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的4個小叮嚀 讓你腹肌重見光明
1
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的4個小叮嚀 讓你腹肌重見光明
2
35921飲食法減肥
台大教師餐餐先吃蛋白質 4個月減肥17公斤不復胖
3
吃糖能讓你身體更有能量還是更疲憊?科學家給了這個結論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的4個小叮嚀 讓你腹肌重見光明

2018-05-23
知識庫 飲食 減脂 飲食方式 觀念

擁有看得見的六塊肌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健身目標,但是由於腹部肌肉在人體軀幹中所處的部位,除非體脂肪達到一個較低的比例,否則基本上通常都難以清晰見人。當然對於一些肌肉量不多的人來說,只要透過減去體脂肪的方式也可讓腹肌顯現出來,這也是所有在健身運動的人都知道的知識,但是要如何透過一些小方法讓體脂能降低呢?這裡我們提供幾個方向給大家參考。

降低腹部脂肪堆積除了運動,還有幾個小訣竅!

 1  增加蛋白質的攝取

你我都知道身體需要蛋白質作為基本組件來促進肌肉生長,因為腹部除了要訓練才能顯出肌肉外,再吃的方面就需要低卡路里飲食,但是這又往往會導致肌肉量的偏低,只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才可以幫助確保腹部肌肉不會隨著體脂減少而萎縮。

然而,一個人如果想要練就六塊肌,最理想的蛋白質來源是雞胸肉、雞蛋、魚肉與瘦牛肉,它們的脂肪含量較低並可以幫助肌肉生長與修復,根據一個人所希望練就的肌肉量,建議的比例是每磅體重攝入0.36到1.5克左右蛋白質,如果你想要減脂或增肌的話,則建議每磅體重攝入約1.2克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生長與修復一個很重要的營養素!

 2 訓後攝取碳水化合物

許多人在增肌時都將重點放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上,但其實碳水化合物可以是對我們人體非常有益的,它是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將新陳代謝保持於高水平,這為運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而且還使減脂更輕易一點。
 
但是全天吃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葡萄糖水平達到峰值,並有過量的水分殘留體內,所以,要在正確的時間攝入碳水化合物,這會使你的腹部變得平坦。一般來說,應該保持低水準的整體碳水化合物含量,而且每天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超過100克再加上避免晚上攝入碳水化合物,因為睡覺時身體不需要能量,相反,最好是在高強度的訓練後攝入碳水化合物,根據研究身體需要至少25克碳水化合物,才能在訓練後修復肌肉。

攝入適當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可將新陳代謝保持於高水平!

 3  選擇健康的油脂

一般我們在減脂的時候很容易想減少飲食中的脂肪量,因為一克脂肪含有的卡路里比同等數量的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中所含的卡路里都要多。然而,脂肪實際上在增肌和減脂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降康的脂肪能讓人產生飽足感,並且這種飽足感能持續數小時之久,所以,有時後只要在燕麥片中加入一點花生醬就可以幫助抑制食慾,試圖減脂的人應該嘗試攝入植物性脂肪,比如奇亞籽、扁豆或堅果黃油,而不是從乳酪和培根中獲取動物性脂肪。
 
脂肪除了能幫助抑制食慾外,某些類型的脂肪還可以為腹肌鍛煉提供額外的幫助,例如魚油中含有的omega -3脂肪酸就能夠減少炎症,因此,可以有效預防肌肉溶解,另外,單元不飽和脂肪就像橄欖油或酪梨中所含Omega-9系列脂肪酸,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所攜帶的膽固醇,也與降低身體肚子附近的脂肪含量有相關。

好的油脂還能更有效快速的幫助你減脂! ©thoibao.com

 4  均衡營養的飲食習慣

「腹肌是在廚房裡塑造出來的 (Abs are built in the kitchen)」這句話大家一定很常聽到,因為練成六塊肌主要的要求就是較低的體脂含量,所以你必須去精準的評估與調整你的飲食攝取比例,而為了減少體脂肪你也需要計算每日的能量消耗總量 (TDEE),然後,每天需要攝入比TDEE更少的卡路里。當一個人燃燒的卡路里比他們攝入的卡路里多時,他們腹部周圍的脂肪會逐漸減少,直到腹肌變得可見。如果你想要獲得可見的腹肌線條,有研究報導大多數的男性體脂大約要低於15%,女性則為20%。

