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洗冷水澡可以幫助重量訓練成效?這三個理由讓你不洗不行
1
運動後洗冷水澡
洗冷水澡可以幫助重量訓練成效?這三個理由讓你不洗不行
2
破PB
想破PB? 這4種跑步障礙必須先排除
3
主動肌、拮抗肌與協同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洗冷水澡可以幫助重量訓練成效?這三個理由讓你不洗不行

2020-02-21
知識庫 運動生理 觀念 減脂 增肌

重量訓練完的你會洗冷水澡還是熱水澡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熱水與冷水在以前有什麼差異。在距離現今幾千年前的地中海將冷水池當做浴池系統裡很重要的一項組成,因為,它們比熱水池要來的珍貴;這是因為熱水很容易透過加熱而成,但在當時要將水變成冷水或冰浴可就沒這麼簡單。

運動後洗冷水澡
洗冷水澡可以幫助重量訓練成效?這三個理由讓你不洗不行

時至今日,還是有許多的信仰或教徒會在瀑布下進行沖洗沉思,其主要的功用是能讓人透過冷水的刺激相互作用,來達到測試人體的極限。當然,在過去冰浴也是許多菁英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後,讓身體肌肉快速恢復的方式。

冰浴幫助恢復?

根據國外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在運動24小時後 (不論運動類型)採用冰水浴的受試者與運動後什麼恢復都沒做的人相比,有採用冰水浴的受試者會覺得肌肉痠痛感較低,像是美國知名超跑好手查理恩格(Charlie Engle),他在結束每天的跑步之後,都會站在海水裡浸泡5分鐘。但是,有些研究發現,雖然運動員在採用冰水浴後肌肉痠痛能改善且更快速的恢復他們原本的運動表現,但是生理數值的恢復並沒有明顯上升。理論上我們藉由冷療來降低組織溫度與代謝,以減少組織缺氧的續發性傷害,這樣的概念只在動物實驗中被證實,由於很難真的將人體肌肉降到能降低組織代謝的溫度,所以運動後冰水浴的效果可能不是來自於減少組織缺氧的續發性傷害。

那重量訓練完洗冷水澡對我們有哪三種好處?

1.促進新陳代謝

首先,人體會通過稱為生熱的過程燃燒脂肪以獲取熱量,當你的身體處於寒冷之中,將大大增加脂肪燃燒以維持體內平衡。印度烏吉爾SDM自然療法與瑜伽科學學院Naturopathy Clinical於2014年進行的一項研究「水療法對人體各種系統的科學循環效果」得出的結論是,當人體浸入14°C時可以使得新陳代謝率提高350%。

另外,還發現冷水可以刺激棕色脂肪組織(BAT),當我們體內的棕色脂肪組織被活化後,就能提高20%的基礎代謝率;研究指出,連續六星期、每天2小時待在攝氏17度房間內,或是連續10天、每天留在攝氏15~16度的低溫環境6小時,棕色細胞活性會顯著增加。

燃燒熱量才能減輕體重
冷水可以刺激棕色脂肪組織(BAT)提高20%的基礎代謝率。

2.增加睪酮激素

冷水澡可以增加人體睾丸中脱氧核醣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質合成的最佳溫度?為了確定這項問題,日本大阪大學泌尿科作了一項實驗,分別在28°C、31°C、34°C和體外37°C時,滲透到睾丸組織內的3 H-胸苷(3H-thymidine)、L4C-尿苷(l4C-uridine)和14C亮氨酸(14C-leucine)濃度變化,結果表示DNA合成在31°C時最大,並且會有更高度的敏感性;而RNA和蛋白質合成則在34°C和37°C時最大,這點將完全取決於溫度之間的變化。

DNA & RNA

去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又稱脫氧核醣核酸,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每個糖單位都與四種鹼基裡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胺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是一類由核糖核苷酸通過3',5'-磷酸二酯鍵聚合而成的線性大分子。RNA有著多種多樣的功能,可在遺傳編碼、轉譯、調控、基因表現等過程中發揮作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根據這些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我們人體的睾丸能在較低的溫度下獲得高度的敏感性,另外,洗冷水可以減少皮質醇(Cortizol,又稱壓力荷爾蒙)對於睾丸激素的負面作用,皮質醇過高將會導致庫興氏症候群,這很容易造成高血壓、向心型肥胖、滿月臉、肌肉無力、骨質疏鬆和粉刺等等的生理問題。

3.思緒更加清晰

一般我們都會關注於肌肉成長與是否能安穩入睡的關係,但洗冷水澡能刺激抗抑鬱的內啡肽(endorphin)釋放,並加速活化神經系統和提高新陳代謝,讓神經與身體能快速的連結起來,這如同我們一早起床頭腦昏沉之下,沖冷水澡或是以冷水洗臉,就能讓精神與思緒立刻獲得清醒一樣的意思。

