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5K
  • 跑步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勝利呼吸法:強化內臟肌肉彈性 改善慢性氣喘
1
勝利呼吸法:強化內臟肌肉彈性 改善慢性氣喘
2
用生理回饋量化放鬆指數
你的放鬆指數是多少? 用「生理回饋」量化擬定放鬆方法
3
太P力脊椎運動—保健脊椎,健康沒煩惱!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勝利呼吸法:強化內臟肌肉彈性 改善慢性氣喘

2018-12-19
知識庫 瑜伽 運動生理 保健 呼吸訓練

勝利呼吸法(Ujjayi Breathing)又稱為勝呼吸法,在練習的過程中,聲門會收縮發出類似海浪的聲音,如配上拜日式練習更能淨化排毒。它能幫助人體強化內臟的肌肉彈性,以及改善快、慢性氣喘,除此之外它對人體還有許多益處,但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建議躺下來練習較為適合。

勝利呼吸法:強化內臟肌肉彈性 改善慢性氣喘 ©caramembuatkue.info

勝利呼吸法好處

強化免疫力
透過勝利呼吸法能強化身體免疫力,排出身體多於廢力,並且提高新陳代謝。

改善呼吸道
對於換季時常咳嗽、打噴嚏,以及有呼吸道相關疾病者,透過練習勝利呼吸法能感善許多。

刺激器官
當新陳代謝較慢時,身體器官代謝也會變慢,此時可能會淋巴系統出現一些警訊,透過勝利呼吸法來刺激器官,達到促進循環功能。

平緩情緒
當天氣變化大,或是被工作壓到喘不過氣時,此時呼吸會變得較為短淺,情緒也會不安穩,透過勝利呼吸法來調息心境,讓思緒變的順暢,此時心境也會較為寧靜許多。

 促進循環
透過勝利呼吸法來刺激內在循環,可以提升鼻腔內壁的血流量增加,使嗅覺更加敏銳,同時也能控制血壓。

資料來源/Sense Studio、《慢慢做到位的深層瑜伽》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Heho健康
Heho健康

你的放鬆指數是多少? 用「生理回饋」量化擬定放鬆方法

2020-12-28
保健話題運動心理新知

身體上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全身痠痛、頭痛,卻找不出原因,你知道自己怎麼了嗎? 「其實『了解』自己、『覺察』自己的狀況,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身、心、靈會互相影響,不論是頭腦的認知、心裡的情緒、表現出來的行為、身體的不舒服等,都是有關聯的。」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臨床心理師林岱葳說。

有些人可能在長期壓力之下,雖然感覺到自己壓力很大卻不知道如何舒壓,或是根本感覺不到自己有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訓練自己「覺察」到自己的身體、心靈狀態就非常重要。但過去要覺察自己的問題,常常是透過冥想、諮商等方式,很難有一個量化的具體成效,而透過「生理回饋」的方式,可以將這些數據變成可以量化的圖表,讓患者一眼看清楚,也可以在每次的練習中看到自己的進步。

你的放鬆指數多少? 用「生理回饋」量化自己的放鬆要訣

生理回饋是什麼?

「在神經內科來說,包括慢性疲勞、偏頭痛、下背痛,甚至是高血壓,或是心因性癲癇,其實都有機會可以透過生理回饋來改善。」林岱葳說。

生理回饋是利用儀器測量生理反應的指數,透過這些指數,去做基本的、自己對生理指標的「覺察」,進而了解自己的目前的身心狀態。

常用的生理回饋像是測量呼吸、皮膚溫度、肌肉緊張程度等。林岱葳說,在第一次進行生理回饋的時候,主要是先初步了解這個人的生理反應、想要解決的問題,然後針對他的問題跟測量出來的生理反應,規劃一套「接下來該怎麼做」的方法。

