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富邦金控 LAVA TRI 鐵人賽大鵬灣站,將於 12 月 5、6 日在屏東東港大鵬灣登場。這次活動特別將終點設於新落成的「濱灣之心」,其蛋形外觀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故有「大鵬灣的海上寶石」之稱。即將邁入第七個年頭,賽事吸引逾一千六百名選手報名參加,也是全台唯一封閉國道三號(南州—大鵬灣)的鐵人賽,在屏東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和各協力單位的全力支持之下,精彩可期!
第七屆「2020 富邦金控 LAVA TRI鐵人賽大鵬灣站」由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管理處和台灣鐵人公司共同主辦,為了讓選手每年藉由參與賽事,攜家帶眷來屏東東港輕旅行,除了賽事活動規劃在地特色市集,邀請相關店家擺攤之外,現場還提供在地美食,好吃又好玩。參加者也可將東港、小琉球及屏東周邊的旅遊景點都一起規劃進行程。
邁入第七個年頭的 LAVA 大鵬灣站,賽事項目除了有鐵人三項標準距離 51.5 公里組(游泳 1.5 公里、自行車 40 公里、跑步 10 公里),還有 53 公里的鐵人二項組(路跑 3 公里、自行車 40 公里、路跑 10 公里),以及 50.3 公里組(游泳 300 公尺、自行車 40 公里、跑步 10 公里),讓更多民眾能參與鐵人三項運動。這屆另設置 LAVAKIDS 小鐵人賽事,小鐵人活動後特別結合在地業者安排獨木舟以及紅樹林溼地生態體驗,並同時欣賞鵬灣跨海大橋開橋秀,讓所有來參與鐵人三項賽的朋友們,有更多元化的體驗感受。
今年賽事將有 23 國約 1,600 名鐵人好手參賽,並邀請了許多實力堅強的選手,包括「三屆全運會鐵人三項冠軍」張團畯、「2020 KOM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女子冠軍」郭家齊、「首位進軍東京奧運測試賽鐵人國手」張綺文等等。三位選手皆是國內鐵人三項運動的一時之選,也將會在本次賽事中一決雌雄。
除了台灣選手之外,大會也邀請了熱愛台灣的日籍在台選手「日本人歐吉桑」下坂泰生,透過不同國籍選手的參賽體驗,發揮以運動推廣國際觀光的最大效益。
本賽事延續去年再度設立「自行車賽道破紀錄獎」,只要 51.5KM 標鐵組能在 2 小時 30 分內完賽,並打破 2019 年 LAVA 大鵬灣站由謝育宏寫下的自行車賽道紀錄 55 分 29 秒,大會就送出 Profile Design 高級碳纖輪組乙組!(若有兩位以上破紀錄,取最速者送出乙台),鼓勵參賽選手們勇於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紀錄保持人謝育宏今年也將再次參戰,力保自己的賽道紀錄,並將與「全運會三冠王」張團畯力拼再創紀錄,賽況精采可期。
接力組部分特別增設了「賽道最速獎」,希望鼓勵游泳、自行車、跑步各單項傑出的運動選手,有一天也能朝著獨立完成鐵人三項賽事邁進!
在賽前記者會上,「全運會三冠王」張團畯笑說要力拼「自行車賽道破紀錄獎」,打破謝育宏紀錄,把高級碳纖輪組帶回家。鐵人國手張綺文最期待游在大鵬灣潟湖中,給自己訂下 20 分鐘內完成游泳賽段的目標。「2020 KOM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女子冠軍」郭家齊則說很期待全封國道的自行車賽道,要好好享受極速狂飆的快感。
這屆賽事是一場充滿在地特色的比賽,游泳將在大鵬灣帆船基地進行,自行車封閉國道南州大鵬灣段及環灣大道,讓選手享受極速騎乘的樂趣,路跑賽段則在環灣大道進行,而終點則設立在新落成的「濱灣之心」,可飽覽秀麗的鵬灣大橋、大鵬灣的潟湖、濕地生態景觀。
賽後,主辦單位也將提供當地特色美食,以及提供可回收餐具租借,讓完賽選手品嚐在地好滋味之餘,也能為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去年由台灣師範大學姜義村教授帶領的「身心障礙接力組」選手,他們在場上努力不懈奮戰的身影讓人印象深刻,今年姜教授再次帶領身障選手們重返大鵬灣,希望透過身心障礙選手和一般選手合作以接力方式,分別完成游泳、自行車、路跑三項比賽,鼓勵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活動,並盼使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之議題散佈社會大眾心中,推廣「享受運動不分任何身分」之核心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富邦金控 LAVA TRI鐵人賽大鵬灣站」賽事也與「華山基金會 – 東港愛心天使站」合作做公益,在 12 月 6 日賽事當天各組選手只要在時間內完賽,每完賽一名選手我們就將捐出新台幣 50 元公益款項給華山基金會 – 東港愛心天使站。希望鼓勵所有選手努力堅持到最後一刻,讓選手們堅持的精神化為大愛,透過鐵人不懈的精神守護更多的獨居老人。
「2020 富邦金控 LAVA TRI鐵人賽大鵬灣站」將於 12 月 6 日上午 7 點開賽,為了提高賽事安全至國際等級,將於 12 月 6 日上午 5:30 至 10:30,封閉國道 3 號南州交流道至大鵬灣端雙向路段。敬請民眾注意道路管制狀況,提早改道。賽事當日歡迎大家到賽道旁觀賽、替選手加油打氣!
