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高齡
超越居家健身極限! 中高階徒手伏地挺身超級變化式
健身
超越居家健身極限! 中高階徒手伏地挺身超級變化式
5K跑30分鐘的跑步新手訓練計畫
跑步
5K跑30分鐘的跑步新手訓練計畫
橋式練翹臀卻只痠大腿?  專家示範讓你真正「練對」的肌肉喚醒操
健身
橋式練翹臀卻只痠大腿? 專家示範讓你真正「練對」的肌肉喚醒操
重訓做到力竭
健身
每組訓練動作都不該做到力竭?無論健身新手或老手都該了解的10大訓練QA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MORE
    染新冠病毒恐增肌少症風險!  醫籲從年輕提早存「肌」本
    高齡
    染新冠病毒恐增肌少症風險! 醫籲從年輕提早存「肌」本
    台灣 60-70 歲長者約 10% 患有肌少症,80 歲以上更將近 30%。而近期國外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會影響神經、肌肉骨骼,恐造成肌少症,換言之,不僅中高齡者,未來肌少症罹病可能因新冠病毒影響年輕人,成為老少都該注意的問題。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暨老年醫學科醫師程信翰呼籲:「走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時期,更要留意營養均衡、規律運動,減緩肌肉流失,遠離罹患肌少症風險。」什麼是肌少症?請見 銀髮族的隱憂:肌少症 Sarcopenia
    高齡者0食慾連吃都痛苦   營養師推「軟食力5大策略」讓長輩好口福
    高齡
    高齡者0食慾連吃都痛苦 營養師推「軟食力5大策略」讓長輩好口福
    台灣已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少子化、高齡化的現象更趨明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65 歲以上長者 70.6% 部分缺牙、21% 覺得自己牙齒功能狀況差、63.2% 因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問題而被限制飲食,對老人家而言,「吃」這個基本人權也變得困難重重。營養師提出軟食力五大策略,讓晚輩們幫忙長輩找回進食能力、享受好口福。
    年過半百怎麼吃能維持肌肉量?  醫師:多補充這兩類營養素
    高齡
    年過半百怎麼吃能維持肌肉量? 醫師:多補充這兩類營養素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年過 30 歲以後,身體的肌肉量以每年 0.5~2% 的速度減少,50 歲之後減少的速度更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歐瀚文提到,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加速肌肉流失,所以如何透過營養補充讓肌肉量得以維持,是重要關鍵。
    70歲「不老瑜珈阿嬤」帶9旬阿祖做椅子瑜珈  「銀光計畫」4/22正式啟動
    高齡
    70歲「不老瑜珈阿嬤」帶9旬阿祖做椅子瑜珈 「銀光計畫」4/22正式啟動
    「不老瑜珈阿嬤」陳冬蓮22日正式於淡水潤福中高齡專用宅,開始「銀光計畫」第一場系列巡迴課程,吸引40餘位銀髮長者踴躍參與,更有9旬高齡阿祖也特別來學。長者們全程專注投入遵循冬蓮姐的示範,體驗專為高齡長者設計、簡便又實用的椅子入門瑜瑜珈課。
    沒運動肌肉流失快速
    高齡
    沒運動肌肉掉到60% 專家:想返老還童運動是王道
    台灣的養老文化,總會把長輩當作不能動的寶物一樣對待,認為好好服侍才是盡到孝心,但往往退休後的好好休息,就會讓很多長輩再也動不起來。而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流失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若再加上生病、臥床,之後想再站起來活動,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膝蓋痛
    高齡
    怕膝蓋痛就不動? 避免膝關節炎最好的訓練是「負重運動」
    近年來運動風潮盛行,不過許多人認為過度使用膝蓋容易造成關節炎,應該少運動、減少使用膝蓋比較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物理治療師解釋:「如果不運動反而會讓膝蓋血液循環不好,長久下來堆積更多代謝廢物,反而更容易腫脹造成關節炎。」
    規律訓練使老年人肌力回春
