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關於 SKEPTA AIR MAX 97/BW SK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1
關於 SKEPTA AIR MAX 97/BW SK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2
131代表隊7,639位世界好手齊聚臺北世大運 角逐體壇桂冠
3
全大運國訓運動員疲勞監控 盼世大運摘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關於 SKEPTA AIR MAX 97/BW SK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2018-05-25
配備館 綜合 NIKE 鞋子 運動時尚 穿搭指南

去年夏天Skepta推出了第一款耐克聯名鞋Air Max 97 SK,其設計靈感來自這位Grime藝人從倫敦對當地的看法以及摩洛哥索維拉(Essaouira)之旅的所見所聞。作為出生於倫敦的藝術家,Skepta的第二款耐克聯名鞋選擇以文化間的連接為主題,本次設計靈感來自他與巴黎的淵源(巴黎是他個人音樂在英國之外第一個獲得認可的地方),在巴黎與倫敦之間產生一些千絲萬縷的關係。 

關於 SKEPTA AIR MAX 97/BW SK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火車把巴黎與倫敦兩座歐洲頗具風格首都城市連接起來,而Nike Air Max 97/BW SK的設計是參照藍白紅三色的融合手法,同時凸顯Nike Air Max BW在這兩個地方遺留下的文化痕跡。Nike Air Max BW於1991年首次發布,設計師是Tinker Hatfield,是當時擁有最大可視氣墊的鞋款。由於鞋款是在Air Max 90和Air Max 180之間發布,分散了關注度,雖然美國的發行量十分有限,不過在西歐銷量不錯,但還是掀起一股熱潮。
 
Air Max BW在各種亞文化群體中頗受歡迎。在法國,尤其是巴黎的嘻哈社群和足球支持者中接受度很高。

關SKEPTA與BW和巴黎的五個事實:

1:他之所以選擇BW鞋型進行設計,原因是“Dizzee Rascal在他的第一張唱片封面Boy in da Corner中穿著一雙BW。”
2:在Skepta看來封面圖上的那款球鞋就是傳奇的化身。“在我小的時候,Air Max是身份的象徵。氣墊越醒目受到的關注越多,大面積的氣墊使得所有人都能看到。BW......Big Window這個叫法十分有趣。 ”因此他在自己的設計中引入了全掌AM97氣墊單元,這樣又增加了一層新的緩衝層。
3:Skepta認為巴黎“是我整個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巴黎的歌迷最早接受了他的音樂。
4:Skepta最新EP唱片Vicious的封面上使用了鎖的主題,旨在向同名的英國朋克音樂家致敬。
5:這個鎖還是愛的象徵。“我想把鎖掛在球鞋一側,並鎖起來送給我的朋友。”他說道,“我記得巴黎人經常這樣做。這是他們將愛情鎖住的地方。” 

所有這些細節都可以在Air Max 97/BW SK中看到。Skepta將白色基底描述為“具有新鮮感的東西”,當談及為何Big Window首先引起共鳴時,這是一個簡單而恰當的解釋。另外通過敏銳的、多層次的關聯讓人想起愛情、音樂和浪漫故事,因此這款鞋成為了巴黎人和倫敦人文化融合的象徵。

Nike Air Max 97/BW SK標誌著BW的鞋面與Air Max 97的Air氣墊單元首次融合。

關於BW與巴黎的三件事:

1:BW在巴黎有一個綽號“La Classique”,源自鞋盒商標“Air Max Classic BW”。
2:2007年發布了城市特別配色致敬巴黎圣日耳曼隊。自1989年以來,這支球隊一直是耐克的合作夥伴。
3:這個鞋型連續多年在法國創下銷量冠軍的紀錄。 

5月14日Air Max 97/BW SK將通過SNEAKRS STASH在巴黎率先發布。屆時找到城市周圍隱藏的鎖(複製在設計中用到的鎖)的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開放購買。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31代表隊7,639位世界好手齊聚臺北世大運 角逐體壇桂冠

2017-07-31
新聞話題綜合台北世大運

2017臺北世大運即將於8月19日在臺北田徑場盛大開幕,屆時來自全球131個代表隊、7,639名運動員、3,758位職員,共計11,397人將在北臺灣角逐21+1個競賽種類、271個競賽項目的最高榮耀。

2017臺北世大運即將於8月19日盛大開幕,來自全球131個代表隊、7,639名世界好手競逐。 ©臺北世大運

2017臺北世大運報名原訂於臺灣時間(GMT+8) 2017年7月20日20時截止,因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建議延長報名時間,故由後至7月28日20時截止。世大運組委會31日上午公佈代表隊登陸數據,總登陸代表隊為131隊、人數為11,397人(運動員7,639人、隊職員3,758人)。分析發現,中華臺北隊參加人數最多,共有371名選手180名職員,規模其次為俄羅斯隊348名選手197名職員、美國隊352名選手188名職員及日本隊338名選手199名職員。大家關注焦點中國代表隊報名選手人數為113人、職員82人,共計195人,參加運動種類為田徑、擊劍、韻律體操、滑輪溜冰、游泳、跆拳道、桌球、舉重、武術等。其中最受矚目的桌球項目,中國將有三位女將參加,其中還有上屆光州世大運的金牌選手,預計將給奪牌呼聲高的臺灣選手不小挑戰,賽事精彩可期!

