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的運動訓練與科學研究中,有6個必須遵守又普遍接受的科學運動訓練原則,以便從運動項目中獲得最大的效益外,還能提高身體狀態和運動表現。然而,這些基本的規則不單單適用於職業運動員,就算你只是個初學者也都必需要了解,當然,你也不需要關注並遵循每個基本原則,但是如果你想要有更好的運動表現,並改善身體狀態或外型以及在許多的特定健身訓練中便得更好,那這六個基本原則就是改變你的隱藏力量;接下來,為了能設計出一套最適合你的訓練計劃,請你仔細研讀並執行以下6項運動科學的基本原則。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所以,我們對每個訓練項目與計劃的反應都會略有不同,所以個體差異的原則十分簡單意味著「一種尺寸並不適合所有人」,這也是許多教練或專業人士會說的「運動處方」。因此,精心設計的訓練計劃應該基於我們個體差異和對訓練的反應來做調整,其中一些差異與身體大小和狀態、遺傳、過去的病史是否有慢性病或受傷,甚至於與性別有關;例如:女性通常需要比男性需要更多的恢復時間或年齡較大的運動員通常需要比年輕運動員更多的恢復時間。
當你在安排任何訓練計劃之前有考慮到這一點的話,你就可能會或不想按照隨手取得的「訓練菜單」或是「網路動作教學」,並會發現聘請一位專業的私人教練,為你量身訂做一套訓練計劃是有多重要。
在超負荷的運動科學原理中指出,訓練適應性需要在身體上施加大於正常的壓力或負荷;這意味著為了提高我們的健康、力量或耐力時,我們必需要相對應的增加訓練重量或強度。另外,為了使肌肉(包括心臟)增加力量,就必須通過對抗大於其習慣的負荷,對身體肌肉逐漸施加壓力,同時,為了增加耐力,身體的肌肉就必須比原有習慣進行更長時間或更高強度的訓練,這也代表必需要舉起更大的重量或做更高強度的間歇性訓練。
為了要實現最佳的超載原則,並在一段時間內逐步有系統的增加訓練量,讓整體的訓練狀態在安全性的原則框架之下,呈現出大幅度的改善與進步。而進步原則的住要概念就是如果訓練強度負荷太低,我們的身體狀況將無法獲得改善;反之,如果強度負荷改變的太快則有可能會導致運動傷害。例如:僅在周末時才進行運動的「週末型運動者」就違反了進步原則,並且很難看到明顯的運動成果;另外,進步原則還強調需要適當的休息和恢復,當我們對身體持續壓力和持續過載訓練,將會導致身體與肌肉疲勞和受傷風險,所以,你不應該一直讓身體過度的訓練,否則將會得到反效果。
適應是指身體適應增加或減少的身體需求能力,這也是我們學習協調肌肉運動和發展運動特定技能的一種方式,例如打球、游泳或射門罰球等等這些反覆練習的訓練動作,在第二次之後就會變得較容易進行,這就是為何有許多的人在進行一項新的運動動作之後,會產生肌肉方面痠痛的反應,但只要經過幾個月或幾週的訓練,幾乎都不會感受的痠痛的產生。因此,當你的身體肌肉出現適應性時,你就必需要改變訓練的程序或強度。
這個原則時常發生在健身人身上,當你在進行一連串穩定且規律的訓練課程時,肌肉因為產生刺激與修復,進而造成肌肉成長的現象,但當你長時間的停止訓練之後,肌肉細胞與纖維因為不再規律的接受刺激,就會產生萎縮的狀態,這也就是為何停只訓練一段時間後肌肉會慢慢的消失。
相信你們都聽過「訓練將使你變的更完美」這句話,這是行動中的特異性原則;這項原則簡單的指出鍛煉身體的某個部位或組織,主要是要訓練並發展特定部位的肌肉,所以,特異性原則意味著要在特定的訓練或運動項目上變得更好,你就必須要進行「特異性原則」也稱為專項性訓練,例如:跑者就必需要透過訓練跑步方式、游泳者就必須要加強手部與腿部的訓練,但這些都必需要建構在一個基礎的肌力訓練之上,因此,才會有所謂的專項性訓練。
有許多的教練或訓練員都會將這些原則添加進他的訓練指南中,然而,這六個科學訓練的基礎原則是所有運動的基石,因此,在設計一套符合你的訓練計劃中將會分階段的進行,所以,我們常見運動員的週期性訓練方針,都是建立在一整年的培訓計劃之中。
