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產後肚子息下垂可能不是胖?小心是妳「腹肌分離」
1
產後肚子息下垂可能不是胖?小心是妳「腹肌分離」
2
養成運動習慣對腦部有利
有效提升記憶力與注意力!請從每天30分鐘運動訓練開始
3
划船機 Rowing Machine
筋肉媽媽
筋肉媽媽

產後肚子息下垂可能不是胖?小心是妳「腹肌分離」

2020-03-04
運動部落 健身 專欄 筋肉媽媽 觀念

隨著孕產婦體適能運動推廣,越來越多人聽過「腹肌分離」這名詞,也因為幾乎孕產婦運動的證照課中,都包含了腹肌分離評估與矯正運動,讓許多人以為,腹肌分離只會發生在生過孩子的媽媽身上。從2016年開始教授孕婦與產婦體適能訓練指導課程,後來也開了許多相關的微型講座,摸了上百位的男肚女肚,意外發現,事實上有腹肌分離的人,不止於媽媽族群,許多年輕女性、男性,也有這樣的狀況。

©thefruitweirdo.com

於是,既然這不是產婦們的專利,這邊就帶出了以下幾個問題:「為什麼會腹肌分離?」、「腹肌分離會怎麼樣?」、「腹肌分離如何矯正?」

為什麼會腹肌分離?

我們的腹部肌肉群,由深至淺,在靠近身體中軸處都連結在「腹白線」上。 正常的腹肌狀態,應該腹白線寬度在一指內;腹肌分離後,腹白線可能會從一指寬到超過四指都有可能。

當身體內部的脂肪過多(譬如說內臟脂肪過後)、子宮隨著孕期增生增大、甚至是有長期便秘問題,都可能因為這些位於肌肉層下的器官們體積變大,導致整個肌肉由內往外推,腹白線被撐張開來,腹部肌肉們朝兩邊擴展,以至於失去核心肌力的狀況。根據現代人坐式生活型態,也發現長期癱坐的人,由於長期處在腹部放鬆狀態,也可能因為癱坐生活型態產生腹肌分離。

腹肌分離,腹部外觀上看起來可能會更垂更鬆,對於身體功能的影響更是巨大。

過去許多書本只以「腹直肌分離」來稱呼,但實際上,不是只有腹直肌會分離,深層的腹橫肌也會分離,所以應該翻譯成「腹肌分離」會比較恰當。

通常檢測時,會以仰躺屈膝方式,配合呼吸在吐氣階段做出微微的捲腹,並且用兩指去檢查腹肌分離的程度。

除了檢查分離的「寬度」,也會聯同「深度」一起檢查。有的個案即使表層腹肌分離,但朝內壓下去後可以感受到腹橫肌的張力,那就會被視為比較好的狀況。當然也可以嘗試在家自己檢查。有的媽媽在產後,歷經了連續生產或者多胞胎,加上沒有運動習慣,腹肌分離的程度不只寬度寬,內部也沒有張力,這時候,就很有機會出現肌筋勞損。

腹肌分離會怎麼樣?

腹部肌肉各司其職。例如腹直肌,負責身體的前捲曲還有側捲曲,每天從早上於床上起床、躺下、彎腰等。腹直肌都努力的做好它的本分;又如腹內外斜肌們在側向支撐抗阻、軀幹旋轉、彎曲軀幹都需要它們;腹橫肌是位於身體最深處的核心肌群,負責了整體軀幹的穩定性、保護脊椎、維持腹內壓。 因為這些肌肉協同作用,我們才得以維持脊椎的穩定性、保護脊椎不受傷,能夠穩定的做出各種活動。以功能性運動觀點而言,「近端的穩定帶來遠端的活動」,或者白話點說,便是「深部肌肉能維持穩定,表層大肌肉才能活動的更好」。這就是為什麼,運動時必須由深肌肉訓練開始,才到表層肌肉;而不是拼命鍛鍊表層大肌群,卻從來不去誘發深肌肉活動。  但是,腹肌分離,可以一次性的讓這些肌肉群被打趴,正因為這些肌肉的前側都連結在腹白線上。  當腹肌分離後,肌肉們無法再好好維持正中位置去做本分工作,偏離了位置後,力量使不上來,於是所有的壓力都落到脊椎去;再者這些肌肉都會連結到骨盆,當位置偏移後,也意味著原本可以在活動中保持穩定的骨盆,也不穩定了;加上維持腹內壓的腹橫肌失去張力,於是,以下狀況都很容易發生:

#下背疼痛甚至衍生椎間盤突出

#骨盆底肌虛弱無力

#骨盆無法保持穩定衍伸出更多脊椎或者膝關節踝關節問題

#中背疼痛

#便秘

#子宮排列失去與脊椎的對齊(這對懷孕中的媽媽超傷身)

#腹部外觀看起來鬆垮垂

通常,如果產後檢查腹肌分離超過兩指,並且深度測試沒有張力,就必須趕緊開始矯正訓練。

腹肌分離如何矯正?

