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
  • 跑5K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跑10K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久坐族容易腰酸背痛,其實痠痛最根源的問題「肌肉無力」
1
久坐族容易腰酸背痛,其實痠痛最根源的問題「肌肉無力」
2
物理治療師指導運動治療
都做了物理治療 我一定要做運動才能根除痠痛嗎?
3
拒當低頭族!一分鐘幫你擺脫頸椎痠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久坐族容易腰酸背痛,其實痠痛最根源的問題「肌肉無力」

2020-05-06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核心肌群

許多上班族在坐在椅子上久之後,不知不覺就開始駝起背且姿勢也會變得歪七扭八,此外,或是背著重重的包包走路時,身體也是彎曲的,剛開始的時候可能不覺得怎麼樣,但久而久之就開始覺得腰痠背痛。其實這是因為體內的核心肌肉沒有被訓練到,只要把核心肌肉找回來,長久的酸痛也可以跟著改善。

久坐族容易腰酸背痛,其實痠痛最根源的問題「肌肉無力」 ©wellershillphysio.com.au

腰痛最根源的問題其實是肌肉無力

腰痠背痛的人都會希望,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直接解決疼痛就好了,但是不管是吃的、喝的、貼的,或是護腰護帶,或是用運動保養腰部,只要能改善這種狀況,相信大家都會想去嘗試。 但必須要先說明的是,腰痛不是一天造成的,當然也不可能一天就好。腰痛之所以會發生,雖然是因為骨骼移位,或是神經的壓迫,但真正的根源是核心肌群的力量不足,所以必須要訓練核心肌群,同時改變姿勢才有機會可以遠離腰痛。

©flexispot.com

核心肌群重要性

身體核心是所有運動的基礎,它能增加上我們半身以及下半身的活動性,直接啟動肢體的效能,穩定人體脊柱、胸廓和骨盆,以對抗這些運動所產生的壓力或加諸在表面的外界張力。核心肌群是圍繞在腹部與下背的肌肉,在每日的生活功能上扮演著關鍵的的角色,它能在腹腔裡面形成壓力,使內部器官固定在位置上,並幫助氣體和體內的廢物從肺部排出。現代人大多數的生活都是以坐姿生活為主,這表示我們的核心肌群是不被活動的。假如經常不訓練核心肌群,我們將會失去日常的活動能力,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其他肌肉可能會前來接替原本該核心肌群的工作,可能會導致肌肉發展不均衡。姿勢不良就是現在許多人常見的例子,長期姿勢不良會造成髖部和臀部肌肉發展不均,導致下背部疼痛。

腰痛的人需要多訓練核心肌群

要訓練核心肌群,不只需要單一練習,還需要全身訓練。像只利用仰臥起坐來訓練腹肌,雖然可以讓單一的部位肌肉練壯,但沒有身體整體的配合,使用肌肉的時候還是會覺得緊繃,就像是參加拔河比賽一樣,不能只有一個人出力。所以在訓練的時候,最好可以從正確的站姿、坐姿開始,最後加練一個棒式是比較能訓練的方式。然而棒式(Plank)雖然是有效又熱門的動作,但是並不是撐著就有效果,若姿勢不正確恐適得其反且手肘或肩膀關節受傷的人不適合做棒式,以免對關節造成負擔。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POPSUGAR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動晰物理治療所
動晰物理治療所

都做了物理治療 我一定要做運動才能根除痠痛嗎?

2020-03-13
動晰物理治療所運動部落運動恢復運動傷害保健

如果只有被動治療就能讓痠痛症狀好起來,那當然是物理治療師所樂見的,因為對物理治療師來說,這樣還比較輕鬆,為什麼?
1. 不用花時間教個案自我運動
2. 不用督促他回去有沒有做
3. 不用隨個案的進步去調運動治療的等級和強度
4. 不用因為個案不遵從醫囑沒做運動而來來回回卡關

然而,物理治療師指出,大部分的人都需要運動治療!

物理治療師指導運動治療
都做了物理治療 我一定要做運動才能根除痠痛嗎?

重點整理

■ 少數個案透過徒手治療就可以痊癒,但大部分的人都需要運動治療。

■ 運動治療的時間長短視患者本身的嚴重程度、所處環境、想達到的目標而定。

■ 針對慢性疼痛者(疼痛問題>6個月),平均需要 8-18 個月的訓練時間。

那我還需要徒手治療嗎?

有時候,徒手治療是為了運動治療作「準備」。協助個案解開僵硬的筋膜、關節,恢復身體平衡,再執行運動治療會更有效率。但有些個案其實是不需要徒手治療的,光是透過動作控制訓練,就能讓他的症狀消失一半以上! 當然有些個案確實是徒手治療就可以痊癒,但這部分是少數,我們這次先不討論這部分的族群,因為大部分的人真的都需要運動治療。

如何透過運動治療走上痊癒之路?

首先,物理治療師還是一樣會有臨床評估,觀察動作、步態、姿勢…等,搭配病人的主訴和更進一步的理學測試,確立治療方向。當我們解開了其中一個關卡,要讓個案能維持效果的關鍵就是:

1. 找出動作控制的失能和肌肉不平衡的原因。 
2. 要求個案回家持續自我訓練 。
3. 維持關節的活動度、肌肉的長度和正常的收縮活性、神經的延展度…等。

當這些動作控制和肌肉的平衡都達到大腦可以下意識地掌控時,就是畢業的時候囉!

