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跑步
  • 訓練動作
  • 跑步訓練
  • 增肌
  • 核心訓練
  • 跑10K
  • 瑜伽
  • 瘦身
  • 運動生理
  • 飲食
  • 徒手訓練
  • 觀念
  • 跑5K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小心脂肪肝成為夢魘!「少吃多動」即可改善
1
小心脂肪肝成為夢魘!「少吃多動」即可改善
2
美國心臟協會:睡眠滿足夠時間能降低42%心臟衰竭!
3
碳水化合物──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小心脂肪肝成為夢魘!「少吃多動」即可改善

2019-05-29
話題 保健 飲食 觀念 飲食方式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罹患肝癌的患者高達四分之三且都集中在東亞、中亞地區,然而從中研究發現,罹患肝癌的原因除了疲勞外,有內臟脂肪且數值高的人也是罹患肝癌的問題之一。然而在臺灣約每2~3個人就有1個人有脂肪肝,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這會使得大眾罹患肝硬化與肝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小心脂肪肝成為夢魘!「少吃多動」即可改善 ©rockymountainhealthyliving.com

台灣人有4成罹患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即一般所謂的脂肪肝或是俗稱「肝包油」,這已是目前最常見的肝病,台灣約有4成的民眾有脂肪肝現象,脂肪肝不僅好發於中年人,在兒童與青少年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它是代謝症候群在肝臟的表現,代表肝細胞處理不完血流帶來的過多脂肪酸,只好以油泡形式堆積在肝臟裡。然而脂肪肝在早期被認為是良性變化,無傷大雅,但近年研究顯示,約有一成的病人會產生發炎狀態且進而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時也有少數病人直接跳過肝硬化階段,就發現肝臟腫瘤。

長期攝取高熱量食物導致脂肪肝 ©samacharnama.com

脂肪肝的好發族群

長期酗酒:根據歐美學者針對脂肪肝研究發現,只要一天喝40克以上的酒精,並且連續喝5~10天,就會產生酒精性脂肪肝,如果連續喝5~10年,就會進展到酒精性肝硬化的階段。

體重過重:肥胖性脂肪肝形成原因為飲食不當,像是高熱量碳水化合物、甜食、油炸類食物都會導致肥胖,並且罹患脂肪肝。

睡眠不足:根據美國《內科醫學誌》(Annal of Internal Medician)中曾刊載一份報告指出,睡眠不足對脂肪細胞有傷害,對胰島素反應力會降低30%,長期如此,除了會導致發生糖尿病之外,還可能形成脂肪肝。

快速減肥:根據續多專家研究發現,不當、快速減肥的方式,可能會造成脂肪肝。像是一星期減去3~4公斤其實就屬於減肥過快,這時體內會沒有食物可運用,身體就會利用脂肪,讓脂肪進入肝臟進行新陳代謝,進而成脂肪肝。

高年齡長者:由於年紀越大,新陳代謝越慢,這時沒有規律運動、不忌口的長者,很容易有脂肪肝的現象。

糖尿病患:根據研究發現,有五成的糖尿病患者會併發脂肪肝,原因是因為與代謝能力有關,糖尿病患者的代謝較差,所以對代謝症候群一定要保持警覺。

高血脂症:長期高血脂容易有脂肪肝問題,肝臟無法利用脂蛋白排出三酸甘油酯造成油泡累積、肝臟腫大,嚴重者可能會有肝炎與肝指數上升等現象。 極度營養不良:長期厭食、飢餓或吸收不良時,全身的脂肪將被逼燃燒,使大量脂肪進入肝臟,等待代謝,但因長期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脂質代謝異常,使脂肪囤積肝臟。

脂肪肝的好發族群 ©flickr.com

尚無藥物可有效治療脂肪肝!需要靠多動少吃

因運動量不足、攝取過多熱量的關係所導致體重過重、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當然是脂肪肝的好發族群!但體重正常或過輕的年輕泡芙族也會有脂肪肝。根據專家研究指出,不管是B肝或C肝的病毒肝炎,在疫苗政策與抗病毒藥物治療下,患病人數逐年下降,但脂肪肝卻因為飲食型態改變與運動量減低,發生率日漸上升,雖醫藥界持續研究,但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有效治療脂肪肝,但在透過飲食管理與規律運動下,肝臟的脂肪被逐漸耗用後,此時脂肪肝才可逐漸被逆轉。

然而平時控制飲食、規律運動真的很重要,因為脂肪肝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所以定期健康檢查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剷內臟脂肪,降5高》、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心臟協會:睡眠滿足夠時間能降低42%心臟衰竭!

