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專家:每天150克藍莓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1
專家:每天150克藍莓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
運動按摩
運動按摩對跑步有什麼好處?哪時該做? 1分鐘了解運動按摩
3
走路一小時,能預防失智症的絕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每天150克藍莓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9-06-25
話題 保健 飲食 飲食方式 生活

藍莓常被譽為超級水果,是因為藍莓有抗老化、預防膀胱感染等功能,尤其對女性來說更是一項必須攝取的食物。根據有研究指出,每天約吃150公克的藍莓,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對於有三高、肥胖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

專家:每天150克藍莓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surabaya-sidoarjoherbal.blogspot.com

藍苺的抗氧化程度的確是歐美地區40幾種蔬果當中的冠軍,在抗疲勞、抗衰老、養顏美容、防癌方面等,效果成效非常顯著。此外,藍莓還可以能幫助身體放鬆,還有維持視力穩定,尤其是對於預防白內障、夜盲症、視網膜病變等眼睛疾病。然而在過去的研究表明,經常吃藍莓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這可能是因為藍莓富含花青素。這項研究事由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的新研究指出,每天150公克的藍莓(約半碗的份量),對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可以降低12~15%的罹病風險。

©foodrevolution.org

肥胖族群每天150公克藍莓,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2~15%

根據東安格里亞大學諾里奇醫學院的教授西迪(Aedin Cassidy)表示:「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罹患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往往比一般人高,醫生通常會開他汀類藥物和其他藥物來幫助控制這種風險。」因此,研究團隊才選擇一群超重的代謝症候群病人,來進行長達6個月的研究。研究的聯合負責人康纳斯(Peter Curtis)博士指出:「我們發現每天吃150公克藍莓,具有持續改善血管功能和動脈硬度功能的功效,讓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風險降低12%~15%。」

肥胖族群每天150公克藍莓能讓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2~15% ©medicalnewstoday.com

莓果好處多,冷凍依然有營養

藍莓含有豐富的健康元素,包含維他命、纖維素、礦物質及花青素。除了藍莓含花青素之外,也可以從紅、藍、紫、粉色蔬果中攝取這些營養成份,例如:草莓、紅莓、蔓越莓等水果。而且,莓果類水果不像西瓜等糖分非常高的水果,也更適合過重、有代謝症候群的人食用。然而部分藍莓是以冷凍水果的方式進口,有些人會擔心冷凍後的營養成份會有差距。不過,其實大家不同過分計較冷凍前後的差別,美國的食品醫藥局報告指出,生鮮食品和冷凍食品營養價值相同,冷凍後能將營養保存更長時間,因此並不需要擔心冷凍會破壞營養成分。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SCIENCE DAILY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按摩對跑步有什麼好處?哪時該做? 1分鐘了解運動按摩

2020-09-26
運動按摩肌肉痠痛觀念運動恢復運動傷害保健跑步知識庫

做運動按摩常常被認為是種奢侈的享受,但專業人士都知道,這個做法除了可能改善運動表現,對於長跑職業運動員來說,在高強度訓練後或比賽後做運動按摩,更能成為訓練的一部分,是加速恢復、防止受傷的重要方式。本文帶你了解在台灣已漸漸發展,卻仍鮮少人想掏荷包嘗試的運動按摩。

運動按摩
運動按摩對跑步有什麼好處?哪時該做? 1分鐘了解運動按摩

定義

以美國運動醫學醫師、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修復與再生醫學助理教授 Julia Iafrate 為運動按摩下的定義為:「合格的專業人員對肌肉和軟組織進行徒手操做,目的是改善運動表現或促進恢復。」

事實上,運動按摩不僅限於針對運動員,因為按摩有多種不同風格,了解它們之間細微的差別和目的較重要。例如,運動按摩與SPA放鬆相比,前者著重於修復與調整問題,除了預防傷害,最大的好處就是透過鬆開關節、在髖部和腳踝處創造出空間,讓你更能靈活運用身體以改善運動表現。

運動按摩有什麼好處?

