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肌力很重要! 研究發現肌力弱較容易出現憂鬱症狀
1
肌力很重要! 研究發現肌力弱較容易出現憂鬱症狀
2
翹臀沒有力量訓練不可能自然呈現?  整外醫師教你臀部美學標準數據化
翹臀沒有力量訓練不可能自然呈現? 整外醫師教你臀部美學標準數據化
3
帥氣健身男自創減肥法,一天一餐只吃4000大卡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肌力很重要! 研究發現肌力弱較容易出現憂鬱症狀

2019-08-06
話題 健身 新知 重量訓練 體適能 上半身肌群 下半身肌群 增肌補帖

肌力的重要性可不只影響健康和運動表現!新加坡最近一項新研究指出,肌力跟憂鬱、焦慮症狀有關聯性。上肢肌力較弱者憂鬱症狀的可能性高出 68%,下肢肌力較弱者則高 33%,這意味著為了你的身心理健康著想,趕快加入健身的行列吧!

肌力很重要! 研究發現肌力弱較容易出現憂鬱症狀

以往我們都知道跑步等有氧運動讓心情愉悅、提升心理健康,而根據今年發表於《更年期Menopause》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肌力訓練不只能提升身體健康,也有益於心理健康!

研究團隊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蒐集了 1,159 名新加坡的婦科病人,年齡在 45-69 歲之間,透過問卷評估這些婦女的憂鬱/焦慮症狀嚴重程度、發生頻率,以及平時的活動程度。其中 181 名(占 15.9%)被確定為患有憂鬱/焦慮症徵兆。為了評估受試者的上半身力量,每位婦女都接受了手部握力測試;下半身力量則讓她們進行椅子站立測試等功能性體適能檢測項目;最後,她們進行整體速度測試(正常步行 6 公尺,接著平衡步行 6 公尺在相距 20 公分的兩條線之間)。

研究發現,上半身肌力較弱的人出現憂鬱/焦慮症狀的可能性,比上半身肌力較強的人高出 68%;下半身肌力較弱者出現憂鬱/焦慮症狀的可能性,比下半身較強者高出 33%。研究證實在新加坡中年婦女身上,上下身肌力較弱與憂鬱和焦慮症狀有關聯。

上半身肌力較弱的人出現憂鬱/焦慮症狀的可能性,比上半身肌力較強的人高出68%(圖僅為示意)

運動會增加大腦的血流量,增進腦細胞之間的連結,同時啟動體內多重「快樂荷爾蒙」,如腦內啡、血清素與多巴胺,因此改善情緒、激發愉悅感。大家都知道做跑步、騎單車等有氧運動能獲得上述正面影響,但在健身房裡重訓也有相同效果嗎﹖

根據 2010 年發表於《美國生活方式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肌力訓練可能對你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積極影響,而中樞神經系統有助於產生許多大腦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這些都與增進心理健康有關。

雖然,前述研究只證實肌力與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的可能性有關連,而不是探討運動是否真的能改善中年婦女的憂鬱和焦慮症狀。但這項研究結果與過去的研究一致,為肌力訓練找到了提升情緒的好處。

阻力訓練減少了成年人的憂鬱症症狀

此外,2018 年發表於《美國醫學雜誌(JAMA)》一項對33個試驗進行的整合分析研究,也指出相似結果﹕無論訓練時間多長、訓練強度多高、完成的組數與次數多寡,阻力訓練都減少了成年人的憂鬱症症狀。

資料來源/Bicycling US, Menopaus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翹臀沒有力量訓練不可能自然呈現? 整外醫師教你臀部美學標準數據化

2022-10-21
臀部肌群下半身肌群瘦身健身話題

約二十年前,大家還都認為適宜的皮下脂肪層才能體現女性的柔美。在幾十年前的中西畫作裡出現的,要麼是纖細柔弱的女子,要麼是高大健碩的美人,我們幾乎找不到今天流行的女性健美形象:保持極低體脂率的同時還有明顯的胸臀等女性性徵。在今天,運動健身產業開始不遺餘力地宣傳健身所帶來的好處,還給女性身體各個部位取了很多名詞:馬甲線、比基尼橋、腰窩、大腿縫等等。

