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誰說老年人不能跑步?依年齡調整訓練模式
1
誰說老年人不能跑步?依年齡調整訓練模式
2
如何在運動中延緩疲勞?
3
紐西蘭體重破百胖妞勵志減重 成功蛻變成完美女神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誰說老年人不能跑步?依年齡調整訓練模式

2017-08-04
知識庫 跑步 健身 高齡 觀念

人們常說跑步是一項終生的運動,只要你能夠讓雙腳交互前進,甚至從小學一年級就可以開始跑步。隨著時間的累積、成長以及不斷為自己設定目標,總能夠一次次的突破。
 
除了那些之後加入這項運動的跑者或專業運動員,大部分的跑者,總會有一段時間,會遇到像破pb這樣難以突破的瓶頸。甚至還有更不得不接受得一個事實,就是,即便他們盡可能地保持健康和年輕,但是隨著年齡增長,體力的下降仍是不可避免的。

誰說老年人不能跑步?依自己的年齡掌握跑步脈絡

隨著年齡增長,調整訓練模式

這是一個平均從30歲開始的過程。根據目前世界大師級別的年齡分級表(2010)來看;40歲、50歲和60歲的衰退率逐年上升至約0.7%(因著不同的事件男女比例略有不同)。
 
這種上升的原因是混合的,若從基本生理水平上看不太清楚。眾所周知,年齡會降低最大攝氧量,並減少肌肉量,長年累積傷害之下,變得越來越遲鈍。而後,便開始需要各種形式的治療恢復模式,其中包括從艱苦訓練中恢復,若不處理的話,這些傷害將永無止盡的循環。但有一個不幸中的萬幸是這樣的。在2014年的美國雙城城市馬拉松賽中,來自加州的59歲的運動員Christine Kennedy,以2:59:39的成績完賽,而這個成績是許多與他同年紀跑者們的夢想。
 
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家Daniel Lieberman在《天生的跑者》一書提到:「一直跑步到中年後期,人們的適應能力是良好的。」他表示:事實上,我們的祖先不管是在狩獵或者採集的生活中,他們的職業生涯是一直從孩童時期到7、80歲後,但身體依然靈活自如。然而,這不代表那些老化的生物學理論可以被忽略。所以,隨著年紀的增加,調整你的訓練模式是必要的。

 1  35-44歲

在這個年齡範圍的條件下的任何影響都是很誘人的。就像Meb Keflezighi在他39歲生日前,贏得波士頓馬拉松的冠軍,其他也有許多超過30歲的跑者們利用自己的成績不停證明自己依然能表現優良。更巧的是,美國兩位最年長的奧運金牌得主是Carlos Lopes(馬拉松,1984年)和Constantina Dita(馬拉松,2008年),他們勝利時的年紀都剛好是38歲。So Cal Track Club的教練Mark Cleary說:「39-40歲是很神奇的數字,那些在38歲時跑得很快的選手便會很快的意識到其中的差異性。」

早期有一些職業級的選手,會將每一場比賽當作最新一場的最差個人成績(PW)。直到他們40歲生日的時候,便有機會在打破一項新的個人紀錄。亞特蘭大田徑俱樂部的主教練也是2008年奧運田徑的總教練Amy Begley說:「每個運動員都必須應付變化,即便已經達到極限,仍需重新設定目標。」她的丈夫Andrew也是俱樂部的另一位教練,在20歲的運動生涯高峰時期遇到膝蓋受傷的問題,迫使他退出馬場。所以,Andrew建議大家:「要學會與自己競爭。」

衡量個人競爭力的一種方法是使用預測訓練,然後努力克服預測值。 Andrew 使用公里數鍛鍊,從1600公尺開始,接著1200-800-600-400-300-200公尺。他說:「當你把所有的時間用於這次的訓練,我會以5K做為目標,每次以20-30秒作為間歇訓練。 」所以當他參加比賽的時候,他會嘗試跑得比預計時間再快一點。如果你可以在比賽後看著鏡子,告訴自己你很努力,沒有放棄,那是叫做勝利。

Amy Begley說:「在訓練方面,選手們早期的變化相對較小,並且要接受身上的受傷可能較過去更頻繁,治療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以及額外的恢復時間。」尤其是女性,你可能會做更多的交叉訓練來預防骨質病變的危險。 她鼓勵大家多做推舉類的運動來保持上半身和脊柱的密度。

35-44歲重點提示
1. 接受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不要執著於個人糟糕的經驗。
2. 期待在新的競爭領域中最年輕、最快。
3. 學會評估自己鍛鍊和努力的結果。
4. 開始添加額外的恢復時間和交叉訓練。

