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努力想著要如何燃燒卡路里熱量的同時,是否都沒想到睡覺也同步在燃燒喔!根據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神經診斷學和睡眠科學主任瑪麗艾倫威爾斯(Mary Ellen Wells)博士說,在睡眠期間燃燒卡路里這點是肯定有的,因為,根據一項研究人體的大腦每天會消耗20%的卡路里熱量,即使在睡眠時間它也會持續這樣消耗。但是,你知道睡覺時能燃燒多少卡路里的熱量嗎?
威爾斯博士說道,「在睡眠過程中燃燒的卡路里數量,沒有什麼多神奇的數字!」,這是因為,我們整個睡眠的過程中,每個階段的變化都不太一樣,再加上每個人的日間活動量與遺傳基因的不同,都會有些微的差異性,可是,我們也能透過一個簡單的標準公式,算出一個大概的燃燒基線來確認你能在睡眠時燃燒多少熱量。
你從身體在休息時燃燒的卡路里數開始,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BMR會根據你的總體重、肌肉量、賀爾蒙與年齡等等因素而有所影響,但平均而言,有研究發現每小時約消耗45卡路里的熱量。神經病學和睡眠醫學研究員Christopher Winter博士說,BMR是在睡眠8小時後以及禁食狀態和中性溫度條件下所測量的,這樣才能真正測量用於休息時所消耗的能量,睡眠期間你的身體在簡單休息時的功能約為95%。
因此,如果你能找到一個人在休息時的平均卡路里消耗(例如:剛剛上述的45卡路里/小時),你就可以計算出睡眠時燃燒的卡路里。根據Christopher Winter博士提出的公式:(每小時BMR或燃燒的卡路里)x .95(相同於95%)x小時睡眠,因此,在8小時的睡眠中45 x 0.95 x 8 =342,算出在8小時的休息期間內身體能燃燒342卡路里的熱量。
在以前,科學家們曾經認為睡眠是一種被動的狀態,是一個人的大腦和身體在夜間休息和恢復的期間;然而,在現在研究人員發現睡眠其實是大腦一個非常活躍的時期,在這段時間內大腦和一些生理運作可能仍努力地工作著,因此,當你的身體在深度REM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快速眼動睡眠)時期燃燒的卡路里最多,因為它需要最多的氧氣才能發揮作用。Christopher Winter博士指出,我們大腦會反覆循環REM和NREM睡眠的四個不同階段,大約每90分鐘就會循環一次;同樣,身體原有的代謝活動也會在整個晚上不斷的循環發生,所以,我們的大腦在REM睡眠期間同樣活躍甚至更活躍,就如同我們在清醒時一樣。
如果你真的希望最大化你在睡眠期間燃燒的卡路里量,那就把房間溫度降低吧!這是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說法,把睡眠時的溫度控制在攝氏15-20度之間,會讓身體消耗最大量的熱量,為何會這樣呢?Christopher Winter博士說,在較冷的房間裡睡覺,會迫使身體燃燒更多的卡路里讓你保持身體的溫暖!
除了溫度之外,你也應該確保睡眠的充足性,因為,減少大量的睡眠時間會對你整體新陳代謝產生負面影響,當你擁有的睡眠時間越少身體燃燒卡路里就越慢,這是為了讓身體得以保持運作的能量,這將會導致你的新陳代謝減慢。在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晚只睡5個小時或更少的男性罹患肥胖的可能性幾乎是正常睡眠人的4倍之多,另外,隨著睡眠時間變少的同時,也被發現會混亂身體分泌的瘦素和生長激素等重要賀爾蒙,並會增加我們的飢餓感。
簡單來說,如果你讓臥室保持涼爽的溫度和適合睡眠的環境,再加上你每晚睡眠時間能達到7-9小時之間,那你就會更有可能在睡覺時燃燒幾百卡路里的熱量;但是這樣的熱量消耗還不如你控制飲食與運動來的多,所以,千萬別只依靠睡眠就想要大量減少熱量,這是非常不聰明的決定。
資料參考/draxe、verywellfit
責任編輯/David
下背痠痛是身為一個現代人的我們都會遇到的一種傷病,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80%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困擾,其中男女性的比例分別為51%與58%,發生的年齡層集中在35-45歲之間,這也顯示出,下背部痠痛的問題都好發於已經在職場一段時間的人,相對來說就跟工作習慣有著脫離不了的關係,這樣的傷病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會是整體國家經濟的問題。以美國來說每年為下背痛這個問題花費約200億美元,其中有33%用於醫療、22%用於暫時性補償以及45%用於永久性障礙的補償,另外,波音飛機公司也做了一項針對下背痛員工復職率的統計,下背痛達六個月以上的工人復職率約50%;十二個月以上者的復職率只有25%,超過24個月以上的復職率幾乎等於0,這樣的嚴重性可見一般。
你要知道下背痠痛跟我們脊椎問題有著很大的關聯性,通常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用力不當或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脊椎的壓力過大所導致的問題,其中又以下列這四個常見的生活習慣,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千萬不能不注意!