翹臀沒有力量訓練不可能自然呈現?  整外醫師教你臀部美學標準數據化
翹臀沒有力量訓練不可能自然呈現? 整外醫師教你臀部美學標準數據化

在我小的時候,明顯的性徵特點是讓人感到難為情的。中學時期的「小流氓」曾信誓旦旦地告訴我說,看女孩走路時能不能併攏大腿,就能判斷這姑娘還是不是處女。王朔在小說《動物兇猛》裡記錄了幾十年前的北京大院子弟這樣罵人:「一看就是圈子,屁股都給X圓了。」

翹臀並不是女性生殖力強的表現,脂肪的堆積和寬大的骨盆才顯現出豐富的營養和易於分娩的骨產道。我們觀察一下處於發情週期的哺乳動物高高翹起易於交媾的臀部,就會明白翹臀意味著更強烈的性吸引力。古代先民會把豐收莊稼和生殖繁衍聯想在一起,那個時期的雕塑作品,常有巨大誇張的男女性器,這是明顯的生殖崇拜。而性愉悅與生殖功能的分離,是現代工業社會的特點。

上圖:油畫《沙發上的奧達麗斯克》,下圖:素描《宮女》 作者:弗朗索瓦.布歇。布歇是18世紀法國洛可可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情色意味濃厚。對比兩幅畫中女子腰部臀部之間脂肪堆積的不同,上圖女子腰骶部和
上圖:油畫《沙發上的奧達麗斯克》,下圖:素描《宮女》 作者:弗朗索瓦.布歇。布歇是18世紀法國洛可可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情色意味濃厚。對比兩幅畫中女子腰部臀部之間脂肪堆積的不同,上圖女子腰骶部和臀溝上方形成V區。據說法王路易十五看見《沙發上的奧達麗斯克》後不久,模特兒奧達麗斯克就成了他的情婦。
油畫《消失的普勒阿得斯》,作者: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畫中女子具有比例適中的臀部和圓潤的曲線,符合大眾傳統的審美。想實現臀皺襞由內向下外側傾斜(圖中紅線所示),使臀部內側和兩大腿之間形成菱形空隙,就需
油畫《消失的普勒阿得斯》,作者: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畫中女子具有比例適中的臀部和圓潤的曲線,符合大眾傳統的審美。想實現臀皺襞由內向下外側傾斜(圖中紅線所示),使臀部內側和兩大腿之間形成菱形空隙,就需要深蹲這類的力量訓練來增強臀大肌,否則隨著年齡增長,水平或者向外上傾斜的臀皺襞會因為鬆弛下垂而會失去美感。

實際上,現在健身愛好者極力標榜的翹臀,沒有專門的力量訓練是不可能自然呈現的。不同的族裔本來有不同的身材特點,對臀部也有不同的審美認知。拉美人會希望臀部的內外側都很豐滿;非洲人則會期望擁有更加巨大的臀部,這種豐滿的臀部曲線應該延續到大腿外側;而華人通常認可比例適中的圓潤臀部。

因此,今天不同人群對臀部美學特點的認知有很大的差異,整形外科醫師為了清楚地區分這種差異,對臀部做了美學單元分區。

臀部美學標準
臀部美學標準

臀部最高點至股骨大轉子的距離除以股骨大轉子至恥骨聯合最高點的距離,得到的就是臀部突度。許多女性因為長期穿高跟鞋使腰椎反曲,使骨盆前傾,卻給人以臀部上翹的錯覺。

 

油畫《哀歌》,作者:威廉.阿道夫.布格羅。臀部最高點至股骨大轉子的距離除以股骨大轉子至恥骨聯合最高點的距離,得到的就是臀部突度(圖中綠線所示),飽滿的臀部突度應達到2:1。腰臀比是判定中央型或內臟型肥
油畫《哀歌》,作者:威廉.阿道夫.布格羅。臀部最高點至股骨大轉子的距離除以股骨大轉子至恥骨聯合最高點的距離,得到的就是臀部突度(圖中綠線所示),飽滿的臀部突度應達到2:1。腰臀比是判定中央型或內臟型肥胖的指標之一,一般認為接近0.7是最佳比例。

隆臀可以通過植入假體完成,但是這種手術的併發症較多,效果也不好。 目前 90% 以上的臀部整形手術還是採用自體脂肪移植的方式,即通過改變腰臀部的脂肪分布來實現。

為了提高脂肪細胞的存活率,在抽取腰腹部的脂肪時應該注意避免過大的 負壓,然後離心分離出脂肪細胞。儘管如此,仍會有差不多 1/3 的脂肪細胞會 遭到損壞。如果單側臀部需要 600-1000 毫升的脂肪細胞,則應該抽吸製備 1800- 3000 毫升的脂肪顆粒。有文獻指出,單側臀部自體脂肪注射量最大可以達到 1800 毫升以上。

