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ASICS初夏首推三款專業跑鞋 滿足你對於跑步的極致要求
1
ASICS初夏首推三款專業跑鞋 滿足你對於跑步的極致要求
2
歷經3癌的阿公完成了133國的馬拉松
3
摩根林毓桓:跑得越遠,視角越廣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SICS初夏首推三款專業跑鞋 滿足你對於跑步的極致要求

2019-05-06
配備館 跑步 馬拉松 路跑 鞋子 運動配備 ASICS

ASICS亞瑟士迎接初夏,推出全新「輕炫系列」跑鞋,包括DynaFlyte 3 SP、GEL-NIMBUS 21 SP以及GEL-EXCITE 6 SP三種鞋款,為不同需求的跑步人群,提供不一樣的跑步體驗,無論是競賽還是日常訓練,都能滿足跑者對於舒適的要求,採用輕量化中底材質幫助跑者起步更輕盈,搭配炫彩繽紛外型,為運動注入時尚動感活力。

無論是競賽還是日常訓練,都能滿足跑者對於舒適的要求!

DynaFlyte 3 SP-提供零負擔跑步體驗

DynaFlyte 3 SP所搭載的新一代FlyteFoam中底材質採用有機纖維材料,使得輕量性及耐用性得以實現,給雙腳「零負擔」的跑步體驗。具有全腳掌外底貼地設計的鞋底在抓地力和耐磨性上大幅度提升,風馳電掣中穩定跑者的每一次落地。同時,DynaFlyte 3 SP將鞋面的ADAPT MESH科技進一步優化,從腳跟到鞋頭,分三個區域打造不同的編織鞋面,讓跑者在運動過程中舒適貼合、靈活輕盈。NT$4080

搭載新一代FlyteFoam中底材質採用有機纖維材料,使得輕量性及耐用性得以實現!

GEL-NIMBUS 21 SP-幫助跑者疾速前行

新一代GEL-NIMBUS 21 SP下層中底採用輕量耐用的FLYTEFOAM材質,腳後跟及前掌內置亞瑟膠,兼具緩震和輕量,令跑者在長距離奔跑中獲得持續的緩震和回應。上層中底部位的FLYTEFOAM PROPEL提供優異的反彈推力,幫助跑者疾速前行。中足穩定片為跑步時容易扭動的中足部提高剛性,增強腳部的安定性。此外,鞋楦也全面升級,增大前腳掌部位的寬度,提升腳感舒適度,令跑者輕鬆前行。NT$4780

女款 GEL-EXCITE 6 SP _ DynaFlyte 3 SP _ GEL-NIMBUS 21 SP

GEL-EXCITE 6 SP-速度與緩震兼具

GEL-EXCITE 6 SP搭配柔軟的AmpliFoam中底,後跟內置亞瑟緩震膠,能在跑步時提供更穩定及更長久的緩衝回彈支持,保持運動中的步態快速回應,令跑者免於受傷之憂。無縫線提花網布鞋面提供良好的包裹性和透氣性,確保跑者在運動時雙腳保持清爽透氣,在提高靈活性的同時也增強舒適感。NT$2480

男款 GEL-EXCITE 6 SP _ DynaFlyte 3 SP _ GEL-NIMBUS 21 SP

ASICS「輕炫系列」跑鞋應用大量色彩成為初夏最炫跑鞋,同時兼具簡約外形和疾速性能,無論是競賽還是日常訓練,都能滿足跑者對於舒適、速度與外觀的多樣需求,為渴望刷新個人成績的跑者們解鎖腳下的速度潛能。

ASICS「輕炫系列」跑鞋同時兼具簡約外形和疾速性能。

資料提供/ASIC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歷經3癌的阿公完成了133國的馬拉松

2017-07-12
越野跑故事高齡馬拉松跑步話題

我們常說,不管幾歲都要保持年輕的心態方能學到更多。來自美國懷俄明州夏安的67歲Brent Weigner(布倫特·維格納),在當地時間六月初的時候,在馬達加斯加參加了馬拉松的比賽,同時這也是他在第133個國家所參加的馬拉松的比賽。
 
