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禍首的飽和脂肪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性
1
飽和脂肪與健康之間有何關聯性
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禍首的飽和脂肪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性
2
三步驟養成易瘦體質
3
你家的兒童偏食嗎?啟動食全食美大作戰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禍首的飽和脂肪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性

2020-10-26
知識庫 飲食 減脂 飲食方式 觀念 運動營養

飽和脂肪酸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心臟病的罪魁禍首,因為它們會增加血液中的總膽固醇、以及更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英國衛生署(DoH)建議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不要超過總卡路里攝取量的11%。

飽和脂肪與健康之間有何關聯性
英國衛生署(DoH)建議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不要超過總卡路里攝取量的11%。

然而,更近期的研究顯示,飽和脂肪與心臟病風險之間的關聯,並不如以往所認為的顯而易見,雖然飽和脂肪酸確實會提高血液中的膽固醇,科學家們並不確定它如何對心血管疾病產生影響。某些研究表示,飽和脂肪酸會增加此種風險,而其它研究則不這麼認為,我們還知道並非所有的飽和脂肪酸都以相同的方式作用。

過量的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會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的清除,因此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但其它脂肪酸則不會如此。研究亦提出,乳製品、肉類和雞蛋的飽和脂肪並不會增加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但可增加健康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因此,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整體影響可能是中性的。

替代飽和脂肪酸

要以什麼替代飽和脂肪酸很重要,若你以高精製碳水化合物替代飽和脂肪,那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心臟病的風險皆會增加。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某些研究發現減少飽和脂肪幾乎沒有好處,因為大多數人傾向以相當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取代它們。

最新研究表示,你應該於膳食中以不飽和脂肪(蘊含於植物油、堅果、種籽和富含脂肪的魚中)取代某些飽和脂肪。這些健康的脂肪可提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並降低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它們亦可改善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的比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考科藍合作組織(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於2012年的研究回顧發現,採用此方法至少兩年的人減少了14%罹患心臟病、心絞痛和中風的的風險。

飲食中可以以不飽和脂肪來取代
應該於膳食中以不飽和脂肪(蘊含於植物油、堅果、種籽和富含脂肪的魚中)取代某些飽和脂肪。

降低心臟病風險

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科學家們分析了來自兩大群人的數據資料:護理人員健康研究的84,628名女性和健康從業人員隨訪研究的42,908名男性,於1980年代至2010年進行隨訪。食用較多飽和脂肪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較食用較少者高,此外,食用較多不飽和脂肪與更多全麥碳水化合物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較食用較少這些營養成分者低。他們預估以等量的多元飽和脂肪、單元飽和脂肪或全麥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攝取,替代5%由飽和脂肪的能量攝取,它們分別能降低25%、15%和9%的心臟病風險。

共識的建議是每天攝取不超過11%的飽和脂肪熱量,並以不飽和脂肪、非精製碳水化合物取代你餐點中某些飽和脂肪,勿以「低脂飲食」為目標;請採行「適度脂肪」的飲食,其中主要包含單元不飽和脂肪與多元不飽和脂肪。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三步驟養成易瘦體質

2017-07-18
飲食知識庫瘦身

易瘦體質是指基礎代謝率高、熱量消耗快、腸胃道蠕動速度快、食物消化分解後熱量利用多的不易發胖、較耗能的體質。那麼,如何才能養成這種人人稱羨的易瘦體質呢?

三步養成易瘦體質

怎樣才算易瘦體質?

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甚至是否需要進一步做肥胖治療的重要依據就是腰圍及BMI值。腰圍可以反應腹部脂肪囤積的程度,是腹部肥胖與否、內臟脂肪多寡的判斷標準。腹部脂肪的囤積與一系列身體代謝異常的疾病有關,也是診斷代謝異常症候群的標準之一,脂肪越多就越可能罹患代謝症候群。

統計上,腰圍也與內臟脂肪有關,粗廣的腰圍表示脂肪多囤積在腹部,腰圍越大,內臟脂肪越多,國際糖尿病聯盟認為男性腰圍不應該超過九十四公分、女性腰圍不應該超過八十公分,一旦超過這個標準,即會顯著增加罹患糖尿病的危險。

至於透過身高及體重換算得到的BMI值則是判斷體重是否超重的依據。不同的人按照自己身體的BMI值而有不同的總熱量需求(其中包含基礎代謝所需的熱量)。不過為了健康著想,世界衛生組織主張BMI超過二十五的人應該注意,積極減重!