這裡試著回想一下,當你開始接觸重量訓練時最期待的成果是什麼?如果是為了能變得更加強壯(增肌),那增加睪酮激素對你有相當大的幫助;或是要減重、瘦身雕塑體型(減脂),那加強新陳代謝率與脂肪燃燒效能,將是你當下最需要的,而最後一項思緒更加清晰相信沒人願意自己腦帶不清楚吧!所以,現在開始每天洗5分鐘的冷水澡試看看,它會對你有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資料參考/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破PB? 這4種跑步障礙必須先排除

2019-07-01
跑步訓練觀念運動生理跑步知識庫

認真的跑者常將破個人最佳成績(破PB)視為目標,每個人都想破PB,但「跑得更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以下從比賽時最常發生的「上氣不接下氣」、「鐵腿」、「吃力跑卻沒變快」、「想放棄」等4種常見障礙著手,先避免這些事發生,就能往破PB大步邁進!

破PB
想破PB? 這4種跑步障礙必須先排除

過去我們認為雙腿越跑腳越像鉛塊一般沉重,是因為乳酸堆積造成的。但近期的科學研究發現,每種感覺都對應著你體內不同的微小危機,這些加總起來決定你能跑出多快的配速。

2015年,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聚集在美國聖地牙哥招開一項特別會議,分享他們對耐力運動的最新研究,並討論從代謝物、精神疲勞、熱量到水合反應等影響跑步的諸多因素。最終他們的研究結果,有助於解釋以下常見的跑步障礙﹕

1. 我上氣不接下氣

原因:缺氧

發生時機:開跑後不久

解決方案:「啟動」熱身,包括持續的激烈奔跑

間歇訓練是跑者最累的練習之一,尤其剛完成第一組時總是氣喘吁吁、心跳加速。但當下一組繼續時,通常你會感到容易一些。英國艾希特大學運動生理學家Andrew Jones博士表示﹕「間歇訓練時,你每一組的呼吸頻率實際上沒有下降,狀況漸入佳境是因為你對這種強度已適應。而氣喘吁吁的主因是雙腿需要的氧氣與心肺能供給的氧氣之間暫時不協調。」

進一步解釋,開跑後肌肉需要更多的物質能量和氧氣,但身體其他部位的反應時間取決於每個人不同的攝氧動力學,在這之間的短暫缺氧會觸發信號,使你的呼吸和心率加速、血管擴張,等到開跑2-3分鐘內,你的肌肉將得到足夠氧氣。然而,暫時的缺氧可能造成持久影響,為了補足能源短缺,於是身體透過「無氧解醣反應」來分解事先儲備的醣類以提供能量,醣類分解的結果產生大量乳酸堆積在肌肉,使肌肉痠痛感到疲憊。

為了對抗缺氧,Andrew Jones提出名為「啟動」的熱身方法,目的是在開賽前先經歷第一次疲勞並恢復﹕開賽前10-20分鐘先做持久且高強度的跑步,例如以5K配速跑45-60秒,這樣可擴張血管,同時讓你在開賽前有足夠的恢復時間。

短暫缺氧會促使呼吸和心率加速、血管擴張

2. 我跑得越來越辛苦,但實際上沒比較快

原因:肌纖維徵招效率低下

發生時刻:10K或半馬賽事中持續的中等強度跑步

解決方案:訓練你的快縮肌纖維以提高效率

半馬里程的前段經常感覺很輕鬆,因為你的跑速不足以累積太高的乳酸水平和其他代謝物;而且不像全馬比賽,你的跑步距離也不足以把身體燃料燃燒殆盡。但為什麼半馬跑到最後仍不可避免地跑到厭世呢﹖

哥本哈根大學一項有關有氧動力學的研究可以回答。在以半馬配速或更快的配速持續奔跑過程中,維持這速度所需的能量以及氧氣量逐漸增加,在10或20分鐘過程中,你的攝氧量(即每1分鐘所消耗的氧氣量)可能會向上提升25%,這時你將越來越難掌握同一配速,而這是徵招肌纖維效率低的結果。

當開始跑步,你自動徵招了大部分的慢縮肌(紅肌),這類肌纖維具有非常高的有氧能力與疲勞阻力,但收縮速度慢,屬於低強度、長時間運動的肌肉類型。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每個肌纖維開始疲勞且燃料不足,為了取代它們,你的大腦會徵招快縮肌(白肌)纖維,此時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氣才能提供相同的跑步功率。

此時,要解決問題就得訓練你的快縮肌,讓這通常用於爆發性運動的肌纖維提高效率。(延伸閱讀﹕當訓練好這個肌肉纖維會讓增肌成效較明顯)

3. 我的腿鐵到抬不起來!

