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8台北馬拉松 周庭印、謝千鶴雙破全馬PB
1
2018台北馬拉松 周庭印、謝千鶴雙破全馬PB
2
跑鞋抓地力決定防滑度
跑鞋抓地力決定防滑度 哪種鞋底紋路設計比較好?
3
美大隻佬減重近50公斤,還贏得馬拉松冠軍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台北馬拉松 周庭印、謝千鶴雙破全馬PB

2018-12-10
話題 跑步 賽事 馬拉松 路跑

台灣馬拉松年度最大盛事「2018台北馬拉松」9日盛大登場,共有2萬7,000名海內外跑者共襄盛舉,開賽由活動大使「台灣最速男」楊俊瀚等貴賓鳴槍,最終來自衣索比亞的亞當‧達格飛以2小時16分59秒奪下男子冠軍,女子組則是由北韓的朝銀玉以2小時29分48秒摘下后冠。拿下國內男女冠軍的周庭印、謝千鶴,更雙雙打破全馬個人最佳紀錄。

2018台北馬拉松 周庭印、謝千鶴雙破全馬PB (主辦單位提供)

台北馬拉松(以下簡稱台北馬)全馬於6:30、半馬於7:00,在攝氏15度微涼細雨中,從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起跑。連續第二年擔任活動大使的「台灣最速男」楊俊瀚與台北市長柯文哲等貴賓一起鳴槍揭開序幕,柯文哲隨後與台北市吉祥物熊讚,到景福門與跑者近距離加油。

台北市長柯文哲與熊讚在景福門為跑者加油打氣 (主辦單位提供)

來台參賽國家數創歷史新高  衣索比亞達格飛稱霸全馬

台北馬今年以「邁向銅標」作為賽事主軸,因此吸引國內外許多菁英好手參與,來台參與國家數更創下歷史新高,含台灣共60個國家,外國國籍人數高達3,692人。國內外菁英好手眾多,尤其全馬男子組競爭激烈,領先集團在最後100公尺才決定勝負,由來自衣索比亞的達格飛(AREDOM TIUMAY DEGEFA)以2:16:59奪下冠軍,賽後他受訪時表示:「台灣的天氣真的很棒,對跑者很好,對於自己的表現相當滿意,台北是一個很美麗的城市,很開心這次能夠參加台北馬拉松」。
 
女子組全馬部分,來自北韓的朝銀玉(UN OK JO)全程大幅領先,更甩掉不少男子選手,最後以2:29:48無意外摘下后冠。朝銀玉對自己得到冠軍感到相當驚訝,因為一開始並不認為自己會拿下,但事後知道自己是冠軍後,感到相當開心。可惜的是,今年設置的破紀錄的獎金,在全馬部分並沒有人獲得。

圖右:2018台北馬拉松全馬女子組總冠軍-北韓選手朝銀玉。圖左:全馬男子組總冠軍-衣索比亞籍Aredom Tiumay Degefa (主辦單位提供)

國內好手周庭印、謝千鶴破全馬PB  

國內選手方面,去年以2:24:54突破個人全馬最佳成績、奪下國內冠軍的周庭印,今年再度挑戰台北馬,以2:24:29獲得國內男子冠軍,也再度突破PB。周庭印表示:「創個人最佳紀錄很開心,今天前段配速都在預估秒速內,但在河濱風滿大的,也需要克服路線上的急彎,還有進步空間。」他坦言:「原本預期今天表現應該更好,但到最後賽段克服不了酸和累,上麥帥二橋和下基隆路時幾乎跑到快用走的。」
 
去年挑戰半馬的謝千鶴(跑出1:15:05個人半馬PB)今年參加全馬組別,她曾在2016台北馬跑出2:43:25成績,今年在滿場啦啦隊助威聲中跑出2:40:44成績,再度破PB。謝千鶴表示:「一開始跑著跑著覺得跑到後面感覺到有點困難,但想到這個是自己的『幸運賽道』,加上一路上有很多人幫我加油,很開心最後圓滿完成台北馬拉松。」
 
兩位國內長跑好手也對這屆的賽道設計提供一些意見,謝千鶴雖然突破PB,仍表示這次南湖大橋路段上、下橋有些艱辛,使得最終成績差了國內女子全馬紀錄50秒;周庭印則認為多處的上、下坡及U行彎道相當吃力,對選手而言一下子減速,一下子又要加速,是一個相當大的考驗,他也開玩笑表示:「要是不是這樣的賽道,我早就破記錄了。」

半馬部分,男子冠軍由中國選手孫家輝以1:08:49奪冠,男子國內冠軍則為葉日鴻(1:10:09)。葉日鴻表示,因為腳有傷勢,自己其實已經兩個禮拜沒練跑,但仍想盡力完賽,期盼下次的成績可以再進步。女子組則由地主好手傅淑萍以1:19:10封后,繼2015年後再度獲得此殊榮,傅淑萍表示:「生完小孩之後會有坐骨神經痛的問題,因此現在只能選擇跑半馬,不知道自己還能夠跑多久,就是享受比賽。」