生理回饋進行的步驟

1. 心理師說明生理回饋是在做什麼。
2. 將測量的儀器綁在受測者身上。
    胸口/腹部:測量呼吸速率。
    中指:測量皮膚導電(汗水)。
    無名指、食指:測量心跳速率。
    大拇指:測量皮膚溫度。
3. 坐在椅子上,聽著心理師的指示,慢慢把呼吸、心跳穩定下來。
4. 監測生理反應的指數。
5. 跟著心理師的指示練習放鬆。
6. 過程大約 20~40 分鐘,一次療程大約需要做 4~6 次,或是跟醫師、心理師討論需要幾次。

常用的生理回饋機制

肌肉緊張程度(肌電):肌肉收縮時會有導電,藉此知道肌肉是否處在緊繃狀態。
指膚溫度(膚溫):有些人緊張的時候體溫會降低,藉此了解緊繃狀態。
手汗、汗腺分泌程度(膚電):有些人緊張的時候會流手汗,讓皮膚容易導電。
呼吸速率:有些人緊張的時候呼吸會變快。
心跳速率:有些人緊張的時候心跳會變快。 

生理回饋是利用儀器測量生理反應的指數
生理回饋是利用儀器測量生理反應的指數

「比如我們緊張的時候,呼吸會變快。」林岱葳說,透過這種方式,可以讓人知道自己現在的生理狀態,藉此了解心理的反應。有些人可能沒察覺到自己的呼吸是快是慢,透過儀器顯現出來,呼吸快的人就能知道「原來我現在呼吸偏快」,那很可能是處在緊繃的狀態,再透過放鬆的技巧進行練習,就能慢慢的改善壓力的指數。

生理回饋如何幫助放鬆?

測量這些生理指數之後,要如何幫助放鬆?林岱葳說,要真的直接「放鬆」很難,所以在測量的同時,也需要心理師在旁邊「引導」;而比起說「你現在需要放鬆」,她都會用「先緊繃再放鬆」的方式,讓受測者先緊繃之後再自然而然的放鬆。

「比如我們會讓他們用力聳肩,或是想像有一堵牆在前面,要用力推牆,維持幾十秒之後再說『放鬆』,通常都可能真的放鬆下來。」林岱葳說。

在真正的放鬆之後,看到數值直接的變化,可以幫助患者了解「原來這樣是放鬆的感覺」,慢慢學會透過一些技巧來幫助自己回到這種放鬆的狀態。

而開始習慣這種感覺之後,慢慢就能從自己的身體反應中,了解自己現在的狀態,並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放鬆練習。比如要上台簡報前很緊張,發現自己緊張之後,就能藉由練習到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放鬆。

林岱葳說,「其實關鍵一樣是自我覺察,因為很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但透過眼前的量表直接看到,會開始面對自己的問題,然後試著去解決。而這還是需要透過一段漫長的練習,只是看得到進步比較容易堅持下去。」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身體疼痛原因到底從何而來?透過解決痠痛四部曲幫你解放肌痛點
偏頭痛也可能「藥越吃越痛」!「生理回饋放鬆法」降低43% 再發作機率
到底為什麼會偏頭痛?醫師教你用6種症狀自我檢測

/ 關於Heho健康 /
Heho健康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太P力脊椎運動—保健脊椎,健康沒煩惱!

2016-10-06
保健知識庫趨勢伸展觀念

脊椎運動起源

脊椎是人體的主要架構俗稱"龍骨",是人體最重要的骨髓。它貫穿我們的神經傳遞,從大腦到末梢環環相扣。

太P力脊椎體況管力運動(Spine Exercise of Taichi+Pilates+Body Mechanics,簡稱TPM)即在於綜合基礎理論從人體生理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及物理學的知識,重新詮釋太極導引(Taichi Dowing)之鬆沉勻柔的肌肉旋轉精神、彼拉提斯(Pilates)核心肌群肌力穩定訓練、身體力學(Body Mechanics)運用力學原理维持和控制身體的的平衡。