如果把此問題去問一位運動按摩師,他會告訴你運動按摩真是太棒了!但如果你問一位科學家,他會告訴你確切的益處仍在研究中。

不過,根據發表於《生理學前沿 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一項研究分析,與冷凍治療、緊身服和電刺激等方式,按摩更能減緩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和疲勞感。

另一項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的研究,證實了按摩與 DOMS 的關聯,卻也發現運動按摩並不能真正改善短跑、跳躍、力量、耐力和疲勞。但在統計學來說,運動按摩對柔軟度有明顯的好處,柔軟度改善能幫助跑步時生物力學上可以放鬆,以便最有效率地移動。

《物理治療雜誌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一項研究則顯示,按摩可以減輕跑者股四頭肌的疼痛強度;而其他研究也曾證實按摩可增加局部血流,進而減輕發炎,使訓練後受損的肌肉更容易恢復。甚至 2020 年最新研究分析指出,運動按摩可以促進心理恢復。

運動按摩
運動按摩能減緩延遲性肌肉痠痛和疲勞感

接受運動按摩的感覺是?

大多數人認為運動按摩是「深層組織按摩」的代名詞,確實沒錯,但運動按摩更像一個概括性術語。按摩時揉捏的動作往往使用手指頭、指關節、拇指甚至手肘做更多壓縮和大量擠壓,摩擦力能更深層地滲透到肌肉組織中,以癒合舊傷。

要注意的是,接受運動按摩時,疼痛不等於效益,太過用力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當你按摩時處於嚴重痛苦,那請大聲說出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骨科按摩治療師 Rosemarie Rotenberger 提醒:「疼痛和不適之間有一條細微的界線,每個人不同。深層壓力不同於按到深層組織,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誤解,實際上,治療師在特定肌肉上施加少少的壓力才有效。」

運動按摩之後,有點痠痛是正常的,甚至可顯示弱點區域。但如果是正確地按摩, 48 小時內通常緊繃感會消失,並感覺身體煥然一新,也就是說,運動按摩不會讓人感到不適。

運動按摩
運動按摩後有點痠痛是正常的,但一般48小時內緊繃感會消失

何時該做運動按摩?

很多人覺得運動按摩很揮霍,但事實上,請不要只在受傷時才做運動按摩!否則你會損失更多。每年與波士頓馬拉松精英運動員合作的按摩治療師 Anna Gammal 強調:「按摩不是奢侈品,是一項投資。」

如果經濟負擔的起,建議固定每 6 週進行一次運動按摩,即便是 30 分鐘都好。如果能固定做運動按摩,可以快速解決問題,而不用忍受痛苦或加重痛苦。

時間點上,在訓練完、伸展後做運動按摩,可以解決一些肌肉緊繃的問題,另外,賽前和賽後按摩能幫助促進運動表現和恢復。要注意的是,賽前按摩應該在前 2-7 天做,如果在賽前 48 小時內按摩,可能會使跑者在比賽當天處於痠痛之中;賽後按摩則建議在比賽完數小時至 48 小時內,安排對恢復有幫助的按摩。

不過,如果你已受傷,在做任何按摩之前應先諮詢專業醫師評估。因為按摩師沒有資格為你診斷傷害,而診斷結果可能會改變按摩師決定進行的按摩方式。

診斷可能改變按摩師進行的按摩方式
醫師的診斷結果可能會改變按摩師決定進行的按摩方式

接受運動按摩前須知

1. 建議找經骨科、復健科相關治療和評估培訓的按摩治療師,因為如果你遇到的慢性疼痛無法透過按摩解決,他較能知道如何轉介給其他專業。

2. 按摩前不要吃太飽。否則在飽腹狀態時面朝下躺會有不適感,按摩也會減慢消化速度。

3. 按摩前確保先補充水分。因為脫水會使筋膜和肌肉變硬,使按摩更加痛苦。

4. 按摩後如果感到痠痛,當晚可以泡濃縮浴鹽澡,有助消除痠痛。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走路一小時,能預防失智症的絕招

2017-06-03
書摘高齡健走保健知識庫

如同前面所介紹的,失智症患者早已高達四百六十萬人,再加上高危險群,人數便突破九百萬大關——這與糖尿病患者的人數已經不相上下。特別是八十歲以上的高齡者,據說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失智症。

