未來只要上網實名登記,並且自備浮具及穿著救生衣,就可以在高雄橋到七賢橋的水域進行水上活動,但目前僅限定立槳、划槳等運動,暫不開放下水游泳,值得慶幸的是每年高雄愛河的重點活動「愛河鐵人三項」將能一償宿願,該場歷年皆吸引上千名海內外選手一同競技的國際型三鐵賽即將在2021/3/7(日) 6:30~10:20盛大展開。

愛河鐵人三項
近期高雄市觀光局規劃「還河於民」的水上活動讓民眾們躍躍欲試。

為了能讓民眾們有更多了解此項賽事的細節,主辦單位特邀請愛河鐵人幕後推手高雄鐵人創辦人孟亞輝與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2020/12/12(六)15:00~16:00在高雄大遠百17樓誠品書局與民眾面對面,感受不同的愛河鐵人三項。

2021愛河國際鐵人三項

高雄市體育總會鐵人三項委員會主委姜寄生表示,雖然愛河國際鐵人三項賽事因為疫情在2020年停辦,但2021將正式邁向第十四屆,參加的民眾不僅可以體驗首段游泳全程1500公尺外,更能在高雄城市街道內盡情馳騁自行車40公里並最後於愛河邊跑步10公里。因為本活動為高市每年重點活動,故全程皆有交通管制,以安全為第一優先,讓參賽者有得一個得天獨厚的賽場。

高雄鐵人隊長孟亞輝表示:高雄愛河三鐵在知名運動網站運動筆記中榮獲參賽者歷年評分3.7分以上(滿分五分),且十年有成,更是台灣境內唯一一場城市鐵人三項賽事,而2021年更期許上一層樓,除了硬體外在軟體更會帶給國內外選手們不一樣的感受,本次賽事將邀請知名賽事公益組織醫護鐵人一同在賽道上照顧選手外,更提供選手食衣住行的便利方案,如果不想帶著自行車長途跋涉,也有配合租車的服務,務必讓選手感受高雄人的熱情。

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表示,全台灣一年有近40場的各式大小鐵人三項相關賽事,從參賽者一兩百人到四五千人的賽事皆有之,但考慮城市賽自行車可輪車之獨特性、選手參賽交通及住宿便利性,愛河國際鐵人三項在其中可謂出類拔萃,故將該賽事列入全球第一本介紹台灣賽事的書籍「醫護鐵人台灣經典賽事全攻略」一書中。書中有特別介紹愛河三鐵的賽場獨特性,例如雖然主辦單位在賽事舉辦的前一週為了讓參賽者們於游泳項目時有更佳的水質會將愛河截流,但受到河是潮川型的河流,下游水質是海水,故順逆游的技巧關鍵皆出現於該書中,歡迎有意參加愛河三鐵者先做足功課,順利完賽。

資料提供/動一動、醫護鐵人陳彥良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複製上屆奪金經驗 澳洲尋求衛冕

2017-08-19
賽事新聞台北世大運水上運動話題

澳洲女子水球隊今年來到臺北,尋求世大運衛冕,19日首戰,在上屆金牌成員Pascalle Casey的帶領下,打出氣勢,最終以10:3擊敗希臘隊,搶下本屆賽會首勝,有望複製上屆奪金經驗,完成連霸。

複製上屆奪金經驗 澳洲尋求衛冕

Pascalle Casey表示,上屆奪金帶給她很大信心,但這次仍以平常心面對比賽,會用過去的奪冠經驗勉勵隊友,發揮實力。

此役澳洲一開賽表現略顯緊張,首節前7分鐘都沒分數進帳,還處於1分落後。教練Rebecca Rippon在最後1分15秒時喊暫停,激勵選手放手一搏; Mollie Williams把握機會,在最後1分鐘內連進2球,幫助球隊逆轉,取得2:1超前。

Rebecca Rippon在關鍵暫停當時精神喊話,成為此役逆轉關鍵。Rebecca Rippon表示,當時她只告訴球員:「每個人只要拿球就有機會。」之後球員也有所掌握,打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第二節澳洲火力全開,在Pascalle Casey和Mollie Williams聯手下,單節進帳3分,將分數差距擴大,半場打完以5:1領先,奠定勝基。下半場澳洲依然主導節奏,用防守帶動進攻,打出5:2攻勢,最終以10:3抱走勝利。

Pascalle Casey表示,第一場比賽對球隊很重要,因為這能帶動團隊氣勢,也有助提升士氣。

年僅19歲的Mollie Williams首度打世大運,毫不怯場,不僅助球隊扳平分數,還超前比數,拿下全隊最佳的4分,賽後她將奪勝功勞歸於團隊。她說,勝利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水球是團隊運動,隊友助攻也很重要。

資訊、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