最好的建議當然就是:「避免腹肌產生分離」。 但很現實的問題,筋膜的張力彈性有時候還真的跟基因有關。我們首先能做的就是避免各種壞習慣導致了腹肌開始分離。避免腹肌分離,給一般大眾都適合的建議:

#平時坐姿與站姿就要重視姿態,避免癱坐與骨盆後傾。

#養成每天排便好習慣。

#務必要做呼吸練習,整合深核心肌群。平時避免過度使用胸式呼吸或過度只用腹式呼吸。

#運動時,尤其是力量與爆發力訓練,盡量注意「用力階段吐氣」。

避免腹肌分離,給準備經歷懷孕或懷孕中與產後媽咪的建議

#懷孕前就鍛鍊好深核心肌群,避免懷孕過程中腹肌沒力量更容易分離。

#注意懷孕中與產後的身體姿態。  #懷孕中也請保持運動。

#肚子大了腹肌分離就可能發生,隨時觀察自己的身體,當腹肌分離了就避免身體捲曲的日常動作(例如起床躺下都由側躺開始)

#產後要做腹肌分離檢測若分離了,程度不過度嚴重,都還是可以藉由訓練慢慢讓腹肌分離改善。

再來,「運動」絕對是讓腹肌分離改善的最佳神隊友。根據調查:

沒運動的媽咪,有90%有腹直肌分離。沒運動的腹直肌分離程度,多達5.95公分。

每週90分鐘腹部核心訓練,6週後只有12%的媽咪有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只有1.14公分。重點來了,到底該做哪些運動才能矯正腹肌分離? 曾經聽聞學生的教練說:「你深蹲就在練核心了,不然怎麼撐得住呢?」

這句話,對,也不對。點出了許多運動人訓練時常見的誤區。 許多人運動時,負責穩定功能的「深部肌肉都沒有被誘發」,以表層大肌群使用為主,這樣的運動模式很容易讓腹肌分離更嚴重,也可能帶來更多運動傷害。通常,這類的人,平衡能力都很差。 以前面的例子而言,當我表層的肌肉夠強壯,深部肌肉沒有使用也可能扛起重量。但此時腹內壓不良,脊椎不夠穩定,各種運動傷害都可能發生。 訓練腹肌分離後的恢復,最好就是「由深部肌肉訓練開始」。

腹肌分離後,專家們建議,腹橫肌做等長收縮運動,對於腹直肌分離及核心保護有最直接幫助,甚至可以讓腹直肌回到正常位置(不可能回復到未生產前) 。 這時候,應該很多人會想到「棒式」!但令人氣餒的,棒式這種面朝下的運動,其實真的不適合腹肌分離的人去做。

試想,當腹肌分離了,又做面朝下的運動,在腹橫肌肌力未恢復前,重力讓身體的臟器脂肪水份,全都朝地下方向走,於是只會讓腹肌分離越來越嚴重,可能訓練後越變越糟。 一般會建議從「仰躺」的腹橫肌訓練開始,例如「死蟲式」就很適合。

另外,也可以透過外在工具的幫助,來幫助腹肌恢復更好的位置,例如「腰夾」。

一個設計適當的腰夾,不會過硬導致穿著不舒適,也不能過軟導致沒有約束力。適當的腰夾可以在產後或者任何有腹肌分離(本文示範的腰夾不適合孕婦)的狀態下使用,去幫助運動中與日常生活時,腹肌回歸原本的位置,也避免分肌分離越來越嚴重。 以下是我建議女性可以多使用腰夾,並配合運動的理由:

#保護並支撐脊椎和腹部器官 #為核心肌群提供臨時支撐(當然還是要運動練肌力)

#匯集並穩定腹部兩側,避免更多代償發生 但要注意的是,光光配戴腰夾是沒有用的。

務必要配合深部核心肌群的訓練,才能讓腹肌肌力與位置有恢復的效果。例如圖片示範,死蟲式的進階,維持軀幹穩定,手腳加上活動。 當近端穩定,遠端手腳的活動也不會讓核心肌群位置改變,腰椎維持自然前凸位置。