 2  45-54歲

雖然恢復時間的增加和最佳表現的下降是不可忽視的,但這個年齡階段可能是運動員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年。每個年齡組代表了再次成為年輕跑者的機會,提供了在新的一年加入新團隊的可能性,因為在進入新團隊的過程中,公司將會提供新的競爭機會,並積極爭取獎勵。

有些人在年輕時過著忙碌的家庭生活,途中也許會突然找到新的訓練時間。美國知名女運動員Colleen Rocereto在49歲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在上大學的小兒子10公里的成績是40:56,於是,她便開始加入慢跑團,想嘗試看看在50-54歲的年齡組別,她能做到什麼?Rocereto表示:能有機會與跑友們一起做這樣的訓練,而不僅僅是跑出門,同時也為她的訓練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她甚至覺得自己可以變得更快更強壯。

另一個動機就是打破年齡分級曲線。事實上,你可以輕鬆地將你曾經投入追逐成績的精力轉移到與同伴一起追逐目標。但這也正是選手們真正進入現實的時代,你不僅要與眾不同,還得為你曾經在公開跑步者中所擁有的那種類型而奮鬥,但如果你還沒有調整訓練來適應身體的變化,你可能得花上10年的時間與病痛戰鬥。Cotner 說:「所以保持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總是因為受傷而不得不妥協,你將不會跑得更遠。」

保持健康的一部分是保持肌肉力量和靈活性。波特蘭俄勒岡教練Bob Williams說:「這是這幾年的趨勢,髖部屈肌和小腿肌是大家進健身房最常訓練的部位。」

對於小腿肌,最常見的問題是缺乏靈活性和肌肉拉傷,但是老化的小腿肌也會失去力量。Cotner建議大家可以找一個陡峭的山坡跑上去,並計算步伐,以測試小腿肌是否失去力量。重要的是,若你所需的步伐越少,代表你的小腿越有力,你也可以在同一座山上重複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進步、衰退還是維持現況。

至於髖部屈肌,它是幫助你抬起膝蓋並在步幅之間擺動的肌肉群,這也表示髖部屈肌強度和運動速度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但若你習慣長期坐在椅子上,那麼,他們也可能會失去力量和靈活性。

髖屈肌緊繃也可能能導致小腿抽筋問題,這是因為髖部屈肌附著在骨盆和下背部的幾個椎骨上。Cotner說:「當他們變緊時,就會改變骨盆的傾斜度。」其結果是臀肌的能力降低,減少了髖關節和小腿肌的伸展,並且變弱,因此Cotner將這些問題的組合視為常見的綜合症。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當然是力量和靈活性訓練。跑步後,你再也不能逃避伸展的步驟了。

在這個年齡組的跑者的其他訓練方法比較簡單。例如:幾乎每一位教練都建議盡可能花費多一些時間在質地較軟的路面上訓練,即使是速度跑也應該跑在賽道或其他柔軟的地面上。Mark Cleary說:「如果你堅持要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馬路上,你的跑齡很可能剩不到10年。」 

45-54歲重點提示
1. 尋找新的動力或者按年齡分級打破自己的紀錄
2. 利用新發現的額外時間來訓練更多。
3. 多鍛鍊小腿肌和髖部屈肌的力量和靈活性。
4. 在較柔軟的地面跑步。

 3  55-64歲

首先,55-59年齡組是選手們競爭力明顯下降之冠。例如,在2014的加州國際馬拉松賽上,共9000人參加,其中在55-59歲組別中,完賽的男女選手僅有397人,相比50-54歲則有702人,45-49歲是915人,到了60-64歲,人數更下降只剩189人。

除了上天賜予的良好基因,或者盡力維持健康以外,很難有機會排除關節炎或其他相關病變發生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你是那些對你的比賽成績不滿意的人,這可能是一個重新開始取得成功的好時機。

62歲的馬拉松選手,去年在加州國際馬拉松賽上以3:24:01成績打破了60歲年齡組別紀錄的Suzanne Ray 表示:自己很慶幸自己從來沒放棄過練習。他說:「要跑得長,關鍵是快樂。」但這並不代表著你無法繼續進步。跑步是與實現自己的目標同等重要,就像打敗你的對手一樣,這也表示不斷從自己身上尋求更多的動力是非常重要的。

同樣,在每5個年齡組,衰退率的0.7%,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轉化為3.5%。雖然較年輕的組別平均每英里會比你們早到20-30秒,但相對他們很容易受到挫折。Mark Cleary說:「在這個年齡段的最後兩年的人是非常艱難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等到下一個關鍵的生日到來,另一種方法是利用即將到來的年齡組當作獎勵。

