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睡覺時都會習慣留一盞燈,方便半夜起床上廁所可以看見路,或是有人不喜歡全黑的環境,會開著電視睡覺來增加安全感。但是,根據美國有一項研究指出:「開燈睡覺會提高變胖的機率!」因為燈光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進而改變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導致變胖的機率提高!
根據CNN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做了一項有關睡覺不關燈的研究,這份研究涉及分析美國4422名年齡落在35~74歲的女性,研究時間為5年。該研究報告指出,晚上睡覺習慣留一盞夜燈或是開電視的人,約有17%的人體重增加了約有3~5公斤;22%的人獲得5~7公斤,最後還有33%的人增加的體重更多!該研究員表示,燈光可能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進而打亂生理時鐘及飲食習慣,然而光線扮演慢性壓力源,會影響荷爾蒙分泌或新陳代謝。即使控制睡眠時數、飲食和運動等其他要素,這關聯性依然很高。
英國列斯特大學和以色列海法大學合作的動物研究中發現,開燈睡覺會導致夜間分泌的褪黑激素因此被中斷,而褪黑激素可以抑制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性,讓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強,甚至有殺死癌細胞的效果,但是一旦被人造光線影響,DNA可能會出現變異,甚至會增加罹癌風險。此外,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睡眠時房間的明亮度與對身體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房間的亮度會打亂身體規律,進而導致心律不整及憂鬱症。
除了開燈、開電視睡覺會傷害體外,睡前關燈滑手機其實也會造成身體負擔。不論是工作盯著8小時的電腦、吃飯配的電視螢幕或是走到哪滑到哪的智慧型手機,都會發散出能夠長驅直入至眼底黃斑部的藍光,一旦黃斑部吸收了過多的藍光後,會產生難以及時代謝掉的自由基,造成快速氧化,導致黃斑部病變、出現視力快速衰退,以及視野出現暗點、色覺異常等。然而,睡前滑手機容易造成姿勢不良,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和造成眼睛疲勞。
建議正在減重的人,如果不想讓身材復胖,可以在睡眠時減少許多光源,能必要的話也不要關燈滑手機,病免這些來危害身體。
資料來源/CNN、YAHOO、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妞妞
是否時常吹到風就會有感冒症狀?其實是你的免疫力太低。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公布,建議每週最少進行150分鐘運動或是75分鐘劇烈運動或是每天健走,不僅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還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且還能增進抵抗力。近日更有數據顯示,每天走8000步,不僅能保護心血管降低死亡率,其他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會跟著降低。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最新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透過長達10年的隨訪,發現每天步數較高與總體死亡風險較低相關。研究人員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NIA)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研究在2003年至2006年間,共納入了4840位受試者,他們佩戴加速度計長達7天,平均每天14.4小時,以測量每天步數和走路的強度。在研究期間,受試者每天平均走9124步。截至2015年,在平均10.1年的隨訪中,研究人員透過國家死亡數據庫,記錄到1165例死亡,包括406例心血管疾病死亡和283例癌症死亡。結果發現,與每天走4000步相比,每天走到8000步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51%,每天走到12000步的人群心血管死亡風險更是降低了65%。 進一步亞組分析顯示,無論是性別、年齡、人種差異,較高的步數與較低的死亡率的關聯都是一致的。而且,細分死亡原因,每天走的步數更多,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都比較低,同時觀察到步頻更快的人群,死亡風險也更低,也就是說,走越快越多,是多多益善。
雖然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但這項研究的發現與目前建議一致:應該少坐多動。無論活動量多少,只要動起來都能獲得健康益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的身體活動。研究第一作者,NCI癌症流行病學和遺傳學部Pedro Saint-Maurice博士表示:「我們希望透過研究提供新的見解,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手機或可穿戴設備中每天的步數,對健康究竟意味著什麼。」一般久坐族的日均走路大約為2000步,能夠用穿戴式裝置掌握每天運動量,是理想的健康監測指標。美國疾控中心營養、身體活動和肥胖症部Janet Fulton博士補充:「進行身體活動有很多好處,包括減少肥胖、心臟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而且,每天運動可以讓人們有更好的精神狀態和睡眠品質。 」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腳踝扭傷 (Ankle Sprain)為急性運動傷害的種類裡面最常見的一種,不分性別與年齡,幾乎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除了一般大家所形容不小心『翻腳刀』的受傷機制之外,也常發生於運動員的激烈運動過程中。
腳踝扭傷後,扭傷部位附近的肌肉、血管及韌帶因暴力拉扯而受傷或滲血,使踝部腫脹疼痛,在急性期按揉或熱敷傷處,不但不能使血腫消退,反而會人為的加重患部的損傷,增加出血量。腳踝扭傷未必都是簡單的傷害,受傷後應立即就醫評估,及早發現是否合併韌帶斷裂、關節破損、骨折等可能性。如果有移位性的骨折或脫位,應加以復位及固定,否則極可能有癒合不正所造成的長期而嚴重的併發症。
一般腳踝扭傷可分為三級:
第一級扭傷:最為常見。
侷限性的壓痛及腫脹、未合併瘀血情形、 X光檢查正常。
第二級扭傷: 受傷時會覺得腳踝有撕裂感。
有相當的腫脹、明顯的壓痛、局部瘀血,可能合併有韌帶裂傷、 X光檢查正常。
第三級扭傷:受傷時會覺得腳踝有劇烈撕裂感。
有相當的腫脹、疼痛感可能沒有第二級扭傷嚴重、明顯之瘀血,可能合併有韌帶裂傷、檢查關節可能有鬆動的情形、 X光檢查正常或可見小的撕裂性骨折。
剛發生腳踝扭傷時,立即處理的正確與否,與後來痊癒速度有極大的關係,尤其是腫脹的程度,切忌在剛受傷48小時內去搓揉受傷處,找推拿師父推拿更是不可,因為會越揉越腫。腳踝受傷其注意事項如下:
處理原則記住五字口訣即可,簡稱「PRICE」
Protect(保護):保護預防再受傷 (使用副木、彈性繃帶或醫療用膠帶來固定患部,避免進一步傷害。)
Rest(休息):休息避免再使用(可使用柺杖來輔助行走使受傷組織得到適當休息。)
Ice(冰敷):每隔兩小時針對患處作10-15分鐘的冰敷,一天4到5次。
Compression(加壓):使用醫療用彈性繃帶從腳掌包紮到小腿中段壓迫避免繼續腫脹。
Elevation(抬高患肢):受傷後前48小時應抬高患處以利消腫
在做完立即的處置後,就應馬上到骨科的門診求診,這時候醫師會判斷是否要照X光。醫師會為您打上彈性繃帶加以壓迫固定,而您的責任就是回家好好休息,把腳抬高,用冰袋冰敷。冰敷每天四次,每次十五分鐘。
腳踝扭傷後,可利用踝關節外旋運動加強肌力,平時也能用來預防受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