圖右:全馬國內女子組冠軍由半馬全國紀錄保持人謝千鶴封后。圖左:全馬國內男子組冠軍由知名好手周庭印奪下 (主辦單位提供)

2018首創多項服務  邁向銅標認證

今年台北馬拉松以「邁向銅標認證」作為賽事主軸,除了原有的國際馬拉松總會(AIMS)賽道認證之外,賽務規劃比照國際辦理,期待成為台灣第一個取得國際田徑總會(IAAF)認證的「市區馬拉松」賽事。
 
特別的是,今年為了邁向IAAF銅標認證,市區許多路段封路,讓跑者途中不用等紅綠燈就能順暢跑完。這次賽事也透過推廣環保,例如每一水站設置自助飲水區、宣傳跑者自帶環保杯等,讓民眾了解環保的重要性。
 
此外,為了讓跑者安全完賽,增加百名賽道「小天使」,招募具有醫療背景的護理系學生及民眾參與,小天使們被安排在各賽道上,當跑者有意外發生時能即時處理,並精準掌握傷患位置,結合後送與急救系統。完賽後,這屆首創提供冷池泡腳服務,讓跑者在完賽之後能夠舒緩痠痛症狀,加速恢復備戰明年的全新賽季。

2018台北馬首創提供冷池泡腳服務,讓跑者完賽後能舒緩痠痛 (主辦單位提供)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體育局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科學網
運動科學網

跑鞋抓地力決定防滑度 哪種鞋底紋路設計比較好?

2021-02-05
運動部落運動科學網路跑觀念鞋子運動生理跑步

國際認證的台灣馬拉松賽季通常是由當年10月份的日月潭環湖路跑賽展開,並延續到隔年3月份的萬金石馬拉松結束。在此期間,恰好是台灣的冬季與春季,在東北季風的作用之下,備賽期間的日常練習,常常會碰到下雨以及濕滑的路面。此時,每一步著地與推進時,跑鞋的抓地力就相當重要!因為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鞋底打滑,產生危險。然而,對於跑鞋抓地力的設計,哪些鞋底紋路的設計比較好呢?本文將著墨於影響跑鞋抓地力的因素以及鞋底紋路設計的優劣。

跑鞋抓地力決定防滑度
跑鞋抓地力決定防滑度 哪種鞋底紋路設計比較好?

跑鞋抓地力是什麼?

「抓地力」指的是當鞋底與運動表面接觸時,防止鞋子滑動的能力。要避免兩物體之間的滑動,最重要的就是摩擦力。當摩擦力越大時,就越不容易產生滑動;摩擦力進一步可分為兩種,最大靜摩擦力與動摩擦力。

「最大靜摩擦力」指鞋子在沒有滑動前,阻止鞋子向任何方向移動的最大力。例如腳跟著地時,當水平作用力大於鞋底與地面所能產生的最大靜摩擦力時,鞋子就會開始產生滑動。

「動摩擦力」則指當鞋子在產生滑動後,阻止鞋子持續滑動的力。

跑鞋抓地力
跑鞋抓地力指鞋底觸地時防止滑動的能力

影響摩擦力的2大面向

上述解釋了鞋子和運動表面之間產生的摩擦力,關係著運動鞋的抓地力,然而摩擦力並不是定值,它會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分為兩類:摩擦係數與正向力。摩擦係數與兩接觸物體的表面與材質有關,例如鞋底紋路、材質、路面等;而正向力則跟體重、鞋重、動作有關。正向力指作用於運動表面上的垂直力,兩物體互相作用的力,換言之,當正向力較大時,鞋子所能產生的摩擦力 (抓地力) 也就越高;而當正向力較小時,也是我們腳下的鞋底較容易打滑的時候,例如跑步腳跟剛觸地時或前腳掌向後推蹬快離地時,因為這時作用於地上的垂直力相對較小,且需承受著地時的煞車力以及推蹬時的推進力,故較容易產生滑動。因此,鞋後跟與前掌大底的止滑設計尤為重要。

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包含摩擦係數以及正向力大小
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包含摩擦係數以及正向力大小

由於大部分慢跑鞋多以橡膠為大底材質,在相同屬性下,不同的鞋底紋路設計以及接觸的路面則對抓地力有較明顯的影響,以下分別針對鞋底紋路及路面的影響做介紹。

鞋底紋路

本文將鞋底紋路分成三大類型,依抓地力大小分別為:類釘鞋型紋路 (顆粒型) > 橫向型紋路 (垂直運動方向) > 縱向型紋路 (平行運動方向)。此三類鞋底紋路如下圖所示:

跑鞋常見的三類鞋底紋路
跑鞋常見的三類鞋底紋路,類釘鞋型 (A, B, C)、橫向型 (D, E, F)以及縱向型 (G, H, I)

類釘鞋型紋路的設計,透過凸出的顆粒造型來咬住路面,提供良好的抓地力 (圖A、B、C鞋底)。這種設計常見於競速型鞋款、強調高速跑時有良好的抓地力。通常設計於前掌區域 (圖A、B),使推蹬時可以很好的咬住地面,讓力量能有效的傳遞至地面產生推進。有些鞋款也會將其設計在中足和後足區域 (圖B、C),強化著地時的抓地力。但這類設計由於接觸面積較小,壓力較集中在這些顆粒上,使得耐用性、穩定性以及舒適性也會較差。

橫向紋路 (垂直運動方向) 的設計,提供良好的縱向 (前後) 彎折性使大底與地面有很好的貼合度,進而產生不錯的抓地力,這種設計常見於強調彎折性的鞋款 (圖D、E、F)。雖然這種設計提供良好的縱向抓地力與彎折性,但關於側向 (左右) 的抓地力以及彎折性則較弱,因此有些鞋款會在前掌區域內側改用斜向紋路 (圖F) 或在外側使用縱向的紋路設計 (圖C)。

縱向紋路 (平行運動方向) 的設計 (圖G、H、I),雖然縱向彎折較差,但相對提供較佳的縱向剛性與滾動順暢性以及側向抓地力,這種設計常見於訴求鞋子滾動順暢性的鞋款。

不同鞋底紋路之優缺點
不同鞋底紋路之優缺點

路面

不同的運動場地具有迥異的材質與表面特性,例如PU跑道、柏油路、山林小徑等,每一種路面介質所適用的鞋款亦不同。

PU跑道的顆粒與柏油路的瀝青細孔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故選擇一般慢跑鞋或路跑鞋即可,若是要執行跑步速度較快的課表,建議可以穿著類釘鞋型紋路的鞋款,以增加抓地力。不過同一種場地若無例行保養維護,則有可能降低摩擦力,例如年久失修的PU跑道因跑道顆粒已褪落,使摩擦力降低而容易造成打滑或積水情形;多年沒有重鋪的柏油路也會因一些坑洞或碎石而造成抓地力下降。再者,某些複合性路面也會需要較高的抓地力,例如山林小徑同時有草皮、泥土、碎石或樹枝等,且會因雨天使泥土具有濕氣、水氣甚至小水漥,此時鞋底需要具備較深的大底顆粒與紋路以及較佳的排水設計,才能有足夠的抓地力。

PU跑道與磨平的PU跑道
PU跑道 (左)、磨平的PU跑道 (右)
不平整柏油路與柏油碎石
不平整柏油路(左)、柏油碎石 (右)
山林小徑草地與泥土地
山林小徑:草地 (左)、泥土地 (右)

結語

抓地力在跑步運動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若無摩擦力的作用,人體將無法在地面上產生任何的加速度或減速度。當跑鞋與路面產生的摩擦力充足時,不僅可避免滑倒,也可產生良好的推進力。

綜合上述,跑鞋鞋底的紋路影響著抓地力的好壞,但也有各自的優劣。然而不變的是,當場地濕滑時都將會使摩擦力下降,此時具備良好排水設計的鞋款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此外也要時時注意鞋底的紋路情形,若鞋底磨平時,也會失去排水功能,導致抓地力大幅下降。

撰文/董智尚、陳韋翰、相子元

*文章授權轉載自《運動科學》網站,原文:跑鞋抓地力知多少?

/ 關於 運動科學網 /
 運動科學網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實驗室裡,一群由相子元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全心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和你一樣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探索熱忱。

面對運動科學興起的熱潮,許多人想瞭解正確的運動資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運動科學網持續更新經過科學驗證的運動知識與運動觀點。不論是創新產品、研究結果,甚至是專業理論,我們都會轉譯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利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運動的最新趨勢。

為了讓健康的運動觀念進入日常生活,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為了讓正確的運動知識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我們致力於運動科學的研究,希望這些努力不僅僅侷限於學術領域中,而是讓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更健康快樂地運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大隻佬減重近50公斤,還贏得馬拉松冠軍

2016-11-13
人物誌瘦身馬拉松故事跑步

當瓊·奧崔 (Jon Autrey) 2015年12月5日在賽後談到他以2小時38分23秒於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 (St. Jude Memphis Marathon) 奪冠時,他聽起來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選手。他說他採取了保守的跑法、平均配速,並適當地補充水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位身形俐落的跑者曾經是一位美式足球後衛,而且體重曾達125公斤。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來自田納西州孟菲斯的奧崔在2015年12月5日贏得了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的冠軍,這是這位32歲債券交易員的第10場超過26英里距離的全馬賽事,其中有兩場是超過50K的超馬賽,他也連續參加過三次波士頓馬拉松。