失智症患者人數會如此大幅增加,其中一個原因應該與人類的長壽有關。當年紀越大,出現一定程度的癡傻也是理所當然的。正因為這屬於自然老化的一種,所以也無可奈何;問題在於那些年齡尚未過老,認知機能卻已經開始下降的人們。現在我們經常聽到諸如「血管年齡」或「骨骼年齡」之類的名詞,與此相同地,如果「腦年齡」比實際年齡還要顯著退化,那麼就會成為問題。人們總會等到變得無法工作、無法順利完成家事,甚至社會生活出現障礙時,才察覺到原來自己罹患了失智症。

走路一小時,能預防失智症的絕招 ©goqii.com

與年齡應有的狀態相比認知機能顯著下降的失智症患者人數增加之原因,與剛剛所提到的生活習慣病之增加有所關連。而當中更有著深厚關連的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較容易罹患失智症。

在日本就有研究發現,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增加,可能罹患失智症的人口就會增加。順帶一提,抽菸會讓狀況變得更糟,如果有抽菸的習慣,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會增為不吸菸者的二~三倍。因此,隨著高齡化持續進展,生活習慣病患者增加,罹患失智症的人數也年年增多,失智症對策已成為國家層級的課題。二○一五年一月,做為國家戰略,日本開始推行被稱為「新橘計畫」的失智症對策。

有問題的「新橘計畫」

這項計畫的內容簡單來說,就是由地區的開業醫師擔任「失智症支援醫師」,提升初級保健醫生對於失智症的應對能力,一旦發現有罹患失智症可能性的人,便介紹失智症的專門醫院,讓他們在那裡接受MRI ( 磁振造影,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或SPECT(單光子放射斷層造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檢查,若診斷為失智症,再開立抗失智症的處方。

老實說,我覺得這是個相當有問題的「戰略」。

首先是抗失智症的藥物,目前一共有四種,但不論哪一種都無法根本地治癒失智症,單純只是「抑止」失智症持續發展的藥物而已。海外的資料顯示,那些藥物對大約三~四成的人有效。另一方面,也有患者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變得更加暴躁或容易生氣,症狀反而惡化。抗失智藥中經常使用的「愛憶欣」(donepezil),有「從3mg 開始,兩週後一定要增量到5mg」的「規定」。然而一增量之後,原本脾氣沉穩的患者突然就變得容易興奮、生氣這種事情時有所聞。由於那是副作用,因此可以減少藥量或停止服用來改善,但卻有許多醫生會判斷為「沒有發揮效果」,進而繼續增量。可想而知,像這樣繼續增量下去,狀況只會更加地惡化。

此外,即使是對服用抗失智症藥後有得到療效、成功抑制了病狀發展的患者而言,藥效也不見得會永遠「有效」,就算持續使用,總有一天也會失去效果,因此我認為不應該過度期待抗失智症藥物。既然政府推行的「新橘計畫」不值得期待,那麼該如何是好呢?

首先,想要預防失智症,在被稱為失智症高危險群的「輕度認知障礙」(MildCognitive Impairment,簡稱MCI)階段時,就該開始注意。如果在MCI的這個階段裡不做任何對策,有五成的人會發展為失智症;但如果努力,還有可能回到原本的正常狀態。也就是說,只要在這個階段稍加注意,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預防失智症。

在現實中這已經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實際上,在什麼症狀都還沒有出現的階段,就已經可以進行「MCI篩檢」。這個篩檢會檢查當β類澱粉蛋白(阿茲海默症的病因)在腦內開始囤積時與其相關的三種蛋白質,然後以AD四個等級來評價MCI的風險。這項檢查只需要透過抽血即可完成,一般來說費用在二~三萬日圓左右。

抗失智藥中經常使用的「愛憶欣」(donepezil) ©http://juracare.co.za

邊動腦邊走路,預防失智症

如果接受MCI篩檢之後,被判定為「等級D:MCI的風險大,繼續放任會變成失智症」的話,該怎麼辦?