配戴腰夾並進行腹橫肌訓練,進階做棒式,也不用擔心出現讓腹肌分離更嚴重的狀況,可以讓運動者多更多的運動動作可以選擇。

良好的運動腰夾,除了透氣,具有支撐力、還要有完全的舒適度。 文中配戴的,是我與Mollifix聯名開發的商品,當產後傷口癒合,醫師評估可以開始配戴塑身衣物後,就可以開始使用。另外,即使產後多年,還是可以使用與搭配運動,幫助腹肌分離改善。 我個人因為產後還不懂運動,當時腹肌分離超過兩指;配戴了一年後,現在已經減少了半個指頭寬度。 腰夾在產後與腹肌分離矯正運動中,為階段性的幫助品,也要訓練自己不要過度依賴。另外腰夾在健美比基尼比賽的項目中,又發揮了另一功能,有時間我在另外發文。

/ 關於筋肉媽媽 /
筋肉媽媽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IFBB業馀健體比基尼選手

FB 筋肉媽媽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效提升記憶力與注意力!請從每天30分鐘運動訓練開始

2021-02-18
健身知識庫觀念徒手訓練有氧運動重量訓練

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除了可以讓身體機能更加健康之外,還能有助於降低現在常見的憂鬱症機率。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所領導一項針對心肺功能適應性與精神障礙發生率的研究,這篇研究也發表於2020年11月的BMC Medicine醫學期刊上,研究人員發現發現有氧運動和肌肉健康狀態低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正常人的兩倍,同時,他們也預測這樣的人在焦慮風險上以會增加60%。

養成運動習慣對腦部有利
有效提升記憶力與注意力!請從每天30分鐘運動訓練開始

細胞病理學家Celina Nadelman博士表示,透過體能訓練可以改變腦部的認知能力並集中提高注意力,這對於行為能力的控制、記憶力和反應速度都有很大的改變,同時,也能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改善決策和認知靈活性;除此之外,運動訓練對於情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與作用。

當我們不持續養成運動的習慣時,流向腦部的健康血液就會逐漸減少,這將會使得我們腦部的認知與執行功能變慢,另外,對抗疾病的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這些不太容易發現的潛在問題只需要停止10天不運動就會發生。

心肺與肌力的研究

在UK Biobank(英國生物樣本庫)有一項研究,也指出這心肺功能及肌力狀態和憂鬱症之間有何關聯。這項研究找來152,978年齡位於40-69歲的人來進行測驗,研究開始時,他們都進行了有氧健身測試(使用阻力可增加的飛輪訓練)以及肌肉力量的測試(透過握力檢測),同時,也讓這些受測者填寫一份關於焦慮和憂鬱症的檢測問卷;並於七年後再對同一批受測者進行相同的測試,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受測者,在一開始時擁有較高心肺及肌力的人,擁有較健康的精神狀態,然而,與具有較高運動訓練習慣的人相比,心肺能力與肌力狀態較弱的人,在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可能性會分別增加98%及60%,最恐怖的則是同時罹患憂鬱與焦慮症的機率增加81%。

有氧與無氧運動
心肺功能及肌力狀態和憂鬱症之間有何關聯?

對於這項研究,我們不免可以發現運動量大的人在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性有能會降低,但有許多的研究都依賴著受測者自我問卷報告與活動量的高低,另一方面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使用的是客觀指標,即是運動與體能測試。

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Aaron Kandola博士表示,我們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體能與精神之間的關係研究,這將意味著我們可以透過研究一開始就先了解受測者的心理健康進行分析,並減少研究之間的誤差風險,雖然,在研究的過程中可能無法將飲食、社會地位、家庭經濟狀況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等考量進去,這些也有可能會影響最終的研究結果,但因為我們研究的樣本數量十分的龐大,因此,能提高所有數據的統計能力,讓誤差值降至最小。

運動改善心理

Nadelman博士認為,心理將透過運動訓練減少對於壓力的生物反應,他特別解釋,當一個人受到極大的壓力例如戰鬥或是逃跑,這時體內的皮質醇(cortisol)就會大量的釋放出來,然而,現代人接受這些壓力時通常不會立即消失反而會持續不斷的增加,皮質醇對於大腦來說具有神經毒性的作用,它將會損害我們腦中的海馬體導致憂鬱症的產生,而有氧運動則能將低某些細胞的反應,從而降低對壓力的生物反應,例如將低皮質醇與心率。

養成運動習慣的好處
Nadelman博士認為能將透過運動訓練的方式減少對於壓力的生物反應!

Nadelman博士最後補充說,即使每天僅進行30分鐘的運動訓練,也會提高思維能力和腦細胞的生長及適應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壓力管理、記憶力與學習成績外,並能有助於預防或管理精神疾病和神經性疾病,因此,你不必一次去健身房運動幾個小時以上或立即開始訓練長跑,你只需要開始養成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以。

資料參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BMC Medicin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划船機 Rowing Machine

2016-09-02
知識庫瘦身運動器材有氧運動減脂上半身肌群下半身肌群划船機健身

有別於傳統的健身方式,現在不管在哪裡健身,皆相當重視全身性的協調訓練,包含敏捷、平衡、心肺,爆發力…等,所以新式的健身器材的功能越來越多元。划船機是台灣近幾年來開始流行的器材,主要針對腿部、腰部、上肢、胸部、背部…等肌群訓練,不僅流行且實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划船機的魅力何在吧!