習慣 1 90度的坐姿
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最好的坐姿,要採用背部與腿部呈現90度,並將背部貼緊椅背的直角坐姿才正確,但英國與加拿大科學家於2007年聯合發表一項推翻傳統理論的研究,他們指出「坐直」並非最健康的姿勢,他們將坐姿分為脊椎與大腿呈90 度的挺直、低於90 度的前俯以及高於90度的後仰,並針對22個實驗對象透過透過新型可移動式核磁共振造影機,測量他們的脊椎角度及椎間盤活動。測量結果發現,挺直坐姿造成最多脊椎壓力;前俯坐姿次之,而壓力最輕的是後仰坐姿,研究人員Waseem Amir Bashir表示,壓力會擠歪脊椎,久而久之造成肌肉與韌帶疼痛、變形、甚至慢性病,而後傾135度是最符合生物力學的坐姿。雖說135度的坐姿對椎間盤的壓力最小,但也有人質疑近似躺著的坐姿因無配套的桌子,同樣會使頸部拉伸過度,這樣的角度對頸椎和頸部肌肉都不利;因此,目前都以100-110度傾斜角度為主。
習慣 2 久坐著不動
這個問題是身為一個現代都市人常見的毛病,你是否每天超過8小時坐在辦公坐前之外,回到家繼續窩在沙發上滑手機呢?這樣長期坐在電視機或者電腦前,會造成支持和保護脊柱的肌肉失去力量,並引發很多莫名其妙的下背疼痛問題,相關研究結果表明,主要支撐脊椎的肌肉長期得不到訓練時,肌肉的萎縮程度有時就和受到外傷接近。另外,超聲波研究也表明,大多數的下背疼痛患者,有的是腰部多裂肌失去肌力;有的是核心肌群失去肌力,甚至於有的是兩者都失去肌力,然而,在正常的情況之下,我們身體軀幹這些肌肉要不斷地活動,來支持和保護脊椎與下背部。研究報告顯示,如果當我們每天連續幾個小時的坐在電腦和電視機前,保護脊椎的肌肉在長期得不到訓練的情形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肌力不足與肌力衰退的現象,最後進會引發腰痠背痛的情況。
習慣 3 運動姿勢錯誤
隨著越來越多人從事運動項目,確不知道如果在運動前沒有充分的熱身,訓練時過大的負擔施壓在脊椎上時,就會產生背部疼痛的問題。脊柱是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薦椎(薦椎是一個堅強的三角契形結構,它的上部與腰椎底部相接,兩側與髖骨相接,下部連著尾骨它是人體唯一連結脊柱和骨盆的骨頭)和尾椎所形成,從側面看脊椎是一條和緩的S形曲線(有兩處S型)。當我們在運動負重時,姿勢不正確、負重過大或用力過猛,就可能導致一個或多個胸椎的受力不均,導緻小關節發生借位或半錯位的情形,進而刺激很多部位的神經感覺纖維,進而引起慢性背部疼痛。
習慣 4 常穿高跟鞋
有多的女性都喜愛穿著高跟鞋,常時間穿著站立或走路後,都會發生腰痠背痛的現象,這是因為穿高跟鞋時,我們的腳跟和腳尖不落在一個水平面上,因此,不可避免地導致身體的重心前移,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讓身體往後傾,這就會增加後背肌肉的張力使得脊椎長時間處於過伸的狀態,進而導致腰酸背疼的問題,甚至於嚴重到會造成脊椎前突,除此之外,穿高跟鞋也會因為身體重心前移,當1英吋的鞋根開始就會讓腳部額外增加22%的壓力;2英吋會增加57%的壓力而3英吋時則會高達76%的壓力,這樣大的壓力足以讓足尖負重增大誘發拇指外翻、拇囊炎、睡狀趾與蹠骨頭缺血性壞死等疾病,這些變除了引起足部疼痛、麻木等不適感外,也可通過反射機制涉及下背部引起下背部痠痛。
我們人體的人體腰椎位於身體中段,上連頸、胸椎,下連薦椎、尾椎。腰椎一共有五個。脊柱越靠近基部,負荷的重量就越大,因此位於下背部的腰椎也就比較粗大強壯。而腰椎的連結和支持除了椎間盤外,周圍的韌帶、肌肉、髖部、胸腹部的肌肉也發揮重要作用,再加上主要的韌帶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脊間韌帶與及脊上韌帶,因此,一旦腰椎韌帶 發生損傷,也會造成腰部不同程度疼痛。另外,腰椎的活動範圍與年齡成反比,即隨著年齡增長,腰椎的各個方向的活動範圍逐漸減少,從另一個方面,腰椎的活動範圍大小與平時的鍛鍊有密切關係。
資料來源/painmanagement、spine-health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