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新手的壺鈴五大基本訓練入門版
1
壺鈴對消脂與訓練肌肉很有幫助
新手的壺鈴五大基本訓練入門版
2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發胖?原來造成肥胖的凶手不是脂肪而是它
3
輕鬆快樂動一動 讓高齡長者找回身體活動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新手的壺鈴五大基本訓練入門版

2020-03-03
知識庫 健身 瘦身 壺鈴 間歇訓練 運動器材 訓練動作 減脂 有氧運動

「壺鈴」這個訓練器材近年來在亞太地區流行起來,特別是在台灣。壺鈴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全身訓練,對消脂、訓練肌肉,以及提升心肺功能都有很大的正面的影響,是一個對新手至老手都需要的訓練器材!

壺鈴對消脂與訓練肌肉很有幫助
壺鈴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全身訓練,對消脂、訓練肌肉以及提升心肺功能都有很大的正面的影響。

一般來說,壺鈴可分為「基本款」以及「競技款」,最大的差異在於把手。基本款的壺鈴重量越大,把手直徑相對也跟著變大,因此在使用上要格外小心,最好是確保自己有掌握到重心以免因為重心不穩造成運動傷害。 競技款的手把尺寸則都是固定的,重量的大小是根據壺中灌入的重量不同而有差異,通常會用顏色識別分級。

壺鈴可分為「基本款」以及「競技款」
壺鈴可分為「基本款」以及「競技款」,最大的差異在於把手。 ©sghomegym.com

壺鈴進行健身訓練時,可以做各種推、舉、提、拋和蹲跳等練習,通過訓練可以有效地增強上肢、軀幹及下肢等肌肉的力量,壺鈴訓練可能更適用於爆發力訓練階段。

以下為剛入門壺鈴的初學者介紹這五大基礎訓練的動作。

1.壺鈴硬舉(kettlebell deadlifts)

雙腳與臀部同寬站立,在腳前各放一個壺鈴。穩住你的核心和背部後,把你的臀部向後推出,並降低你的身體,拿起壺鈴兩者。保持你的核心穩定而緩慢提著壺鈴慢慢回到站立姿勢。

初學者建議從最輕的4公斤開始做會比較好,這樣對肌肉負擔比較小,比較不易受傷。

壺鈴硬舉適合核心與臀部訓練
壺鈴硬舉(kettlebell deadlifts)初學者建議從最輕的4公斤開始。 ©bodybuilding.com

2.壺鈴搖擺(kettlebell swings)

主要用於訓練髖關節發力,這是所有壺鈴動作的基礎。動作過程中主要運用到臀部、大腿和下背部肌肉群。

壺鈴基礎動作壺鈴搖擺kettlebell swings
kettlebell swings主要用於訓練髖關節發力,這是所有壺鈴動作的基礎。 ©wellnesscafe.hu

3.壺鈴推舉(kettlebell push presses)

單手持著壺鈴,提至肩部,掌心向前或向側都可以。雙腳彎曲,身體直直下沉,上身保持挺直狀態。利用腳跟向上蹬,雙腿伸直,帶動身體上升,同時肩部三角肌發力,將壺鈴推至最高點之後再重複此動作。

壺鈴推舉利用腳跟向上蹬,雙腿伸直帶動身體上升。
壺鈴推舉(kettlebell push presses)將會訓練到全身的肌肉群。 ©oxygenmag.com

5.壺鈴深蹲(kettlebell squat)

深蹲本就被譽為訓練臀部和腿部肌肉的基本動作。壺鈴深蹲在原動作的基礎上可以同時兼顧到手臂力量的訓練。對雙手的握力、肩膀的支撐能力和腹部核心力量都有很好的訓練效果。

壺鈴深蹲是訓練臀部和腿部肌肉的基本動作
壺鈴深蹲(kettlebell squat)在原動作的基礎上,可以同時兼顧到手臂力量的訓練。 ©prevention.com

5.壺鈴弓步(Lunge Pass Through)

先採站姿的方式,左手持壺鈴。右腳向前做弓箭步(前跨腳與後腳,膝關節彎曲皆呈90度),讓壺鈴通過跨下,上半身記得保持直立,同時換手拿壺鈴,右腳回到起始位置(恢復站立),再換腳。

壺鈴弓步核心與腿部肌力的訓練
壺鈴弓步(Lunge Pass Through)特別針對核心穩定與腿部肌力訓練。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發胖?原來造成肥胖的凶手不是脂肪而是它

2019-06-24
書摘觀念飲食方式減脂瘦身知識庫

多年來,人們一直都將肥胖的罪魁禍首指向脂肪,但這完全是誣賴,犯人其實是醣分!而且許多生活習慣病的產生原因,就在於醣分這點也已逐漸浮現檯面,那到底肥胖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形成的?接下來會簡單說明一下,為什麼攝取醣分會胖,而非攝取脂肪。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發胖?原來造成肥胖的凶手不是脂肪而是它!