資料參考/learnmuscles、continence
責任編輯/David
無論跑者、健身人或任何項目的運動咖,按摩滾筒可說是再熟悉不過「自我肌筋膜放鬆(SMR)」工具。滾筒藉由自己體重的壓力,精準控制去刺激和放鬆肌筋膜,促進組織的再含水作用。許多研究顯示,它不只有助運動後放鬆恢復、減少延遲性痠痛;運動前熱身時使用,更可增加柔軟度、減少肌肉僵硬感,幫助運動表現。恢復是訓練的一環,滾筒則是運動恢復的重要工具,卻常見因為用到不適合的滾筒而不見其效或造成傷害,那麼,市面上形形色色滾筒,你該如何選擇呢?以下是購買滾筒的 3 大準則。
延伸閱讀:研究證實滾筒按摩的最佳時間、使用方法
每個滾筒的密度不同,這是影響深層組織按摩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決定了使用它的感覺以及適合對象。例如,使用太軟的滾筒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壓力,太硬的滾筒則可能造成瘀傷或創傷,反對運動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滾筒的硬度多為 60% 到 100% 不等。數字越低越軟,適合運動新手、剛開始使用滾筒的人;數字越高越硬,例如 100% 適合專業運動員。新手如果使用過硬的滾筒,反而像是折磨你的工具,不過要注意的是,較軟的滾筒在大量使用後可能永久變形,此時表示你該換一個了!經過一陣子辛苦訓練,同時使用滾筒的技術進步之後,你會逐漸適應痠痛的肌肉,此時可換成密度更高(更硬)的滾筒,刺激深層組織的效果更佳,而且硬度高的滾筒較耐用,適合長期使用。
一般來說,滾筒的顏色可以提示其密度,例如白色等淡色系最柔軟、黑色最硬,藍色和紅色通常是中等密度。不過,顏色分類因品牌而異,除了看數值,一種簡易的測試滾筒硬度方法是:擠壓滾筒以評估其相對硬度。
滾筒的表面材質和密度一樣,決定了使用時的強度。大家應該都看過,有些滾筒有平滑的表面,有些則像狼牙棒一樣有尖尖的顆粒起伏,這也代表使用它按摩時的強度從溫和到非常強烈。
表面平滑的滾筒:這樣的基本設計,可讓整個滾筒提供均勻的壓力,對於初學者、運動量較小的人來說非常適合,因為壓力不比凹凸面的滾筒強。
表面凹凸的滾筒:不同形狀、幅度的凹凸面用於施加不同壓力,這些凹凸表面彷彿按摩師的手,更精確地提供針對性的按摩效果,以解決排列不規律的肌筋膜。不過,凹凸顆粒越大的滾筒越針對運動量大的人,如果你的運動量普通,就不需要買個狼牙棒!
滾筒的長度與直徑影響著你的使用方式。
長度:滾筒長度大多落在 46-92 公分。長滾筒(60-90 公分)用途廣泛,是第一次買滾筒的理想選擇,因為它的長度足以橫跨整個背部,也可垂直於脊椎放置,適合背部按摩;當你滾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膕旁肌等大肌肉群時,長滾筒也比短滾筒更穩定。60 公分以下較短的滾筒適合滾手臂、小腿等小肌肉群。另外 10-30 公分更短的滾筒,較適合在有限的訓練空間,以及出外需要攜帶方便的人。
直徑:大多數滾筒直徑約在 13-16 公分之間,這是個舒適的高度,便於你在控制下滾動。有些人則選擇直徑 8-11 公分的滾筒,來進行更深入、有針對性的按摩。
選購滾筒除了三大重點,你可能還會考慮到攜帶方便性,讓你能輕鬆底帶去比賽場地。另外,市面上另有震動、增加熱量等額外功能的滾筒,主要是為了加強活化肌肉。
延伸閱讀:
一次收錄全身肌筋膜放鬆的10大必做動作
6個超簡單的滾筒按壓動作 就能讓緊繃的肌筋膜恢復彈性
你用滾筒是在破壞還是放鬆肌筋膜?用30秒了解這4個關鍵點!
資料來源/REI Co-op, Runner’s Word, 肌內效EX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