物理治療師協助運動治療
物理治療師透過運動治療協助使患者走上痊癒之路

運動治療要多久才有效?

基本上,時間的長短當然是看患者本身的嚴重程度、所處的環境、想要達到的目標而定。患者有認真執行運動的話,每次都會有進步,痊癒的時間和患者本身的目標有關。

「自身的能力要能夠超越環境給的壓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簡單舉例:
. 一個運動員如果膝蓋受傷,想回到場上打球,那他所需要的能力就是有能夠打完一場球賽的下肢肌力、耐力、控制、平衡、爆發力……等。
. 一個上班族想要久坐不會腰痛,那他就要有良好的下意識核心控制、良好的工作檯高度以及正確的坐姿和換姿勢的頻率。因為再好的姿勢,都會對局部的關節或軟組織造成一定的壓力和傷害。

研究怎麼說?

針對急性與亞急性的疼痛,若問題來自動作控制而非結構上的問題,患者有認真照治療師所給的治療計畫與劑量正確地執行 1-2 週,會有症狀的改善;8-20 週會改變肌肉徵召的模式(Stuge et al 2004; O’Sullivan & Beale 2007),而讓肌肉有下意識的良好控制 (Jull et al 2002; Stuge et al 2004)。針對慢性疼痛者(疼痛問題 > 6個月),平均需要 8-18 個月的訓練時間。

但是,除了訓練的強度和時間,有比訓練還要更重要的因素需要考慮進去,才能有良好的復原速度,這些原因包含: 社會環境因子、身體因素、心理因素。(Hendriks et al 2005; Scholten-Peeters et al; Comerford & Mottram, 2012, p. 15)

聽到慢性疼痛復原速度的數據,是不是嚇到了?

其實仔細想一下,你的身體有多長的時間處在疼痛的狀態,而不去管它。在這未來的 8-18 個月還是會一樣程度地痛下去,甚至更痛並且「有可能」對組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不過今天你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選擇訓練你的大腦、或是訓練骨骼肌肉本身的條件,來找回身體的主權、不再被疼痛控制,跟疼痛完全說再見!

祝大家都能面對疼痛、突破自我!

訓練骨骼肌肉
選擇訓練你的大腦或是訓練骨骼肌肉本身,有機會不再被疼痛控制
/ 關於動晰物理治療所 /
動晰物理治療所

動晰物理治療所的核心理念為「全人、科技、預防」,期望結合不同領域專長的治療師,建構最完整的治療方案。由不同治療師從不同面向解析問題,找尋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與治療方式。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拒當低頭族!一分鐘幫你擺脫頸椎痠痛

2016-09-26
趨勢伸展觀念保健知識庫

近幾年3C產品掀起巨大的風潮,更打破了人類生活的慣性,24小時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地上網,在餐廳裡、在捷運上、甚至在大街旁,全都低著頭滑手機。

人的頸椎共有7節,是活動度最高、彎曲度最大的一段脊椎,它具有支撐頭部重量、讓頭部活動自如和保護脊椎神經等3大功能。在人體中頸椎和活動量也很大的腰椎,是最容易老化和發生病變的脊椎。而長期使用電腦、手機,讓頭部長時間維持在一個不自然又不放鬆的姿勢下,讓頸脊過勞,反而是加速老化,臨床發現50歲以後是頸椎病變就醫的主要族群,多數電腦族和低頭族是年輕人。

 Pokemon GO(寶可夢)這款手遊在國外讓所有人為之瘋狂,不少台灣玩家也敲敲越獄搶先體驗抓寶的樂趣,而在2016年7月份寶可夢敲敲來台,讓全台人民不管男女老少都瘋狂,不管你在吃飯、上廁所、上班、坐公車、甚至在路邊,隨處可見沒有一個人不低頭在玩這款遊戲,但你們知道嗎?原本就已經3C產品不離手的我們,現在多了寶可夢這款遊戲,讓我們幾乎24小時都低頭泡在手機裡。

寶可夢 ©byggahus.se

脊椎運動可以有效的改變我們長時間盯著手機而讓身體產身的問題,它可以減緩我們肩頸酸痛,而脊椎運動可以帶來更持久療癒的效果。當你發現自己因為長期低頭使用手機而導致身體毛病慢慢浮來,一定要開始做脊椎運動,因為預防勝於治療,不然長期的痠痛會導致我們骨頭移位並壓迫到我們其它神經。

關於楊琦琳老師太P力脊椎體況管理運動學苑 執行長
TPM國際脊動健康管理事業 執行長
TPM脊椎運動墊 專利發明人
財團法人脊椎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脊動講師
TutorABC兒童脊動專題講座 講師
世界國際健康管理學會 脊椎體況管理主委
民視、東森、蘋果日報脊椎體況管理 媒體專家
台北市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 碩士
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 護理師
曾任松山醫院加護病房 護理師
著作:體重管理自己來,快樂享瘦一輩子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
  • 跑5K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跑10K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