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以藥丸取代運動?在未來有可能實現
1
以藥丸取代運動?在未來有可能實現
2
大太陽下碰到檸檬汁恐灼傷! 夏天出遊小心「瑪格麗特灼傷」
3
GI值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以藥丸取代運動?在未來有可能實現

2017-09-05
話題 瘦身 保健 生活

每個人都知道運動有助身心健康,但是現代人工作忙碌,往往抽不出時間,想要維持規律運動習慣更難,更何況健康或身體狀況不佳,無法自主運動的人。那麼,我們要如何享受運動所帶來的好處?美國有個研究也許可以幫助解決這樣的問題。這個研究探索了以化合物來活化身體代謝機制,達到與運動相同的效果,實驗結果顯示不但能增進心肺耐力,而且還有機會擺脫不必要的脂肪。

以藥丸取代運動?未來有可能實現 ©Net Doctor

知識便利貼|PPAR 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
「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或稱為「脂小體增生活化受體」(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在分子生物學的領域裡,是一組核受體蛋白 ,具有轉錄因子的功能,以調控基因表達。這組核受體蛋白對高等生物的細胞分化、發育與新陳代謝(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及癌變的發生有著關鍵的作用,能夠控制環境與飲食刺激。其中受體α主要參與肝細胞的氧化過程。受體δ則參與了脂肪細胞的分解過程,受體γ與脂肪細胞的生成過程有關,這兩個受體被認為與肥胖有關。本類受體只有與視黃醇類X受體(RXR)結合後才會發生作用。(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PPAR 受體存在於人體的細胞核中,它就像是一把鎖,可以啟動人體細胞中脂質、醣類代謝、發炎等的調控因子,而啟動它的鑰匙就是「蔬果」及「運動」。也就是說,藉著多吃蔬果及多運動,可以活化 PPAR 受體,進而平衡血脂、血糖、調控發炎、抗癌等功效。(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前所長蘇益仁發表於《營養研究》(Nutrition Research)之專文)

資料來源/Salk Institute、Fox News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大太陽下碰到檸檬汁恐灼傷! 夏天出遊小心「瑪格麗特灼傷」

2019-06-11
保健話題觀念生活

一杯檸檬汁可能讓你皮膚紅腫、起水泡,黑色素沉澱好幾個月才退散!夏天到了,去戶外運動、郊遊前,妳一定記得帶把陽傘、塗上防曬乳以防止曬傷,但多數人不知道還有另一種危險﹕俗稱「瑪格麗特灼傷」的植物日光性皮膚炎,這可能只是一杯檸檬汁、調酒,甚至出門前擦美白用品造成,卻可能導致超過3個月的惱人問題。

大太陽下碰到檸檬汁恐灼傷! 夏天出遊小心「瑪格麗特灼傷」 ©Genetic Literacy Project

什麼是瑪格麗特灼傷﹖

瑪格麗特灼傷亦稱「植物日光性皮膚炎(Phytophotodermatitis) 」。它的成因相當特別,當皮膚接觸到含有感光物質植物的果實、果皮、種子、花、根、莖、葉的汁液,再曝曬到紫外線,引起光化學反應,破壞皮膚細胞、刺激細胞死亡,造成接觸部位皮膚紅腫甚至起水疱,數天後多半會形成黑色素沉澱;這種皮膚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通常需數週至數月才能自然退掉。

植物日光性皮膚炎會在陽光照射數小時後出現,可能被誤診為嚴重曬傷或其他皮膚狀況,如化學灼傷、異位性皮膚炎、蜂窩性組織炎。但紐約西奈山醫院化妝品和臨床研究主任Joshua Zeichner指出,植物日光性皮膚炎有局部性的獨特外觀,臨床反應只在感光物質如檸檬汁低落到皮膚的區域,有斑紋或點狀等不規則形狀,輕微出現大量小點,重則紅腫起類似燙傷的大水泡;徵狀起初是火紅色,接著轉為深褐色或黑色,且皮膚復原後的色素沉澱期可能達3個月以上。

發生起初皮膚紅腫甚至起水疱(圖為植物日光性皮膚炎引起的二度灼傷) ©CBSNEWS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o if on Sunday you juice a dozen limes and then go out in the sun you get horrible burns. Monday on the left. Thursday on the right. #margaritaburn #phytophotodermatitis #ouch #psa

