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姿勢跑法倡導者 羅曼諾夫:站得老、跑到傷 都是姿勢不良惹禍
1
姿勢跑法倡導者 羅曼諾夫:站得老、跑到傷 都是姿勢不良惹禍
2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大集合:15招動作3組訓練計劃
3
2015美國跑馬統計報告出爐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姿勢跑法倡導者 羅曼諾夫:站得老、跑到傷 都是姿勢不良惹禍

2018-03-14
話題 跑步 觀念 心得分享

知名「姿勢跑法(Pose Method)」倡導者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Dr. Nicholas Romanov)第三本國際中文版新書《Pose Method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在本月重磅出版,料將再次掀起鐵人三項愛好者對於Pose Method如何運用於鐵人三項的好奇與探究。為此,羅曼諾夫日前專程訪台為本書站台。他在台灣出版的前兩本著作《跑步,該怎麼跑?》、《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已獲台灣不少教練和跑者青睞與討論,也有許多人通過嚴謹考核成為姿勢跑法教練;而他在美國開的課程更訓練出許多長跑好手,囊括標準鐵人三項、1,500公尺到1萬公尺選手。運動星球趁這次機會專訪到博士本人,一探他如何巧妙運用Pose Method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上。

姿勢跑法倡導者 羅曼諾夫:站得老、跑到傷 都是姿勢不良惹禍

「自然不會創造多餘的事物」

這是羅曼諾夫新書開宗明義的道理,也是訪談過程中一再強調的重點。他指出,自然的英文「Nature」由拉丁語系演變而來,源自希臘語字元「Physike」。Physike有本源的意思,而萬物本源是地心引力,雖然地心引力摸不著、碰不到,但我們可從「自由落下」和「體重」看到這自然現象。

所有運動、移動都應遵從「自然的動作」,而自然的動作就是有效運用自由落下和體重的動作,當您違背自然的動作,傷害就隨之而來。羅曼諾夫舉例,最常犯的錯誤是「先用肌肉做動作」,還沒被重力引導前就使用肌肉出力是不對的;這種錯誤發生在跑步上,常見跑者落下、體重還在支撐腳上時,刻意伸直膝蓋或腳踝來推動身體前進,促使腳往後推蹬,而「推蹬」就是一項多餘的動作,容易造成膝蓋受傷。

生活中的多餘動作:起立小測試
動作:請運動星球小編從沙發上站起身。
羅曼諾夫評語:妳站得像老婦人一樣!
分析:
拆解起立動作-小編右手撐著沙發,順勢先轉動右側身體再用腳的力量向上站起。 
錯誤-多餘的撐手、多餘的肌肉力量。
修正-使用肩膀把身體帶起來,而非用腳。
修正成果-起立時間變短、動作一秒變年輕。

有效率地使用地心引力

羅曼諾夫指出,所有運動都有不同名稱,而一般人認為每項運動有不同技巧;事實上,大家沒有看到它們的共同元素,而Pose Method就是在把這個共同概念提出來,所以同一理論可以用在跑步、鐵人三項,甚至所有運動項目。

以跑步為例,「關鍵跑姿」、「落下」、「拉起」三元素構成一個動作,而所有運動都包含這三個元素。羅曼諾夫強調,「這理論不是我發明的,只是我將這個自然現象概念化說出來。」將理論套回鐵人三項運動,若要總結成一個共通精隨,那麼會是:如何讓您在游泳、騎車、跑步三項運動中,很有效率地使用地心引力。

生活中的體重轉移:阻止起立小測試
動作:請運動星球小編從沙發上站起身,羅曼諾夫將手不費力地抵在小編肩膀前,小編施多大的力都無法起身。
分析:
拆解起立動作-每個人從坐到站都會通過一個共同元素:身體往前傾,這時將臀部的體重轉移到腳上,才能站起來。
阻止起立動作-手抵住肩膀阻止身體往前傾,就達到不允許體重轉移到腳上,造成無法起身,這時您將能了解體重轉移的重要性。