資料來源/barbend、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大教師餐餐先吃蛋白質 4個月減肥17公斤不復胖

2020-01-15
話題瘦身營養補給觀念飲食方式飲食

台灣大學營養課程教師洪泰雄推行「35921」飲食原則逾6年,他自己也曾以35921飲食法減肥,成功瘦下17公斤且不再復胖。飲食法其中一項重要原則,便是從蛋白質吃起,最後再吃碳水化合物,這方法不但增加飽足感,還能降低血糖,此法則更受《糖尿病治療》(DiabetesCare)期刊研究支持。

35921飲食法減肥
台大教師餐餐先吃蛋白質 4個月減肥17公斤不復胖

蛋白質要吃在碳水化合物前

我在擔任臺灣大學註冊組主任的20年間,因為行政事務多,每天上班忙碌,下班免不了應酬,三餐不正常,飲食也來者不拒。年輕時還有本錢亂吃,隨年紀愈來愈大,體重直線上升,健檢報告的紅字愈來愈多,飽受肥胖、高血壓和睡眠呼吸中止症之苦。

我透過代謝平衡飲食法與「35921」為原則,短短4個月就瘦了17公斤,將近10年來都沒有復胖。瘦下來之後,我在國內積極推行「35921」飲食原則,其中一項便是從蛋白質開始吃。

35921飲食原則
2010年,我以35921飲食法減重,成功瘦下17公斤,至今不曾復胖

其實,這種飲食法已經推行歐洲20國、約有35萬人在使用,此飲食法強調血糖值與胰島素的關係,以及六大類食物消化時間不同,證實「先吃蛋白質,後吃碳水化合物」能有效降低血糖。

2015年6月,由大衛麥克納米(David McNamee)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不同類型食物的食用順序,對肥胖族群的餐後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有顯著影響。

對於患有二型糖尿病的人來說,重要的是在進食後維持正常的葡萄糖水平,因為如果血糖水平突然增加,其他併發症風險也會增加,包括動脈硬化和心臟病,最終可能導致死亡。

研究發現,在攝入碳水化合物之前吃蔬菜或蛋白質,是降低餐後血糖水平的有效方法。這項研究背後的人員希望了解這種關聯是否適用於典型的西方飲食:由蔬菜、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混合組成的膳食。

在這項研究中,11名肥胖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持續服用二甲雙胍(一種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的藥物),每隔一周以不同的順序吃同樣的食物。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觀察他們的葡萄糖水平是如何受到影響的。套餐包括恰巴塔麵包(拖鞋麵包)、橙汁、雞胸肉、生菜和番茄沙拉,配低脂調料和蒸花椰菜搭配奶油。

在研究的第一天,參與者被告知首先食用碳水化合物(恰巴塔麵包和橙汁),並在15分鐘後攝取膳食中的蛋白質、蔬菜和脂肪。實驗重複一週後,食物順序被逆轉,改為首先食用蛋白質、蔬菜和脂肪,並在15分鐘後消耗碳水化合物。

與首先食用碳水化合物相比,研究人員發現選擇先吃蔬菜和蛋白質,每隔30、60和120分鐘檢查時,葡萄糖水平分別降低了29%、37%和17%。此外,當參與者先吃蔬菜和蛋白質時,胰島素顯著降低。

亞隆(Aronne)博士提到,「基於此發現,二型患者能夠做簡單改變來降低全天血糖,並減少使用胰島素,小小動作能對他們的健康產生持久的積極影響。」

蛋白質啟動體內升糖素

每一種營養素的消化時間長短都不同,消化慢的先吃、消化快的後吃,才能增加並延長飽足感,維持餐與餐之間5小時的間隔。以食物消化速率來說,水果類是最快的,脂肪則是最慢的,把握進食的先後原則,才能平衡各類食物在胃部停留的時間。但除了食物消化時間,我們還需要考慮六大食物會啟動的酵素機制。