從骨膜到皮下,分層次注射可以保證脂肪均勻分布。皮下血腫會毀掉隆臀手術,因此術後必須用紗布壓迫包紮並讓患者穿戴彈力服。

資訊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劉韜滔 著《整形密碼:整形手術背後的科學與美學》一書。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的醫美科普全解析。

美容醫學(醫美)近年極速發展,愛美人的需求劇增。然而相較於其他醫學專科,整形外科高度市場化,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良莠不齊以及資訊不對稱,讓人們對醫美整形既好奇又感到神秘。因此,作者劉韜滔博士撰寫出這本為一般大眾而生、人人看得懂的醫美科普書。

《整形密碼》以100餘幅世界名畫和解剖示意圖,講解眼、鼻、顎面、乳房、臀部、皮膚等全身10大部位常見整形手術方案,同時穿插歷史故事、社會心理、審美風潮等知性內容,有趣易懂不枯燥。讀者既能在欣賞藝術名畫同時瞭解人體結構和醫學知識,又能學會以審美的視角看待人體,釐清以往對整形的盲區和誤區。

【本書特色】

這本書不只教你如何變美,更教你如何審美。

★涵蓋全身 10 大部位,從眼、鼻、臉部到胸、臀,從私處到皮膚、毛髮,講解 30 多種經典整形手術方案、適應症和併發症,看懂什麼樣的需要需要採取何種手術。
★作者 + 審訂者雙重整形外科專業,知識權威可靠。本書是依據正規科學文獻、手術圖譜撰寫而成的醫美科普全解析。讓讀者往後遇到醫美術語不再被來路不明的資訊迷得眼花撩亂。
★以 100 餘幅中外名畫畫中人作模特,配合醫學解剖圖,生動詮釋人體的美麗與修整。將醫美整形與藝術畫作跨界結合,形式獨特。
★科學與人文相結合,將專業知識大眾化。穿插歷史故事、社會心理、審美風潮,讀來有趣易懂不枯燥。

• 更多《整形密碼》資訊 請點此 

《整形密碼:整形手術背後的科學與美學》
《整形密碼:整形手術背後的科學與美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帥氣健身男自創減肥法,一天一餐只吃4000大卡

2017-06-23
健身趣味飲食方式飲食瘦身話題

有在從事健身的人對飲食方面應該不陌生,一般來說攝取太多高卡洛里的食物都會照成肥胖。但是在紐澤西有一名34歲的健身男子名叫布雷克·霍頓(Blake Horton),他每日只攝取一餐,則一餐的熱量約4000卡路里,這個奇特的飲食方式不僅沒讓他發胖,還讓他有著完美結實的身材。

布雷克·霍頓(Blake Horton)一日攝取4000卡路里 ©翻攝Youtube/Blake_201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布萊克以前都是擁有胖胖的體型,當過30歲後,意識到新陳代謝慢慢降低才開始減肥,當時他只靠飲食減肥,從多量多餐到每天三餐再到一天兩餐,但還每天都處於在一個飢餓的狀態。

布萊克:「為了身體健康、體型我開始節食,但這個方式讓我感到非常痛苦,每天滿腦子都是食物。時常週末我的好友們都會打來叫我出去喝酒玩樂,但是我在減肥也不能去,只能一直盯著牆上的時鐘等待我的一下一頓飯。」

有天布雷克再也受不了,決定把想吃的都集中在一餐,於是就發明了間歇性節食法。這個節食法就是將這一餐裡面攝取到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纖維,則裡面有足夠的營養以及大量的熱量能讓他一整天都能充滿飽足感以及動力,而一餐的熱量約4000大卡,非常驚人,像是一個牛肉大披薩約2600大卡,再加上一個起司漢堡540大卡、香蕉奶油巧克力,約900大卡。布雷克表示,每天只要吃下這一餐後,會一整天都不會餓,當自己吃完這一驚人的一餐後,就會上健身房開始健身。

在健身方面,布雷克每天都會做許多重量訓練、騎BMX來消耗熱量。

©dailymail.co.uk

布雷克會一邊製作這些食物還會邊開直播分享給他的粉絲們。

©dailymail.co.uk

布雷克的女友也會跟他一起每天製這4000大卡的食物並一起健身。

但是布萊克表示,這樣的吃法要因人而異,不是值得該效仿的做法。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