Delaney(@blondiegrams)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5 年 5月 月 14 日 下午 6:13 張貼

這些植物是元兇

可能引發植物日光性皮膚炎的植物,常見水果以柑橘類為大宗,其中金桔、檸檬、葡萄柚、萊姆等夏日飲品原料最常見;另有愛玉、芹菜、九層塔、菠菜、香菜、胡蘿蔔、當歸、茴香、菩提樹、無花果及防風草等。

夏天喝杯消暑的檸檬愛玉、瑪格麗特雞尾酒,或是愛美人士喜歡用切片檸檬片敷臉,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植物日光性皮膚炎,消暑、美白不成,反而換來大花臉! Zeichner指出,尤其進行園藝、郊遊、釣魚、耕種和露營等活動時,最可能增加發生風險。

沁涼好喝的瑪格麗特(雞尾酒)也可能造成植物日光性皮膚炎 ©GETTY IMAGES

如何預防﹖別把檸檬和陽光混搭

了解植物日光性皮膚炎成因之後,其實預防並不難。假設你接觸到上述含有感光物質的植物或食物,務必用衣服或手套保護皮膚,並在曬太陽之前徹底清洗皮膚。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植物在其果皮上屬脂溶性,所以光用水洗是不夠的。

如果你是園藝愛好者或是調製飲品的人,在接觸這些植物前,園藝手套、食物料理手套會是你的好朋友,並和往常一樣在出門前塗上防曬乳,以免曬傷。如果你回到家後不幸發現有植物日光性皮膚炎徵兆,去找皮膚科醫師吧!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高醫醫訊第35卷11期、壢新醫院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GI值

2016-05-16
觀念瘦身飲食運動生理知識庫

GI值,是許多人相當關心的一項飲食攝取指標,但是追求低GI值真的有助於減重或是減少體脂肪嗎?這個答案相當具有「爭議性」。

GI值(Glycemic index) 意指升糖指數,這代表著一項食物,在攝取後兩個小時後人體血糖變化的數值,較高的會讓血糖在短時間內上升,所以我們都要選擇較低的食品攝取嗎?食品的GI值多寡,跟本身的纖維多寡、消化容易度、脂肪與蛋白質含量有關,越難消化的脂肪、蛋白質與纖維都會讓食品的GI值下降,同樣份量的白米飯與粥,兩者之間的GI值也有所不同,肉類比起澱粉相對有較低的數值,可是熱量卻不一定比澱粉來得低,因為肉類本身含有的脂肪與蛋白質比較不容易消化,所以數值相對低。

©ShutterStock

GI值與消化難易度有關係,所以「不會」跟熱量成正比關係,GI值越低不代表熱量就越低,然而GI值對於減重者來說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不過在食品的選擇上不能就單單只看升糖指數更需要嚴格控制「份量」與「熱量」。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因為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較慢,可以減少胰島素大量的分泌,將過多的醣類,轉換成脂肪儲存,避免減少脂肪的增加,但是如果是「過高的熱量或是份量」,這樣低GI值的食物根本沒有抑制胰島素的效果。

另外GI值也只是一個相對參考的數值,這個數值會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消化狀況,或是胰島素分泌狀況等等而異,造成同樣食物的GI值在每個人身上產生誤差,這樣的還誤差可以高達正負20(GI值),所以這樣的數值真的只能參考而已,真的要減重,還是透過均衡的飲食與運動才能達成。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以選擇「非」精緻化的食品,並攝取具有高纖維,低脂肪與熱量的食物,這樣的食物通常具有較低的升糖指數與熱量,對於自己的血糖控制比較有幫助。一般人想要減少體脂肪,也可以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調配自已的飲食計劃,利用粗食的概念,達到減少體脂肪與飢餓感,避免刻意餓肚子,讓自己不但可以吃飽,也可以吃得放心,未來對於食物的選擇,不需要再刻意挑選GI值過低的,只要挑選非精緻化,低脂肪含量、低熱量的且高纖維的食物,這樣才能真正從飲食改變,從而吃出美好體態。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臺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食品營養-昇糖指數的解讀
6. 史考特醫師的一分鐘健身教室-關於升糖指數

7. JAMA NETWORK-Effects of High vs Low Glycemic Index of Dietary Carbohydrate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