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顛覆「快」的定義!adidas全新Faster Than系列跑鞋輕量再升級
1
adidas SL20
顛覆「快」的定義!adidas全新Faster Than系列跑鞋輕量再升級
2
美70歲老人越野跑470Km,完成惡水超馬後加碼上惠特尼峰
3
2016富邦金控IRONMAN TAIWAN及澎湖5150國際鐵人三項賽 10月1-2日前進菊島澎湖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顛覆「快」的定義!adidas全新Faster Than系列跑鞋輕量再升級

2020-02-27
配備館 跑步 鞋子 ADIDAS

adidas以全新Faster Than系列跑鞋打破「快」的定義,讓「快」不再只是時間與距離的提升,而是設定自身目標並突破,並從挑戰中感受自我成長!Faster Than系列跑鞋集結品牌三款旗艦中底:BOOST、LIGHTSTRIKE及Futurecraft 4D中底,推出全新Ultraboost系列、SL20及4D 1.0跑鞋,多元選擇滿足不同跑步需求,透過絕佳反饋與緩震機能,協助跑者征服各式路面、超越極限。

adidas SL20
顛覆「快」的定義!adidas全新Faster Than系列跑鞋輕量再升級(圖為adidas首款LIGHTSTRIKE避震中底競速跑鞋SL20)

adidas旗艦跑鞋Ultraboost系列鞋款採用經調教的BOOST科技中底,提供舒適的能量回饋及避震效果,搭配ContinentalTM馬牌輪胎大底展現優異的抓地力與耐磨性。其中,Ultraboost 20搭載改良型Primeknit+針織鞋面提升包覆性及穿著舒適度,鞋身外緣則加入TFP紗線強化精準支撐;Ultraboost PB則選用adidas全新極輕量鞋面科技Celermesh紗質透氣網布,同時去除三線支架,成就史上最輕量的Ultraboost鞋款。有別於Ultraboost 20一體成型的鞋身,Ultraboost PB使用傳統式鞋舌,穿脫更加俐落,半透明鞋面保持透氣之餘,還能搭配襪款顏色打造專屬個人的跑者型格。

adidas Ultraboost 20跑鞋
adidas Ultraboost 20領軍「最強跑鞋戰隊」
張鈞甯穿adidas Ultraboost PB跑鞋
女神張鈞甯演繹adidas全新Faster Than系列跑鞋

adidas全新SL20跑鞋為首款使用LIGHTSTRIKE避震中底科技的競速跑鞋,超輕量中底提供絕佳緩震機能與回彈反應速度,設計靈感取自adidas第一雙主打輕量訴求、並於1972年幫助奧運跑者取得佳績的SL72跑鞋,搭配工藝式網布鞋面展現極佳的透氣與延展性;鞋底同樣採用升級版馬牌大底,輕量的後跟皮革穩定系統完美包覆腳踝,加強運動穩定性,期許再為追求速度的跑者制霸賽道!

adidasSL20跑鞋
adidas全新SL20跑鞋為首款使用LIGHTSTRIKE避震中底科技的競速跑鞋

全新adidas 4D 1.0結合尖端科技與運動科學數據所打造的Futurecraft 4D中底,能精準掌握足部動態變化,滿足跑者對緩震、穩定及支撐的需求。鞋面採用獨特Mono單絲網布,使其更加輕盈、透氣且強韌,前掌TPU貼片加強鞋面支撐與包覆性,後跟則加入橘色TPU結構,不僅提升運動穩定性,也為整體視覺增添亮點,給予跑者最舒適的穿著感受。

adidas 4D 1.0
adidas 4D 1.0搭載Futurecraft 4D中底,滿足緩震、穩定及支撐的需求

adidas Faster Than系列鞋款即日起疾速上市,欲瞭解更多資訊,請密切關注官方粉絲團與官方Instagram帳號:@adidas_tw。

資料來源/adida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70歲老人越野跑470Km,完成惡水超馬後加碼上惠特尼峰

2016-09-26
越野跑路跑馬拉松故事跑步話題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一位來自美國佛州的70歲老人在2015年的7月完成一項驚人的壯舉,他參加了號稱世界上最艱難的惡水超馬135英里賽(Badwater135,217公里)的雙倍挑戰,不但完成了來回穿越,還加碼登上了美國最高峰惠特尼山的頂峰,然後再沿著原路跋涉一趟146英里(235公里)回到低於海平面85公尺,位於死谷的起點,惡水盆地。這趟挑戰總行程高達292英里(約470公里),他也成為完成這項極限挑戰最年長的選手。

