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飲食
  • 訓練動作
  • 瘦身
  • 跑步訓練
  • 運動生理
  • 跑5K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增肌
  • 跑10K
  • 觀念
  • 徒手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6種症狀可能表示你蛋白質吃太少了!
1
6種症狀可能表示你蛋白質吃太少了!
2
一招破解無意義的紅肉、白肉標籤
你吃的紅肉、白肉有沒有抗生素? 一招破解無意義的肉品標籤
3
肌力訓練消淋巴水腫
淋巴水腫可以靠肌力訓練消除嗎?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6種症狀可能表示你蛋白質吃太少了!

2020-04-16
話題 飲食 保健 觀念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份,像是頭髮、皮膚、器官、骨骼、肌肉、神經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如果說人體是一間工廠,那蛋白質就是組成產品的重要原料。人體內的蛋白質約占了20%,僅次於水分,要比脂肪的比例還高,是體內含量最多的有機物質,可見它有多重要性。

6種症狀可能表示你蛋白質吃太少了!

年輕女性蛋白質攝取不足比例高達53%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一般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0.8公克,換算成年男性每日攝取65公克,女性為55公克。然而現代人一天所攝取的食物中,應該可以取得足夠的蛋白質,但臨床上卻仍發現,許多人的肌肉組織過於薄弱,顯示蛋白質攝取不足。除了老年人因為消化機能減退,或是飲食不夠均衡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之外,也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出現蛋白質攝取不足的狀況。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統計,國內30到39歲的女性肌肉量不足的比率高達53%,其中以腿部肌肉不足比例最高,代表蛋白質攝取不足。

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出現6種症狀

如果一開始攝取蛋白質不足,可能還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隨著時間的增長,體內蛋白質不斷的消耗,就可能會出現一大堆問題,以下這6種最主要的症狀:

消瘦且肌肉無力或萎縮:因為身體需要使用蛋白質做為能量,如果蛋白質攝取不夠,所以身體會變得消瘦、體重減輕,但如果又動得少,當心會逐漸出現肌少症,使得肌肉質量下降或是萎縮,導致力氣變小或活力變差,常見的狀況是走路越來越慢、步態不穩、疲倦無力等。

免疫力下降且傷口不易恢復:免疫細胞和抗體是由蛋白質所組成,當體內蛋白質缺乏時,身體整體的免疫力會受到影響下降,而治療和重建細胞、組織和皮膚,都需要蛋白質,如果受傷後,攝取蛋白質不足,復原時間就要比一般人更長。

肌肉與骨骼疼痛:蛋白質是形成肌肉、韌帶、骨骼與關節液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會在身體合成出葡萄糖胺、軟骨素。如果攝取蛋白質不足,就會讓肌肉變得無力、疼痛或鬆弛,而骨骼軟骨與關節也會容易因關節液不足而摩擦疼痛。

貧血以及頭腦昏沉:  當人體缺乏蛋白質時,容易缺乏維生素B-12與葉酸,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紅血球,會導致貧血,也可能會造成血糖值波動,使得腦袋昏昏沉沉、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影響判斷力與靈敏度。 

肝臟功能變差:  肝臟正常的人,會合成人體所需的蛋白質,但肝臟功能不好,合成蛋白質的能力變小,加上蛋白質攝取不足就容易發現腹水。而蛋白質缺乏和肝臟疾病是相互關係密切,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肝臟去除脂質和排毒會的功能都會變差。

頭髮與皮膚變乾澀:當人體缺乏蛋白質時,原本黑亮濃密的秀髮會慢慢變得發黃、乾枯,容易脫落,此外,皮膚也會變得失去彈性,光澤度和保濕程度降低,而臉色容易發黃,出現皺紋。

蛋白質維持人體基本運作不可或缺的一項營養,對於多種機能非常重要,包括構建和修復肌肉、抑制飢餓感和穩定血糖以及使頭髮和指甲健康成長。因此,如果攝入蛋白質不足,則會影響很多層面。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吃的紅肉、白肉有沒有抗生素? 一招破解無意義的肉品標籤

