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蛋黃好還是蛋白好?這樣吃才能吸收到蛋白質且最營養!
1
蛋黃與蛋白
蛋黃好還是蛋白好?這樣吃才能吸收到蛋白質且最營養!
2
增肌減脂
便利商店怎麼吃?10樣增肌減脂好物大公開
3
調查:台灣人吃早餐亞太區最油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蛋黃好還是蛋白好?這樣吃才能吸收到蛋白質且最營養!

2020-07-14
知識庫 飲食 飲食方式 觀念

雞蛋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歡吃雞蛋,而吃蛋的方法有許多種,像是水煮、油煎、蒸、滷等,但是許多人都認為蛋黃膽固醇成份高,而只單吃蛋白又忽略了蛋黃富含營養比蛋白多,這個觀念會讓你也在無形之中錯失了這些營養成分。但是,到底該怎麼吃才更能吸收它的營養以及蛋白質?來看專家怎麼說。

蛋黃與蛋白
蛋黃好還是蛋白好?這樣吃才能吸收到蛋白質且最營養!

雞蛋整顆一起吃最營養

雞蛋的蛋白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11%左右,而水分卻佔88%之多,而蛋黃雖然熱量以及脂肪都較高,但其中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E、卵磷脂等營養素都明顯高於蛋白,所以吃蛋只挑蛋白來吃,你往往會錯過蛋黃中寶貴的維生素A、D、E,和各種微量元素,因為在蛋白中幾乎沒有他們的痕跡。許多營養師都表示,其實蛋黃跟蛋白都富含營養,但是吃蛋最好整顆一起吃,才能一起把營養素都吃進去,而蛋中富含優質的蛋白質、卵磷脂對於身體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對增肌減脂的人來說更為重要。

雞蛋整顆一起吃最營養 ©everydayhealth.com

一天到底能吃幾顆蛋?

或許都聽說過,雞蛋吃太多不好、膽固醇很高、一天不可以超過一顆、減肥的人不可以吃雞蛋,但其實,雞蛋並沒有那麼不健康,這些說法都是對雞蛋的妖魔化。雞蛋是相當便宜又營養的食材,蛋黃可以提供豐沛的葉黃素、卵磷脂,自己開火但買不起肉的時候,蛋白就是最棒的蛋白質來源了。至於大家最擔心的膽固醇呢?這些實證研究將告訴你,沒什麼好怕的。飲食中的膽固醇,不會直接增加「壞的膽固醇」 以往醫學界總認為飲食中的膽固醇會增加低密度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根據美國的一篇研究指出,這兩者並無直接關聯,另一份研究也發現,70%的受試者在攝取高膽固醇飲食後,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並不會上升,甚至受試者攝取雞蛋後可以形成更多的高密度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較不易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然而以往研究認為一天吃1個以上的雞蛋會對健康有害,但最新研究發現,這對無重大疾病的人來說根本沒有影響。

©besthealthmag.ca

雞蛋不管怎麼吃都很營養

雖然雞蛋不管怎麼吃都很營養,但不宜烹調過久,容易破壞裡頭的營養素,而喜歡吃半生不熟的蛋的民眾也要小心,如果食物沒煮熟也可能會引起細菌感染,造成腸胃不適。如果三餐都想吃雞蛋時,最好搭配五穀根莖類食物和碳水化合物等食物一起吃,這樣才能均衡飲食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其實吃蛋的好處很多,但由於現在有很多雞都是人工飼養,可能含有過多荷爾蒙跟抗生素,吃入人體其實是不健康的,所以建議大眾選雞蛋最好是慎選有機食品的雞蛋,才不會把抗生素吃下肚。

©fun-japan.jp

吃雞蛋能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

前面已經提到吃雞蛋反而能促進形成「好的膽固醇」,此外,也有研究指出雞蛋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根據日本公共衛生中心針對約6萬名受試者的調查指出,吃雞蛋與糖尿病並無顯著相關,而一項芬蘭研究發現,在2322名男性受試者中,吃最多雞蛋和吃最少的人比起來,得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38%。然而吃腦補腦的概念在膽固醇攝取上是個嚴重的迷思,人體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多數是自行合成的,健康的人攝取較多膽固醇也不太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資料來源/Healthline、風傳媒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孫語霙
孫語霙

便利商店怎麼吃?10樣增肌減脂好物大公開

2020-08-12
專欄觀念減脂增肌飲食方式飲食運動部落

減脂期間最怕找不到健康的好食材,偏偏人體飢餓感來襲時,正是腦波與判斷力最弱的時刻,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香酥的排骨飯吸引,或是來份快速的美式漢堡止飢。 好在,台灣便利商店密度位居全球第二,平均每2211人就有一家便利商店,當我們忙著趕報告、出差追高鐵、沒時間煮飯、夜晚運動後,想要找點健康的食物來吃,又沒有充足的時間備餐時,便利商店就成了我們現代人的小福星,ALWAYS OPEN!