食物的消化排名

食物的消化排名

先吃餐桌上的肉(含蛋白質和脂肪),可以啟動體內分解蛋白質的消化酵素,胰臟會開始製造胰升糖素(glucagon)。升糖素又稱胰高血糖素,功用和胰島素恰好相反。升糖素是分解大分子成為小分子,釋放葡萄糖到血液中,胰島素則是將小分子組成和成大分子,讓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到細胞中,組成肝醣和脂肪,兩者的功能彼此抗衡。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原水文化出版,洪泰雄著《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解開25個關於享瘦不可不知的營養謎團》一書。

本書特色
35921徹底執行者、甩肉17公斤不復胖的
台大爆棚營養課教師親身實驗
解開25個關於享瘦不可不知的營養謎團

[挨餓遊戲的減重效果是曇花一現?]
 鏟不掉肥肉卻減掉肌肉,面臨的是愈減愈肥的惡性循環。
[甜食控是一種高壓警訊?]
 壓力荷爾蒙來不及分泌,腎上腺卻常處高亢,食欲就會爆發。
[過了發育期,生長激素還是很好用?]
 生長激素是抑制肥胖、穩定情緒、提高睡眠品質的大功臣。
[阿茲海默症是大腦得了糖尿病?]
 當海馬迴胰島素受體失去作用,便會造成嚴重的認知退化。

• 更多原水文化《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資訊 請點此 

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吃糖能讓你身體更有能量還是更疲憊?科學家給了這個結論

2019-04-12
瘦身攻略話題新知觀念飲食方式減脂飲食

有沒有感覺到下午3點1刻的時候,就開始想來份下午茶呢?灑滿糖霜的甜甜圈或濕潤鬆軟的布郎尼蛋糕配上一杯濃郁的美式咖啡,吃下去就好像能讓下午疲憊的身體更加充滿活力,是吧!然而,為身體充糖(sugar rush)就能充滿活力的想法,其實,只不過就是一個神話而已。

有沒有感覺到下午3點1刻的時候,就開始想來份下午茶呢?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吃糖實際上會讓你更疲憊。有研究人員發現,與不吃甜食的人相比食用含糖食品的人,在吃完甜點後一小時內就會感覺更加疲勞,更重要的是與不吃糖的人相比,愛吃含糖零食的人也會感到精神上的警覺,雖然,許多人都還是會認為在精神或情緒不佳的狀態時,吃下冰淇淋這樣的甜點會讓他們的情緒感到舒服,但研究人員發現其實糖對於情緒沒有多大的影響。

發表在Neuroscience&Behavioral Reviews中的一份研究報告,針對1300位成年人經過31項分析研究,得到了這個「甜食並無法提振精神」的結論。參與這項研究的Konstantinos Mantantzis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非常清楚地表明「糖能增加能量」這種說法沒有得到證實,如果有的話,你要知道糖可能會讓你身體感覺到更糟。

什麼會讓你精力充沛?

Valerie Goldstein博士說,吃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均衡食物組合,會讓你的身體整天都充滿著活力。另外,她也舉例自己在用餐時間的食物,首選包括燕麥片、優酪乳、水煮蛋甚至是貝類,因為,貝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B12,並且碳水化合物與脂肪量的相對較低。Goldstein說,B12是能量代謝所必需我們身體無法獨立創造,另外,維生素對於將我們吃的食物轉化為能量至關重要。

Valerie Goldstein博士說吃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均衡食物組合,會讓你的身體整天都充滿著活力。

糖讓人上癮?

其實,單純的糖本身是不會讓人上癮,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如果你對於某些「食品」會上癮,大多數的狀況都是高度加工的精緻食品,這些食品都充滿著誘人的氣味與口感,例如常見的冰淇淋、薯片、炸薯條、餅乾或是含糖汽水飲料等等。然而,除了糖是最放縱的食物外,其它精製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和鹽也是如此,這三種營養素是會驅使我們的腦子渴望大吃大喝的主要元兇,這種組合有一種強大的方式來降低我們大腦的快樂元素,這些營養素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你很少會在原型健康的食物中看到它們。

然而,你要知道糖不是促進健康的化合物但它也不是特別邪惡,當你吃進大量的糖並不能使我們的身體更好更強壯,甚至更健康或更有能量。正因為它不含任何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等等,再加上它很容易讓我們身體產生過度的攝取熱量,尤其是在精緻加工的食品與加糖飲料內。所以,如果你想要提振精神,就看快放下手邊的甜食與加糖的飲料吧!

資料來源/livestrong、runnersworl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