在現階段,已確認具有預防從失智症候補變為失智症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在腦中風發病後用來預防再次發生的「西洛他唑」(商品名: Pletaal)。在幾百種新藥的臨床實驗裡都毫無斬獲,最後從現有藥物當中尋找具有預防失智症效果的藥品時,所發現的就是西洛他唑。

然而目前以失智症為理由使用西洛他唑,在日本仍不適用於任何保險。西洛他唑可以適用保險的情況,僅限於預防慢性動脈閉塞症(動脈堵塞,血液無法傳送到末梢的病症)和腦中風的復發。

另外一個已有確證的失智症預防方法,其實就是走路。正確地來說,是一邊計算一邊走路。這是日本發現的研究事實,在愛知縣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所進行的研究中,聚集了由於β類澱粉蛋白沉澱而徘徊在罹患失智症邊緣的MCI患者們。他們讓這些人每天走路一小時,並且同時進行從五十開始不斷減三的算術。經過一年之後,腦內原本開始囤積的β類澱粉蛋白竟然消失了。

患者們所做的不過就是一邊計算一邊走路而已——一邊動腦一邊走路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個方法不論是誰、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以如此簡單的行為就能預防失智症,我想沒有不去實行的道理。

已經患有失智症的人,會是怎麼樣的呢?失智症的人會忘記自己吃過飯而繼續吃,進而變成葡萄糖成癮症之類的狀態。因此,雖然飲食也很重要,但在我的經驗裡,要用飲食來治療失智症是很困難的。

邊動腦邊走路,預防失智症 ©dailyhealthpost.com

就像預防一樣,其實要治療失智症,走路就是最好的方法

不過由於失智症患者容易在走路時因忘記目的或失去方向而迷路,所以我建議散步時要由照護者陪同。一起散步其實不只是對失智症患者有益,對照護者來說也有其好處。如同「照護憂鬱症」這個單字所言,相信在家照護時,可能會有很多狀況無法如意地進行,或是使人對未來產生茫然而感覺到壓力。越認真努力照護的人,就越容易累積壓力,一起散步也可以幫助重新振奮彼此的心情。

走路時人腦內會增產「幸福賀爾蒙」——血清素。此外,若是摟住手臂、牽手或是並肩一起走,也會分泌更多名為催產素的賀爾蒙。這種賀爾蒙具有讓女性在生產時收縮子宮或是分泌乳汁的效用,也被稱為「愛情賀爾蒙」,它能提高安心感、幸福感和信賴感。
因此,失智症的人會更加需要有人陪同著一起四處走走,只可惜現實當中的狀況往往容易相反。
經診斷為失智症之後,有些人會被送入精神病院或相關療養設施。結果由於患者本人知道「這裡不是自己的家」,產生了「想要回家」的抵抗,反而因此被施打鎮靜劑;又或者因為在醫院或相關設施中無法自由外出走動,結果一整天呆坐著度過。在這些狀態下,失智症都只會更加惡化。如果住進了像這樣的療養設施,每天盡可能地多走路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有某位寺院住持的每日服務,就是讓失智症患者們可以隨心隨欲地在廣大的占地內散步——像是放養那樣,結果這些患者們的失智症症狀都逐漸獲得改善。
失智症的人經常被認為容易迷路,或是以為讓這些患者們外出會給周圍的人帶來麻煩,因此常常被封閉在醫院、療養設施或者是一般住宅內,但這其實是不對的,失智症患者比任何人更應該多加行走。除了走路本身對腦部有良好影響以外,在外行走還可以藉機到商店街買買東西、和鄰居見面說說話,如此一來就會產生溝通和交流,這些刺激也都是重要關鍵。我認為走路對於失智症照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Tips
走路是預防失智症的最佳方法,也是最強療法。不讓患者多走路,或是阻隔他與社會的接觸,完全是錯誤的!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方言文化出版,長尾和宏著作《這樣走,90%疾病能預防:脊骨筋肉全伸展跨步法》一書。醫學博士,現任醫療法人裕和會理事長,長尾診所院長,著有多本話題暢銷書。1984年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大阪大學第二內科。1995年於兵庫縣尼崎市開業,從事全年無休的門診與365天24小時制的居家醫療。

日本權威醫學博士長尾和宏在書中提供三個站立訣竅,詳細解說意識丹田、肩胛骨和骨盆的方法;更透過三大要點,傳授「脊骨筋肉全伸展跨步法」的行走秘訣,讓骨幹筋肉在行走時能完全伸展、活化體內循環。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