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瑜伽
  • 核心訓練
  • 跑5K
  • 增肌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觀念
  • 上半身肌群
  • 飲食
  • 下半身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揭秘NIKE ADAPT BB
1
揭秘NIKE ADAPT BB
2
NIKE 發布 NIKE ZOOM KOBE IV PROTRO
3
勝道之夜台北站落幕 P力貓代表台北晉級決賽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揭秘NIKE ADAPT BB

2019-01-18
配備館 球類 籃球 NIKE 鞋子

能擁有一雙真正合腳的實戰球鞋,是一件既複雜而又因人而異的事情。以籃球運動為例:在一場比賽中,跑動可能會使雙腳的尺寸變大將近半號。開始運動時覺得舒適的貼合程度,或許在中場後就會感到壓迫。因此,“理想貼合度”的訴求也伴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為雙腳在運動中的不同時間點,有著不一樣的需求,無論是受運動時長還是一些特殊動作的影響。

揭秘NIKE ADAPT BB

不斷改善球鞋貼合度是Nike創新歷史中的重要一環,但不管是Huarache、Flywire 還是Flyknit 等等,Nike創新產品中大概沒有哪一項科技在可調式貼合度上足以比擬2016年推出的第一雙動態調整鞋帶多功能運動鞋Nike HyperAdapt 1.0。

如今,Nike將動態調整科技Nike Adapt搭載到了最新推出的籃球鞋Nike Adapt BB 上。這項科技利用先進的動態調整鞋帶系統,將手機應用程式與硬體模組相互結合,把動態調整科技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Nike創新副總裁及創意總監Eric Avar說道:“我們刻意選擇了籃球這項運動率先應用Nike Adapt 科技,因為籃球運動員們對球鞋性能有著複雜的需求。一場籃球比賽中,運動員雙腳的需求會發生變化,他們有時需要放鬆雙腳促進血液循環,有時則需要重新綁緊鞋帶,而這對於提升運動表現來說相當重要。”

Nike Adapt BB 及其應用程式在進行同步後將可能實現反覆運算升級 -

工作原理

當球員穿上Nike Adapt BB 後,專門打造的感應器會自動感應到雙腳所需貼合度,並根據其調節至合適的鬆緊程度,而其腳下綁線的強度(約等於普通降落傘拉繩的強度),則足以確保雙腳在不同移動模式下都能獲得足夠的包覆性能。

此時,球鞋的“大腦”——FitAdapt 科技將開始發揮它的神奇功效。透過手動點擊球鞋下方按鈕,或使用智慧手機上的Nike Adapt 應用程式,運動員能夠調整鞋子在不同時刻所需的不同貼合度。例如,比賽暫停時球員可以為雙腳鬆綁,並在重新踏上球場之時再次綁緊鞋帶。在後續推出的功能中,球員們甚至還可以在熱身時設定特定的鬆緊度。另外,運動員還可以在日後獲得更加精準的貼合度以及持續更新的數位化服務體驗。

透過球鞋上的按鈕或使用手機上的應用程式實現貼合度的鎖定
外層鞋面採用的高強度Flyknit,與內靴部分的QuadFit 網面材料提供足夠的舒適性與包裹性支撐
中底採用Cushlon 泡棉

測試過程揭秘

與HyperAdapt 1.0 一樣,Nike Adapt BB 的誕生同樣經歷了一系列嚴格測試,包括衝擊測試、極端溫度測試,還有數以萬計的穿戴週期測試,以及模擬了腳部大量出汗等情況的防水測試。

以下過程展示了Nike Adapt BB 是如何在Nike研究員們的手中,成為了Nike歷史上經歷測試最多的一雙鞋:

- 30,000次衝擊測試,平均每次承受780磅(約353.8公斤)壓力
- 2,900次不間斷由緊至鬆的綁鞋帶測試
- 40,000次按鍵測試
- 5,000次從左至右的抗扭測試
- 140華氏度(約攝氏60度)+85%濕度極端測試
- 3分鐘內噴射80加侖(約300公升)水量的防水測試
- 300英里(約482公里)奔跑測試

而終極的考驗則需要世界級水準的運動員才得以實現。這也是為什麼Nike的設計團隊會邀請一群菁英級職業球員,前往位於俄勒岡的Nike總部,為他們安排了一系列訓練和5對5全場比賽,對Nike Adapt BB 進行全方位的實戰演練。這其中就包括了波士頓塞爾提克隊的前鋒Jayson Tatum。

Jayson Tatum實著Nike Adapt BB

Nike Adapt BB 及其應用程式在進行同步後將可能實現反覆運算升級。首次搭載在籃球鞋上用於提升可調性的FitAdapt 科技,接下來將會被運用到Nike其他類別的產品中,滿足不同環境下的各種需求。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 發布 NIKE ZOOM KOBE IV PROTRO

2019-02-14
鞋子籃球球類配備館

當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思考自己的第四雙簽名球鞋該如何設計時,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世界上頂尖的足球前鋒穿著低幫足球鞋,而同樣參與高強度運動和對抗的籃球運動員,卻普遍認為高幫設計是最適合的?