首先,請記住並不是吃了脂肪身體裡的脂肪就會增加,吃進人體的東西會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被分解、合成為新的物質,因此並不是吃進脂肪就直接成為體內的脂肪,而是當你攝取過多醣分讓體內有剩餘的葡萄糖時,才會累積出中性脂肪。

中性脂肪也稱做「三酸甘油酯」,你可以把它想成是「沒用完的能量」,健康檢查都會驗「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值」,而此數值也就是肥胖的指標,肥胖者的這個數值都很高,只不過這是個非常容易變動的數值,會受到檢查前一天飲食的大幅影響;即使被驗出「中性脂肪值很高」也不用太害怕,只要瘦下來一定會降低。

那麼,要怎麼做才會瘦呢? 關鍵就在於「血糖值」。為了生存,平常在我們的血液中都會存在某個量的葡萄糖,亦即血糖值會維持在一定的標準(七十至一百四十),若沒能維持在此標準內血糖值升得太高或太低的話,就會有生命危險,實際上,也真的有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值變化,某天突然就昏倒死亡的。

葡萄糖的來源

醣分也有好幾種,我們常見的飯及麵包、麵條、芋薯類等屬於「多醣類」;砂糖為「雙醣類」,葡萄糖和果糖則為「單醣類」,雙醣類是由兩個葡萄糖或果糖連接成的,多醣類則是由更多葡萄糖連接而成。做為食物經由嘴巴攝取進人體的這些醣分,全都會被消化酶(亦稱消化酵素)分解成一個一個葡萄糖或果糖,無論是飯、麵、麵包還是芋頭、蕃薯,最終都會被分解成葡萄糖,並吸收釋放至血液中。

因此,若攝取很多醣類血液中的葡萄糖便會增加,但這樣下去血糖值會升得太高,胰臟就釋出胰島素來處理多餘的葡萄糖。而處理方式是先由胰島素將多餘的葡萄糖轉變成肝醣,然後儲存至肝臟或肌肉的細胞中;如此一來健康的人,就不致於會血糖值升得過高了。

無論是飯、麵、麵包還是芋頭、蕃薯,最終都會被分解成葡萄糖,並吸收釋放至血液中。

肥胖的原因

然而,能以肝醣形式儲存在細胞內的量有限,若還有更多多餘的葡萄糖,就只好轉變成中性脂肪並存入脂肪細胞中,這便是肥胖的原因。令許多中年男性煩惱的凸肚中的脂肪,並不是吃了油膩食物導致的結果,而是因醣分攝取過量,造成多餘葡萄糖變身成了中性脂肪的關係。

肥胖形成的機制

肥胖賀爾蒙

胰島素是能保護我們免於血糖值上升過多的極重要物質,但卻也因為這種作用,而有「肥胖賀爾蒙」之稱。另外要補充的是,重度的糖尿病若放著不管,即使患者原本是個肥胖者也會逐漸消瘦下去,這是因為隨著糖尿病的惡化胰臟徹底衰弱,一旦胰島素的分泌延遲就會形成高血糖,於是葡萄糖便大量隨著尿液排出。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悅知文化,牧田善二 著作,陳亦苓 譯《最高飲食法:給商務人士的教養書,飲食習慣決定了你人生的格差》一書。

本書特色

工作能力的提升,從「飲食」做起!

為了保持水準以上的表現,擁有清晰的思緒及穩定的情緒,你的飲食習慣與人生、職場表現息息相關!

全球商務人士關切的熱門議題──

藉由控制醣分來調整身心的「瘦身飲食法」利用早中晚的飲食,提升24小時「身體機能飲食法」,防止外表、精力、體力衰弱的「防老化飲食法」,世界統計數據分析出的「百年人生十大共通法」。以符合人體機制的「飲食知識」守護健康!