在接受外媒採訪的時候,維格納正準備乘坐飛機到白俄羅斯,參加他要去的第134個國家─立陶宛所舉辦的馬拉松的比賽。

歷經3癌的阿公將完成了133國的馬拉松 ©9news.com

沒有馬拉松,就自己創造馬拉松賽

在退休之前,維格納是一位七年級的地理教師和擁有35年經驗的越野教練,儘管此前並不是很喜歡旅行和跑步,但是自從他第一次開始跑步以來,就愛上了這項運動。明年,他不僅要參加50年的高中同學聚會,還將慶祝50年的馬拉松長跑歷程。
 
1968年維格納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當時他只有18歲。而他第一次參加國際賽事是在1974年的墨西哥,那時的他已經在七大洲跑過十次(包括南極洲),更踏上南極洲和北極的超級馬拉比賽。他今年的目標是在30個國家參加馬拉松比賽。但畢竟上了年紀,他的妻子蘇‧維格納相當擔心,因此便與他簽署了一份協議,讓他明年只能參加12次馬拉松的比賽。
 
維格納的最終目標是在160個國家參加馬拉松比賽,主要是因為他的朋友曾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國家舉辦馬拉松的比賽」 維格納表示:「他錯了,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沒有馬拉松,你也可以到那個國家跑一個自己的馬拉松。」
 
這樣解釋的維格納不是在吹牛,他曾在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參加過馬拉松賽,也在土克凱可群島創造了自己的馬拉松。

Brent Weigner在南極洲參加比賽 © BRENT WEIGNER

妻子支持相伴,不停止跑步

雖然維格納的活耀度和競爭力是顯而易見的,但這些謙卑和感恩,全是因翠他經歷了3次癌症之後而得到的人生體悟,他很慶幸自己還活著。他表示自己真的有這樣一顆感恩的心,上帝繼續對他微笑,使他能夠分享恩典。
 
在他22歲的時候,正在準備從北科羅拉多大學畢業,經過四年的空軍服役,當他正喜悅地接獲第二任中尉獎金時的某天,他的指揮官走近他說:「我很抱歉地告訴你,你的軍事生涯已經結束了,你的健康狀態被分類為4-F(因健康問題退伍)。」維格納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笑著告訴指揮官說:「先生,你知道我是一個明星田徑選手嗎?」但指揮官卻回應他:「難道你的父母沒有跟你說你快死了嗎?」
原來,維格納的父母一直沒有告訴他,他被診斷只剩下六個月到一年的壽命…
 
好在年輕,經過一番抗戰後,他幸運地恢復了,從那時起就沒有停止跑步。後來,他第二次又被診斷出下巴的左側有一塊腫塊。經手術切除後,他的左臉癱瘓了6個月。而在這段時間裡,他決定向他的妻子求婚。
 
維格納 表示:當時,我用了微動的嘴角加上超沒說服力的話語跟她說,不知道你是否有興趣想跟我結婚,因為我可能過不到我40歲生日了,但是你想結婚嗎?」她答應了。在這30幾年中,她的太太也隨著維格納到處奔跑,雖然她一直有膝蓋的問題,腳上也裝著人工膝蓋。但這似乎並沒有阻止她跟隨丈夫的腳步繼續奔跑,因為她已經做好競爭性的打算,並在世界老年運動會上登上領獎台。

Brent Weigner2003年在北極馬拉松獲獎 ©angelfire.com

「我跑步的原因就跟鳥類飛翔和魚類游泳一樣,這就是我做的事情」Weigner說。他表示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我喜歡跑步,但他想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因為跑步總能讓他微笑。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摩根林毓桓:跑得越遠,視角越廣

2017-06-06
人物誌越野跑馬拉松故事跑步

環台三日賽、陽明山超馬越野賽、橫越台灣246公里,對很多跑者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若想參加並成功完賽,所花費的時間與體力更不可想像。

在超馬領域相當有名的摩根林毓桓,以上的這些賽事,皆有過他的足跡,他與各位一樣,有家庭、工作,但卻一步步地完成每次的目標,到底是什麼樣的堅持讓他跑步19年後,依然想要跑下去呢?