所以,判斷易瘦體質要看腰圍及BMI,世界衛生組織建議BMI(身體質量指數)來衡量肥胖程度,其計算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分)的平方,所得到的數值大於24就表示太重;另外,男性腰圍若大於九十公分、女性若大於八十公分也都表示體重過重。

易瘦體質養成第一步:飲食均衡

許多人減重的第一步是「節食」,以為少吃或不吃就能瘦,事實上在節食前期,肝醣就會開始分解,可能導致身體脫水,進而造成體重減輕的假象,事實上只要多喝兩口水,體重便又回來了。節食中期,肌肉分解,減掉了能使脂肪燃燒的肌肉、水分、內臟組織等,反而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節食後期,脂肪分解、體重下降緩慢,這時,減重者以為脂肪已經順利減除而開始進食,卻反而造成脂肪堆積,如果飲食均衡並固定從事有氧快走及腹部運動,就不用擔心會再復胖;尤其有的人只吃單一種食物來減重,導致身體熱量不足、水分和肌肉減少、新陳代謝能力退化、基礎代謝率下降,之後若恢復正常飲食,脂肪堆積的速度反而更快。

食物是減重的大敵,吃太多,熱量、營養過剩,多餘的熱量會轉成脂肪,而多到代謝不掉的營養則累積成為內臟脂肪。身體能量若要正常代謝,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分等營養素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種,都會對身體機能造成影響,導致代謝能力變差,不均衡的飲食對養成易瘦體質有害無益。

所謂「均衡的飲食」也就是均衡地攝取各類食物,並讓吃下的任何食物都能被完整地消化、吸收、作用,幫助身體發揮最大的效益,維持新陳代謝的穩定,以及有效排除多餘的脂肪。

均衡飲食能促進人體內瘦體素分泌和提高其敏感度,有效控制食慾、調節熱量、抑制脂肪合成。所以說,均衡飲食是養成易瘦體質的第一步。

均衡飲食小技巧
● 均衡攝取六大類(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礦物質、水)食物。
● 不偏食。
● 不暴飲暴食。
● 食物種類常更換,增加食物的多樣化。
● 多吃當季本地的新鮮食材。
● 一日攝取最多三調羹的油脂。
● 盡量減少使用動物油脂。
● 餐餐多吃有機蔬菜。

易瘦體質養成第二步:擇優吃澱粉

澱粉類的食物很好吃,但熱量也往往很驚人,尤其是精緻澱粉類的食物,如白米飯、饅頭、吐司等,多吃可能造成肥胖而不容易變瘦。
但屬於醣類的澱粉同時也是身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及脂肪燃燒的必要成分。澱粉攝取量不足,身體熱量不夠,脂肪燃燒不完全,連帶影響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導致血糖降低,妨礙體內能量正常轉化,使得人體產生的能量不足,而開始消耗脂肪,肌肉因為被用來製造血糖而減少,加重代謝功能的退化,更難養成易瘦體質。

因此,要養成易瘦體質的第二步就是拒絕精緻澱粉,多吃優質澱粉,如飽含抗性澱粉的根莖類食物,如山藥、地瓜等,以及飽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的全穀類,如糙米等,能量充足了,基礎代謝率增強,易瘦體質也就不遠了。

易瘦體質養成第三步:有氧運動及喝足水

易瘦體質的形成,代謝是重點,而從事有氧運動、喝足夠的水都有助於增強代謝能力。脂肪分解需要氧氣,呼吸快一點但不會喘不過氣的有氧運動〔心跳必須達到(二二○減年齡)乘以○‧六五或○‧七次〕,在進行的當下、結束後的一段時間都可以燃燒體內脂肪,也可以增加好膽固醇,還會因為增加肌肉組織的量,而提升基礎代謝的比率。

最簡單的有氧運動是快走,只要快走四十分鐘就可以消耗四百至五百卡路里,以我自己為例,每天都會快走。

人體內的養分運送、廢物代謝也都需要水,水也是脂肪燃燒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喝水可以抑制食慾、讓身體產生飽足感。此外目前已經有相關的研究,顯示若水分攝取不足,會讓脂肪堆積得更多,反之水分攝取量增加,便有助於減少脂肪堆積,這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的時候,腎臟就無法發揮功能,肝臟就要負擔腎臟的工作,這會造成肝功能減損,能代謝的脂肪越來越少。因此,喝足夠的水可以幫忙減肥,對人體代謝有莫大的幫助。根據我的經驗,一日飲水量若能控制在兩千至三千毫升之間是最理想不過,足可供應身體一天裡的腸胃或是腎臟代謝所需。

