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步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運動器材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的4個小叮嚀 讓你腹肌重見光明
1
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的4個小叮嚀 讓你腹肌重見光明
2
里約奧運50公里競走金牌Matej Tóth的飲食改造
3
怕心血管疾病找上你?專家:每天攝取乳製品有助於降低風險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的4個小叮嚀 讓你腹肌重見光明

2018-05-23
知識庫 飲食 減脂 飲食方式 觀念

擁有看得見的六塊肌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健身目標,但是由於腹部肌肉在人體軀幹中所處的部位,除非體脂肪達到一個較低的比例,否則基本上通常都難以清晰見人。當然對於一些肌肉量不多的人來說,只要透過減去體脂肪的方式也可讓腹肌顯現出來,這也是所有在健身運動的人都知道的知識,但是要如何透過一些小方法讓體脂能降低呢?這裡我們提供幾個方向給大家參考。

降低腹部脂肪堆積除了運動,還有幾個小訣竅!

 1  增加蛋白質的攝取

你我都知道身體需要蛋白質作為基本組件來促進肌肉生長,因為腹部除了要訓練才能顯出肌肉外,再吃的方面就需要低卡路里飲食,但是這又往往會導致肌肉量的偏低,只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才可以幫助確保腹部肌肉不會隨著體脂減少而萎縮。

然而,一個人如果想要練就六塊肌,最理想的蛋白質來源是雞胸肉、雞蛋、魚肉與瘦牛肉,它們的脂肪含量較低並可以幫助肌肉生長與修復,根據一個人所希望練就的肌肉量,建議的比例是每磅體重攝入0.36到1.5克左右蛋白質,如果你想要減脂或增肌的話,則建議每磅體重攝入約1.2克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生長與修復一個很重要的營養素!

 2 訓後攝取碳水化合物

許多人在增肌時都將重點放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上,但其實碳水化合物可以是對我們人體非常有益的,它是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將新陳代謝保持於高水平,這為運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而且還使減脂更輕易一點。
 
但是全天吃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葡萄糖水平達到峰值,並有過量的水分殘留體內,所以,要在正確的時間攝入碳水化合物,這會使你的腹部變得平坦。一般來說,應該保持低水準的整體碳水化合物含量,而且每天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超過100克再加上避免晚上攝入碳水化合物,因為睡覺時身體不需要能量,相反,最好是在高強度的訓練後攝入碳水化合物,根據研究身體需要至少25克碳水化合物,才能在訓練後修復肌肉。

攝入適當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可將新陳代謝保持於高水平!

 3  選擇健康的油脂

一般我們在減脂的時候很容易想減少飲食中的脂肪量,因為一克脂肪含有的卡路里比同等數量的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中所含的卡路里都要多。然而,脂肪實際上在增肌和減脂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降康的脂肪能讓人產生飽足感,並且這種飽足感能持續數小時之久,所以,有時後只要在燕麥片中加入一點花生醬就可以幫助抑制食慾,試圖減脂的人應該嘗試攝入植物性脂肪,比如奇亞籽、扁豆或堅果黃油,而不是從乳酪和培根中獲取動物性脂肪。
 
脂肪除了能幫助抑制食慾外,某些類型的脂肪還可以為腹肌鍛煉提供額外的幫助,例如魚油中含有的omega -3脂肪酸就能夠減少炎症,因此,可以有效預防肌肉溶解,另外,單元不飽和脂肪就像橄欖油或酪梨中所含Omega-9系列脂肪酸,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所攜帶的膽固醇,也與降低身體肚子附近的脂肪含量有相關。

好的油脂還能更有效快速的幫助你減脂! ©thoibao.com

 4  均衡營養的飲食習慣

「腹肌是在廚房裡塑造出來的 (Abs are built in the kitchen)」這句話大家一定很常聽到,因為練成六塊肌主要的要求就是較低的體脂含量,所以你必須去精準的評估與調整你的飲食攝取比例,而為了減少體脂肪你也需要計算每日的能量消耗總量 (TDEE),然後,每天需要攝入比TDEE更少的卡路里。當一個人燃燒的卡路里比他們攝入的卡路里多時,他們腹部周圍的脂肪會逐漸減少,直到腹肌變得可見。如果你想要獲得可見的腹肌線條,有研究報導大多數的男性體脂大約要低於15%,女性則為20%。

資料來源/barbend、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鄭匡寓
鄭匡寓

里約奧運50公里競走金牌Matej Tóth的飲食改造

2018-12-04
運動營養營養補給飲食運動部落鄭匡寓專欄飲食方式低醣飲食

有一篇運動專欄作家 Alex Hutchinson與 Jeff Woo對談的文章很有趣(附註3)。

里約奧運50公里競走金牌Matej Tóth的飲食改造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隨著近年生酮飲食、低碳飲食觀念在台興起,針對飲食法的爭論也從未停歇。進一步,生酮飲食、低碳飲食對於運動表現上的影響,贊同者與反對者都各自能提出不少研究和個案支持自己的論點。而身為生酮飲食愛好者的作者,提出了2016年里約奧運男子50公里競走冠軍-斯洛伐克選手MatejTóth在飲食改造前後的差異性,並分析經低碳調整代謝靈活性的好處。這樣難能可貴的頂尖選手個案,不失為持各種論點者在有氧耐力運動項目上的參考。

