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專家:每天150克藍莓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1
專家:每天150克藍莓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
時常手痛或手麻?可能腕隧道症候群找上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每天150克藍莓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9-06-25
話題 保健 飲食 飲食方式 生活

藍莓常被譽為超級水果,是因為藍莓有抗老化、預防膀胱感染等功能,尤其對女性來說更是一項必須攝取的食物。根據有研究指出,每天約吃150公克的藍莓,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對於有三高、肥胖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

專家:每天150克藍莓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surabaya-sidoarjoherbal.blogspot.com

藍苺的抗氧化程度的確是歐美地區40幾種蔬果當中的冠軍,在抗疲勞、抗衰老、養顏美容、防癌方面等,效果成效非常顯著。此外,藍莓還可以能幫助身體放鬆,還有維持視力穩定,尤其是對於預防白內障、夜盲症、視網膜病變等眼睛疾病。然而在過去的研究表明,經常吃藍莓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這可能是因為藍莓富含花青素。這項研究事由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的新研究指出,每天150公克的藍莓(約半碗的份量),對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可以降低12~15%的罹病風險。

©foodrevolution.org

肥胖族群每天150公克藍莓,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2~15%

根據東安格里亞大學諾里奇醫學院的教授西迪(Aedin Cassidy)表示:「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罹患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往往比一般人高,醫生通常會開他汀類藥物和其他藥物來幫助控制這種風險。」因此,研究團隊才選擇一群超重的代謝症候群病人,來進行長達6個月的研究。研究的聯合負責人康纳斯(Peter Curtis)博士指出:「我們發現每天吃150公克藍莓,具有持續改善血管功能和動脈硬度功能的功效,讓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風險降低12%~15%。」

肥胖族群每天150公克藍莓能讓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2~15% ©medicalnewstoday.com

莓果好處多,冷凍依然有營養

藍莓含有豐富的健康元素,包含維他命、纖維素、礦物質及花青素。除了藍莓含花青素之外,也可以從紅、藍、紫、粉色蔬果中攝取這些營養成份,例如:草莓、紅莓、蔓越莓等水果。而且,莓果類水果不像西瓜等糖分非常高的水果,也更適合過重、有代謝症候群的人食用。然而部分藍莓是以冷凍水果的方式進口,有些人會擔心冷凍後的營養成份會有差距。不過,其實大家不同過分計較冷凍前後的差別,美國的食品醫藥局報告指出,生鮮食品和冷凍食品營養價值相同,冷凍後能將營養保存更長時間,因此並不需要擔心冷凍會破壞營養成分。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SCIENCE DAILY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時常手痛或手麻?可能腕隧道症候群找上你!

2019-03-12
痠痛對策話題肌肉痠痛保健

是否有半夜手麻醒來,或是白天工作騎車、開車的時候手麻痛起來的經驗?如果有,那可能代表你罹患了腕隧道症候群(CTS)。如果你懷疑自己有這個問題,建議及早就醫檢查以及治療,若一旦進展到手部肌肉萎縮無力的情況,那就更難治療以及復原了。

時常手痛或手麻?可能腕隧道症候群找上你! ©practicalpainmanagement.com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手部的正中神經受到了腕關節韌帶的壓迫所產生的症狀,常見初期症狀是先從半夜手指麻痛醒來,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又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騎車、開車、工作中時麻痛起來,當甩手後症狀就會有改善。但比較嚴重的案例可能會讓整隻手掌、甚至整隻患側手臂都有感覺異常的情形,嚴重者會開始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無力的症狀出現,像是無法轉握門把、無法使用筷子、幫褲子扣扣子的情況等,當有這些症狀時,那就是非常嚴重的後期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的好發族群

腕隧道症候群的好發族群的好發年齡為45~54歲,則盛行率以女性較高,約7%,男性則約1%,然而以手部勞動工作的人較容易罹患。像是經常使用電腦、製作手工編織,以及時常滑手機、需長期抓握或是負重者等,除此之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和糖尿病及洗腎患者也容易罹患!若長時間手腕過度屈曲及伸展,更可能使腕隧道壓力增加約8~10倍。

腕隧道症候群的好發族群 ©schreibermd.com

如何預防腕隧道症候群

避免從事手腕吃力工作:像是搬重物、抓握的工作,都比較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如果因工作關係,建議多從事手部運動、按摩手腕來預防。
減少滑手機的時間:時常低頭使用3C用品時,不僅會罹患預防腕隧道症候群,可能肩頸、脊椎都會受到影響。
從事手部運動:透過手部伸展的動作來延展手腕的肌肉,在伸展時,切勿過度,如果有疼痛現象請減緩。
按摩手腕:一個星期2~3次按摩手腕、手掌,碰到痠痛點時,請輕壓,切勿過度出力。

按摩手腕 ©eilerchiro.com

一旦確定是腕隧道症候群,在日常生活上可以於佩戴手腕護具,減少腕部再度磨損加重病症的情形,然而若是比較嚴重的案例,像是吃藥無效,或是手部開始有無力的症狀,則必須考慮開刀來減輕神經壓迫的情況。

資料來源/怡人綜合醫院、WeDMD、Cleveland Clinic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