而TPM脊椎穩定運動一直是十分受重視的姿勢不良改善運動,其強調將一個肌肉功能有肌力和柔軟的對稱訓練,使脊椎藉由脊柱四週的肌肉,多裂肌群收縮控制使之保持在最穩定的、中間的及平衡的人體垂直線,在此體態下進行所有的工作或日常活動。

脊椎的構造

脊椎有這四個生理彎曲形態分為頸椎、胸椎、腰椎以及尾椎。脊椎作用是承載人體重量。對於身體的壓力以及五臟六腑都能提供足夠的保護,而為了達到更好的平衡重量壓力以及保持足夠的彈性而產生。而脊椎承受了人體重量的絕大部分壓力,如果我們背部的大肌群沒力氣將我們脊椎拉回正確的位置,這樣會造層駝背,而駝背會間接影響到椎間盤,使我們身體失去平衡。

脊椎 ©life.ettoday.net

而人類的壽命平均約80歲,我們並非能一直依賴外在的協助,需要達到自我的身體肢體平衡、肌力訓練、儀態美學、身心靈全方位照護才能讓身體更健壯。當我們在日常活動時,常常會略到我們的脊椎,脊椎生病後我們也沒意識到,當脊椎生病後會導致內臟病變以及後續身體上的疾病。

而從上小學6歲開始,小朋友的脊椎已經嚴重歪斜和背肌張力失衡,從開始背書包上學開始寫功課到做報告、看黑板到成年開始用平板電腦,十幾年的生活錯誤姿勢養成了這些慣性動作。當人體長時間處於某一特定姿勢,例如:長時間打電腦玩手機、翹腳、坐姿不正確…等等,或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這些生活中的動作長時間累積下來,會造成椎間盤錯位、異位,椎間板凸出,甚至於脊髓神經被壓迫後產生腫痛與萎縮。再來會延伸到我們全身五臟六腑各部位,而導致酸痛及各種疾病,例如:失眠、頭痛、高血壓、心臟病、坐骨神經痛、腰酸背痛、便祕、排尿困難、造血功能失常、呼吸困難、胸悶、倦怠等等…..多種病症。

孩童從6歲開始就背包包 ©pricerunner.dk

脊椎病不限制於任何年齡,上至兒童下至老年人都有機會發病。但我們可以透過太P力脊椎運動去達到身體與脊椎的互動。我們需由基礎的脊椎中線穩定訓練中,找到自己最正確的脊椎位置以練習控制穩定肌群,進而在重複練習多裂肌群肌纖維長度和韌性下,藉由重覆練習以期建立大腦中正確的運動模式。脊椎運動以"安全"為最重要的依據、安全角度需在人體中線角度進行、脊動墊簡易掌握力學的中央點。

趕緊預防以及保護我們的脊椎,避免在脊椎生病後導致一堆可怕的疾病跑出,到時候不僅要花上一大筆錢治療還會對傷體上有更大的傷害。

太P力脊椎運動創辦人楊琦琳老師,原本的工作來自台北榮民總醫院臨醫護,曾經也任職過松山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在2000年長期在醫院輪值夜班身體狀況開始出現一些毛病,進而開始接觸太P力脊椎運動,透過太P力運動改善身體上許多機能,讓身體更健康,整個人容光煥發。

脊椎運動創始人—楊琦琳老師

網站:太P力脊椎體況管理學院
粉絲團:太P力脊椎體況管理運動學苑

關於楊琦琳老師太P力脊椎體況管理運動學苑 執行長
TPM國際脊動健康管理事業 執行長
TPM脊椎運動墊 專利發明人
財團法人脊椎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脊動講師
TutorABC兒童脊動專題講座 講師
世界國際健康管理學會 脊椎體況管理主委
民視、東森、蘋果日報脊椎體況管理 媒體專家
台北市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 碩士
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 護理師
曾任松山醫院加護病房 護理師
著作:體重管理自己來,快樂享瘦一輩子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5K
  • 跑步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