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像是血液、淋巴液以及身體的分泌物等都與水有關,水約占成人體重的60-70%,則血液中含水量約達90%以上,當人體進食後,會經過吞嚥、消化、運送養份以至排泄廢物,則這些各個環節都需要水的幫助才能順利進行。
水與身體的重要性
我們人體大約有40公升的水,而我們每天的失水量隨個人活動量及環境而不同。通常,人體一天的排尿量約有1500cc,再加上汗水、皮膚上直接蒸發的水份及糞便等,合計起來每日流失的水份大約有2000~3000cc,因此水份的補充量最好是在此一範圍內。
其實,在呼吸也會流失水份。隨著每天工作量與溫度的增加,呼吸量與排汗量也同時增加,水的流失也相對增加,生病所引致的發燒、嘔吐及腹瀉狀況也會令水份大量流失,因此必須儘快的補充,以保持體內水份的平衡,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因為如失去10%的水份對身體有害,若是失去20%的水份則對生命有危險。
喝水許多好處,像是能促進淋巴系統循環、潤滑關節、防止眼球過乾、唾液和胃液能幫助消化且能調節體溫,透過排汗帶走體內過高的熱量,多喝水還可以降低尿酸、預防痛風發生以及降低尿中的鈣濃度,避免尿結石產生。
但是要怎麼喝水才是最健康呢?以下整理出了五點正確的喝水方式,來讓身體更加健康。
1 小口喝水:慢慢小口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作用使其更加活絡,水量的話,大約是每隔30分鐘喝半杯水為最理想。
2 起床喝杯水:剛起床時,趁空腹時喝下一杯約200~300毫升的溫開水,可以提振精神、清腸胃,並且將毒素帶走。
3 餐前喝杯水:在吃飯前30分鐘先喝杯水,可以有助於避免過多進食量,還可以分泌的腎上腺素可以幫助消耗體內儲存脂肪。
4 兩餐間的空腹期喝水:為最佳飲水時機最佳的飲水時間,為兩餐間的空腹期, 而每天下午2~5點是人體代謝最快的時間,也是最佳的喝水時段。
5 睡前喝水: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喝一點水可以,補充睡覺流失的水分。
在所有食物中,幾乎都含有水份而在消化時才會被身體所吸收。除了白開水以外,水果與蔬菜是水份的良好來源。水是最好的良藥,如果水喝得太少或不夠的人,除了容易得生病外,身體也比較容易疲倦且不容易排除身體新陳代謝的毒素。
現在的上班族整天坐在辦公室吹冷氣、不活動,這樣更容易會出現皮膚乾澀、長細紋的苦惱,則對於上了年紀的人、小孩或運動員來說,若長時間曝曬在太陽下時,就很有可能會有頭暈目眩、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臉色蒼白、血壓下降等脫水的症狀。
雖然水很重要,但是喝太多也可能會造成水腫或是增加代謝的負擔,嚴重者可能還會水中毒,所以,適量的攝取水分才能真正的達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