摩根林毓桓

從團練跑友身上,找到對跑步的愛

摩根本身並非運動員出身,20歲的他與許多年輕人一樣,有著一份環島夢,因此從單車開始踏進運動領域,讓它帶領摩根進入運動的世界。環島後,眼看離當兵的日子也不遠了,那時期的阿兵哥,每個人都須通過5000公尺的跑步測驗,為了要通過體能測驗,摩根便在進入新訓中心前開始去操場練習跑步,從當兵前跑到退伍,從操場跑到馬路,就這樣越跑越遠,跑步在他心中沒了盡頭。
 
2005年是他人生第一場初馬,但由於沒有練習紮實,因而到後半段,幾乎走到終點。直到2008年,喜愛撰寫文章的摩根,因看見NIKE舉辦線上鞋測徵文活動,勇於報名而入選,也因著那次入選,他認識了更多跑友,大家不只相識,更創造了共同的目標,一起為每一場馬拉松練習。

從與跑友們一起團練、討論鞋測文,相互的經驗交流、訓練方式之中,摩根的視野越來越廣,那時,他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對於馬拉松的熱衷程度,真正愛上跑步。緊接他也開始累積馬數,曾有一年參加10幾場馬拉松的紀錄,也因為跑量增加,速度不斷提升,進而開始接觸超馬。

用超馬達成跑旅的念想 學習穩定心態

平時摩根若練習超馬,平均每日的練習量都會超過4、50公里,住在宜蘭的他,經常從羅東出發,跑到頭城才肯罷休。即便沒有練習超馬,每日至少也跑13公里左右,假日則會拉長練習、排團練,2、30公里對他來說都只是小CASE。他認為自己非常適合長距離訓練,因為超馬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以一個穩定的速度跑下去,同時也較容易達成他跑旅的念想。
 
過去曾以單車的方式環島,現在的他則喜歡以旅行的方式跑步,他之所以喜愛超馬是因為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以跑步看風景的方式,慢慢把距離拉長。摩根心中一直有個計劃是:「跑步分段環島」,目前執行了四分之一,後續陸續參加超馬當作累積,目前他參加過環台三日賽、橫越台灣環台賽,從池上跑到屏東,從屏東跑到墾丁,南部的部分藉由參加以上賽事慢慢累積,跑遍全台灣。

林毓桓與關家良一跑環台三日賽中

環台三日賽是摩根的代表作,也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場超馬賽。在那場比賽中,摩根與他偶像,日本超馬選手關家良一一起跑了三天,拿到總一的好成績。但會令他印象深刻不只是因為與偶像一起跑,摩根表示:「當時雖然是比賽,但與他在一起卻像在團練一樣,透過關家良一專業的配速加上舒服的速度,全程6分速的180公里,讓我輕鬆拿到總一。」
 
從關家良一身上,摩根學到不僅是速度的調配,還有穩定、放鬆的心態,這份感覺已經遠遠超過競爭的志向,更多是走進心靈層面。

專注克服障礙,越跑視角越廣

越來越跑出心得之後,摩根便開始接觸赤足跑的領域,因讀了《天生就會跑》這本書,加上受到數學老師謝天任的影響,謝天任在南橫100公里賽事,與400名穿鞋的超馬好手同場較勁,跑出第36名的佳績,因此又被稱為「赤腳仙」,摩根將他當作赤足的偶像,開始加入赤足行列。
 