Jon Autrey 贏得2015 St. Jude Memphis Marathon 冠軍。 ©MARATHONFOTO

但奧崔並不總是跑得很快。事實上,在12年前,他只繞著一個足球場的長度跑,而且當時他的體重是275磅 (125公斤)。

現在,雖然身高192公分的他已經減去了46公斤的體重,他仍然無法相信他會成為一個認真的跑者。

「我總是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跑者,」他說。「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因為想要減肥,然後才開始喜歡跑步的人。」

憑藉堅實的肌肉和爆發力,美式足球總是奧崔比較擅長的運動。他高中時代在伊利諾伊州都在玩美式足球,並慢慢開始接受他自己成為一個大傢伙的事實。

「我的朋友叫我『肥胖傑克』,」他說。「我當時重達125公斤,不過由於我是後衛,所以這不是一個大問題。這只是我的暱稱。」

他在就讀位於伊利諾伊州布魯明頓的伊利諾衛斯理大學時,加入學校被國家大學體育協會 (NCAA) 劃為第三級別(D3)的美式足球隊,但由於在他的大一這年不斷地受傷,讓他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了不同的思考。

「自從我坐了冷板凳之後,我已經減去了一些體重,因為我並未吃得像一個正常的校隊後衛所應該攝取的數千卡路里的飲食,」他說。「而且我感覺很好。我想知道,如果一直把這種壓力放在我身上是不是值得。」

JON AUTREY 在高中時曾是一個重達125公斤的大胖子。 ©JON AUTREY

由於不確定他受傷之後還能有多少上場的機會,奧崔決定離開學校,回到孟菲斯,他出生的地方。

但是,回到田納西州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轉變過程。他母親當然歡迎他來同住,直到他有能力自立,但她的住家是一房一廳的公寓,並沒有太多的空間給這位19歲的大男孩伸展。「基本上我是睡在地板上,」他說。「並且,我們不得不共用一輛車。」

這樣的不便成了他開始跑步的好動機。「每當我需要去任何地方,我不得不到我媽媽工作的地方去開她的車,」他說。「從我家到那邊大約3公里。大多數日子裡,我會跑過去取車,然後開車到健身房。正是在這個期間,我決定要讓自己瘦下來。」

不想再成為「肥胖傑克」了,奧崔開始以減肥為主要目的而越跑越遠。他承認自己最初是一個圓滾滾的跑者,他會報名參加一場馬拉松,然後密集訓練,接著再一口氣休息好幾個月。雖然如此,他的確天生有種享受跑步的能力。

藉由使用網路上的訓練計畫,他開始以1:30的時間之內完跑半程馬拉松。當他在2009年完成他的初馬,也是這場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他完賽時間是3小時14分45秒。

2011年,奧崔的體重減到225磅 (102公斤)。那年,他決定報名參加他的第二場馬拉松。不過,賽前訓練還是苦不堪言。他往往跑了幾英里就覺得身體不適,但奧崔無論如何還是完成了比賽,以3小時42分06秒衝過終點線。

「我還是帶著很可觀的肥肚圈在跑步,但它不僅只是體重而已,」他說。「這是我肥胖的來源。以前我總是想要喝啤酒就來上一罐;如果我想要披薩,我就來上一片。然而,我已經意識到,這必須被改變。」
 
於是,他專注於吃得更健康,而且他的速度改變了。在2012年時,他想要讓自己跑進波士頓馬拉松參賽時間門檻,而為了要達到這個新目標,他請了一位教練:凱文·雷勒斯 (Kevin Leathers) 來訓練他。

由雷勒斯提供更優質的訓練、補給的專業建議,以及比賽策略的諮詢,在八個星期後,奧崔在紐奧良搖滾馬拉松跑出他的最佳成績3小時00分51秒,比他以前的全馬PB還快了8分鐘。

在2015年12月,回到他的家鄉孟菲斯,他知道有沒有什麼能打敗在家鄉奪冠的感覺。

「當那場比賽還剩下四分之一英里時,我問一個路旁觀賽者,有沒有人跟在我身後。他們告訴我,後面一個人都沒有,」他說。「這真是像一場夢一樣。在我生命中,我從來沒有想到我有一天會贏得一場馬拉松。我不得不說這是完美的一天。」

在今年4月,已經減到175磅 (79公斤) 的奧崔也參加了他連續第三場波士頓馬拉松,雖然沒能打破他2015年在波馬創下的2小時36分04秒個人最佳成績,不過仍以2小時57分43秒完賽。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