資料來源/台灣鐵人三項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Dama
肌力是讓跑者增加跑步表現、無傷完賽的重要關鍵,然而該怎麼練卻眾說紛紜,有些訓練雖是時尚潮流,卻沒有科學根據,而功能性訓練是經研究證實,對於從兒童到阿公阿嬤、一般跑者到運動員都受用的訓練,能強化跑步時需運用到的主要肌肉群、增進跑姿的流動性。以下8種功能性訓練,不只跑前熱身適用,也適合納入常規練習中!
「跑步本質上是一項單腿運動,需要足夠的肌力與肌耐力。」紐約Sift物理治療所的物理治療師暨健身教練Nicole Ramos進一步指出﹕「將功能性訓練納入常規訓練的一部分,可幫助提高配速和耐力,並防治過度使用帶來的傷害。」
以下8個功能性訓練動作由NASM認證教練Jess Movold示範,主要針對髖關節的屈曲和伸展、單腿的穩定性做練習。根據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協會(NSCA)研究,動態伸展已被證實可改善跑步表現。
在跑前花大約30-60秒執行每個動態伸展動作(含四肢、髖部與大腿);在肌力訓練日,每個動作進行30秒,並可在深蹲和弓箭步時增加負荷,使每組只做10次就需要休息,總共做2-3組。
功能﹕有助於延長和拉伸臀部與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藉此讓骨盆回到正確位置對齊,延伸幫助跑步與走路動作。
步驟1. 站立,雙腳與臀部同寬,彎曲右膝蓋使右腳底頂到臀部。
步驟2. 右手抓住右腳踝,左手臂打直向天花板延伸。保持臀部緊縮、雙膝對齊,使大腿前側得到良好伸展。
步驟3. 保持5秒鐘後回到起始動作,換成左腿重複。
功能﹕促進髖關節屈曲、外展和外旋,以提升臀部活動能力。
步驟1. 站立,雙腳與臀部同寬,屈膝將左腳抬起,上拉到臀部位置
步驟2. 雙手抓住左腳踝以支撐腿部,左膝蓋向外開展。此時臀部內外側與腹股溝都會有感覺。
步驟3. 停在開展位置短暫伸展,接著換另一腿重複。
功能﹕這是個對大腿後側膕旁肌很好的伸展,可減少跑步時膕旁肌受傷的風險。
步驟1. 從站立姿勢開始,右膝彎曲,讓左膝向前打直。
步驟2. 身體向前彎曲,雙手打直朝地板做出挖勺動作。接著運用臀部力量讓彎曲的的身體回正,雙手隨身體朝天花板打直。
步驟3. 換另一條腿重複,左右腿切換同時向前走。
功能﹕促進臀部活動,同時訓練到臀大肌、膕旁肌和股四頭肌等跑步時會運用到的重要肌肉。
步驟1. 站立,雙腳與臀部同寬,腳趾稍微彎曲。
步驟2. 雙手扣緊放在胸前,以保持平衡。膝蓋彎曲,使臀部向後下方宛如坐姿。過程中背部打直,挺胸。
步驟3. 運用臀部力量將身體推回站姿,並重複動作。
功能﹕促進人體矢狀面(又稱縱切面,指身體前及後的動作)活動,同時提升橫向穩定性,這兩者對跑步保持平穩和健康、防止下肢受傷都是必要的。
步驟1. 站立,雙腳與臀部同寬。
步驟2. 右腳向前跨步同時雙膝彎曲下蹲,使雙腳膝蓋和小腿呈90度、右膝蓋與腳趾齊平。
步驟3. 運用右腳踩地力量回到站姿,並換左腳重複動作,持續向前跨步約6公尺。
功能﹕跑步是單腿運動,意味著一條腿必須同時負責落下與拉起,因此需要單腿穩定性以及運用單腿推動全身的能力。保加利亞分腿蹲能徵招臀部和腿部所有主要肌肉,但切記,在還沒熟悉雙腿深蹲之前,不要嘗試較進階的保加利亞分腿蹲。
步驟1. 站立,右腿向身後跨,腳掌停在矮凳上休息;雙手緊扣放在胸前以保持平衡。
步驟2. 緩慢地彎曲左膝蓋,同時將右膝蓋降低靠近地面。
步驟3. 運用左腿踩地力量回到起始位置,重複30秒,接著換右腿重複。
功能﹕跑步是一種增強式運動,意味著跑步時肌肉必須迅速伸縮以提供爆發力和推進力,且一次是一條腿來完成。單腿跳躍是訓練單腿力量、穩定性和爆發力很好的方法,能讓你跑得更快、更強勁。
步驟1. 單腳站在一個矮箱或台階前方,雙手緊扣放在胸前以保持平衡。
步驟2. 使用站立的單腳跳上台階,接著跳下來,過程中腳步保持輕鬆。建議可在鏡子前做此動作,以確保膝蓋與每個次跳躍保持筆直。
步驟3. 重複30秒,接著換另一條腿重複。
功能﹕跳箱結合深蹲姿勢與爆發力元素,可將臀大肌和股四頭肌的所有肌肉連結小腿後側肌群,對各階段的跑者來說,都是極佳的訓練。
步驟1. 挑選一個適合的箱子高度,在箱子前方站立,雙腳與臀部同寬,並確保你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深蹲。
步驟2. 深蹲後,運用臀部力量快速跳上箱子,接著跳下箱子。
步驟3. 嘗試一個讓你覺得重複10次有難度的箱子高度。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山姆伯伯工作坊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