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到來,FILA繼去年推出母親節限量鉅獻『花漾年華鞋履套組』,獲得熱烈秒殺回應,今年再升級推薦席捲全球超人氣風雲鞋款DISRUPTOR II,2019母親節溫馨限定版-『牡丹粉刺繡款』!精緻立體刺繡搭配柔美粉嫩色系,將於5/1全台限量發行,絕對是今年最粉嫩吸睛的母親節獻禮。
即將發行的復古老爹鞋『牡丹粉刺繡款』,延續全球風雲鞋款DISRUPTOR II獨特鋸齒外型,使用清新柔美的淡粉色調,搭配超細纖維皮革,從鞋面延伸至鞋跟的精緻牡丹花朵立體刺繡,粉嫩優雅兼具時尚況味,眾多設計細節絕對讓媽咪們心花朵朵開。2019 FILA母親節溫馨鉅獻,5/1全台限量發行,絕對不容錯過,立即行動搶先入手吧!
除了『DISRUPTOR II 牡丹粉刺繡款』之外,FILA推出MaMaMia母親節感恩回饋獻禮,即日起至5/15女性服飾全面8折起,除此之外FILA為媽媽們精心設計了優雅女人味造型企劃,搭配三種不同風格推薦給辛苦的媽媽們,無論是城市休閒、度假悠活或是高球休閒風采,讓媽媽輕鬆穿出今年盛夏優雅時尚造型。同場加映『珍寵媽咪精選配件』靚相推薦,為艷陽高照的炎熱夏日,精心嚴選抗UV材質,提供對抗紫外線的防護及完整防曬機制,無論是踏青露營或旅行度假,打造內外兼備的靚相。母親節快到FILA全台專櫃門市,為媽媽打造最佳時尚穿搭吧!(詳情請見http://bit.ly/2XOWNpr)
『DISRUPTOR II SCRIPT牡丹立體刺繡款』,NT$ 3,080 (全台限量360雙) FILA實體服務據點:http://bit.ly/2uvzuEU
資料來源/FILA
責任編輯/妞妞
天氣變冷就心情不好,小心季節性憂鬱!近幾年來每當天氣轉涼,王小姐便會覺得情緒低落,經常沒什麼精神,之前喜歡做的事情都變得沒什麼興趣了,做事好像都提不起勁來,每天早上都沒辦法準時起床上班,工作的時候很難集中注意力。後續,同事建議到身心科就診,在接受專業治療並在醫師的建議下進行生活調整後,王小姐的情況得到了改善。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楊宇祈指出,「季節性情感疾患」是指情緒困擾會在特定的季節出現,然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中並未使用季節性情感疾患這個名稱作為獨立診斷,而是將這種表現歸類於重鬱症或雙相情緒障礙症的一種季節性發作特徵。
常見的季節性憂鬱症發作出現在秋季或冬季,而症狀通常在春季緩解,故有時也被俗稱為「冬季憂鬱症」,常見症狀包含:
大部分的時間感到情緒低落。
失去興趣或樂趣。
食慾及體重改變:食慾增加、體重增加。
睡眠習慣改變:通常變得嗜睡。
精力下降、感到疲倦。
感到內疚、無價值感。
難以集中注意力。
思考或行為變得較遲緩。
出現自殺意念。
楊宇祈表示,過去研究發現秋冬憂鬱症可能與秋冬季的日照時間較短有關,缺乏陽光照射可能會造成大腦中的下視丘難以正常運作,並影響褪黑激素(melatonin)、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等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
此外,過去研究發現冬季憂鬱症發作的盛行率和緯度、年齡及性別有關,居住在離赤道越遠、冬季白晝越短的地區,冬季憂鬱症的比率就會越高,另外,年輕人及女性也有相對較高的風險。
楊宇祈表示,如果發現有相關症狀,可以透過尋求心理健康專業醫療的協助來改善,常見的治療方法包含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與光照治療,建議諮詢醫師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依據患者的情況,治療師可以使用認知行為治療來協助個案自我覺察,並緩解情緒困擾。
藥物治療:有些醫師會使用抗憂鬱藥物來進行治療,幫助調節腦部血清素功能。
光照治療:臨床治療中患者通常會坐在光照治療設備前,利用人造的特殊光源波長,經由眼睛間接照射,影響腦部多巴胺、血清素、褪黑激素等分泌,進而改善患者的日夜節律及情緒狀況。 除了尋求醫療專業協助外,也可以透過日常生活的調整來改善狀況,例如:適當運動、維持營養、曬太陽、進行紓壓活動⋯等。
適當運動:維持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改善情緒狀況。
維持營養:均衡飲食,並可以多攝取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如黃豆製品、雞胸肉、魚類,也可以考慮是否要增加維生素D的攝取。
