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穩紮穩打 立陶宛男籃擊退美國奪金
1
穩紮穩打 立陶宛男籃擊退美國奪金
2
瑞芳運動公園今動工 新北唯一山林地景運動公園
3
臺北世大運聖火傳遞 LOVE最後一站7月23日臺中國家歌劇院開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穩紮穩打 立陶宛男籃擊退美國奪金

2017-08-29
話題 綜合 台北世大運 新聞

傷兵滿營的立陶宛,為了受傷隊友而戰!29日在世大運男籃決賽下半場,展現強悍意志力擊敗美國,以85:74,奪下臺北世大運男籃金牌。

穩紮穩打 立陶宛男籃擊退美國奪金

世界傳統籃球強權立陶宛,本屆世大運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集訓期間包含兩名主力長人被抽調上國家隊培訓、備戰歐錦賽,世大運開賽後預賽第二場就輸給澳洲。

立陶宛雖然挺進金牌戰,但比賽期間同樣狀況不斷,效力NCAA南卡大學(South Carolina)的搖擺人Mindaugas Kacinas只打一場,就因背傷高掛免戰牌,上一戰也因Regimantas Miniotas左腿骨折,這場金牌戰僅登錄10名球員。

立陶宛厄運還沒結束,金牌戰中、隊長Tomas Dimsa遭撞傷鼻樑退場,但剩下的9名球員展現驚人意志力,下半場一度領先美國達11分,光是下半場的團隊籃板,就比美國還多11個。

世界傳統強權立陶宛本屆世大運一路走來傷兵不斷,奪冠後拋起一直支持他們的教練慶祝這場勝利。

Ignas Vaitkus說:「教練從賽前就告訴我們,他相信我們能打好這場球,我們值得這面金牌。」立陶宛展現驚人鬥志,Ignas Vaitkus攻下15分,另外前鋒Donatas Tarolis攻下13分、12籃板,他說:「我們賽前就有很多傷兵,但這次金牌戰是為了隊友而戰,我們不斷拚搶籃板,直到真正改變比賽。」

美國雖然控球後衛Carsen Edwards全場攻下23分,但全場投23只中10,包含末節多次追分時期搶投未果。另外前鋒Vincent Edwards攻下16分,但末節不僅一分未得,甚至連一次出手都沒有,而末節雖然218公分中鋒Isaac Hass多次強攻禁區,但依然無力回天。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瑞芳運動公園今動工 新北唯一山林地景運動公園

2018-09-21
綜合趨勢生活新聞話題

新北第一座融合自然地形,將原有山林地景規劃入園的瑞芳運動公園,今(21日)舉行開工典禮,未來這裡將是新北市瑞芳區的運動新據點,也成為遊客旅遊九份、金瓜石途中的觀光新亮點。

瑞芳運動公園今動工 新北唯一山林地景運動公園(圖為瑞芳地區民眾參與動工)

新北市長朱立倫特別到開工典禮現場,與當地民眾一起見證動土儀式,他表示,感謝瑞芳區金山寺住持的善念,堅持將土地捐贈供市府規劃運動公園,提供既有綠地環境讓市府活化。瑞芳運動公園是該市第一座融合自然地景的公園,呼應原有山勢地形規劃步道,讓民眾可享受山林進行健走,園內還規劃有戶外籃球場、成人體健設施、健走區、全區環園步道、林野遊憩觀景區,以及共融式遊戲場等設施,滿足男女老幼各年齡層使用需求,待建成後將是一個充滿驚喜的運動公園。

瑞芳運動公園開工動土儀式
宋建築師介紹瑞芳運動公園工程規劃

體育處表示, 新北市致力於打造運動城市,共規劃16座國民運動中心及1座運動公園,目前已完成12座國民運動中心,9月30日三鶯運動中心即將啟用,林口、新店、五股運動中心及瑞芳運動公園也將陸續完工,興建數量在台灣屬最多、速度最快、市民滿意度最高,帶動新北市規律運動人口達3成5。

體育處指出, 瑞芳運動公園興建工程完工後,可供親子踏青,吸引更多市民來運動、吸收天然芬多精,也提供鄰近學校孩子放學後運動休閒好去處。未來前往九份、金瓜石旅遊的遊客可將瑞芳運動公園排進觀光行程,一面享受美景一面運動。

資料來源/新北市體育處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臺北世大運聖火傳遞 LOVE最後一站7月23日臺中國家歌劇院開跑

