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健身者都該遵守6項運動科學的基本原則,一切的訓練計劃都是這樣擬定
1
健身者都該遵守6項運動科學的基本原則,一切的訓練計劃都是這樣擬定
2
精選5款任天堂Switch健身遊戲系列,在家就能爆汗燃脂!
3
槓鈴與啞鈴到底哪個好?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健身者都該遵守6項運動科學的基本原則,一切的訓練計劃都是這樣擬定

2019-08-01
知識庫 健身 中階訓練 體適能 觀念

在許多的運動訓練與科學研究中,有6個必須遵守又普遍接受的科學運動訓練原則,以便從運動項目中獲得最大的效益外,還能提高身體狀態和運動表現。然而,這些基本的規則不單單適用於職業運動員,就算你只是個初學者也都必需要了解,當然,你也不需要關注並遵循每個基本原則,但是如果你想要有更好的運動表現,並改善身體狀態或外型以及在許多的特定健身訓練中便得更好,那這六個基本原則就是改變你的隱藏力量;接下來,為了能設計出一套最適合你的訓練計劃,請你仔細研讀並執行以下6項運動科學的基本原則。

1.差異原則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所以,我們對每個訓練項目與計劃的反應都會略有不同,所以個體差異的原則十分簡單意味著「一種尺寸並不適合所有人」,這也是許多教練或專業人士會說的「運動處方」。因此,精心設計的訓練計劃應該基於我們個體差異和對訓練的反應來做調整,其中一些差異與身體大小和狀態、遺傳、過去的病史是否有慢性病或受傷,甚至於與性別有關;例如:女性通常需要比男性需要更多的恢復時間或年齡較大的運動員通常需要比年輕運動員更多的恢復時間。

個體差異的原則十分簡單意味著「一種尺寸並不適合所有人」。

當你在安排任何訓練計劃之前有考慮到這一點的話,你就可能會或不想按照隨手取得的「訓練菜單」或是「網路動作教學」,並會發現聘請一位專業的私人教練,為你量身訂做一套訓練計劃是有多重要。

2.超載原則

在超負荷的運動科學原理中指出,訓練適應性需要在身體上施加大於正常的壓力或負荷;這意味著為了提高我們的健康、力量或耐力時,我們必需要相對應的增加訓練重量或強度。另外,為了使肌肉(包括心臟)增加力量,就必須通過對抗大於其習慣的負荷,對身體肌肉逐漸施加壓力,同時,為了增加耐力,身體的肌肉就必須比原有習慣進行更長時間或更高強度的訓練,這也代表必需要舉起更大的重量或做更高強度的間歇性訓練。

為了提高我們的健康、力量或耐力時,我們必需要相對應的增加訓練重量或強度。

3.進步原則

為了要實現最佳的超載原則,並在一段時間內逐步有系統的增加訓練量,讓整體的訓練狀態在安全性的原則框架之下,呈現出大幅度的改善與進步。而進步原則的住要概念就是如果訓練強度負荷太低,我們的身體狀況將無法獲得改善;反之,如果強度負荷改變的太快則有可能會導致運動傷害。例如:僅在周末時才進行運動的「週末型運動者」就違反了進步原則,並且很難看到明顯的運動成果;另外,進步原則還強調需要適當的休息和恢復,當我們對身體持續壓力和持續過載訓練,將會導致身體與肌肉疲勞和受傷風險,所以,你不應該一直讓身體過度的訓練,否則將會得到反效果。

4.適應原則

適應是指身體適應增加或減少的身體需求能力,這也是我們學習協調肌肉運動和發展運動特定技能的一種方式,例如打球、游泳或射門罰球等等這些反覆練習的訓練動作,在第二次之後就會變得較容易進行,這就是為何有許多的人在進行一項新的運動動作之後,會產生肌肉方面痠痛的反應,但只要經過幾個月或幾週的訓練,幾乎都不會感受的痠痛的產生。因此,當你的身體肌肉出現適應性時,你就必需要改變訓練的程序或強度。