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赤腳在路上跑,該怎麼克服地上未知的小雜石呢?剛開始練習時,即使已有多年跑步經驗的他依然不習慣,經常踩到不明物體或是被石頭刺到瘀青等狀況發生,但摩根卻仍然堅持每天10幾公里的練習,讓自己的身體慢慢適應,每當練習時,他總是專注地看著地上,經過半年之後,他不僅完全習慣赤足的感覺,並戒掉看地上的習慣,他說:「每天跑,慢慢你會發現,越跑視角越廣,反而比過去更專注。」這就如同人生,開始對於不熟悉的東西只會專注在某一個點,久而久之的經驗累積後,便會發現,站的越遠,視野越廣。

越野地形變化多 跑越長越有趣

經歷了超馬、赤足跑幾年,本身是荒野解說員,也對自然相當有興趣的摩根,2014年開始跑向山徑,接觸越野跑。摩根認為:越野的場域比起公路又增添了一番趣味,地形變化多,心靈放鬆的程度也不同。
 
本身有超馬底子的他,也容易越跑越長。一開始參加越野比賽,便選擇動感亞洲50公里的越野賽,是耐力型選手的他,對於距離與時間的拉長,成績相對更有幫助。而後越跑越長,越冒險越入迷,去年,他甚至參加了3場超過100公里的越野賽。

不過,舒服是摩根的跑步理念,問起他是否也嘗試在越野跑中赤足,他說道:「在越野中沒辦法赤足,由於越野路段不比平順的馬路,途中有太多看不到未知的植物或生物,所以若有一雙可以保護腳的鞋子,才能回到舒服的狀態。」

興趣的意義並非加壓,而是放鬆

從馬拉松、超馬、赤足跑到越野跑,這19年的跑步生涯,摩根從沒想放棄過,覺得自己一直在成長、轉換,在這麼多的項目中他認為:「每個項目練習的東西都不同,都有值得研究之處。」所以每當專注在其中一個項目的時候,他也總能從一而終,不三心二意,這也是為什麼摩根一直在成績表現上可以如此穩定的原因了。人生總有許多轉彎處,當遇到困難之時,就換一個角度去看待,才能真正調適自己。
 
同時他也認為自己是一位享受型選手,而非競賽。跑步對他來說是放鬆的方式,容易找到心靈平靜,當你自己將自己定位成競賽型選手的時候,不僅身體勞累,心理壓力更大,因此遇到的瓶頸會更多,反而增加放棄的理由,更容易失去原有的熱誠,所以享受的過程才是保持的最佳方式。

世上沒有無傷的運動員,而長期練習長距離的摩根大哥,受傷的頻率卻少之又少,只有真正的放鬆,以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增加訓練量,讓身體逐步的適應強度,才能真正避免受傷。

訓練配合肌力加上朋友的激勵,助己達成目標

無論是超馬或是越野跑,若想開始接觸的跑友,摩根也建議想要越野跑先從培養自己的體力和耐力開始,最好的場域是戶外越野,若沒有,可先從住家附近的公園開始,利用坡度的變化或階梯訓練,增加肌肉和核心的強度,這樣更容易享受其過程。
 
超馬則強烈建議從跟朋友團練開始,增加跑步的頻率,過程中盡量選擇想去的路線,因為有朋友的陪伴時間會較快過去,不會因為距離長了、身體累了而放棄。或者以跑步旅行的方式前往,自己設定路線,以火車站、捷運站當作起點,或設計成環狀的路線,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像伏地挺身、棒式、側棒式、深蹲這些基礎的徒手訓練,也可加入訓練菜單之中,只要動作正確,即可以讓自己更順利完成目標。

不只國內,摩根也參加過許多國外的經典賽事;像香港100越野賽、菲律賓H1初百英里越野賽、日本UTMF環富士山超級越野跑和今年年初剛結束的美國越野超馬H.U.R.T 100 MILE,這些有趣又令人難忘的賽事,讓摩根只想更想跑下去。接下來,他也計畫參加歐洲UTMB的越野賽事以及斯巴達馬拉松。

摩根說:「跑步就是開心享受當下。」雖然多少跟年齡有關,但這個關聯是心境的改變,他也表示:即便未來自己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跑得快,他仍不會放棄跑步,並持續用跑步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壯遊人生。

撰文/瀅瀅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