2020-08-17
書摘觀念飲食知識庫

無論我們吃牛、雞、豬肉,都無法躲過接觸抗生素的機會。因為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殺死不同種類細菌,常見飼養動物服用特定抗生素,長久下來,讓動物腸道中的細菌發展出抗藥性,而這類細菌也可能危害人體。但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貼有「無抗生素」標籤的肉,就真的安心了嗎?《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一書以美國為實例,破解這些根本沒有意義的偽善標籤,並告訴你如何最快最簡單地買到「貨真價實」的肉。

一招破解無意義的紅肉、白肉標籤
你吃的紅肉、白肉有沒有抗生素? 一招破解無意義的肉品標籤(圖為示意) ©Changyoung Koh on Unsplash

牛肉的無意義標籤

如果你很介意藥物和副產品,但對於穀飼或非完全草飼的牛肉比較能接受,那麼你可以尋找貼有以下這幾個標籤的產品:「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USDA Organic)或「尼曼牧場」(Niman Ranch),還有「安格斯天然牛肉認證」(Certified Angus Beef Natural),這比常見的「安格斯牛肉認證」(Certified Angus Beef)好多了。這三種標籤的牛肉在全美國各地都買得到,而後二者更要求供應商必須遵循NE3規範,並以草飼為主。尼曼牧場的肉品更是主廚們的最愛,經常可以在各家餐館的菜單上看到。

此外,美國農業部也已經核准牛肉使用「無生長激素」的標籤,牛肉、豬肉和雞肉目前也有「無抗生素」的標籤。肉品如果要貼上這兩種標籤,生產商都必須提供足夠的文件來證明飼養過程中完全沒有使用這些藥物。只不過,當工業大廠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在含有抗生素的雞肉上貼了不實標籤,美國農業部竟只是撤銷他們的標籤核可,還允許他們一邊製作新的標籤,一邊繼續販售原有的產品。

另一方面,「放養」、「全程放養」、「無添加物」、「無動物副產品」、「自由放養」、「自由放牧」、「綠色餵養」、「人道飼養」和「無農藥」等標籤也都沒有違規,當然也因此完全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牛肉
很多標籤沒有違規,但也完全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圖為示意)

雞、豬肉的無意義標籤

就算美國本來就禁止豬隻和家禽類使用生長激素和類固醇,但有些生產商卻還是要刻意為豬肉和雞肉商品貼上「無生長激素」的標籤,只因為他們深知,消費者願意為這個標籤掏出更多鈔票—這是真的。而雖然少了生長激素和類固醇,家禽類卻很常使用抗生素,養豬業則更是普遍,因此「無生長激素」的雞肉與豬肉標籤其實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另外,有時候你也會在超市看到「草飼豬」,問題是,豬不是只吃草,牠是一種雜食動物,所以這種標籤根本不該存在。相對可靠的豬肉與雞肉標籤只有「美國農業部有機」,這個標籤與食藥物監管局的「有機」定義大相徑庭,它主要用於肉品,並要求動物的飲食必須百分之百的有機,且不可含有抗生素,只餵食過一次也不行,更禁止噴灑過殺蟲劑的植物飼料。

家禽類
雖然少了生長激素和類固醇,家禽類卻很常使用抗生素,養豬業更普遍(圖為示意)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你吃的安格斯牛肉不是真的安格斯牛肉

我之所以如此迫切要飛到蘇格蘭去吃牛排,是因為美國的「安格斯」牛肉大概都不是真正的安格斯牛肉。亞伯丁安格斯(Aberdeen Angus)是非常獨特的品種,而這種牛在許多方面也都因為自身美名而受害。

有著「牛肉之最」(Butche's Breed)稱號的安格斯早已是全世界牛肉產業的標準。雖然牠們最早生長於蘇格蘭特殊的地形環境與寒冷的氣候,但後來許多主要的牧場都位在較為溫暖的地帶,且經過好幾世紀的廣泛出口,加上與當地的不同品種混血,現在有許多不同的牛隻可說是安格斯的血脈,進而導致人們對於安格斯牛的標準無法達成任何共識。大家都同意的事實只有,當肉類標籤或菜單上寫著「安格斯」三個大字,消費者就會覺得這道菜更有價值,價格也得以哄抬得更高。