2017-07-23
綜合台北世大運新聞話題

2017臺北世大運即將於8月19日開幕。代表賽會前哨的聖火傳遞已於6月20日在義大利杜林引燃母火,歷經10天4個國外城市緊湊熱烈的傳遞後於6月29日返回臺灣,並於7月7日傳遞至臺灣第一高峰-玉山。接著,聖火傳遞將依「LOVE」路線(將「台北」中文字形巧妙轉化為英文字LOVE(台北=LOVE),再用LOVE串連各縣市)跑遍臺灣22個縣市,散播世大運熱力與精神。各縣市傳遞以「人文、生態、產業」為主軸,期透過聖火傳遞讓世界看到各地獨特風采。L路線串起的澎湖、金門、連江三離島傳遞已於7月15日順利完成。7月19日至23日由O路線接棒,前三個縣市宜蘭、花蓮、苗栗已於7月22日順利傳遞完畢;7月23日,O路線來到最後一站-臺中市。

2017台北世大運「聖火火炬」見證台灣工藝與科技新美學

聖火傳遞時,隊伍由警車前導與壓陣,從國家歌劇院出發,一路來到臺中市政府、朝馬國民運動中心,最後於多功能運動中心(迷你蛋)將火炬交還給臺北市火炬手曾憶萱,順利結束傳遞。多功能運動中心位於臺中洲際棒球場旁邊,聖火傳遞23日下午同時正式開幕,現場有臺中市棒球文物館開館暨第四屆棒球名人堂特展,還有街頭藝人表演、好日子文創市集等精采活動。臺中市長林佳龍表示,歡迎大家隨著聖火傳遞路線抵達,一同欣賞臺中市獨特的棒球歷史展覽與戶外活動,渡過一個充滿運動與歡笑的快樂週末。臺北世大運母火燈則將停留至當日下午5時,歡迎民眾到場一睹世大運聖火風采。

另外,臺中市長林佳龍也表示,世大運為臺灣年度盛事,歡迎臺中市民共襄盛舉,為中華代表隊選手加油喝采,同時也邀請大家參與2018花博、2019東亞青奧,共賞城市的精采與美麗。臺中市推展運動不遺餘力,為了籌備2019年臺中東亞青年運動會,現正積極建置與修繕運動場館,包含去年底正式營運的朝馬國民運動中心,以及23日正式開幕的多功能運動中心。臺中東亞青奧是臺灣第一次承辦奧運體系賽事,也是臺中第一個主辦的國際大型賽會,同時為第一屆賽事,林市長盼望藉此契機,增加臺中市民的運動參與動機,以達「臺中運動城市」願景。

2017台北世大運聖火23日傳遞到台中市,由台中市長林佳龍接下聖火交給田徑選手陳傑後,隨即由陳傑、李育萱、林姵等三位運動員擔任火炬手。 中央社

經過半年多的籌劃,臺中市政府特別安排於2016年9月30日啟用開幕的國家級劇場-臺中國家歌劇院辦理交接儀式。臺中國家歌劇院為日本知名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2015年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其獨創的建築工法(曲牆建築工法和水幕防火設計)也獲得專利。交接儀式先由東山高中競技啦啦隊獻上精彩演出,接著進行聖火交接。臺北世大運組委會非常重視臺中的聖火傳遞,特別請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代表柯市長率同臺北火炬手曾憶萱進行聖火交接。曾憶萱為2007曼谷與2009年貝爾格勒賽爾維亞世大運跆拳道金牌,代表臺北市擔任火炬手實至名歸。地主臺中市則由市長林佳龍代表接受火炬,再交接予當地田徑好手陳傑,象徵傳承運動家精神,接著再傳遞給李育萱與林姵彣等當地著名運動選手。現就讀國立臺灣體育大學研究所的陳傑是2017臺北世大運代表隊成員之一,曾代表臺灣參賽三屆世大運(2011深圳、2015光州、2017臺北),將角逐2017臺北世大運田徑項目男子400公尺欄架與1600公尺大隊接力,表現備受矚目。自由車女將李育萱從國三開始投入自由車選手生涯,2011年深圳世大運更為中華代表隊陣容,練就不屈不饒精神。臺中市立西苑高中的游泳小將林姵彣,去年首度挑戰2016里約奧運,為中華隊最年輕的成員,未來值得大家期待。


 

台北巿大運聖火於7月23日來到臺中市

2017臺北世大運,聖火傳遞全臺跑透透,在完成O路線最後一站臺中市傳遞後,聖火隊將於7月25日至8月2日展開最長一條路線-V路線的傳遞,一路從臺東、屏東、高雄、嘉義縣、雲林、臺南、嘉義市、南投,傳到彰化,一連9天馬不停蹄的傳遞,歡迎大家一起來追聖火,給予火炬手鼓舞,目睹聖火火炬風采,感受聖火傳遞現場的熱烈氣氛與運動員精神!

國內聖火傳遞相關資訊請上世大運官網

世大運聖火傳遞期程表

世大運聖火傳遞路線

世大運聖火傳遞路線


文章來源 : 臺北巿大運官網
世界大學運動會(Universiade)係由大學(University)及奧林匹亞(Olympiade)兩字結合而成,為國際大學運動總會(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FISU)主辦,提供大學生運動員參加的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