Bob Becker 完成了惡水超馬來回比賽 ©bob-runs-ultras.blogspot.com

以41小時30分鐘21秒抵達大會終點(惠特尼山登山口)並參加了賽後活動與稍作睡眠休息之後,貝克繼續往上攀爬了11英里,來到了高度為4,421公尺的惠特尼峰頂。這裡才是他這趟壯舉的中途點,接著他轉身往他下半場的146英里出發前往位於死谷的終點。他在8月5日以整整七天8小時又48分鐘完成這場292英里的超級大挑戰,成為史上第29位完成這項壯舉的人,同時也是其中年紀最長者。

這位老先生名叫鮑伯·貝克(Bob Becker),來自美國佛州的羅德岱爾堡,現年70歲的他熱愛跑步,今年四月在他過完70大壽時,決定想要做一件大事,於是他把目標放在這場雙倍並加碼的「惡水超馬賽」。他從2005年開始跑超馬,第一場比賽是「Marathon des Sables」,當時他已經60歲。當《跑者世界》記者問他想要拿什麼來慶祝他的80大壽,他笑答,「我還沒想到那麼遠。」

作為有豐富長跑經驗而且已經參加了許多場100英里以上賽事的健將,貝克也承認,「惡水超馬來回(Badwater Double)並加碼上頂峰」是自己所做過最艱苦的挑戰,在比賽過程中他也有過不止一次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是好在他堅持了下來。從美國大陸的最低點一直跑到最高點,四千多公尺的直線攀升距離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已經對身體的一次嚴峻考驗,再加上比賽要迅速折返奔跑,對於身體與體能的要求更為嚴格,更何況是一位70歲的老人。他本來希望可以提早一天完成,不過腳底的水泡、肌肉的酸痛與全身的疲憊拖慢了整個過程。

Bob Becker在badwater比賽途中 ©gofundme.com

基於互助的原則,一些他之前支援過的跑者反過來組成了他的應援團。3位在去程、3位回程,一位在登山口他中途休息時幫助他處理物資補給、配速、與支援他在途中所有需要的物品。「這些成員幫助我一路往前進,而且他們實在做得太好了,讓我一路活著,不但讓我適當補充水分,而且好好餵飽了我,」貝克說。

惡水超馬賽一開始只是一場從死谷跑到惠特尼峰的隨性越野賽,1987年首次舉辦時僅有5人參加,總里程與這次貝克跑的相同,是146英里,不過當初並沒有指定路線,所以演變成一場走捷徑大賽。後來美國林務局規定上惠特尼山需要有登山證,因此才改為經典的135英里路線,新的終點位於惠特尼山的登山口。此路線從美國大陸的最低點延伸到最高點,被稱為世界上最艱苦的越野跑挑戰。在這段距離裡人跡罕至,最高處為海拔2,530公尺(登山口),最低處為低於海平面的85公尺,垂直攀升總距離為3,962公尺,下坡的總高度也有1,433公尺,因為大賽舉辦時間選在濕熱的七月,路線的最高溫動輒在攝氏50度、在高山上低溫又會降到零度左右,極大的溫差加上高山症的威脅,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Bob Becker ©gofundme.com

貝克這次挑戰的原始路線,一路上到了高度為4,421公尺的惠特尼峰,雖然距離僅增加11英里,但是高度攀升與山路路況相較於前面135英里來說絕對不輕鬆,貝克自己都說,攀登惠特尼峰是這段路程最艱難的部分。「當你從平時習慣的海平面海拔高度跑到海拔4千多公尺的地方,那種高度絕對會把你打倒。」貝克事後回憶道,「我必須多花一天來休息,才能恢復足夠的體力下山。」

貝克耗時41小時30分鐘21秒抵達大會的終點,惠特尼山登山口,他整段135英里的路程都沒有睡覺,而且,因為這段是大會的正式賽事,路上有其他96位參賽者,他覺得因為這種競爭性,使得他去程的表現比預期得要好,他在這段「Badwater 135」超級越野賽中獲得第60名。

可能因為不想錯過大會的賽後慶祝活動與和其他跑友交流的機會,貝克只在登山口的旅館睡了三到四小時,也因為睡眠不足,他從山頂下到基地營之後就「當機」了,在他能夠開跑往回程出發前,他多休息了一天,他在回程時也在隊友的車上或沿途的旅館裡多做了幾次短暫的睡眠,雖然他忘記到底睡了幾次與多久。

貝克的挑戰還沒結束。在最後的42英里時,側風特別強,常常把他往路邊推,尤其是最後的18英里。「我知道我要轉到最後一段的惡水路上,你都可以嗅到老穀倉的味道了,」他說,「但是就在我正要轉方向的瞬間,側風倏地變強把我吹倒。這好像是上帝跑來跟我說,『兄弟,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這裡有另一個挑戰給你。』」