增肌減脂
便利商店怎麼吃?10樣增肌減脂好物大公開

我也是三天兩頭就跑便利商店的外食族,沒辦法,實在太方便了呀!我想,許多上班族也是如此吧!因此,我就目前便利商店販售的食物,挑出十樣適合減重者的好食材,不論是早午晚餐、甚至消夜,需要在便利商店解決時,也可以有均衡健康的選擇。以下為10種增肌減脂好物大公開,讓你在外也能好好減重增肌:

烤/蒸地瓜

口感鬆軟、綿密又香甜的地瓜屬於低升醣(GI)的食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鎂、鉀等營養素,不僅飽足感佳又耐餓,還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一掃腸道廢物,若是連皮一起吃,更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益處呢!

烤/蒸地瓜

飯糰

壽司、御飯糰這類烹煮過後又冷卻的老化澱粉,含有較多的「抗性澱粉」。抗性澱粉因結構改變,可以抵抗小腸分泌的澱粉分解酵素,無法被小腸吸收,但可直接道大腸被利用,有類似膳食纖維的功能,也因為如此,含有較多抗性澱粉的食物,腸道吸收的熱量也較少,每1克抗性澱粉平均提供2.8卡熱量,低於一般澱粉每克提供4大卡的熱量。

御飯糰

無糖/低糖豆漿

豆漿屬於植物性蛋白質,富含大豆蛋白、抗氧化營養素及大豆異黃酮,其中的大豆蛋白為完整的植物性蛋白質,含9種必需胺基酸,且屬於蛋白質消化率強的優質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組織的生成。除此之外,其高纖、低脂、零膽固醇,平時喝無糖豆漿,高飽足感又低熱量;運動後喝低糖豆漿,迅速補充肌肉所需要的營養,確實是增肌減脂期間的好食材。

無糖/低糖豆漿

茶葉蛋

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膽鹼、生物素、維生素A及葉黃素等,營養素完整,故被稱之為「理想的營養庫」。由於雞蛋中胺基酸種類齊全, 90%以上都能被人體吸收,其『生物價』遠高於其他食物;此外,其中的優質蛋白,能夠增加餐後飽腹感,延緩胃的排空速度,有助减少熱量攝取,達到控制體重的作用。

茶葉蛋

水煮鮪魚罐頭

鮪魚屬於低脂魚類,一份(30g)鮪魚僅有55大卡,內含7公克的蛋白質,脂肪卻不到3公克,且鮪魚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內富含DHA、EPA,可促進血液流通、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等心血管疾病。一般早餐店或三明治料理多使用油漬鮪魚罐頭或是拌入大量美乃滋,熱量近乎水煮的三倍,對減重較為不利。

鮪魚罐頭

生菜沙拉

生菜不僅熱量低、體積大、營養素尚未被破壞,還富含大量的水分及纖維,除了飽足感十足之外,還可以減少油脂的吸收、降低血脂,對於外食頻繁的現代人,可避免掉蔬果攝取不足而造成的便秘與肥胖等問題。減重期間,可於餐前食用一盒生菜沙拉,再進食蛋白質、澱粉等食物,便可有效降低整餐的熱量攝取。

生菜沙拉

關東煮蔬菜

不愛吃生冷的生菜沙拉,也可以選擇熟食的關東煮 ,像是玉米筍、娃娃菜、玉米、白蘿蔔、筍子、杏鮑菇都是高纖、低熱量的好食材,需要留意的是,關東的湯含鈉量較高,喝多了恐造成水腫,宜盡量避免。

關東煮

香蕉

香蕉含有維生素C、鉀、鎂、膳食纖維、果糖等營養成分,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潤滑腸道、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以及排便;鉀離子可以補充汗水中流失的鉀,同時強化肌力及肌耐力,鎂則可以幫助預防運動後抽筋。因此,不論是飯後助消化、運動前補充能量、運動後防抽筋,都很適合來根香蕉。

香蕉

低脂鮮奶

乳品類食物主要提供鈣質,且含有優質蛋白質、乳糖、脂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牛奶的蛋白質含量豐富,一杯240毫升的鮮奶,即可提供8公克的蛋白質。其中的蛋白質主要分為乳清蛋白(whey protein)和酪蛋白(casein protein)兩種,前者吸收率快,可促進肌肉合成,含有必需胺基酸,後者較難消化,可保持長時間體內胺基酸的濃度,避免肌肉的分解!