同時,你需要做一些訓練改變。一個是要認識到,菁英選手不如一般跑者一樣容易恢復,年長的跑者恢復的不如年輕跑者快。你必須更加善於監控和判斷你的恢復狀況,而不是依靠時間規則或其他跑者的經驗。

Runcoach在線培訓計畫創辦人Tom McGlynn說:「如果退出的想法讓你感到懶洋洋的,我稱它為60/80法則。它適用於所有年齡組的運動員,因為對於年長的跑者來說,他們再也無法回到過去的最好表現。」 McGlynn說:「60/80規則意味著你甚至在訓練中速度大幅降低也不會讓你失望。」你可以在速度和強度方面做到60%,但仍然與80%一樣好。他表示:雖然要做到這一點,但是要小心,不要急於加快速度,以補償降低的速度,很多患有跟腱炎的跑者配合著刻苦的訓練,最後都做到了60%的量。

即使你在職業生涯中有一條相對平穩的道路,這也是你需要修正對比賽和訓練期望的時候了。

55-64歲重點提示
1. 學會欣賞自己的成功,認識到你的跑步年限是有限的。
2. 接受每年的年齡老化。
3. 成為監控自己健康的專家;沒有一個公式是適用於每個人。
4. 利用既定的優勢,以較少的努力保持勝利。

 4  65-74歲

大部分的人不會嘗試在這個年齡階段才開始跑步。紐約跑步俱樂部的教練Mike Reif說:「但如果你小心謹慎,結果有可能會是好的。」
他說:「我已經跑了55年,更在65歲的時候因為進階到新的年齡組而更有動力。」他減輕體重,並開始和教練們一起跑步。同時,他將自己的心態拉回自己年輕時在國家錦標賽團隊的樣子,並表示:如果能夠做出這種轉變,你就可以在任何年齡階段獲得動力。

Mike Reif參加的跑步俱樂部是美國田徑協會的一部份,所以即使他屬於高齡組,依然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相較於公路路跑賽,來自波特蘭的70歲選手Joe Kregal表示經常在比賽中,他的年齡組別就只有他一人。雖然他的5K成績是22:48,但即便勝利,仍感到空虛。

從訓練的角度看,Joe Kregal之所以能在這個年齡組有如此好的表現是因為他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謹慎,並隨時隨地利用儀器監測身體的各種反應。同時他也深信,做像游泳或騎自行車的交叉訓練,有助於身體恢復。Joe Kregal說:「重視肌力訓練也越來越重要,一般人在30歲以後會逐漸減少肌肉量,到了70歲時至少下降30到40%。所以,不要因為你有在跑步,就認為這些不會發生。」

65-74歲重點提示
1. 加入一個俱樂部,尋找有著強大領域的比賽。
2. 與公開領域競爭,根據自己的條件定義成功。
3. 把謹慎放在訓練的首要位置。
4. 認真對待正常的重量訓練。

 5  75歲以上

Kregal對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做了兩個劃分建議:

近幾十年來,美國選手John Keston(現在92歲)是在同齡人中的主要競爭對手,在他70歲的時候,他的訓練方式依舊相當傳統,當他接近80歲時,他突然發現休息變得如此重要。於是,他設定了三天不同的訓練轉換計畫,第一天跑了16英里,然後在接下來的兩天中步行6英里。John Keston也表示自己經常以賽代訓,如果單純訓練的話,他平均每三天跑步一次,同時發現,這是有用的。事實上,在他80歲的時候,無論是一英里,三千公尺或半馬之中,早已挑戰過自己的最佳成績了。

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87歲半馬選手McCook,他的最佳成績是3小時26分,雖然不快,但相當於30歲時期的1:43。他表示,在他的年齡,訓練變得越來越像工作,越來越難以保持身材。他說:「你也必須習慣於你比你想要的慢。」在最近的訓練中,他注意到自己的影子簡直看起來像自己正在走路。

他也不得不減少比賽(否則會花太多時間恢復),並大幅削減他的訓練里程。他現在每週只訓練15英里,相較於過去的60英里,真的減少許多。但他計劃繼續前進,即使最終他只能走路。McCook 表示:「除非有事情發生,否則我還是會跑向外面。」

Reif也有著同樣感受,他說:「你要選擇使用它還是失去它?保持積極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從更年輕的選手角度來看,Cotner指出,每個新的年齡組別都會重新調整,這就是為什麼持續跑步的原因,因為你每個季節都在重塑自己,告訴自己,重新開始吧!