要在佛羅里達這樣的平地準備惡水超馬賽這樣的登山越野賽的訓練實在不容易。還好貝克有一位指導他超過10年的超級教練兼朋友麗莎·史密斯-巴特欽(Lisa Smith-Batchen),她是兩次惡水超馬賽冠軍,還是唯一一位完成一口氣跑四趟惡水超馬的女性。從2007年開始,巴特欽帶領著貝克不斷參加大大小小的超馬賽事,也參加過好幾次惡水超馬,但是今年還是貝克第一次挑戰往返的雙倍距離,在完成這個壯舉之後貝克也表達了對於巴特欽的感謝。

Bob Becker ©gofundme.com

貝克不僅成為這個惡水超馬來回並加碼上頂峰壯舉最年長的挑戰成功者,還成為了12年以來的完賽第一人。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我從來沒有懷疑自己可以順利完成這次越野跑,但是在比賽過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希望比賽就此結束。我能夠完成這個壯舉,必須要感謝我七位應援團隊友們的鼎力協助與支持。當然,沿途所有觀眾的加油打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他們的支持是你繼續前進的最大動力。」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6富邦金控IRONMAN TAIWAN及澎湖5150國際鐵人三項賽 10月1-2日前進菊島澎湖

2016-08-02
賽事單車游泳鐵人三項跑步話題

享譽國際、震撼全球的IRONMAN國際鐵人三項賽即將於10月1、2日前進碧海藍天的台灣首選海島度假勝地澎湖舉辦,本賽事由世界鐵人公司正式授權辦理、富邦金控冠名贊助,共吸引來自全球40個國家超過1,200名鐵人菁英同台競技,目前最多報名選手的國家分別是台灣、中國及日本,將角逐25個進軍2017 IRONMAN 世界錦標賽的資格。

本次賽事將於10月1日上午進行51.5公里標準組賽事,包括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路跑10公里;10月2日則安排IRONMAN共226公里長距離組賽事,包括游泳3.8公里、自行車180公里、路跑42公里,另外將於9月30日下午於嵵裡社區舉辦IRONKIDS,游泳60公尺及1公里路跑,讓小鐵人們也可同樂。
 
自從IRONMAN系列賽已經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鐵人三項賽,全世界目前共有超過六百萬的人口參與鐵人三項運動,從美國的各大城市延伸到世界各地,如南非、菲律賓、日本、巴西、智利、墨西哥及歐洲各國每年都會舉辦IRONMAN賽事,並結聚了世界最知名的選手來參賽,也帶給主辦城市在國際上曝光的機會及觀光效益。

優秀賽事不乏知音相惜,富邦金控是本次賽事的冠名贊助商。富邦金控一直以來在推動運動賽事上不遺餘力,包括:籃球、棒球、高爾夫、馬拉松、網球、舉重等,讓正向的力量能傳達到每個國民的心中。而需要毅力、堅持、專注力,並且不斷跟自己挑戰來完成鐵人三項賽事,富邦金控也沒缺席,藉由支持2016富邦金控IRONMAN Taiwan,希望和大家一起堅持不懈,正動向前!

2016富邦金控IRONMAN Taiwan將在澎湖最著名的嵵裡沙灘先進行3.8公里游泳、接著於自行車180公里的賽道中,將引領選手們一覽澎湖本島的在地風光,體驗海天一色的島嶼風情,將經過跨海大橋等著名景點,以及湖西、白沙、西嶼、馬公等地,最後路跑從澎湖縣立體育場出發進行42.2公里的路跑,參賽選手必須在17個小時內完成,才能被稱為「鐵人」(IRONMAN)。

IRONMAN世界錦標賽每年十月在夏威夷科納島舉行(Kailua-Kona, Hawaii),科納島和澎湖在自然環境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海風、熱浪及高低起伏的賽道環境,澎湖將是台灣的科納島,是未來台灣甚至亞洲地區的鐵人三項運動聖地。2016富邦金控IRONMAN Taiwan提供25名參加2017年IRONMAN世界錦標賽的參賽資格,對參賽選手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

曾三度拿下IRONMAN日本冠軍的台灣選手李筱瑜也將參加2016富邦金控IRONMAN Taiwan。有著亞洲鐵人一姐封號的李筱瑜,是第一位代表台灣、也是台灣唯一參加過IRONMAN世界錦標賽的IRONMAN職業選手,今年富邦金控IRONMAN Taiwan勢必將有更多台灣鐵人選手在李筱瑜的帶領下脫穎而出,登上國際競技舞台!

2016富邦金控IRONMAN Taiwan記者會,知名鐵人好手李筱瑜、林岳岡、郭修森等人出席力挺。

2016富邦金控IRONMAN TAIWAN及澎湖5150國際鐵人三項賽
date 105年10月1-2日
place  澎湖嵵裡沙灘

其他相關資訊請上官網查詢 http://www.ironman.com/zh-tw/triathlon/events/asiapac/ironman/taiwan.aspx#axzz4GAESFeCI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2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