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高血糖會引發頭暈與口渴嗎?醫師列出高血糖6大警訊!
1
高血糖會引發頭暈與口渴嗎?醫師列出高血糖6大警訊!
2
重訓女孩的背肌
想要不駝背維持美好體態的女孩們 重量訓練千萬別太晚開始
3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高血糖會引發頭暈與口渴嗎?醫師列出高血糖6大警訊!

2024-04-29
話題 保健 新知 觀念

日前,一位中年男性常抱怨身體不適,包括頭暈、口渴、體重下降,原以為是工作壓力造成的現象而不以為意,沒想到這個月初昏迷被家人送至急診,發現血糖竟高達1500,是正常值約15倍。後續,檢查結果為「急性腎衰竭」還合併酮酸中毒,甚至被發病危通知⋯⋯

高血糖導致許多疾病

博新小兒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許惠春解釋,許多常見的症狀有可能是血糖高導致的結果,「診所時常遇到病人是因為一些不具特異性的症狀來求診,例如口渴、泡泡尿、傷口癒合慢、皮膚搔癢、性功能障礙、反覆感染或感冒長時間沒好等等,經檢查才發現是高血糖所導致。」

他也提醒,患者若只針對症狀處理,但血糖高卻不控制,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長期血糖高會導致血管、神經甚至心腎等器官病變等問題。

6大高血糖警訊

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卻是身體變化的警訊。若體內缺乏足夠的胰島素或身體出現對胰島素阻抗時,血糖濃度就會升高,當血糖長期高過一個標準,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許惠春也整理以下高血糖警訊,提供民眾參考:

口渴頻尿:糖尿病患者血液糖分高,身體如同「蜜餞」泡在高濃度糖漿中,導致細胞水分流失,讓大腦發出「缺水」的訊號,使患者口渴;也因為尿液出現糖份產生滲透性利尿 ,導致尿量增加。

尿泡遲遲未散:不只尿量增加,高血糖也會進一步產生蛋白尿 ;許惠春醫師建議,可以觀察起床第一泡尿,尿液中是否有細小綿密如「倒啤酒」的小氣泡,如果氣泡沒有消散,建議就醫檢查。

傷口癒合慢:高血糖會降低白血球活性,讓傷口容易受細菌感染 。

皮膚搔癢:皮膚沒有紅疹但持續搔癢,可能是高血糖造成神經病變 ,讓皮膚產生麻、癢的感覺。

勃起障礙:高血糖會損害血管系統,導致動脈硬化和血管狹窄,造成不可的勃起功能障礙 。

感冒長時間、反覆感染: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提供病細菌、病毒理想的繁殖環境,使得反覆感冒或容易感染 。

 

注射胰島素有效降血糖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蕭立偉說明,若想解決因為高血糖出現的這些症狀,就需要快速的把血糖降下來,避免高血糖危害身體的器官,而胰島素就是一個能安全且迅速降糖的好武器。然而,常常有病人聽說胰島素不安全,一聽到要打胰島素就拒絕。

蕭立偉解釋,使用胰島素治療不只能快速控制血糖,也能幫助胰島細胞喘息,延長胰臟功。而許多人擔心使用胰島素會傷身,無論是肝、腎功能異常,甚至糖尿病孕婦或兒童都能使用。

延伸閱讀:

避免飯後血糖迅速竄高!17種血糖易飆高常見食物報你知

早餐吃雞蛋竟是大忌!專家教你吃「逆轉糖尿病菜單」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男昏迷驚見血糖飆高15倍!醫列高血糖「6大警訊」口渴、頻尿都上榜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要不駝背維持美好體態的女孩們 重量訓練千萬別太晚開始

2020-06-12
知識庫觀念重量訓練背部肌群保健

女孩們!年紀還沒到背部卻已經飄出大嬸味?妳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早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疾病-骨質疏鬆症,當它到一定程度時便會有骨折、背痛、頸痛與駝背等症狀產生,一般來說骨質疏鬆的比例都會隨著人口老化而逐漸增加,在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預估在2025年達到500萬人;依據 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指出, 50歲以上男女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23.9%與38.3%,這也就表明 50歲以上男性每4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女性每 2.5 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依據這樣的比例來看女性比男性要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何女性比男性容易骨折與駝背。

重訓女孩的背肌
年紀還沒到背部卻已經飄出大嬸味?妳可千萬不要小看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的影響!

年齡影響骨密

根據一項研究表明,我們人體在20歲左右的時後,骨量將會到達峰值;而當我們超過30歲時,一般來說骨質密度就可能會開始走下坡,因而產生許多骨質密度不足的現象,俗稱的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而研究也表明,這種情況對於女性來說可能發生在30歲晚期,對於男性來說可能發生在40歲出頭,在骨質出現問題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間接影響我們的關節健康,然而,關節退化的速度會根據每個人日常使用磨損的程度而有所不同。

骨質疏鬆容易造成問題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當它到一定程度時便會有骨折、背痛、頸痛與駝背等症狀產生。

骨骼生長的因素

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回顧了1961年至2009年的數據,以確定運動對骨密度的影響。在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以下訓練的三個特徵對骨密度(BMD)的影響最大:

1.運動對於肌肉拉緊力量的大小:

這類的運動包含舉重與體操等,因為這幾項運動對於施加在肌肉與骨骼上的力量很大。

2.肌肉的速率與訓練重複性:

這表示透過重複性的動作對於肌肉之間的影響,例如網球或是增強式訓練。

3.肌肉拉傷發生頻率:

因為這個對於肌肉的影響不僅是重複,且會發生持續很長的時間,最常見的運動就是跑步。

儘管研究人員並未確定這三個因素中哪一個是最為重要,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每週進行12-20分鐘的負重式運動訓練,可以有效的增加骨質密度。

負重式訓練
研究人員指出,每週進行12-20分鐘的負重式運動訓練可以有效的增加骨質密度。

運動與骨骼健康

依據上方的研究報告所說,對於骨骼施加大量重複性壓力的任何運動訓練都有同樣好處嗎?其實,並非如此的簡單。根據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在2015年的研究報告指出,跳躍運動訓練比其它的運動對於骨質密度更有幫助,研究小組為了確定跳躍的次數對於女性骨質密度(BMD)的影響,找來60位25-50歲的女性進行研究,將60位女性分為每組跳10下與每組跳20下以及對照組,同時規定這兩組都必須每天進行2次10組的循環跳躍,並且在每組之間休息30秒持續16週,在經過16週之後發現骨密度的增加直接與運動量相吻合,根據研究人員的資料顯示,每天兩次跳躍20下導致的BMD比每天兩次跳躍10下要高出75%。

跳躍可以增加骨質密度
美國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在2015年的研究報告指出,跳躍運動訓練比其它的運動對於骨質密度更有幫助。

增加骨密練習

無論在任何年齡的人,每週只要運動2-3天就可感受到運動的好處,即使在不適合跳躍合跑步的中年女性,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阻力訓練,幫助刺激或維持骨密度(BMD)。另外,運用一些阻力訓練,即使失加在骨骼上的實際壓力適中,骨骼肌肉對骨骼的拉力似乎也足以刺激骨骼生長,以下這幾個能增加骨密度(BMD)的訓練可以多嘗試一下。

增加骨密度(BMD)相關的運動項目包括:

1.重量訓練(尤其是深蹲練習)

2.跳躍訓練

3.樓梯行走

4.徒手訓練

5.跳繩

6.跑步

7.健行

8.網球

簡單的徒手訓練
如果妳不適合跳躍性的訓練動作,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阻力訓練幫助刺激或維持骨質密度。

結論

我們可以透過重量訓練與飲食營養,來減緩人體自然衰老的過程,當我們在重量訓練的過程中,往往不會只有肌肉組織受到些微的損傷,還有骨骼出現極小的變形,然後就可能在整個身體中觸發稱為力學感受器的細胞,這些力學感受器可能會針對訓練中對骨骼施加的壓力而產生一些生化反應,因此,重量訓練除了可改善骨骼健康之外,還可能與中老年人因平衡感不好摔倒而導致骨骼斷裂的風險降低,並且與關節活動性的改善有關,這兩個好處可能歸因於通過一些重量負荷行的訓練階段,逐漸使身體產生對抗壓力的現象。

資料參考/verywellfit、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2018-09-28
高齡觀念保健話題

預防癌症之道有三個,第一是健康的飲食,第二是保持標準體重,第三是適度規律的運動,無論歐洲或美國都認為一個禮拜應該要有中等度或劇烈運動,中等度運動指的是一個禮拜至少有150分鐘,也是1個禮拜必須運動5天,每天運動30分鐘,如有氧運動或慢跑等,劇烈運動每週要達到75分鐘,而且每一次運動應該要超過10分鐘,要運動到快要流汗或流汗為止,但是對於老年人要達到流汗程度的運動可能有些人無法負荷,根據最新研究發現,不流汗的運動其實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techfactslive.com

英國倫敦大學的傑弗里斯(Barbara Jefferis)博士做了一項實驗,他在1978年開始篩檢8000名40到59歲的英國民眾,到2012年有3137名男性仍然存活,於是對這些人進行問卷調查他們的運動情況,他從中發現,這些男性平時不一定需要劇烈的運動就能延長老年人壽命,即使不能達到流汗程度的運動而且也不一定要達到中等度跟劇烈運動的時間標準,也能對延長壽命有所幫助。

結果發現能夠遵守這些健康準則達到運動標準者只有16%,剩下的人都是每天沒有超過10分鐘斷斷續續運動。該研究集中在1181名上,平均年齡是78歲,讓這些人配戴七天可以追蹤體育鍛煉量和強度的加速度計,追蹤五年後結果有194人死亡,他們發現每天輕量運動30分鐘可以減少17%的死亡風險,達到中等度或劇烈運動就能夠減少33%的死亡風險。

他們加以分析只要有像修剪草坪、游泳、輕快的行走等運動就能延長壽命,每次運動不超過10分鐘與超過10分鐘兩組都能夠減少死亡風險40%。

對於老年人來說,輕快的行走等運動就能延長壽命。 ©womensnutrition4health.com

總而言之,對於老年人來說,只要有日常活動就能延長受壽命,無論是散步或是做家事,不一定要達到流汗的運動也對老年人有所幫助。

資料來源/台灣防治癌症中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