想要養成易瘦體質,就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腰圍與BMI值,並透過適當攝取均衡飲食、優質澱粉,及保持良好的有氧運動習慣來維持或提升自己的基礎代謝率,此外還要適量地喝水讓肝臟維持良好的代謝功能,以幫助身體有效地代謝脂肪。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原水文化出版,洪泰雄著作《代謝平衡,健康瘦身》一書。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簡任祕書兼教務處註冊組主任、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祕書和教育部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等多項職務,也常發表論文及研究報告。由於熱愛教學,公務之餘在大學教授教育及營養相關課程。
2010年之前的他,是個84公斤的胖子,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及高血壓。同年4月,接觸到由德國醫師方法博士(Dr. Wolf Funfack, MD)創立的「代謝平衡飲食法」,實踐四個月成功甩肉17公斤,健康問題也不藥而癒。在同事及親友的鼓勵下,著書分享成功經驗及作法,幫助親朋友好友及廣大讀者健康瘦身,期許讓更多人擁有健康及快樂的人生。

誰說節食才能瘦?
誰說偏食才能急速減重?
減重不是只在追求一時的快感,速瘦也會速胖,洪主任靠著改變飲食順序及吃飯的技巧,就能讓自己餐餐吃飽,還能健康瘦下來不復胖,簡單、易行的瘦身方式讓人人都能成為「減重達人」!

洪主任的「35921」瘦身密碼:
3 一天只吃三餐,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吃水果。
5 餐與餐之間一定間隔五小時。
9 晚上九點後不進食。
2 每天喝至少2000c.c.的水。
1 每天早餐後吃一顆蘋果。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Ivy
Ivy

你家的兒童偏食嗎?啟動食全食美大作戰

2017-03-29
運動部落營養補給親子運動兒童專欄飲食

根據許多醫學研究說明:偏食行為會影響兒童的營養與生長。有偏食習慣的小朋友的體重,相較於正常飲食的小朋友,體重過輕的比例高出近2倍。偏食兒童較正常兒童容易出現緩慢飲食、對食物缺乏興趣、不喜歡嘗試新食物等,因此偏食兒童的整體食量,可能會低於正常建議量,長期偏食的後果就容易出現體重過輕的現象。最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長期偏食可能會影響行為發展狀態。長期有偏食行為的兒童較無偏食行為的兒童,易出現部分學習能力、人際關係與發展的異常表現。

為了改善孩子偏食的現象,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Ivy手做的美味兒童便當

由於工作的關係Ivy接觸了許多新手父母,總結了簡單但有效的作法 :
妙招1:食物花樣多,小孩樂呵呵
妙招2:孩子動手DIY,品嚐勞作成果好歡樂
妙招3:遊戲規定要遵守,吃完才能找喜歡的
妙招4:點心與零食靠邊站,餐前不要給別的...

因此,創意便當是相當的有效方法之一。近來,越來越多媽咪發揮創意,做出令人驚嘆的藝術便當,而利用食材做出流行的漫畫角色或吉祥物造型的卡通便當則得了童心還具有高度討論度,像是在白飯上面利用海苔或起司擺出平面圖案是很好入手的入門款,甚至還有用飯糰等材料捏成立體造型的3D作品!

本身喜愛設計更喜歡研發小巧思的我,打從孩子開始上學之後經常會為他們準備便當,但是當裡頭有紅蘿蔔或是青椒類等食物,往往會原封不動的帶回…。同樣家中有偏食的孩子的我,為了避免孩子們只挑選自己喜愛吃的食物總得費盡心思,為了他們的營養與健康研究該如何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因此開始了創意便當的學習之路,日積月累的練習之下,總算研究出些心得能夠分享給大家:

平時到超市或是市場買菜時,我還是會以鮮食為主,包括3種綠色蔬菜、魚類、肉類、蛋類以及小魚乾或是水果小配料,一種營養也不少,同時在食材豐富的狀況之下,做的變化也能更多樣。

光是看著就很豐盛了呢!