2021-01-05
保健話題睡眠觀念

心臟衰竭並非少見,事實上在許多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身上,過半的人都有心衰竭,只是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許多人都會忽略。根據最新美國心臟協會發現,其實睡眠跟心衰竭有極大相關性,當每天有睡足7~8個小時後,沒有失眠問題時,跟不健康的睡眠人相比降低42%心臟衰竭的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睡眠滿足夠時間能降低42%心臟衰竭! ©heart.org

睡眠型態以及時間都會影響心臟衰竭

儘管這幾年對心血管治療日趨進步,但台灣心衰竭的病人不減反增,每年全台約有7萬名患者因此住院。如今新的研究證明,其實睡眠問題對於心衰竭有極大影響關係。美國心臟協會最新研究,刊登在《循環》(Circulation)上,他們針對一共4萬名年紀介在37至73歲的參與者,進行長達四年的調查,每個參與者依據睡眠時間分為三組:睡眠時間短,每天少於7小時;每天睡7至8個小時;睡眠較長每天9小時以上。研究人員同時也分析每一個人的「睡眠質量」以及「睡眠模式」,包含是否有白天嗜睡的現象,本身是否為夜貓子等,結果發現睡眠行為確實影響心衰竭地發生風險。

睡眠
睡眠較差容易心臟衰竭 ©freepik.com

預防心衰竭從睡眠品質改變

最健康的參與者與不健康睡眠方式的人相比,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了42%。新奧爾良杜蘭大學肥胖研究中心主任盧琦(Lu Qi)表示:「我們強調改善整體睡眠模式,是有效預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性。」  但該怎麼麽樣睡好,對於許多現代人也是困擾的問題點,美國心臟協會也條列 4 點有效幫助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

1.手機放遠一點:盡可能讓手機放離床較遠的地方進行充電,增加3C產品使用的距離,通常可以幫助減少不知所措的感覺。

2.調整手機螢幕:大多數手機發出的藍光會干擾晝夜節律和褪黑激素的產生,可以將屏幕設定暗一點。

3.設定睡眠時間:不只早起需要鬧鐘提醒,其實可以設定個睡眠鬧鐘,提醒自己是時候要準備睡覺可以讓自己放鬆進入準備睡眠的狀態。

4.關閉手機通知:別讓睡眠中有任何的聲音干擾,可將電子郵件、社交軟體、LINE訊息的通知都關閉。

©forbes.com

資料來源/How to Sleep Better、元氣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碳水化合物──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2017-05-11
飲食知識庫觀念營養補給

近年來,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漸漸成為大眾不在追隨的飲食方式,尤其對減重人士來說,但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生存必須的重要能量來源之一。因為它可以提供能量、節省消耗蛋白質、幫助肌肉合成、構成身體組成、保護肝臟、維持腸道健康等,當人體每日在活動時,都需要肌肉的參與,所以不攝取碳水化合物就無法供給身體能量來活動。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medicalnewstoday.com

除了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脂肪以及蛋白質它們也都是提供人體熱量的來源,每一克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四大卡的熱量;每一克蛋白質提供四大卡的熱量;則每一克的脂肪提供九大卡的熱量。

當身體燃燒卡路里時,不論這個卡路里是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還是從脂肪中取得,都能釋放能量,其中,還是以碳水化合物最能為人有效的應能量來源。一般來說,如果人體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時,就會造成血糖就會過低並且出現酮症,而些人會採用「生酮飲食」法來減重,這也會導致這樣的現象出現。

根據碳水化合物的組成可分成三大類:

糖類(sugar)
很多食物都含天然糖份,包括水果、果汁、牛奶、蔬菜等,則有些糖份是加工過的,像是糖果、巧克力、餅乾、汽水等,也有些是在烹調食物時加進去的,不過加工過後的糖類對人體較不健康。

一般來說,許多產品會在總碳水化合物底下標示出「糖醇」的字樣,如果對糖醇過敏的人,可能會發生腸胃不適的現象,像是脹氣、腹部絞痛或腹瀉等,含有醣醇的成分有:乳糖醇(lactitol)、甘露醇(mannitol)、山梨醇(sorbitol,)、木糖醇(xylitol)等成分,雖然許多食品會標示無糖,但還是極有可就含一些糖醇,甚至還會添加代糖進去。

澱粉(starch)
澱粉是由多個糖分子組成,存在多種植物性的食物,像是麵包、白飯、馬鈴薯、蕃薯等,它們能為身體慢慢和穩定地提供熱量。

纖維(fibre)
纖維只存在植物性食物中,它纖維能維持大腸的健康。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所(National Academies Institute of Medicine )發表的文獻,建議人們在飲食中應該集中攝取更多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因為根據研究證實,攝取高纖維的食物能降低心臟疾病的罹患風險,並且可以幫助減重人士控制體重,則能提供足夠纖維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全穀麵包、豆類等。

高纖維含量的澱粉食物比含糖量高的食物、飲品更能慢慢將糖份釋出,當吃進碳水化合物後會在腸胃道被分解為葡萄糖,才慢慢吸收到血液裡面,而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就會進入細胞內作為能量來源,則未被分寫的葡萄糖會轉變為肝醣儲藏在肝臟和肌肉內,如果吸收過量的葡萄糖就會被轉為脂肪,作為長期的能量的儲藏。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碳水化合物應佔全部食物的攝取量的約55%至75%,則攝取的食物來源可以從穀類和高澱粉蔬菜,例如馬鈴薯、芋頭,它們含豐富許多澱粉,可以為人體提供大量能量。

但是,不論是食物的種類、或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還是脂肪都必須適當攝取,才能維持人體均衡營養以及健康。

資訊來源:明醫網、營養共筆

分享文章
  • 健身
  • 跑步
  • 訓練動作
  • 跑步訓練
  • 增肌
  • 核心訓練
  • 跑10K
  • 瑜伽
  • 瘦身
  • 運動生理
  • 飲食
  • 徒手訓練
  • 觀念
  • 跑5K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