適度曬太陽:白天可多進行戶外活動,適度接受陽光照射。
進行紓壓活動:可培養休閒嗜好,適當紓解壓力,多從事愉悅活動及放鬆活動,可以進行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自我暗示等放鬆練習。
尋求社會支持:維持正向人際互動,適當進行交流及抒發情緒,以獲得情緒支持。
養成良好睡眠習慣:良好的睡眠習慣包含固定起床及上床睡覺的時間、睡前不使用3C產品、睡前避免劇烈運動。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有許多人都習慣配戴智慧型運動手錶,以監測自己每日步數和消耗的卡路里,但每天走到10,000步就能維持體態及身體健康嗎?BBC科學節目日前針對「每日一萬步」進行測試,發現這觀念有可能只是一場行銷的世紀騙局!
根據BBC中文網的報導,日行10,000能維持身體健康的觀念,是在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會舉辦前夕,有一間公司推出所謂的萬步計(Manpo-Kei)裝置,意思就是行走10,000步計數器,並向許多關心自身健康的民眾進行推廣及行銷,且依據日本一位名為波多野義郎教授所提出「若每日行走步數從4,000增加到10,000能多消耗500大卡的熱量,並讓身體更加健康。」的理論,造就了日行10,000這套的說法。
然而,這個想法的靈感主要來自於行銷的話數而不是科學研究的結果,因此,近期有許多的人便提出「每天步行10,000 步真的可以維持健康?」這樣的問題。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你需要每天走 4400 步才能活得更久,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了解這個概念。
根據一些專業學者的說法,人們應該以分鐘而非公里來計算他們的運動量,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十分的簡單易懂,但這將翻轉你可能原有的訓練概念;例如你每次都專注於45分鐘的跑步訓練,與你專注於跑5公里的訓練相較之下,跑45分鐘將能為你的長期訓練帶來更好的成效,因此,重點應該是要擺放在運動訓練(步行)的時間上,而不是只注意速度及距離。
根據 2018 年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同樣的想法也應該運用於步行這項運動,相對來說這也是駁斥了每天步行 10,000 步的流行觀點。專家表示,與流行的觀念相反,每天步行 10,000 步並不是理想的基準,也不是身體健康的準確指標。
另外,根據哈佛大學附屬布里格姆婦女醫院進行並發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表示,人們每天只需行走4,400步就可有效的降低死亡風險,穩定在每天7,500步左右就可以。同時,隨著步行運動的習慣養成,每天至少運動20分鐘也是一種保持身體健康的目標之一。
BBC科學節目也特別針對「日行10,000步」與「10分鐘快步健走」哪個運動方式能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進行研究,研究團隊對於「10分鐘快步健走」的強度解釋,每天必須要以Borg Scale of Perceived Exertion(Borg RPE Scale,博格量表)第六等級能聊天卻無法唱歌的強度,完成3組的10分鐘快步健走。
這項研究的受測者被分為兩組,一組目標為每日走完10,000步,另一組則必須完成每日3組的10分鐘快步健走,同時,每個人身上都配戴運動用監視器,以用來量測受測者的活動量及訓練強度。最後實驗的結果發現,日走10,000步的這組覺得達成目標十分困難,必須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每日3組的10分鐘快步健走這組,不僅覺得可以輕鬆達成之外,還比另一組能多做30%中等或比較劇烈的運動,到底哪個方式可以讓身體比較健康,相信你一眼就能看出來。
看完上述的一些研究報告就可知道,運動與訓練請花費在時間與訓練強度上,而非堅持在每日的步數或公里數,如果你想要讓身體更加的健康,也請在正常步行的設計上再增加20分鐘的鐘等強度運動。
資料參考/BBC、JAMA Internal Medicine、Scientific Reports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