2017臺北世大運報名概況簡報。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根據中國國際乒聯中文官方網站報導,上一屆2015光州世大運桌球項目,中國女乒表現極為亮眼,同時包攬女單、女雙和女團三項冠軍。其中,中國選手車曉曦除了拿下女子單打金牌之外,她同時也和隊友江越攜手奪得女子雙打冠軍,並鼎力助中國女乒隊登上女子團體賽冠軍,榮膺該屆世大運桌球項目三冠王。2015光州世大運男子單打和雙打冠軍分屬日本選手森園政崇與中華台北江宏傑/黃聖盛,但男子團體賽冠軍寶座則由中國隊奪下。

台北市體育局長鄭芳梵表示,桌球可說是中國國球,該國所舉辦的全國運動會桌球項目競爭激烈,據稱奪牌比奧運還難,此次有上屆金牌選手參賽,可見本屆桌球項目的競賽會非常精彩。另外,他也表示韻律體操是世界上最受關注的體育競賽項目之一,演出動作華麗吸睛,絕對會讓人驚艷,這次也有中國菁英選手加入賽事,他提醒韻律體操也是本屆世大運可看度非常高的項目,大家一定不要錯過!

2015光州世大運中國女團奪冠。 ©車曉曦/乒乓網

世大運組委會表示,原本有意願參賽的152個代表隊,部分表示因為國內經濟、政治或選手招募尚等問題,導致最後無法參賽,實屬可惜。本屆世大運報名選手多達7,639名,超過2015光州7,509與2011深圳7,471的選手數,不過並未超過2013喀山的7,880名,因為那年比賽多了四種選辦運動項目。

以上各代表隊人員名單,將送移民署做安全查核,最終出賽人數將視各代表隊來臺人數而定。世大運組委會發言人楊景棠表示,大會已經做好所有準備,將會給每一位選手與隊職員最妥善的安排與照顧,讓大家能夠好好地享受世大運。

世大運組委會發言人楊景棠說明報名情形。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大運國訓運動員疲勞監控 盼世大運摘金

2017-05-10
綜合台北世大運新聞話題

106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進入尾聲,運動員的表現,也可能隨著疲勞的增加,受到影響。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科團隊的專業支援,這次也跟著國家培訓隊,進駐全大運各個場地,提供疲勞監控,隨時反映選手的身體狀況,期盼藉由此次監控調整,讓選手們能夠做好調整,備戰世大運。

國訓中心林晉榮執行長強調,本屆全大運,被國訓中心視為2017年臺北世大運的熱身賽,除了選手驗收平日訓練的成果,運科團隊也藉此驗收運科支援的成效。結束全大運之後,中心會調整運科支援工作,全力協助選手們在2017年世大運摘金奪冠。

全大運熱身,國訓中心期盼選手們到世大運摘金奪冠。 國訓中心/提供

掌握身體疲勞 國訓進駐場邊監控

國訓中心在平日訓練過程,就針對各培訓隊的疲勞指數,有基本的監控機制。例如在競技體操隊,運科人員就有疲勞監控、技術影像回饋等協助,客觀反映選手的身體疲勞程度與動作技巧,並進而回饋給教練團。

一旦選手連續數星期,疲勞指數都偏高,運科團隊就會提醒教練,選手可能有訓練負荷過大或恢復不佳的問題。這次在體操場邊,運科團隊就全程監控選手的疲勞指數,成為國家培訓隊的堅強後盾。

國訓中心運科團隊進駐全大運場邊服務。 國訓中心/提供

身體組成分析 監控選手體脂率

此外,身體組成分析也是競技體操隊的重點支援工作。體操是一項對抗地心引力的運動,身上多餘的體脂肪,會影響動作表現。因此,運科人員會定期監控選手的體脂率,選手一旦變胖,就要立即通知改善。必要時,也會把選手轉介給營養師,透過運動營養處方,來協助選手改善身體組成。

國訓中心運科團隊隨時監控選手的疲勞狀況,要成為選手的最強後盾。 國訓中心/提供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