關鍵跑姿、落下、拉起三元素構成一個跑步動作,而所有運動都包含這三個元素。

無論任何運動,「學習」是第一優先

如果您是一名厲害的品酒師,就能分辨出各款紅酒的優劣差異,但把好幾杯紅酒擺在一般人面前,他們無法分辨,這就是品味,而品味是靠知覺訓練出來的。

知覺並不是近年才提起,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西元二世紀時期的羅馬皇帝都曾強調過知覺的重要。運用在運動上,一般人若無法知覺到「自由落下」和「體重」,就會因為沒有做順應自然的動作而導致受傷,跟一直進食卻沒有味覺一樣。如果沒法分別出差異,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對或做錯。

因此羅曼諾夫一再強調,從事一項運動最重要的是「學習」。在我們學習運動技巧前,若知覺還沒開發根本無法學習,而知覺要被開發就先得理解背後原理,三種面向的學習應融合一體。而Pose Method就是將之概念化讓大眾了解,您可以從最基礎的技巧開始三位一體學習,接著慢慢加深、加難,但不能忽略掉最根本的學習。

生活中的知覺:猜猜幾根手指頭
動作:閉上雙眼,羅曼諾夫以手指放在小編手臂,並要求立刻回答手臂上有幾隻手指頭,小編閉眼時說「一隻」,睜開眼才知道有兩隻。
分析:「感覺」跟「知覺」不同,您可以感覺到被人觸碰,卻知覺到錯誤資訊,主因知覺不夠敏銳,而知覺是可以透過訓練便敏銳的。

知覺小測試中測試者以手指輕放被測試者手臂上,請測試者閉眼猜出有幾隻手指。

期望兩年後在台開設三鐵訓練課

羅曼諾夫訪台數次,透過跑步認證課程培養了100-120名台灣的跑步教練,其中近20名真正有教學。以往,鐵人三項運動課程曾在俄國、美國、澳洲等國開設,隨著《Pose Method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在台出版,他希望兩年後也能來台灣開設鐵人三項認證課程,開放給教練、選手一起參加。

至於著作,羅曼諾夫正在撰寫一本有關各式運動的訓練計劃原則,往後也可能單獨將馬拉松項目拉出來,成為馬拉松的訓練計劃與原則。著作之所以相當著重理論知識,目的就是促進大家先有了知識背景再訓練技術,增加效率同時避免傷害。

羅曼諾夫透過跑步認證課程培養了100-120名台灣跑步教練,未來規劃開設鐵人三項認證課程。圖中右為羅曼諾夫,圖中示範者為本書譯者徐國峰。

採訪撰稿/Dama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大集合:15招動作3組訓練計劃

2020-09-07
訓練動作槓鈴啞鈴徒手訓練腿部肌群跑步健身動學堂

練腿能促進肌肉生長,而腿部肌群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量高,所以想增肌就不能忽略腿部訓練。對於常常使用臀腿力量的跑者,練腿更是增加表現、降低傷害的必要訓練。那麼,如果你沒上健身房待在家,還能克服萬難練腿嗎?答案是肯定的。

以下腿部訓練是紐約市健身專家與 Forzag Fitness 創辦者 Mathew Forzaglia 所制定,分為 3 種腿部訓練計畫,共 15 個動作。只要一個瑜伽墊空間、一些負重小工具,你就能在家完成練腿日!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大集合:15招動作3組訓練計劃

訓練計劃背後的原理

以下常規訓練主要由深蹲、硬舉、弓箭步等動作以及其變化式組合而成。主要訓練的目標肌群包括臀部、大腿後側膕旁肌、股四頭肌等,全面鍛鍊腿部。

由於我們的運動方向並非單一,多方向訓練肌肉是很重要的,複合式訓練可同時鍛鍊多部位肌肉,從而節省時間並燃燒更多熱量。透過負重、阻力帶、自體重量,可以增加力量和活動度,以支持你的運動和日常活動。

制定者 Forzaglia 建議腿部肌力訓練每週做 2-3 次,強化肌力同時也應空出時間讓肌肉恢復,一般來說,一套腿部常規訓練約 4-6 週可獲得最大效益。你可以視情況調整次數和重量,以繼續增強肌肉。

負重腿部訓練

以下動作所需負重的工具,可為啞鈴、壺鈴、槓鈴,或任何有重量的物體如水壺、瓶裝洗衣精、拖把等。

1.酒杯蹲︰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臀肌。 
步驟︰將重物放在胸前,雙腳站立在臀部寬度之外,臀部如坐椅子般一樣向後下方蹲。全程保持挺胸,注意力放在臀部與膝蓋之間,擠壓臀部同時將重量推向腳後跟。接著回到站姿。