    高齡
    健身房不是年輕人專利! 物理治療師:規律訓練使老年人肌力回春
    上健身房、負重訓練聽起來總感覺有點危險,直覺上會認為老人家不適合做,但其實老年人更需要健身!只要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注意用藥狀況、傷病史等等,老年人也可以安全的長肌肉,恢復到年輕時的體力。
    運動才是抵抗衰老的唯一途徑
    高齡
    別以為傷後「多休息」就好! 運動才是抵抗衰老的唯一途徑
    爸媽或阿公阿嬤受傷跌倒後,你只要求他們多休息嗎?小心多休息其實是害了他!從以下兩位真實案例可看出傷病後保持運動和多休息的天差地別;而運動生理學家暨作者Sean Gill也提出,運動訓練可以「治療」衰老,更是抵抗30歲後不斷衰老的唯一途徑。本文一次讓你認識衰老,教你用具體方式評估自己有沒有衰弱,以及延緩衰老的簡單方式。
    多運動減緩DNA衰老
    高齡
    研究:多運動減緩DNA衰老、減少發炎 這樣動讓你的細胞保持年輕
    無論你有多健康,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狀況自然會漸漸衰退,但其實我們可以靠努力降低衰退幅度,讓自己即便老去仍能繼續奔跑、開心運動。據一項發表於《實驗老年醫學》的新研究指出,運動可使 DNA 老化標記「端粒」的縮短過程減慢,運動員的端粒比同年齡人更長、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也意味他們的細胞比一般人更年輕。
    瑜伽
    高齡
    跌倒是最致命的傷害!3組瑜伽動作強化腿部肌肉
    由於因為氣溫起伏,長者容易肌肉或關節僵硬,導致行動以及反應變慢,此時最害怕的就是跌倒!根據民國107年死因統計,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跌倒位居第二名,若嚴重跌倒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 甚至骨折、顱內出血、死亡。因此,增加腿部肌肉更為重要的關鍵點。
    銀髮族
    高齡
    肌少症變衰弱症?銀髮族這樣動最適合!
    運動能為不同年齡層以及男女老少帶來健康,尤其是對銀髮族來說更為重要。因為當年紀到了銀髮族的階段時,肌肉流失的速度往往比年輕時更快,所以缺乏運動與營養的話,有可能造成肌少症,嚴重的話甚至演變成衰弱症。
    全馬Sub3
    高齡
    保持全馬Sub3 五十年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全馬破三(Sub 3)對於一般跑者是一項艱鉅挑戰(目前台灣男子馬拉松歷代百傑至少2小時36分01秒)。那你想像過,連續60年破三該怎麼辦到嗎?美國有數名六十歲上下的神級跑者,自1970年來,連續50個年頭馬拉松跑在3小時內,直到現在雖然都頭髮斑白,他們仍保持足夠的健康和速度迎接第60年的Sub 3,甚至今年1月份真的有人已達成。看看他們是怎麼保持健康、快速、無傷地繼續跑下去!
    Carole Forman阿嬤
    高齡
    6年天天練跑沒停過 美國阿嬤年跑量直指1600K
    在60歲之前,福爾曼(Carole Forman)阿嬤從來不覺得自己會成為跑者,但今年66歲的她已持續6年天天練跑,而且今年目標跑量更直指1000英里(1609公里)。為了要天天跑步,她甚至在半夜12點、傾盆大雨、海邊大逆風下也堅持出門練跑,是什麼原因讓阿嬤如此堅持呢?
    有氧加肌力運動
    高齡
    規律做有氧+肌力運動 降低感染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顧好免疫力除了吃好、睡好之外,運動是不可或缺的!據國外研究,規律做有氧搭配肌力運動,有助增強免疫力和降低感染風險,中等強度運動更可能改善因老化而下降的免疫功能。
    健身車高強度間歇訓練
    高齡
    研究:高強度間歇訓練可逆轉衰老肌肉 每次20分鐘見效
    隨著年齡增加,尤其是女性更年期報到,通常伴隨肌肉量減少、體脂肪增高(特別在腹部周圍)、有氧適能降低等三種身體變化。而近期在《更年期》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帶來好消息:每次20分鐘、每週只要1小時的自行車高強度間歇訓練,就可能對女性的肌肉產生重大影響,逆轉更年期的衰老變化!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頁
    第1頁/共8頁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2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