©keywordsuggest.org

75歲以上重點提示
1. 忽略那些說你太老的聲音
2. 減少比賽和訓練量
3. 每天開始都是新的一天
4. 持續跑步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關節回正鬆筋奇蹟伸展操:只要5分鐘,拉開歪斜緊繃關節,校正重回健康人體初始設定》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在運動中延緩疲勞?

2020-01-07
健身知識庫保健觀念

是否在運動時,會覺得上氣不接下氣,或是覺得感到精疲力盡的時候?當運動,時疲勞無法維持能量的輸出或運動的速度,就會造成訓練時肌肉對能量的需求與能量供應間的不平衡。就像跑者感到疲勞時,就不再能保持速度,因此你會感受那項運動變得艱難,雙腿可能會有無力感而且難以推動自己的身體。

如何在運動中延緩疲勞? ©skinnyrunner.com

為什麼運動時會感到疲勞?

當運動持續30秒至30分鐘的之間,疲勞就會藉由不同的機制造成。也就是說,當血液中的乳酸代謝速度無法與乳酸產生速度保持同步所導致。這也說明了高強度運動長達半小時,肌肉酸度在此會逐漸增加,導致肌肉保持高強度收縮的能力降低,因此,我們的身體不可能永無止盡地持續高強度運動,因為肌肉中的急性酸性環境抑制肌肉進一步的收縮最終導致細胞死亡,然而當高濃度乳酸一旦產生,你會感到該部位的痠痛,這是人體的一種安全防護機制,但同時也可防止肌肉細胞受到破壞。此時,你需要降低運動強度來減緩乳酸產生的速度及減少乳酸積聚,這樣身體就能夠持續運動下去。

©independent.co.uk

開始運動時,身體會產生什麼變化?

當你開始運動時,在最初的幾秒鐘內身體不需氧氣就能產生能量,呼吸和心跳才會趕上能量的需求,因此形成體內乳酸的積累。隨著心臟和肺更加努力運作,越來越多的氧氣進入體內, 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進入有氧分解的過程。如果你的運動相較溫和(即氧氣供應量滿足你的能量需求),則由於身體周圍有足夠的氧氣,因此可以比較容易去清除較早積累的乳酸。如果繼續進行有氧運動,那麼更多的氧氣被運送到身體周圍,更多的脂肪開始分解為脂肪酸,它們透過血液被帶到肌肉細胞然後被氧氣分解產生能量。實際上,無氧系統在運動最初幾分鐘先「爭取時間」,然後作用較慢的有氧系統才開始發揮其功能。當運動開始5–15分鐘時(取決於個人有氧健身的強度),體內主要使用碳水化合物(糖原)為其燃料來源。隨著運動時間增長,更多的氧氣被輸送到肌肉,身體將按比例減少使用碳水化合物,但增加對脂肪的消耗。

另一方面,如果你從事非常劇烈的運動(快速奔跑),則乳酸會迅速在肌肉中積聚,氧氣的輸送無法跟上巨大的能量需求,乳酸就會在體內持續積累,這時你就會很快地感到疲勞,讓你必須減緩速度,跑得慢一些或停止運動。因此,沒有人可以維持長時間的快速奔跑。如果你在遠距離比賽或跑步訓練的一開始就跑得太快,你會很早感到疲勞,並被迫大幅度地放慢步伐,所以搶先一步不一定會帶來任何好處。在比賽開始前進行熱身(像是散步、慢跑或簡單的肢體活動),讓心臟和肺部開始努力運作,用以增加輸送到肌肉的氧氣量,以適當的速度開始比賽,逐漸提升到最佳速度,可防止大量的「氧債」來並避免體內糖原的早期消耗,如此一來,你可以調配出跑步的最佳節奏來維持更長的時間。

©elnacional.com

睡眠充足也是延緩疲勞的方法之一

睡眠主要是恢復人在一天的活動中所耗盡的體能,當活動能力越高,所需的睡眠時間就會越久,如果不休息、睡眠,人的內分泌系統、器官、皮膚、免疫力會逐漸下降,導致身體與精神狀態會越來越差,也會影響到健康以及運動表現,嚴重時甚至會死亡。 根據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睡眠專家做了一項實驗,他們將白老鼠放置於十分嘈雜的環境中,透過不斷記錄白老鼠腦電波來確認白老鼠沒有睡眠,當牠快要睡著時,音樂就會響起讓白老鼠保持醒著的狀態,於是白老鼠在這個環境中待了兩周後就死亡了。根據研究顯示,如果在連續多天不睡的情況下,會因為精神渙散、免疫力下降,導致死亡。