NIKE 發布 NIKE ZOOM KOBE IV PROTRO

科比告訴耐克創新副總裁及創意總監艾瑞克·埃瓦爾(Eric Avar),他想耐克能夠為他創造出一雙非常輕盈的低幫籃球鞋。現在那雙讓科比得償所願的Nike Zoom KOBE IV 即將再度發售兼具性能與經典外觀的Protro 版本。

在2009年發布之初,Nike Zoom KOBE IV 便證明了輕質和低幫設計的籃球鞋即便在高競技水平的比賽中仍舊可以給予球員極佳的支撐。它並非第一雙耐克低幫籃球鞋(1972年的Bruin 就是與其截然不同的一款低幫鞋),但它對籃球比賽產生了極大影響,因為它將籃球鞋向低幫的轉變與一位球員聯繫到了一起。在如今人才輩出的聯盟中,低幫籃球鞋出現在各個位置的球員腳下,從靈活的控球後衛到高瘦的前鋒再到強有力的中鋒。

NIKE ZOOM KOBE IV PROTRO

元年球鞋搭載的科技在當時頗為前衛。採用纖薄、強韌的尼龍纖維支撐鞋面的Flywire 結構,已經在發布前一年的Nike Hyperdunk(科比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穿著的鞋款)上首度使用。前掌LunarLite 泡棉、後掌Zoom Air 氣墊單元以及全掌Phylon 中底為雙腳提供快速緩震響應。

Nike Zoom KOBE IV Protro 採用96年選秀日配色,從黃蜂隊的色彩汲取靈感,並增添部分革新後的性能特點,包括改進的外觀輪廓、更圓滑的後跟線條,以及更大面積的外底,以提供更大的抓地力。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勝道之夜台北站落幕 P力貓代表台北晉級決賽

2017-10-16
賽事籃球球類話題

2017勝道之夜籃球3X3城市爭霸賽首站台北站落幕,冠軍由P力貓隊奪得,將代表台北前進明年的全台總決賽,成為首支晉級的隊伍;決賽現場也邀請劉畊宏、黃志瑋及前SBL球員游育倫與現場球隊切磋球技。

勝道之夜台北站落幕 P力貓代表台北晉級決賽

勝道之夜台北站決賽於15日晚間7點在COMMUNE A7正式展開,16支晉級隊伍在抽籤之後輪翻上陣,儘管決賽隊伍實力更堅強,P力貓一上場就取得8連勝,迅速拉開與其他球隊的差距,最終以9勝2負,29分的積分晉級決賽;對手是取得7勝1負的抱腿時代,第三名酷媽防蟑廚具則以1分之差,無緣晉級。
 
冠軍賽由積分最高的兩支球隊進行三戰兩勝的較量,雙方戰況激烈,直至最後一場比賽才分出勝負,首場比賽抱腿時代率先以8比7先下一城,不過隨後P力貓經過調整,以7比6及15比2搶下後兩場比賽的勝利;賽後P力貓隊黃亞中表示,對方的切入很強,首場比賽結束後有針對內線補位做調整,才收下勝利。冠軍球隊P力貓將代表台北參加明年的全台總決賽,同時將獲得由周杰倫創立的服裝品牌PHANTACi獨家為勝道之夜打造的城市代表球衣,屆時P力貓隊將穿著這件球衣參加決賽。

周杰倫創立的服裝品牌PHANTACi獨家為勝道之夜打造的城市代表球衣

冠軍賽開打前,主辦單位特地邀請劉畊宏、黃志瑋與前SBL球星游育倫來到比賽現場「以球會友」,與現場球隊進行兩場表演賽,黃志瑋在比賽中投進4分球,劉畊宏更技癢演出灌籃秀,打完之後更直呼不過癮,加碼舉行第三場,他說「到第三場才比較熱開」;臨時成軍的三人也表示勝道之夜的規則非常特別,打起來很過癮,黃志瑋也笑說「我不知道現在三打三這麼激烈」。

P力貓隊陣中的前SBL球星鄭力勛表示,這兩天比賽深刻感受到現場比賽的熱鬧氛圍,笑說「本來想找朋友組團來加油」,四位球員也對休息室讚不絕口,特別是防護員隨侍在側,讓他們能夠立刻處理身體的突發狀況。

冠軍賽開打前,主辦單位特地邀請劉畊宏、黃志瑋與前SBL球星游育倫來到比賽現場「以球會友」

勝道之夜台北站決賽順利落幕,高雄及台中場次分別將於11月11日及12月2日開打,兩場次熱烈報名中,各項比賽資訊請上2017勝道之夜籃球3X3城市爭霸賽官方網站:http://www.3x3bbl.com/

資料提供/寶悍運動平台
責任編輯/妞妞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 健身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瑜伽
  • 核心訓練
  • 跑5K
  • 增肌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觀念
  • 上半身肌群
  • 飲食
  • 下半身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