2. 擺腿弓箭步︰3組,每組單腿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同時加入平衡和穩定核心)
步驟︰將重物放在胸前,弓箭步右腳向前,重量放在右腳跟,左腳保持穩定,雙腳膝蓋盡量呈 90 度彎曲。推後腳跟站起身,立刻右腳向後做反向弓箭步。前後各一為 1 次,做 1 次後再換另一側腿。

3.羅馬尼亞硬舉︰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大腿後側膕旁肌、臀肌、核心和上背部
步驟︰雙腳站在臀部下方,雙手握住槓鈴或拖把等長棍物自然下垂。接著稍微彎曲膝蓋,臀部向後推直到大腿後側感覺緊繃為止,使身體平行地面,槓鈴沿著腿部向下放但不落地,同時保持核心穩定、脊椎中立,收肩胛。臀部夾緊往前推,並恢復站立。

4. 負重登階︰單腿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與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核心和下背部肌肉也同時參與訓練)
步驟︰找一個可以踩的凳子、盒子或台階,其需要有一定高度。將重物放在胸前,抬起右腳放在台階上,保持挺胸、右小腿垂直將右腳跟推向地面,接著另一隻腳也踩上台階呈站姿。雙腳分別返回到起始位置。

5. 負重橋式︰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
步驟︰仰臥,腳底平放地面,膝蓋彎曲至可用手指尖觸摸到腳後跟。將啞鈴、壺鈴或其他重物放在臀部前方。保持核心穩定,臀部緊縮,推腳後跟並抬起臀部,直到肩膀、臀部和膝蓋呈一直線為止。接著慢慢降低臀部回到地面。

自重腿部訓練

用自己的身體重量,就能鍛鍊肌力、肌耐力並增肌,同時對增加穩定性和活動度非常有幫助。

1. 深蹲跳︰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膕旁肌、核心及下背部
步驟︰雙腳站立比臀部稍寬,臀部向後下方如坐椅子一樣。全程保持挺胸,注意力放在臀部與膝蓋之間。用腳跟向下推的力量站立或是跳起(跳起能增加強度並燃燒較多熱量),回到蹲姿並接續下一次。

2. 橋式︰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
步驟︰仰臥,腳底平放地面,膝蓋彎曲至可用手指尖觸摸到腳後跟。保持核心穩定,臀部緊縮,推腳後跟並抬起臀部,直到肩膀、臀部和膝蓋呈一直線為止。接著慢慢降低臀部回到地面。

3. 反向弓箭步或跳躍弓箭步︰3組,每組單腿各10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核心及髖關節穩定肌群
步驟︰始於站姿,左腳後退呈弓箭步,右足平坦貼地,右小腿垂直地面,雙腳膝蓋盡量呈90度彎曲。全程保持挺胸。推左腳跟向前跨,立刻換右腳重複。

如果做跳躍弓箭步,請從雙腳呈90度時迅速向上彈跳,在空中切換雙腳並控制著地。跳躍弓箭步可增加心血管和穩定性方面的強度。

4. 單腳硬舉︰3組,每組單腿各10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核心及髖關節穩定肌群
步驟︰始於左腳單腳站在地面。左膝稍微彎曲,右腳向後推,雙手臂向前延伸,專注於將臀部和肩膀保持在一直線上。彎曲後腳踝,並將腳跟壓向身後的牆壁。臀部夾緊,驅動右腿返回到單腳站立的初始位置。

5. 登階︰單腿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及核心
步驟︰找一個可以踩的凳子、盒子或台階,其需要有一定高度。抬起右腳放在台階上,保持挺胸、右小腿垂直將右腳跟推向地面,接著另一隻腳也踩上台階呈站姿。雙腳分別返回到起始位置。 如果找不到墊高可踩的物體,可改為始於跪姿,將右腳向前踩之後站起身,再回到跪姿。
(示意請見上文「負重登階」影片)

