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一分鐘認識林書豪的右膝髕腱斷裂
1
一分鐘認識林書豪的右膝髕腱斷裂
2
有氧運動不僅能減少內臟脂肪 還能預防「慢性病」!
3
運動提升記憶力 幫助大腦延緩老化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一分鐘認識林書豪的右膝髕腱斷裂

2017-12-29
知識庫 保健 運動生理 觀念

台裔球星林書豪在NBA新球季首場比賽傳來噩耗,他在第四節4分53秒飛身上籃落地後,不慎造成右膝受傷。他痛苦地掉下眼淚,並不停地喊著「我玩完了」。其實,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受傷了,從2013年11月到今天,林書豪至少有過12次的受傷史,前11次受傷讓他總共缺席了64場比賽,再加上上季就已飽受傷勢所苦的他再度受到嚴重打擊,經診斷後林書豪的右膝為髕骨肌腱破裂,球季恐提前報銷。

一分鐘認識林書豪的右膝髕腱斷裂 ©sportscanyon.com

髕腱是連接髕骨(即膝蓋骨) 與小腿脛骨之間的肌腱。當它受傷或發炎,就叫做髕腱炎或者髕腱破裂。髕腱在正常活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幫助你的肌肉控制小腿,這樣順利才能踢球、騎自行車和跳躍等。髕腱發炎在從事經常需要跳躍 (如籃球、足球、排球等) 的運動員中最為常見。因此,它也被稱為「跳躍者膝」。但是,無論是否經常跳躍,都有可能罹患此傷害。

髕腱斷裂是髕骨連接到脛骨的腱斷裂。髕骨腱的上部附著在髕骨的後部,髕骨腱的後部附著在脛骨前部的脛骨結節上。髕骨上方是股四頭肌(大腿前部的大肌肉),股四頭肌肌腱附著在髕骨頂部。這種結構允許膝蓋彎曲和伸展,使用基本功能,如步行和跑步。

髕腱斷裂有三種可能形式

1. 完全撕裂:完整斷裂時,肌腱完全與脛骨頂部分離,導致無法把腿部打直。當肌腱撕裂時,它會從膝蓋骨撕裂游離出一塊骨頭。
2. 部分撕裂:部分撕裂是指髕腱的一些纖維受傷斷裂,但是大部分仍然附著在髕骨後端的軟組織上。
3. 由髕腱炎引起的稱為(跳躍者膝)。髕腱炎是由於肌腱過度使用使得組織損傷而在中間發炎。這會導致肌腱功能減弱,主因來自沒有足夠的休息,以及過度跳躍或運動造成。

治療方法

1. 若完全斷裂需手術治療。治療髕腱的實質部斷裂,可用半腱肌或骨薄肌腱進行加強。髕腱實質部的急性斷裂,可用不吸收縫線進行連續的內鎖式縫合。

2. 如果肌腱是部分撕裂(沒有完全分離),則非手術治療方法就足夠了。部分髕腱斷裂的非手術治療是新一代一個生物工程。使用使用間質幹細胞移植以進行韌帶重建,這些幹細胞已在2010年的一項臨床研究被證明能夠對受損的動物肌腱進行修復。

手術後復建

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的運動訓練,或進行膝關節的功能鍛鍊。這對肌力的恢復和防止關節沾黏有重要意義。手術後,應該盡早進行股四頭肌收縮練習、踝關節幫浦等相關的腿部肌力訓練。

無論如何,反覆的微受傷易造成肌肉的虛弱及組織疲乏,最到最後就變得需要關節內組織吸收強大的力量。造成退化,最嚴重為韌帶斷裂。受傷的球員必須等待身體復原,期間便不能上場打球。因此,在養傷時,增強下肢肌力不僅有助提升運動能力,更能讓你在之後重返場上時避免再次受傷。

*本文由南崁旭康復健科院長侯鐘堡醫師審稿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氧運動不僅能減少內臟脂肪 還能預防「慢性病」!

2019-03-18
觀念體脂肪有氧運動保健話題

慢性病(Chronic Illness)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對年輕人來說,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型態,加上飲食不正常,常吃油炸、甜食,都是種下慢性病禍根。根據國外專家研究發現,定期做有氧運動,不僅能減少身體內臟脂肪,還可以預防慢性病。

有氧運動不僅能減少內臟脂肪 還能預防「慢性病」! ©aerobic-2.blogspot.com

什麼是慢性病?

慢性病是一種持續或長期疾病,並破壞身體的健康!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的定義慢性病為持續超過三個月的病症,又或是因病或先天造成的永久性傷害。常見慢性病包括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關節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跟復發不一樣,復發性疾病會反復地再次發病,每次發病中間會有靜止期。

有氧運動好處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曾於1998年發表《老年人的運動與身體活動》的研究報告,根據報告明確指出,定期規律的做有氧運動,不僅在生理上能促進心血管功能、降低罹患心臟病及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以及預防以及控制慢性病,還能延緩肌力老化、減少骨質流失、預防跌倒,在心理上還能增加自信、降低憂鬱症、及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然而有氧運動不僅能減少內臟脂肪,在過程中還能促進一氧化氮分泌。一氧化氮增強免疫系、預防或減輕因為血糖過高的糖尿病、保護以及強化心臟功能等,在剛開始運動的兩週後,會明顯感到身體有變化,像是精神變好、注意力集中、在日常生活工作或是走路也較為輕鬆。