原因:代謝物積聚阻礙肌肉收縮

發生時刻:撞牆期或比賽後段

解決方案:審慎配速

我們知道,鐵腿其實是由肌肉中的神經感覺接受器傳達到大腦的感覺,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如果試圖忽略這些信號,就可以無止盡的繼續跑下去﹖

為了找到答案,一項研究藉由注射物阻斷了參與者從腿部肌肉傳送到大腦的信號,並要求他們用盡全力騎自行車5公里,當任務完成,每位參與者幾乎累癱在地板上、有些人累到無法自己將腳踏板鬆開,沒有一個能正常走路。原來,盡管他們一開始暫時獲得了超人狀態,但只是開頭快,中途之後腿就不再回應大腦發出的命令了。

在大腦中沒有任何警告信號的情況下,代謝物的累積遠遠超過可直接干擾肌纖維收縮能力的水平。換句話說,代謝物產生的疲勞已不單只從「大腦傳送」,而是同時從大腦中樞和肌肉傳送出混合大的疲勞感。

鐵腿可能因為代謝物積聚阻礙肌肉收縮

4. 我放棄!

原因:負荷超載

發生時機:任何你把自己逼到極限的時刻

解決方案:訓練你的大腦

每位跑者原本都想在最後幾K關鍵時刻咬牙撐過去,但常常事與願違。英國肯特大學運動生理學家Samuele Marcora博士表示,為了阻止越來越強烈的慾望,所有形式的疲勞,如缺氧、代謝物堆積、過熱、脫水、肌肉損傷、燃料耗盡等等接踵發生,有助於讓你全面了解保持配速的難度。換句話說,「負荷」結合了身體各部位不同的疲勞信號,而無論在任何賽事都需要去面對這件事。

通常跑者花費大部分的時間來訓練肌力和心肺,但Marcora建議﹕改變主觀對負荷的感受,是另一種讓自己跑更快的方法。

即便許多研究已紛紛回答了改變負荷感受的技巧,如潛意識信息、腦部電極刺激、激勵性自我對話以及大腦耐力訓練等。但最大的問題是﹕究竟什麼是努力﹖這是一種心理狀態﹖或是肌肉收縮的感覺﹖科學已讓我們了解很多跑步時身理產生的改變,而下一階段偉大的訓練層次,將是對「大腦」的訓練。

訓練大腦讓自我感覺良好,也是另一種讓自己跑更快的方法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主動肌、拮抗肌與協同肌

2016-05-12
健身觀念運動生理話題

在健身動作中,幾乎所有的動作都是由「主動肌」、「拮抗肌」、與「協同肌」三者互相作用,藉由這三種肌群相互搭配,產生了各式各樣的訓練方式,然而也會因「主動肌」、「拮抗肌」與「協同肌」錯誤使用,產生代償作用,沒有訓練到正確肌群就算了,還造成受傷,更是得不償失。
對於這三種肌肉來說,並沒有固定哪一個肌群是「主動肌」,或是哪一個肌肉是屬於「拮抗肌」,而是藉由運動動作來判定,使用的肌群是「主動肌」、「拮抗肌」還是「協同肌」。
主動肌與拮抗肌是一種相反的作用,當主動肌運作收縮時,集結抗肌就會放鬆,反之,當主動肌方放鬆時,拮抗肌就會縮縮,也是因為這兩種肌肉的互相作用才能讓人體產生這麼多樣化的動作。

圖片來源:golfloopy.com

「主動肌」簡單來說,當今天訓練的目標肌群為「股四頭肌」做腿屈伸時,「股四頭肌」就是我們的主動肌,在訓練中,主要是由股四頭肌來出力做動作,或是要訓練的這個肌肉,就是我們的「主動肌」。

「拮抗肌」相對來說就是「主動肌」背面的肌群,當今天訓練的目標機群為「股四頭肌」時,「股二頭肌」就是我們的拮抗肌,在訓練中,「股四頭肌」在「放鬆」時,「股二頭肌」就會進行「收縮」,並藉由這個收縮的動作來幫助「穩定主動肌速度與角度」。

「協同肌」是「主動肌」在運動時,幫助「主動肌」維持動作或是保持平衡時,會使用到的肌肉就是協同肌。以「股四頭肌」做「腿屈伸」動作時,其他的腿部肌肉就是所謂的協同肌,藉由其他腿部的肌肉來達到穩定以及輔助的作用。

所有的訓練動作都是由這三種肌肉進行配合,所以對於他們得訓練與伸展都是必要的,不能省略任何一個肌肉的鍛鍊,當這三種肌肉出現肌力不平衡時,容易在肌力較弱的地方產生壓力,受到傷害或是肌肉緊繃。在運動之前若能夠了解這三個肌肉,對於之後訓練或是運動表現都能有幫助,以能夠減少運動傷害的產生。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