除此之外,安格斯一詞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真正的亞伯丁安格斯牛多半都是黑毛牛,也有少數紅毛的安格斯,但美國農業部卻僅以顏色來定義何謂「安格斯」,而不根據是品種。在他們的規範上,擁有至少 51% 黑毛牛基因就是安格斯牛了。現在業者更經常在牛排和漢堡的菜單上強調「安格斯黑牛」,企圖讓客人們買單,不論他們實際上到底使用哪一種牛。

業者經常在牛排和漢堡的菜單上強調安格斯黑牛
業者經常在牛排和漢堡的菜單上強調「安格斯黑牛」,企圖讓客人買單(圖為示意) ©Etienne Girardet on Unsplash

不被標籤騙 最快最簡單的買肉方式

如果你覺得以上這些標籤令你暈頭轉向、難以記住,挑選健康紅肉最快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購買水牛肉(水牛又稱為美洲野牛)。因為這種牛目前受歡迎的程度還不夠高,尚未遭到市場剝削,因此,美國市場中幾乎所有的水牛都是自由放養的,沒有任何圍欄,並且食用完全天然的青草,也沒有任何藥物。這無論如何都比一般市售牛肉好上許多,口感也很棒,目前更不存在任何不肖的水牛育肥場。以品種來說,「水牛」有分為非洲野牛和美洲野牛兩種,美國目前只有美洲野牛品種,而從舊西部開始,美國人就一直將「水牛」與「野牛」當成同義詞來使用。

媒體大亨泰德.特納是美國最大的私人土地地主和最大的水牛牧場主人之一,他還開設了泰德蒙大拿燒烤餐館(Ted's Montana Grill),專門供應他所飼養的野牛。第二大的水牛牧場則是位在科羅拉多的薩帕塔牧場(Zapata Ranch),由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Nature Conservancy)經營。這片廣闊的土地有一半被用來飼養草飼牛,另一半則飼養著水牛。我到牧場參訪時,一眼就能看出兩種牛隻飼養的差異。牧場內大約有兩千頭水牛,牠們可以在五萬英畝的草地上隨心所欲地漫遊,在變成牛排之前,牠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幾年,水牛肉在超市也變得較為普遍,我在 BJ 批發俱樂部就能買到。如果要購買絞肉,水牛就是不錯的選擇,它不像其他漢堡肉中可能含有各種添加物與化學加工成分,而是擁有了純正草飼牛肉的各種優點,更不必擔心標籤誤導,是一種真食物。

挑選健康紅肉
挑選健康紅肉最快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購買水牛肉(圖為示意) ©Armando Ascorve Morales on Unsplash

此外,紐西蘭羊肉也是一個簡單易懂的肉類採買選擇,因為所有的紐西蘭羊都是草飼的,在美國很容易買到,羊肉畢竟只有單一成分,原產地聲明當然也相對較容易執行。話說回來,美國自己的羊肉則與牛肉非常相似,雖然也有少數自然放養的業者,但抗生素、生長激素和非天然飼料的飼養方式依然是「傳統」大宗。

「聰明雞」(Smart Chicken)是另一個可靠的標籤,這是特庫姆塞家禽公司(Tecumseh Poultry)旗下的品牌,成立於 1998 年,專門生產優質的雞肉,他們的產品分為有機雞肉與一般雞肉,兩者都不含抗生素或動物副產品,並以百分之百有機素食或百分之百素食飼料來餵食雞隻。我很常購買「聰明雞」。

豬肉標籤則還有前面提過的「尼曼牧場」,他們的產品不含抗生素,而以百分之百素食飼養。你大概還聽說過「祖傳品種」與「傳統品種」的豬,如果牠們真的是優良品種,肉質通常會更鮮美,不過,這些標語越來越常見,更不受任何法律控管,因此難辨真偽。

資訊

• 本文摘自高寶書版《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起司、油、牛肉、海鮮、酒的真相現形記》一書。

本書特色

純天然?100%?高品質?
閱讀本書之前,請勿再吃下任何一口東西!   
◣  享譽全球的美食記者賴瑞.奧姆斯特經典著作!  ◥   

如果你喜歡美食、重視健康、在乎食品安全,那一定要讀這本書!   
食品產業是高利潤的世界但卻處處充滿騙局。你吃的起司可能是木屑、壽司裡的生魚片來源不明、初榨橄欖油其實是冒充的、牛肉、蔬果、五穀雜糧都混有假貨!   
該怎麼判別、選購真食物?真食物的美味又是什麼?