5.廢棄原則

這個原則時常發生在健身人身上,當你在進行一連串穩定且規律的訓練課程時,肌肉因為產生刺激與修復,進而造成肌肉成長的現象,但當你長時間的停止訓練之後,肌肉細胞與纖維因為不再規律的接受刺激,就會產生萎縮的狀態,這也就是為何停只訓練一段時間後肌肉會慢慢的消失。

6.特異性原則

相信你們都聽過「訓練將使你變的更完美」這句話,這是行動中的特異性原則;這項原則簡單的指出鍛煉身體的某個部位或組織,主要是要訓練並發展特定部位的肌肉,所以,特異性原則意味著要在特定的訓練或運動項目上變得更好,你就必須要進行「特異性原則」也稱為專項性訓練,例如:跑者就必需要透過訓練跑步方式、游泳者就必須要加強手部與腿部的訓練,但這些都必需要建構在一個基礎的肌力訓練之上,因此,才會有所謂的專項性訓練。

每個運動都有專項訓練,但必需架構在肌力訓練之上。

結論

有許多的教練或訓練員都會將這些原則添加進他的訓練指南中,然而,這六個科學訓練的基礎原則是所有運動的基石,因此,在設計一套符合你的訓練計劃中將會分階段的進行,所以,我們常見運動員的週期性訓練方針,都是建立在一整年的培訓計劃之中。

資料參考/learnmuscles、continenc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精選5款任天堂Switch健身遊戲系列,在家就能爆汗燃脂!

2020-09-24
減脂健身話題趣味

許多人都會懶得上健身房運動,可能是費用問題,也有可能是因為通勤時間所致,雖然現在疫情狀態有被控制住,但是多數人還是會避免在公共場合接觸。貼心的任天堂Switch前陣子出了一系列健身遊戲,讓不想外出運動或是擔心疫情的你,在家就可以邊打電動邊燃脂瘦身,這麼有趣又好玩怎麼能錯過!

精選5款任天堂Switch健身遊戲系列,在家就能爆汗燃脂! ©hypebae.com

《Just Dance 2020》

從還未上市前《Just Dance 2020》的討論度就居高不下,這款遊戲收錄了40首全球熱門流行歌曲,各種盤踞排行榜的歐美金曲以及韓國舞曲讓你一次跳個夠,讓你身歷其境體驗到你愛的偶像們在唱跳的感覺。這些收錄的新歌讓人想跳起來外,更是超棒的派對遊戲!透過開心的熱舞燃脂瘦身,在揮汗時持續動起來,還能夠紀錄你燃燒的熱量及運動時間,多人組隊對跳,或是個人遊玩都很有趣。

《Fitness Boxing》

許多健身房都有開設了拳擊有氧的課程,但有了這款遊戲,可以直接在家裡做拳擊訓練!這款有氧拳擊同樣以流行歌曲為節奏,分為正常及快速程度,握起手把後就開始跟著畫面揮動,每日訓練時間可以從10分鐘到40分鐘,遊戲軟體會估算你的BMI及每日燃燒的卡路里,想自己或跟朋友一起運動都很有挑戰性。

《Mario Tennis Aces》

瑪利歐系列幾乎都超級好玩,從冒險到賽車系列,都非常受歡迎。然而這款馬力歐網球有15個以上的角色可以選擇,每個角色都有不同技巧、力量及擅長的能力,瑪利歐網球透過無數的任務、對戰累積經驗且獲得球拍,最多可以4個人一起對戰,在揮拍的過程中不自覺得運動,對戰完跟打完錦標賽沒兩樣,隔天手還會酸痛,讓玩家體驗到打網球其實根本沒這麼簡單。