本書破解舊醫學常識、民間說法與自創健康法,根據全球最新的科學證實與可靠的論文佐證,作者身為醫學博士,以多達20萬的臨床經驗為基礎,告訴你何謂醫學上的正確飲食法,並且對於肥胖、老化、疾病,提出實際的因應對策。

書籍內容對任何人都淺顯易懂,包括:開始中年發福的人、想知道有效減肥法或美容法的人、希望好好管理健康的上班族……都能透過「飲食教養」讓自己的人生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 更多悅之文化《最高飲食法》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輕鬆快樂動一動 讓高齡長者找回身體活動力

2018-02-09
生活高齡體適能觀念健身話題

隨著人口高齡化的加速,高齡者健康與生活品質等議題逐漸受到重視,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運動對於高齡者的種種助益。運動除了能幫助高齡長者們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肌力,也有研究證實能夠預防老人失智…等慢性疾病,另外還能讓長者們彼此社交、互動,對身心都有所助益,可謂人生邁入老年之後的生活良方。
 
在所有運動項目中,肌力訓練對長者而言特別的重要,因為許多長者年老時肌肉逐漸萎縮,腿部肌肉無力無法從椅子上站起,或手部無力需要他人餵食、亦有的長者臉部肌肉無力無法做出表情或自行咀嚼食物,生活需要他人來幫忙打理。為了預防這些情況發生,肌力訓練對長者而言有其必要性。曾為健美國手、帶領高齡長者運動多年的蔡三雄牧師表示:「長者們健身的目的不是像年輕人要有明顯的二頭肌、胸肌,他們要的是能維持肌力,讓生活能自理、更有尊嚴。」

高齡長者若能藉由肌力訓練提升身體活動力,便可生活自理維持生命尊嚴,不用處處需要他人協助。

蔡牧師曾為舉重冠軍 對老化影響身體能力感受至深

蔡三雄牧師從過去帶身心障礙者運動,到現在於雙連安養中心帶領高齡長者運動,前後已有約十多年的時間。除了是1975年舉重抓舉項目全國冠軍、健美選手,還擔任過拔河運動國家代表隊總教練。投入專業重量訓練已經長達50年之久, 65歲的他,同樣邁入高齡的人生階段,也更能體會老化導致肌力衰退的問題。

蔡牧師所帶的長者多為70歲以上,年紀最大的高壽103歲,其中不乏失智、失能坐輪椅的長者。面對逐漸老化、肌力衰退,蔡牧師帶領他們做不同的動作進行肌力訓練,同時預防肌少症。他強調每一位長者的體能狀況都不同,要隨時注意他們的精神狀態和手腳有沒有力量。帶領運動時要時時給予鼓勵、保持親切、熱情,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如此,長者們才不會感到沮喪,提高他們的學習意願和成就感。

舉重選手的背景,讓蔡牧師指導運動時更了解學員全身使力的方法,他強調:訓練過程要讓長者能感覺到進步,給予漸進式的訓練計畫。並提到許多無法站立或久站的長者,若要站起來,上半身肌肉的訓練也同等重要,上肢有力了,更能幫助長者站起,訓練上不可偏廢。除此之外,一項大眾比較容易忽略的訓練是表情和發聲訓練,由於臉部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退化,有些長輩甚至無法做出表情,連帶著咀嚼、發聲也變得困難又虛弱。蔡牧師會利用一些口訣,幫助長者做出不同的表情並配合著發聲練習,讓長者們能維持臉部的肌力,活得更有尊嚴。

蔡三雄牧師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帶領長者們做運動。

結合自製器材 唱誦搭配肢體動作易上手 歡樂帶動長者動起來

帶領長輩運動時,蔡牧師建議使用0.5公斤的加重器、藥球、彈力帶、毛巾、椅子、及裝有鐵珠的鐵砂等器材,將每個動作加入輕微阻力。其中較特別的是自製鐵砂鈴,長者握著鐵砂鈴互相碰撞發出聲響,配合他們熟悉的詩歌、日本歌謠和兒歌,讓長者跟著節奏打拍子,減少單調節拍的無趣,可以讓運動與音樂有更好的結合。另外,為了讓長者動動腦,蔡牧師也建議可設計需要動腦記憶的活動例如「用腳唱歌」:配合簡單的童謠或詩歌旋律,讓長者們用腳擺出不同的動作,如此不僅訓練腿部肌力,也考驗思考、記憶,幫助活化大腦,延緩長者智力衰退。
 
除了上述的引導方式之外,蔡牧師也建議可將文化的元素融入訓練中,例如一邊示範動作一邊用台語喊著口訣 :「鋤頭拿高高,掘落起。」強調讓動作的名稱生活化,如此長者能更容易理解,還能帶出年輕時的回憶。言語之外,動作方面可以做出「割草」、「踏水車」等等早期農業社會的常見情景,生動有趣外,也讓長者彷彿回到了少年的時光。

為長者設計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讓老人家們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如此才能吸引長者們投入,讓運動成為每天長者們最期待的歡樂時光。

活潑有趣的帶領,讓長者們沈浸在歡樂的運動時光。

採訪撰稿/林恩麒
攝影/楊仁渤
審稿/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