更多《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資訊 請點此

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
《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陳柏長
陳柏長

淋巴水腫可以靠肌力訓練消除嗎?

2020-06-22
保健運動部落陳柏長醫師觀念健身

每年政府例行公布十大死因,近幾年來,癌症都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癌症多數治療會需要手術切除腫瘤,腫瘤切除會改變淋巴回流的方式,進而造成淋巴水腫,手術之後有些癌症會需要放射線治療,更可能會加重淋巴水腫的狀況。尤其年紀較大、肥胖、較少運動的病人,產生淋巴水腫的機率較高,但其實除了年齡無法改變,其餘兩項都可以靠運動來減少淋巴水腫的風險。

肌力訓練消淋巴水腫
淋巴水腫可以靠肌力訓練消除嗎?

重點整理

■ 年紀較大、肥胖、較少運動的病人,有較高的機率產生淋巴水腫。

■ 肌力訓練可以明顯改善病患淋巴水腫的症狀,像是活動度、腫脹及疼痛感。

■ 早期運動介入,可減少淋巴水腫的可能性。肌肉組織的質量及力量增加,也可增強患側手臂的幫浦作用,把積聚的淋巴液擠回軀幹。

淋巴水腫的改善方法

淋巴水腫可能會造成疼痛、緊繃、減少關節活動度,進而影響生活品質。病人的皮膚可能會因此容易破皮,更可能因為破皮加上病人進行化療,而增加感染的風險。淋巴水腫對於醫病雙方都是非常困擾的一種併發症,可能可以藉由治療師徒手按摩引流、紮貼、穿著壓力袖套等等方式改善水腫的程度。

壓力衣物或是貼紮,是利用外部壓力將淋巴液引流回身體,運動可以增加肌肉質量及力量,理論上可利用內部的壓力,產生類似幫浦的作用。但是,許多人因為害怕運動時產生過高的手臂壓力,因此一直以來都有爭論,肌力訓練是否反而會使淋巴水腫變得更嚴重。

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好在因為醫學進步,目前治療的效果相當不錯,也因此病人可預期存活時間相較其他主要癌症長上許多。病人可能接受淋巴切除或是前哨淋巴切片,雖然前哨淋巴切片淋巴水腫的比例較低,但不是不會發生,淋巴水腫什麼時候發生是無法預期的,可能在手術後,也可能在完成治療後數年才產生水腫。因為乳癌病人存活時間長,相對回到正常生活的機會也高,避免或改善淋巴水腫,對於這群女性病患的長期生活品質就顯得重要。

對於乳癌病人,運動可以明顯降低死亡率,也降低乳癌復發機率,同時可降低病患憂鬱及化療副作用。病患在手術後,容易因為疤痕組織或是不敢活動等原因,導致肩關節活動度下降,這些都可以利用肌力訓練改善,並維持身體機能。

年紀較大、肥胖、較少運動的病人,發現有較高的機率產生淋巴水腫。除了年齡是無法改變的因子,其餘兩項都可以靠運動來減少淋巴水腫的風險。

乳癌淋巴水腫
乳癌治療後易引起淋巴水腫

肌力訓練可以改善淋巴水腫嗎?

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肌力訓練可以明顯改善病患淋巴水腫的症狀,像是活動度問題、腫脹及疼痛感。也有不少研究發現肌力訓練後,淋巴水腫的狀態有明顯改善,水腫的手臂圍有明顯消腫。但是,也有不少顯示類似結果的研究,但淋巴水腫的狀態並沒有改善,研究者會建議仍要運動,只是不一定能改善水腫情況。

目前多數的研究,都是以測量手臂圍來做為是否消腫的依據,但是在正確的訓練之下,手臂的肌肉量變大,所以造成在同樣的臂圍下肌肉量增加,水腫程度(厚度)實際上是降低,只是在指測量手臂圍的方式,可能存在著測量工具錯誤的問題。