《Beat Saber》

《Beat Saber》節奏光劍,是由捷克獨立遊戲開發商Beat Games於2018年所開發的一款音樂節奏虛擬實境遊戲。玩家可以透過操縱杆在虛擬實境場景根據音樂節奏準確地砍擊方塊,在音樂的配合下,盡情跳躍以及揮舞手上的手把,因此還能達到運動流汗的效果。如果你是星際大戰迷,就能想像自己手上拿著光劍在揮舞的感覺,非常身歷其境。

《Ring Fit Adventure》

最後一個也就是最受歡迎的《Ring Fit Adventure》健身環大冒險。任天堂在2019年推出的健身體感遊戲《健身環大冒險》後,受到熱烈迴響,市場上全面掃光,預購還要等非常久!在玩《健身環大冒險》之前,要先輸入年齡、體重、運動頻率等基本資料,隨後就會配合你的訊息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簡直跟去健身房付費運動沒兩樣,國外還有人使用健身環因此瘦了一大圈,這麼好玩又能瘦身的遊戲,怎麼可以不擁有!

看完這5款遊戲後,是不是有燒到你呢?如果真的不想上健身房運動,這幾款遊戲都可以考慮入手喔,任天堂精細設計的遊戲,幾乎從沒讓玩家失望過!

資料來源/HYPEBA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槓鈴與啞鈴到底哪個好?

2018-06-07
話題重量訓練觀念運動器材健身

有開始在做重量訓練的你一定對於槓鈴與啞鈴都不陌生,但你有想過這兩個器材的差異性哪?同樣的訓練要用槓鈴還是啞鈴強度較強呢?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會把這兩個器材的優缺點作比較,讓你了解自己適合啞鈴還是槓鈴。

你有想過這兩個器材的差異性哪?同樣的訓練要用槓鈴還是啞鈴強度較強呢? ©Muscle & Fitness

大家都知道啞鈴和槓鈴是重量訓練最基本的兩種器材,我們也都把它們的訓練方式稱為自由重量(Free Weights)。啞鈴是由一個短槓搭配上兩端的重量,主要是設計為單手握法;而槓鈴是由一個長槓搭配兩端的槓片重量組成,主要設計給雙手訓練使用。啞鈴和槓鈴這兩個器材,也就像你所知道的可以進行許多的訓練動作,例如:肱二頭肌彎舉或三角肌肩推,用啞鈴和槓鈴都能執行這項訓練,但哪個訓練比較好呢?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個的差異性。
 

啞鈴訓練的好處

1.可讓手臂獨立訓練
用啞鈴訓練是有幫助的,因為它允許你手臂能作獨立訓練,例如:我們常見的慣用邊的肌肉都會比較強壯,相對來說肌力也會比較好。當你在使用啞鈴作訓練動作時,這種兩邊不平衡的狀態就會變的十分明顯,這時你會發現肌力較弱的手臂可能已經開始不穩,甚至於已經單邊力竭,這時後使用啞鈴可以幫助糾正力量不平衡外,還可以獨立訓練肌力較弱的單邊肌肉,例如:你的胸部左側比右側大,你就可以使用單臂臥推來糾正這種肌肉不平衡的情形。
 
2.提供更大的運動範圍
雖然啞鈴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運動範圍,但要注意的是當啞鈴放的越低(例如臥推)的時後,對於肩關節上所施予的扭距(壓力)就會越大,這對於肌力較弱的肩膀關節是有危險性的。

用啞鈴訓練是有幫助的,因為它允許你手臂能作獨立訓練。

3.加強身體核心的穩定
使用啞鈴訓練能有助於穩定肌肉並改善肌肉協調性,因為,你必須要控制兩個獨立的手臂動作,而不是同時用雙臂控制,這會使得啞鈴訓練在執行時,多了一些更複雜的身體穩定性。換句話說,你的肌肉將不得不做更多的工作,來保持身體及訓練肌群的穩定。
 