牙買加田徑運動員賽恩·柏特 (Usain Bolt)曾拿下連續三次奧運金牌,有人問他說:如何才能成為世界上跑得快的人?他表示,首要的任務就是睡覺,因為睡覺是自己身體在一天的激烈耗損之後能夠有機會好好地從事修復工作的唯一時機,雖然訓練能讓自己突破自我,但如果在該休息的時間沒有好好休息,反而會破壞我們的身體導致比賽過程中疲勞,所以不一定要跑得最快,但可以睡得更飽一點來讓自己跑得更好,所以睡眠對自己來說是訓練菜單上必備的一項。

牙買加田徑運動員賽恩·柏特(Usain Bolt) ©ynaija.com

此外,碳水化合物是幾乎所有類型活動的必須燃料,而儲存在肌肉和肝臟中的糖原含量直接影響您的運動表現。體內的高肌肉糖原濃度可以使訓練達到最佳強度,並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相反的,儲量低的肌肉糖原濃度會導致早期疲勞,降低訓練強度和較差的運動表現。

資料來源/Mens fitness、《運動營養完全指南》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紐西蘭體重破百胖妞勵志減重 成功蛻變成完美女神

2017-08-04
人物誌減脂瘦身故事健身

西蒙·安德森(Simone Anderson)是紐西蘭一名體重破百的胖妞,因為時常不忌口的關係,導致在三年前體重直逼372磅(約170公斤),經過她每天不斷健身運動、搭配健康的飲食以及做腸胃繞道手術後,終於成功瘦下來,看到以前和現在的照片相比完全是判若兩人,許多網友表,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變女(男)神。

紐西蘭體重破百胖妞勵志減重,成功蛻變成完美女神 ©Instagram/Simone Anderson

現年28歲的安德森在三年前時因為體重體破百且健康每況愈下,所以下定決心開始積極減肥。安德森決定先去做腸胃繞道手術來減少自己的進食量,待手術復原後,她開始積極健身以及配合嚴格的飲食,她開始拒絕吃許多高熱量食物,像是漢堡、披薩以及戒掉含糖的飲品,每天喝大量的水以及蔬菜、水果,時常開始自己烹飪並且攝取大量蛋白質的食物。

安德森:「當時體重攀升至170公斤時,我行動上非常不方便,就連走幾步路出門都覺得非常喘,每當我照鏡子時都覺得腰、肚子上的肉都擠出來,實在非常可怕,當時也很害怕路人用異樣眼光看我。在手術過後我開始積極的控管飲食以及運動,在飲食方面,早上起床時會喝一杯高蛋白後再吃上顆水果,到了中午,我會自己煎上一份蛋捲食用,差不多到下午3點或是四點時,我會開始嘴饞,於是會吃上幾顆堅果,到晚餐時間,會自己烹飪一些雞胸肉以及蔬菜來食用。」

在運動方面,安德森一個星期會運動六天,每次幾乎會花一小時的時間來活動,像是會打網球、籃球、跑步或是健走以及上健身房做訓練等,星期天的時間會拿來休息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過了一年後,安德森成功瘦下202磅(約92公斤),但是瘦身的速度太快,導致安德森身上的皮膚都下垂,於是她再次動了手術,除掉身上多餘的橘皮並讓肌膚能恢復緊實。

©Instagram/Simone Anderson

手術過後的安德森將之前穿的褲子都丟掉並且表示,減去體重的她發現變的輕盈自在充滿無憂無慮的感覺。

減重成功的安德森並沒有因此停止健身,到了2017年時,她開始紀錄這些時間身材的變化。安德森:「三年前,我開始計畫『Simone的健康旅程』,決定大大改變我的飲食、思維及生活型態,我很驕傲我經歷過的每一步並且想將這過程公開,有好幾次都想放棄去回到原本的生活,但我沒有!我想分享給其他跟我一樣曾受肥胖困擾的人們。」

越來越完美的她也因此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他們也會一起運動、分享家中大小事務。

現在的安德森時常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因為自己勵志故事而減重成功的人以及許多健身的秘訣。

有許多網友表示,安德森前後簡直是判若兩人,自己應該起身動一動不能再坐在電視機前吃東西了。然而我們從安德森身上學到了一件事:「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努力你也能成為一顆耀眼的星。

一起來看看安德森拍攝自己減重過程的影片,而這隻影片不到一週就點擊率破百萬,非常深深吸引人:

資料來源/Daily mail、Trimmed&Toned 、Instagram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