不管是訓練時有無穿著壓力衣或是壓力臂套,對於改善淋巴水腫並沒有什麼太大差別(理論上有穿可能比較好)。低重量多組數到較高重量少組數,對於病患改善淋巴水腫也沒有甚麼差異,因此在時間效益上,我個人建議,在能負荷的情況下可使用較高的重量來訓練,只是每個病人的重量高低,沒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必須要找對癌症及運動都有認識的治療師或是教練進行訓練較為安全。

肌力訓練可以幫助改善淋巴水腫的問題,若再加上有氧運動或是伸展,也被認為可以改善淋巴水腫、增加肌肉量、改善關節活動度。混和多種運動不只能改善淋巴水腫,也能增進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狀況。

肌力訓練改善淋巴水腫
肌力訓練可以幫助改善淋巴水腫的問題,

徒手淋巴引流、運動 在早期淋巴手術的治療效果

手術後,因為淋巴系統回流路徑被破壞,在徒手引流後,可以改變淋巴回流的路徑,減少術後淋巴積聚在患側,因此,術後經醫師評估,立即進行淋巴引流治療,可以降低淋巴水腫的機率。

早期運動介入可以新生患側的血管、促進淋巴管生成,因而減少淋巴水腫的可能性。同時肌肉組織的質量及力量增加,可以增強患側手臂的幫浦作用,把積聚的淋巴液擠回軀幹。

徒手淋巴引流及運動,都被證明可以減緩或是治療手術後的淋巴水腫,越早開始治療效果會越好。如果可以,徒手淋巴引流加上運動治療等方式,多管齊下,理論上對淋巴水腫有更佳的治療效果。

另一方面,徒手淋巴引流及運動都不會在手術後增加感染機率,不管是徒手或運動治療,都可以非常明顯地改善患側手臂的活動度,而且如果持續進行治療,可長時間避免產生淋巴水腫。

肌肉組織的質量及力量增加
肌肉組織的質量及力量增加,對淋巴水腫有更佳的治療效果

尋求專業幫助

徒手淋巴治療是門專業,跟一般按摩的手法及知識不同,台灣有治療師接受過專業淋巴引流訓練,可以幫忙減少淋巴水腫的機率,或是改善淋巴水腫的不適感。要切記的是,接受醫師評估後應早期去接受淋巴引流治療。

同時,利用肌力訓練來治療淋巴水腫,也是一門專業。沒有足夠的知識,可能會在訓練過程壓迫到淋巴回流路徑,造成更嚴重的淋巴水腫問題,事後可能還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樣的問題。曾經看過有知名教練,讓從沒運動習慣的癌末病人,第一次運動就扛超過20公斤的槓鈴,還在網路上進行教學。以一個稍懂運動的醫師角度來看,真為病患捏一把冷汗。運動很好,但是特殊族群需要有專業知識去做特殊運動處方,有時候這些病患只要動起來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淋巴水腫有時候非常複雜,對於外科醫師來說,雖然知道這是可能發生的狀況,但只要發生淋巴水腫,對醫病雙方都是很頭疼的狀況。最嚴重的情況需要整形外科醫師進行淋巴重建手術,還不一定保證有效。除了盡量減少淋巴破壞(前哨淋巴結切片),還可以藉由早期運動、徒手淋巴引流、壓力衣等方式介入,來避免淋巴水腫的發生及嚴重程度。

參考資料

Resistance Exercise and 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A Systematic Review Update and Meta-Analysis

The Effects of Complex Exercise on Shoulder Range of Motion and Pain for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 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esistance Exercise and 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 - A Systematic Review Update

Effects of Weight-Lifting or Resistance Exercise on 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 A Systematic Review

Effect of Exercise on 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 What the Lymphatic Surgeon Needs to Know

Long Term Effects of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and Active Exercises on Physical Morbidities, Lymphoscintigraphy Parameters and Lymphedema Formation in Patients Operated Due to Breast Cancer: A Clinical Trial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飲食
  • 訓練動作
  • 瘦身
  • 跑步訓練
  • 運動生理
  • 跑5K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增肌
  • 跑10K
  • 觀念
  • 徒手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