低脂鮮奶

無調味堅果

堅果種子類食物為脂肪含量較高的植物果實和種子,這些食物以原來的型態吃入,可同時攝取到各種各樣有利健康的必需營養素與植化素,比起經過精煉的食用油,為營養更豐富的飲食油脂來源。每天食用一小匙(一份)堅果種子類,堅果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能降低血中壞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是非常好的「護心食物」!

堅果

十大減脂好物,該如何搭配使用?

了解好的食材有些之後,更要懂得如何搭配與組合,增加餐點的均衡度,如此更能借力使力地達到減脂的效果。那麼三餐要怎麼吃呢?基本上套用「主食+蛋白質+高纖蔬果」的公式就對了!

早餐=香蕉+鮪魚三明治+黑咖啡

午餐=御飯糰+茶碗蒸+3樣關東煮蔬菜

點心=水果盒+堅果

晚餐=小地瓜+生菜沙拉+無糖豆漿

運動後=鮮奶+玉米片

為了生出這篇文章,我第一次如此認真的逛便利商店,發現便利商店真是應有盡有,雖然部分的貨架上充斥著高油、高鹽的加工食品與零食,但認真探索後也發現,健康的食材還真不少,蔬菜水果的種類也有越來越多樣化的趨勢,甚至還出現高麗菜、鴻喜菇等可帶回家烹調的生鮮食材。此外,便利商店的食品也都有明確的營養標示可以供消費者參考,在吃下肚子前,多看一下標示,或事先調查過有什麼健康的食物可以吃,就可以大幅降低囫圇吞棗、亂吃一通的機會。

還有其他好食材嗎?

當然,再健康的食物,經常吃,還是會吃膩的,因此,除了上述十樣食物之外,我也找出了許多便利商店中適合減重者吃的食物,整理如下,讓大家有更多元的選擇。

▲乳品類-除了鮮奶之外,還可以選擇無糖優酪乳、優格、起司片。
▲豆魚蛋肉類-糖心蛋、茶碗蒸、毛豆…都是不錯的選擇。
▲全榖雜糧類-正餐時間可以選擇高纖的全穀類,像是地瓜、玉米、蕎麥麵、全麥吐司等,若餐間肚子餓了可以穀類飲品當作點心。
▲蔬菜類-午晚餐來份開封即食的竹筍、烤蔬菜、生菜,補充每日所需的膳食纖維。
▲水果類-一天需食用2份水果,一份約等於1根小香蕉或1小盒水果。

我想,每個人都有忙碌、時間窘迫、沒空準備餐點的時候,但若真心想要改變體態,絕對都是有方法的,隨處可見的便利康店都可以搜出如此多樣化的健康餐點,就看你願不願意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囉!

文章授權/便利商店怎麼吃?10樣增肌減脂好物大公開

責任編輯/妞妞

/ 關於孫語霙 /
孫語霙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營養學系(雙學士) 

證照

醫事專門技術人員高等考試 營養師

保健食品工程師

體重管理營養師

CTSSN運動營養專業認證

粉絲專頁:營養師愛碎念-孫語霙營養師

部落格:孫語霙營養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調查:台灣人吃早餐亞太區最油

2018-05-18
新聞營養補給飲食方式飲食話題

燒餅油條、麵包、飯糰…你的早餐誤吃下多少油?根據一份針對亞太11地區健康早餐的最新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一台灣受訪者沒有天天吃早餐習慣,即便有吃早餐,其中也高達7成早餐沒攝取含蛋白質食物、8成沒吃蔬果,然而脂肪攝取比例卻是亞太之最!調查更指出,台灣人吃早餐的壞習慣10年不改,主因竟是工作太忙「沒時間」吃早餐。