划船機Rowing Machine

划船機的起源

公元前4世紀,雅典海軍上將,推出了第一款划船機作為軍事訓練設備。為了要培養專業的槳手,建造了用木頭做成的划船架放在上岸以便出學者有更多的時間能夠專心學習其技巧。它最早被廣泛使用的是1872年W. B. Curtis所推出的專利液壓阻力划船機。

這個產品的製造非常簡單,並沒有液體的流動,也沒有真正模擬室外划船的動作。然而,這個產品卻是在20世紀上半葉卻是槳手唯一的選擇,儘管機械內的輪子常笨重,而且運動軌跡也不順暢。當時大多數划船機都靠一個機械裝置去完成剎車的動作。
雖然如此,但划船比賽卻常受到室外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比賽延誤…等問題。1976年Dike和Pete Dreissigacker開始製造一種更加方便訓練者使用的器材,不會受到任何場地或天氣的限制,當機器被發明出來後,受到了廣大賽艇運動員、健身愛好者的青睞,並且在歐洲範圍內得到了很廣泛的推廣,尤其是德國,備受追崇,同時這也是室内水阻划船機的模型。

第一台划船機發明者W. B. Curtis ©iwm.org.uk

經過許多歷史的演變,1980年代,室內划船器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設計優化。風阻技術的出現是一個主要的革新。揮別過去笨重的輪子,新式的室內划船機的輪子也因為使用了更好的材料而變得非常輕便,這些材料包括不鏽鋼、木材和鋁合金。
 
1982年,有些大學生開始利用健身房裡的划船機來舉辦非正式的划船比賽。室內划船機卻因為這些比賽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並迅速傳播到整個國家,從而演變成如今的全球室內划船大賽。

1982年室內划船大賽 ©concept2.com

划船機的好處

划船機採用優質鋼材中心滑道,表面噴砂氧化防腐不銹,滑道光滑平整,對稱型油缸阻尼,手感阻力均勻可調無極檔,是一種模擬划船運動的器材,對腿部、腰部、上肢、胸部、背部的肌肉增強有較好的作用。不僅如此,他也是一個流暢且具趣味性和挑戰自我的健身運動。每划一次,上肢、下肢、腰腹部、背部在過程中都會完成一次完整的收縮與伸展,可以達到一個全身肌肉的練習效果。尤其對腰腹部和上臂脂肪較多的人,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塑身效果。

©amazon.co.uk

主要使用方式和訓練部位

使用者曲腿坐在座墊上,手腳同時施力,腿部伸直後,腰部後仰,雙臂像划船的姿勢一樣,向兩側後划。
 
適用對象:專業訓練者、家中健身。
注意事項:飯前飯後,請勿運動,注意施力要點,防止後腳扭傷。

划船時,每一個屈伸的划臂動作,都能訓練到約90%的肌群,因此他對於平時缺乏運動的族群來說,受益無窮。同時對訓練背部肌肉也有明顯的效果,能讓脊背在體前驅和體後伸展的動作之中有更大的活動範圍,使脊柱的各個關節得到訓練。

練習划船時,要注意動作的連貫性,每一個蹬伸動作不要停頓,一定要做到位。如果幅度過小,則參與運動的肌肉將得不到充分伸展或收縮,反而容易受傷。模擬划船的自然動作,適用於健身房和家中運動,訓練手腿腰等部位肌肉組織,有效地的訓練伸展肌群,對腰背尤為明顯,同時還能緩解背部酸痛症狀,特別適合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的上班族。

划船機訓練手腿腰等部位肌肉組織,能有效地的訓練伸展肌群 ©howtorow.com

有別於其他的健身器材,划船器能以較低的心跳率、較高的攝氧量與產生較高的能量消耗,並能促進體能,更能運用全身的肌肉達到塑身的效果。此項運動是目前也世界上相當受歡迎的健身器材之一。
  
對於初學找來說,划船機確實是一個相當合適的健身器材,在肌力不足的情況之下,跑步機或飛輪都是較容易受傷的器材,相對於划船機,則更為全面且能促進身體的協調性。不只在健身房,現在有許多以Crossfit為主的場館,也都指定划船機也作為訓練的其一項目,利用組合的動作讓學員自然地培養爆發力、速度、協調性、敏捷、平衡感、動作精準度,是一個既多功能又方便的健身器材。

划船機能促進身體的協調性 ©fitnessbestreviews.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