有氧運動好處 ©watchfit.com

根據專家提出,任何一種有氧運動都可以改善慢性病。然而在早上一起床的兩小後,或是傍晚到晚餐的時間點,血壓特別容易升高,所以不是適合的時間,如果空腹運動還會對心臟造成負擔!所以,尚未養成運動習慣的人要避免這兩個時段運動,安全以及持續才是重點。每天從事有氧運動30~60分鐘,或是每星期合計運動時間約3個小時,這樣的頻率在一個月後,能感覺到新陳代謝變好,身體也會變得輕盈!還有研究報告指出,每週跑步4~5公里以上的人,身體的胰島素慢慢再增強,一個月後是運動前的兩倍!

總之,有氧運動除了有穩定的運動效果,也確實能減少內臟脂肪且改善慢性病、身體告項數據,可是,即便看到了效果也不能停止,如果一旦停止規律地做有氧運動,過兩週後又會恢復原狀。

資料來源/《剷內臟脂肪,降5高》、BODY GREEN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提升記憶力 幫助大腦延緩老化

2017-09-22
保健高齡重量訓練健身話題

根據2006年3月美國肥胖醫學委員會的一篇文章提及,自主性的身體活動和運動訓練能更好的促進神經生成、神經適應和神經保護可有利地影響大腦的可塑性。這代表著運動可以使大腦具有連續的能力創造神經元之間的新聯繫,以促進學習、批判性思維和記憶。文章進一步指出,運動可以提高大腦的適應能力,對預防和治療肥胖、癌症、憂鬱症、與衰老相關的認知下降以及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症、老年癡呆症、缺血性中風以及頭部和脊髓損傷都有關聯。

運動提升記憶力 幫助大腦延緩老化

舉重與其他訓練不同嗎?

心肺或有氧運動都是一種耗費體力的身體活動,有氧運動像是游泳、慢跑,散步和划船機,當我們持續並執行高強度的訓練時,則需要大量的氧氣來滿足肺和心臟的能量需求。然而,舉重則是一種短時間、劇烈卻不需要氧氣的運動,它被認為是一種無氧活動,因為在舉重的動作中,所需的肌肉力量要比氧氣來的更多。相反,它們會產生其他代謝物質,如:乳酸來完成提升。期間儲存的血糖和脂肪是透過有氧運動消耗,磷酸肌酸和肌肉葡萄糖則當作舉重時的燃料。

重訓對於大腦的幫助與影響

儘管有很多關於長期使用類固醇對大腦影響的文章,但是關於舉重對大腦的長期影響的文獻似乎很少。一些舉重運動員會使用類固醇激素來提高性能和肌肉質量。然而,關於舉重對身體各種生理系統的影響的研究可以發現,有些暗示舉重可能是對骨密度產生有益的影響而不是大腦。根據2000年6月出版的《神經學研究》發表的一項研究提到,腦血流速度引起大腦內動脈的壓力高達450/380 mmHg。作者在文中指出:「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視網膜出血和視網膜脫離等急性腦損傷都可能與舉重有關。」
 
2010年1月25日出版的《紐約時報》雜誌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討論了溫哥華綜合醫院關於老年婦女的研究,以及重量訓練對大腦功能的影響。研究人員針對年齡在65至77歲的女性之間,每周進行一或兩個小時的啞鈴和舉重等重量訓練項目。一年後,她們接受考試,測試她們的執行能力和計劃能力。結果顯示,經過了一年的這些訓練後,她們獲得的成績更高,認知能力明顯有了改善。

此外,還有一份《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011年的運動訓練增加海馬的大小,提高記憶力的實驗;針對120名老人,以心智狀態與身體健康狀況做為篩選條件,選出來的受試者平均年齡為66歲,實驗開始前至少半年內,他們每週走路時間不超過30分鐘。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每天散步40分鐘,另一組在同樣時間內只做伸展操。實驗期限為一年,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結束時,以現象方式測量受試者海馬迴體積。散步組的海馬迴體積在一年內平均增加了大約百分之二;伸展組的海馬迴記憶組織平均萎縮了大約百分之一點四強。做伸展動作無法刺激海馬迴生長,但散步可以。這項結果證明,海馬迴隨著年紀增長而自然萎縮的原因不在於年齡,而是缺乏運動。

現在,神經科學已經證明,無論是步行還是舉重,有規律的運動似乎能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的輸出量。當大腦中存在大量的血清素時,便會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影響食慾和睡眠,所以這個成分不管是對生理或是心理上來說都是不好的影響。舉重和其他訓練會在大腦中產生腦內啡的釋放,它是一種止痛劑,有助於訓練後的內心良好的感覺,也是成就感的來源。有一種被稱為單胺假說,只要不涉及使用類固醇舉重,其包括多巴胺產生以及血清素和內啡肽,這些好處似乎能對大腦產生有利的長期影響。因為若在舉重中有使用類固醇的話,很可能在運動員的身體裡面產身不好的影響。

資料來源/LIVESTRONG、《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