Alex Hutchinson以前是支持高碳水化合物的運動作家,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與證據,他也開始出現動搖或是不去刻意談。搜尋資料時發現2016年里約奧運競走50公里金牌MATEJA TÓTHA也是低碳水化合物運動員,所以對此保持開放的態度。

為此我google了一下,這位斯洛伐克的運動員馬捷‧托特(MatejTóth)是誰?他是一名來自斯洛伐克的競走選手,在2015年世錦賽、2016年奧運賽,為斯洛伐克雙雙奪下有史以來的第一面奧運金牌。儘管後來有所謂的禁藥風波,但最終檢測仍是還給他一個公道。(附註2)

馬捷自2014年開始限制醣類攝取(過渡時期),10月時身體已經累積很好的代謝靈活性,日常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自15-30%不等。他還沒開始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之前儘管就有很好的成績,但2014年之後陸續在競走50公里世錦賽、里約奧運50公里賽奪下金牌。這也是少數碳水化合物運動員跟奧運有所連結的事件(我想不算少,只是畢竟斯洛伐克語言我完全只能用翻譯軟體)。

文章中提到,經過低碳水化合物調整代謝靈活性的好處包含:
1. 改善(優化)物理性能(沒有能量下降、節省糖原、相同的速度下心跳率降低)
2. 減少體育訓練對健康的影響(燃燒的碳水化合物越少,代謝壓力和損傷的程度就越小)
3. 職業生涯結束後運動員的生活質量
4. 與優質碳水化合物結合,可以提供巨大的競爭優勢

斯洛伐克競走選手MatejTóth,贏得2016年里約奧運競走50公里金牌 ©Alchetron

後話:文章內有時候用MATEJA TÓTHA,有時候用去掉兩個A的 Matej Tóth。我其實不是很懂斯洛伐克的用語方式。所以就以大數據搜尋的Matej Tóth為主。

關於鄭匡寓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
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
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
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 關於鄭匡寓 /
鄭匡寓

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怕心血管疾病找上你?專家:每天攝取乳製品有助於降低風險

2018-10-26
保健運動生理飲食話題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許多長者的擔憂,會造成的原因非常多,像是抽煙、天氣變化、不運動、飲食不均衡,都會罹患。為了要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身,除了平時要規律運動、正常睡眠外,也可以透過飲食來保健身體。根據英國醫學期刊《The Lancet》的最新研究指出,每天攝取3份牛奶或乳製品,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同時乳製品內含的鈣質以及蛋白質也能避免罹患肌少症,以及減少摔跤骨折風險。

怕心血管疾病找上你?專家:每天攝取乳製品有助於降低風險 ©dolceplacard.com

乳製品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

根據《The Lancet》的研究論文顯示,在2003年至2018年加拿大研究團隊針對21個國家進行大型研究,研究對象為35至70歲,不分男女約有13萬人。從研究中發現,如每天攝取3份全脂牛奶或其乳製品,比每天攝取少於半份的人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同時也大幅降低死亡率,從數值上發現,整體死亡風險下降16%,心臟血管的風險下降23%,腦中風的風險下降33%,但是對於心肌梗塞的風險並沒有影響。 研究團隊也建議一份乳製品攝取量,相當於244公克牛奶或優格、一片15公克的乳酪,或一湯匙5公克的奶油。此外,研究也發現攝取全脂和低脂奶製品並無差別,但食用牛奶和優格的效果優於奶油和乳酪,但無糖的較為適合,在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同時,也能控制身材。

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健檢不可少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年齡有很大的關聯性,但臨床發現,已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會在25歲開始就出現三高症狀,甚至有17歲的患者沒有家族史卻已經在吃高血壓藥物,這是必須要注意的事。尤其當冬天氣溫下降時,正是心血管疾病的旺季,包括高血壓、心律不整、冠狀動脈心臟病等,這些都是急診中最常見的病患類型,心血管疾病常見的症狀包括血壓過高、頭脹痛、脖子緊、胸悶、胸痛、走路越來越喘、心悸等,若是睡眠中出現心跳速率過快時,也可能是心律不整的徵兆,必須特別小心,若能定期做檢查,事先了解自己的健康數據,就能趨吉避凶,再加上減少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多運動,以及三餐盡量不要都吃外食,多吃蔬菜、水果,應可達到遠離心血管疾病找上身。

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健檢不可少 ©startsat60.com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防治網、Health essentials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步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運動器材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