阻力帶腿部訓練

阻力帶對於肌力訓練的新手,或是傷後恢復的人特別有用。請根據你的力量和能力來挑選適合自己阻力的阻力帶。

1. 阻力帶跨步︰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髖屈肌、小腿、大腿後側膕旁肌及股四頭肌
步驟︰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下方,臀部向後下蹲,全程保持挺胸。雙腳在臀部外,右腳先向外側踏出然後踏回,接著換左腳重複。
提醒︰如果是阻力較低的阻力帶可置於腳踝處;阻力較高的則應置於腳踝上方,因為將阻力帶至於腳踝周圍可能增加膝蓋的負擔和受傷風險。

2. 阻力帶深蹲︰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臀肌、髖外展肌群和股四頭肌
步驟︰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上方。雙腳站立在臀部寬度之外,臀部向後下方如坐椅子一樣,全程保持挺胸,注意力放在臀部與膝蓋之間。擠壓臀部,同時將重量推向腳後跟,接著回到站姿。

3. 阻力帶單腳羅馬尼亞硬舉︰單腿3組,每組15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部與核心
步驟︰始於左腳單腳站在地面,雙手抓住阻力帶一端,另一端放在左腳的腳掌下方。左膝稍微彎曲,右腳向後推,專注於臀部、肩膀與腳後跟呈一直線。接著臀部夾緊,驅動右腿返回到單腳站立的初始位置。

4. 阻力帶橋式︰3組,每組15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
步驟︰仰臥,腳底平放地面,膝蓋彎曲,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上方。保持核心穩定,臀部緊縮,推腳後跟並抬起臀部,直到肩膀、臀部和膝蓋呈一直線為止。在臀部推到頂時,雙腳膝蓋同時往外側延展再收回原位,接著慢慢降低臀部回到地面。

5. 觸地開合跳︰3組,每組12次(兩邊交替)

目標肌群︰核心、臀肌和小腿
步驟︰始於站姿,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以下。雙腳跳起並向外展開至於臀部外側,順勢臀部後推屈膝蹲下,用左手觸摸地板。雙腳跳回站姿,並重複該動作,輪流用左、右手觸摸地板。

資料來源/GREATIS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5美國跑馬統計報告出爐

2016-05-27
賽事馬拉松六大馬跑步話題

美國慢跑協會Running USA即將推出2015年度慢跑比賽統計報告,一如預期,所有的數字都大幅飛升。

該報告指出,2014年共有550,637人次在美國完成馬拉松比賽,這是個歷史新高,與2013年相較增加了11,000多人次。當然,前兩年的數據略少,2012年的487,000人次,是由於紐約市馬拉松賽的取消;2013年則是因為波士頓馬拉松賽的恐怖爆炸事件後停辦一年。

在這550,637人次中顯示了:

十年來男女比例大致底定:男性選手為57%、女性為43%。

馬拉松完賽選手的平均年齡為38歲(其中女性為36歲、男性為40歲)。總體而言,49%的選手都是20-39歲以下,48%是40歲以上。

擁有最多選手的單場比賽是紐約市馬拉松賽,這場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2014年一共有50,386名選手參加。
不意外的是,由於參賽人數的增加,總體完賽時間略有延長。平均完賽時間為:女性4時44分19秒,而男性則是4時19分27秒。這是2005年以來最慢的平均完賽時間。

美國慢跑協會也針對在美國舉辦的個別馬拉松,收集到一些選手的有趣數據:

不意外的,單場比賽平均完賽時間最快的,由波士頓馬拉松以3時52分09秒奪冠,因為它本來就有很高的參賽門檻。第二名也是在波士頓舉辦的Baystate馬拉松(3時53分05秒),第三名則是賓州的Via馬拉松(3時54分42秒)。

洛杉磯馬拉松擁有最多的少年完賽者:2014有3,795位。

檀香山馬拉松則擁有最多的60歲以上完賽者(3,326人)。

芝加哥馬拉松以9,738人獲得最多20-29歲完賽者頭銜。

而在30-39歲,40-49歲和50-59歲三組人數,紐約市馬拉松完勝其他比賽。

最多女性參賽的馬拉松賽呢?在紐約舉辦的Wineglass Marathon(60%)。

最多男性呢?新墨西哥州舉辦的Bataan Memorial Death March有7成是男性選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以美金159元(非會員)的代價下載完整報告來研究: http://www.runningusa.org/2015-national-runner-survey

2015美國跑馬統計報告出爐 ©heavy.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