最新調查:台灣人吃早餐亞太區最油

24%國人不習慣天天吃早餐  推說沒時間

該調查是由美商賀寶芙(Herbalife)於今年2月完成的「賀寶芙亞太區健康早餐大調查」,對象是亞太區共5,504人,包括澳洲、香港、韓國、印尼、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越南、日本、台灣與馬來西亞等11個市場的18-65歲受訪者,男女各半。
 
調查顯示,雖然有82%受訪者認為早餐是第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卻有24%人沒有天天吃早餐的習慣,其中每周吃4天以內的更近1成,與民國98年國建署的調查比對,更發現台灣人不天天吃早餐的壞習慣10年來比率不減。詳問沒天天吃早餐的主因,近半數(48%)把早餐壞習慣怪給「沒時間」,其他還有早上沒胃口、認為目前吃的頻率和量已足夠、吃早餐太麻煩等理由。
 
台灣人工時全球第6名,調查進一步分析國人認知,發現台灣人的忙碌生活讓早餐吃錯食物、吃錯時間的比例極高,近5成民眾不知道吃對早餐的重要性,對早餐的認知是亞太區倒數第二。有吃早餐習慣的受訪者中,高達7成早餐沒攝取蛋白質、8成沒吃蔬果,而脂肪攝取量比例是亞太區之最,且有35%的受訪者在通勤或到辦公室才吃早餐,顯示國人早餐吃錯內容、吃錯時間的比例極高。

調查發現,國人沒天天吃早餐的習慣,高達48%因為「沒時間」

固定6:00-9:45吃健康早餐 有助減重

美國國家體重控制登記計劃(National Weight Control Registry, NWCR)調查發現,成功減重的人當中有78%有固定時間吃早餐的習慣;另一份《Obesity》研究則發現,上午6:00-9:45攝取富含高蛋白質的早餐,可降低脂肪合成機會,並給予身體整天較長久的飽滿感。
 
香港中文大學食品和營養科學課程教授、賀寶芙營養諮詢委員會資深營養專家陳振宇指出,養成吃早餐習慣、吃對早餐的內容及時間,能喚起身體活力、提高注意力,並對體重管理和消化道健康都有助益。
 
他說明,人體經過一整晚休眠,與前一餐間隔時間超過8小時,起床後身體血糖濃度不夠滿足身體需求,常讓人疲倦、精神不集中,這時身體極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纖維質及碳水化合物,提升代謝、促進腸胃蠕動,維持消化道健康,喚起身體活力。
 
此外,空腹時間過長產生的飢餓感,容易造成進食速度過快,大腦因為來不及產生飽足感而攝取過多熱量。因此,在對的時間吃對早餐、細嚼慢嚥,選擇重點包括「適當熱量」、「低脂肪」,不僅能提供能量,更能做好體重管理。

早餐營養鐵三角:蛋白質、纖維質、複合式碳水化合物

「高脂肪和高熱量並不等於高營養!」賀寶芙資深營養師林若君表示,早餐是一整天的第一餐,特別需要注意營養素均衡,然而受台灣人歡迎的早餐,例如飯糰、麵包、水煎包、蛋餅、蘿蔔糕、燒餅油條、三明治等,多用高油高鹽烹調,內容多為澱粉和少量蛋白質的組合,不僅含過量油脂、熱量、鹽、糖,蛋白質與纖維量也不足。
 
缺乏纖維不僅無法促進腸道蠕動,飽足感也不夠,讓人不到中午肚子就開始咕嚕咕嚕叫。蛋白質不足則容易造成脂肪增加、肌肉流失,長期造成新陳代謝下降,不利體重管理,並可能損害腸胃道健康。

吃健康早餐的好習慣與應避免事項

把握起床後黃金3小時

林若君提出健康早餐「晨光三部曲:補水、營養、活力」,把握起床後的黃金3小時吃對的食物:起床後以第一杯30-50°C的溫水開始,補充睡眠時流失的水分,也可在水中加入一些蘆薈汁,喚醒熟睡的腸道、促進蠕動。
 
早餐最佳時機點則是在起床後1小時左右,補充含有優質蛋白質、纖維素、碳水化合物的均衡早餐。之後,以一杯茶飲提振精神、控制食慾,戒掉午餐前不健康的零食或高熱量的三合一咖啡,啟動一整天的活力。

晨起後把握黃金三小時補充營養,可促進工作活力與專注力

資料來源/美商賀寶芙 (Herbalif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