4.可選擇單臂或交替訓練
因為你正在使用兩個獨立的工具作訓練,所以有機會可進行交替訓練動作,例如:交替臥推,一隻手臂按壓啞鈴,而另一隻手則放下啞鈴或單臂動作,例如:一隻手臂進行所有的重複訓練操作。
 
這對於許多運動員來說,交替式練習和單臂式練習提供了一種更具體的運動特性訓練方式,因為許多運動項目都涉及單臂運動,例如:棒球投手、排球以及羽球等等,不是運用兩隻手臂同時移動的運動項目,都能用啞鈴來特別加強單邊肌力。

啞鈴訓練的缺點

1.無法提供大重量
任何一位經驗豐富的舉重運動員都可以告訴你,沒有什麼可以比槓鈴臥推來的更重的重量,儘管用啞鈴下降的角度比槓鈴要大,但啞鈴卻無法提供槓鈴這樣的大重量來做訓練,例如:你啞鈴可以單手握推20公斤,那麼你槓鈴很有可能可以臥推起50公斤的訓練量。
 
2.許多動作與啞鈴不相關
許多運動如奧運會舉重,蹲舉和舉重都與啞鈴不相關。雖然你當然可以用啞鈴做這些動作的變化,但它們一般不會那麼有效。一些練習只需要一定的爆發力,這是啞鈴無法達到的
 
3.不是進步的最佳器材
根據一些統計數據證明,當你使用槓鈴進行同樣的練習時,大多數人的力量會增強20%,因此,大多數的人也會發現,用槓鈴而不是啞鈴進行訓練是比較容易,這樣的結果可以預料的,因為,槓鈴讓你可以舉起更重的重量,因為你不必擔心身體需要更多的穩定性,加上你實際上是用兩隻手來舉起一個重量,而不是單手舉起。

根據一些統計數據證明,當你使用槓鈴進行同樣的練習時,大多數人的力量會增強20%。

槓鈴訓練的好處

1.可以加重重量
正因為如此,在你使用啞鈴訓練之前應該要先做槓鈴訓練,因為,槓鈴可以讓你更快速的使用更大的重量,它不會讓你明顯感覺到雙邊肌力的差異性,這時後你就可以把重量強度往上提升,這也是啞鈴所無法作到的雙邊訓練模式,因此,槓鈴可以讓你短時間的進步增加較多。
 
2.脊椎的負荷相同
當你在使用槓鈴訓練的時後,因為是使用雙手握住一根槓子來施力,這時後身體的平衡力量會比使用啞鈴少很多,所以,對於脊椎的壓力就會比較平均。

槓鈴可以讓你更快速的使用更大的重量,它不會讓你明顯感覺到雙邊肌力的差異性。

槓鈴訓練的缺點

1.不自然的運動模式
用槓鈴的時後你可以感覺出手有種綁在一起的感覺,這樣也會造成一些運動角度與軌跡的限制,跟機械式器材有點類似,這容易迫使你的肩膀和手肘透過一種不自然的模式來做訓練,換句話說,你的雙手不能朝任何方向旋轉,這樣就會迫使你的手肘和肩膀作補償,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之下,很可能你的關節會獲得疼痛或傷害。
 
2.讓穩定肌群參與較少
因為槓鈴屬於雙手臂一起運動的訓練器材,對於雙邊對稱肌力的差異性較不明顯,所以,身體就比較不需要太多的核心穩定肌群來做參與集協調。

3.無法提供大運動範圍
槓鈴無法提供較大的運動角度與下降範圍,例如:臥推的時後,啞鈴可以將角度與下降範圍擴大,讓肌肉的拉伸獲得更大更好的範圍,而槓鈴只能下降到胸前就停止。
 
4.不太適合手腕運動
有許多的健美者都有發現,在手腕上的訓練啞鈴可以比槓鈴有更多的角度來做調整,他們可以稍微內彎或是外旋手腕來做練習。

資料參考/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