海綿寶寶便當

若是第一次製作便當的媽咪,在製作之前可以先從孩子喜歡以及食材簡單的造型著手。

以海綿寶寶的造型為例,首先先選好孩子喜歡或是體積合適的便當盒,由於海綿寶寶的身體已經是方型的,所以只要將白飯鋪在便當盒的底層身體就出現了。

接著是臉的造型,將蛋黃、蛋白分別煎成蛋皮當頭部;起司當牙齒、大眼白,白飯當衣領;番茄當領帶火腿當褲子;至於其他黑色部分都是用海苔剪出來貼上的。

此外我也利用旁邊的空間,加入營養配料;像四季豆,含鐵質,可以改善貧血,玉米則含有核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其他像是蝦仁或肉捲,其實媽咪們都可以依著不同的變化與需要去做調配。

運用造型,讓孩子從討厭變最愛

另外像蠟筆小新的便當,是我家弟弟的最愛。過去他不愛吃蔬菜食物,我就運用紅蘿蔔做成身體,使他每次都吃光光,有一次我問弟弟:「今天的便當先吃哪裡?」弟弟說:「身體。」雖然身體是一大塊的紅蘿蔔,但此刻正在用餐的弟弟卻認為那是蠟筆小新的身體。所以可愛的造型可以轉移孩子原先排斥食物的印象。

若孩子還是不能接受,則可以嘗試將這些東西包入飯中,再加入鮭魚或是家裡的肉鬆以及其他配料變成內餡;像是麵包超人的便當,我用了鮭魚當作他的身體,此外頭的部分則使用了肉鬆拌飯,一方面符合他原本在卡通裡的顏色,另一方面也為便當增添了風味,同時提高孩子食用的意願呢!

熟能生巧,可愛加滿分

龍貓則是大人小孩都喜愛的造型,但想要他足夠相像,需要多花一些功夫。首先先決定龍貓的體積多大,並預留耳朵以及肚子花紋的位置,再用雙手揉成自己想要的胖瘦大小。

由於牠的身體較大,若都是用白米製作的話,口味略微單調,所以龍貓的頭部,可以先將黑芝麻扮進白飯,這樣會增加些許甜甜的口感。

龍貓的鬍鬚則是利用義大利麵的麵條烤或炸過,可以做成各種不同造型的小配件。完成這個便當的重點在於捏塑形狀,於相像與否都在於經驗及美感,俗話說熟能生巧,總會越做越好,不管龍貓像龍或像貓,孩子們都會投以熱情的回報。

綠色蔬菜提高免疫力,向病菌說掰掰

在卡通裡,哆啦A夢的頭是藍色的,但外面一般藍色的海台或是其他配料,色素的成分居多,為了孩子的健康,我用海苔代替,但選擇與他頭部顏色相同的便當盒,這樣整體看起來一點也不奇怪,反而更增添了另一種特色。

此外,我在哆啦A夢的身旁放上許多花椰菜,因為它含有豐富維生素C能有效預防感冒,提高免疫力,一天食用100克花椰菜,就足夠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弱,這樣至少能夠加強體力,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懶人便當,懶懶蛋黃哥

超人氣的蛋黃哥尚未入口,光看就已經被療癒。為了避免孩子與蛋黃哥哥一樣,不小心就睡著了,我使用地瓜做他的頭,地瓜含有維生素 C 每日最低需求量的 65%,並含有豐富的鈣質、葉酸、鉀及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是能夠在體內轉換為維生素 A 的抗氧化物,一份地瓜即可提供相當每日建議攝取量 7 倍的維生素A。每天給孩子吃一份,活力健康加滿分。

蛋黃哥的枕頭與身體是利用蛋白和培根做成,所以非常輕鬆的就能將便當擺飾好,剩下的配料和其他造型,就如上述的一樣,媽咪可以利用手邊現有的食材搭配。

快速便當小撇步

此外,在捏飯糰的過程中,可以多加利用保鮮膜包飯團造型,許多媽咪會用手捏,但是用手捏的話飯會變得很黏、不順暢。另一方面,也能節省更多時間。

或許有很多人會擔心經過捏揉以後的口感,但是飯團如果不捏則容易散開,造型也做出不來。若今天米飯又煮得稍軟一些,口感也會變得更黏膩,但奇妙的是經過造型的變化,那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只有在時間許可以及有耐心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可以做便當,只是差別在於眼神的重要性,一個眼神不對,整體的造型就會少了觀感,所以若是新手媽媽,建議可以使用道具協助。
 
平時要上班的媽咪,建議前一天晚上可以先將造型剪好,因為那是便當製做中較費工的步驟,如果將其先行剪好,可以大幅縮短隔天製做的時間。

看完之後是不是肚子餓了呢?一起來動手做幸福滿滿的便當,為孩子一天的學習打氣吧!

關於Ivy三個寶貝的媽咪,其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專業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 關於Ivy /
Ivy

三個寶貝的媽咪,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