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為何健身運動也需要肌肉補劑?帶你了解L-谷氨酰胺的秘密」這篇文章有說明到,為何許多健身與運動訓練者都需要它來做為補充品,然而,除了最常見的用途包含有快速減肥、燃燒脂肪和鍛煉肌肉之外,現在新的研究也有表明,L-谷氨酰胺對於人體健康有這7大好處,現在我們就快來了解一下吧!
1.改善腸胃問題
發表在《臨床免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L-谷氨酰胺可正常化刺激炎症性細胞因子的TH2免疫反應的作用,在這些研究中,L-谷氨酰胺的作用表明它可以減少腸道炎症,並可以幫助人們從食物敏感性中恢復過來。值得注意的是,以發現體內克雷布斯循環(Krebs cycle)又稱為檸檬酸循環(citric acid cycle)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克雷布斯(Krebs),是第一個建議服用L-谷氨酰胺治療腸道相關問題的人。如果你有任何類型的消化問題,例如腸易激綜合症(IBS),克羅恩氏病等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憩室病,憩室炎,腸漏或任何與腸漏有關的問題,L-谷氨酰胺都會有益於你的健康。因為它是腸道重建和修復的重要營養素,所以你需要定期在飲食中添加這種氨基酸。
2.解決腸漏症
世界上數以百萬計的人正為了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的疾病所困擾著,這病症將會引起甲狀腺疾病,例如橋本氏病、關節炎以及牛皮癬等皮膚問題,而谷氨酰胺是小腸細胞的主要燃料來源;因此在臨床研究中已證明它可以治愈腸漏症的問題,一項發表於《柳葉刀 》醫學期刊上的研究,這研究針對20名住院患者進行了檢查,發現補充L-谷氨酰胺會降低腸道通透性,另外,發表在《英國外科雜誌》上的一項動物研究發現,L-谷氨酰胺有益於潰瘍性結腸炎和炎症性腸病。
3.改善大腸激躁症
谷氨酰胺通過平衡粘液的產生來幫助改善大腸激躁症和腹瀉,進而讓排便更加的健康。如果你患有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或甲狀腺功能低下,則應將其作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飲食的一部分,如果患有大腸激躁症症狀,例如持續腹瀉或潰瘍則應將其作為大腸激躁症飲食的一部分。
4.促進肌肉生長
無論你的目標是想提高運動成績、促進新陳代謝、改善恢復能力甚至是訓練肌肉成長,有許多的研究都表明L-谷氨酰胺可以有效率的幫助訓練,這是因為在激烈的訓練過程中,我們的身體將會承受極大的壓力,而這時肌肉與肌腱都會對於谷氨酰胺的需求量比平常還多,因此在經過劇烈運動後,體內細胞谷氨酰胺濃度將下降50%和血漿濃度下降30%,這種狀態是身體利用肌肉而非碳水化合物取得能量的途徑,但是谷氨酰胺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有一項研究發現,谷氨酰胺補充劑可以改善肌肉的水分,因此可以從劇烈的重量訓練中更快地恢復,進而增強你的力量並有助於修復骨骼肌的組織。這就是為什麼補充谷氨酰胺不僅僅是在健美健身圈中獲得歡迎外,在許多的運動訓練上都已經普遍採用。 然而,劇烈運動後補充谷氨酰胺的濃度需要長達5天的時間,因此,如果你有固定進行劇烈運動就應該要固定的服用,另外,一些健美運動員說谷氨酰胺與BCAA特別是亮氨酸結合使用時效果最好,也有許多的人在運動訓練後將它與肌酸一同服用,以試圖改善肌肉的恢復並增強人體的能量存儲。
5.提高運動表現
L-谷氨酰胺在體內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通過清除體內大量的氨水來進行排毒,有它充當緩沖劑將過量的氨轉化為其它氨基酸、氨基糖和尿素。當我們進行大約一小時的運動之後,可以使體內的谷氨酰胺含量減少約40%外,還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這將會對你的阻力訓練產生負面影響,並可能導致過度訓練綜合症。而服用L-谷氨酰胺可以透過增強免疫系統(輔助T細胞)使長距離運動員受益,有動物研究表明輔助T細胞(T helper cells, Th)的增加,可能會減少與過度訓練綜合症相關的壓力。
6.增進脂肪燃燒
L-谷氨酰胺可以幫助抑制胰島素水平並穩定血糖,從而燃燒脂肪並建立肌肉,這樣可使人體肌肉獲得較少的損耗,並能維持細胞中的血糖和胰島素敏感性。另外,有多項研究也表明,補充谷氨酰胺後,人類生長荷爾蒙(Human. Growth. Hormone,HGH)的濃度上升了近400%,這種激素反應將會導致靜息代謝率的增加,並改善後然效應或運動後過量氧耗(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EPOC),這種加成的效果對於脂肪消耗、減輕體重和增加肌肉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效果。
7.促進大腦健康
谷氨酰胺是大腦中神經遞質谷氨酸的前體,對促進大腦健康至關重要。這是由於谷氨酰胺-谷氨酸循環(glutamate cycle)的中斷會導致各種腦部疾病,包括里氏綜合症、癲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焦慮症、抑鬱症和酒精成癮等精神疾病。另外,谷氨酰胺還可以幫助延緩大腦衰老,線粒體功能障礙會導致神經遞質谷氨酸的異常增加,並再次使大腦處於發生上述問題的危險中;2018年於紐約大學醫學院所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是輕度的外傷性腦損傷也會導致腦萎縮,而這種損害的大部分歸因於谷氨酰胺-谷氨酸循環的中斷和谷氨酸水平的異常升高有關。
資料參考/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在重訓增肌減脂的過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體型好或對重訓理論長篇大論,但一上起課來卻讓你丈二金剛摸不清楚頭緒的教練?或是只叫你跟著他練卻說不清楚重點的健身同好?其實,無論你是要增肌或減脂,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能狀態,再搭配上簡單易懂的理論基礎;就能讓自己安排出一套專屬的課程訓練計劃。但如果你遇到一位十分稱職的教練或健友,你就更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搞懂該如何自己健身以及自己安排正確的飲食計劃,而不是離開了他們就又變回健身新手的狀態。
因此,這篇文章將為你點出,在設計一個月健身增肌計劃必需要知道的三個關鍵重點,當然,實際上的訓練計劃還必需要配合你自身的狀態來做調整,所以,這裡將要說明的三個重點,只是希望讓健身新手的你能更快速的進入增肌計劃內,現在就好好的仔細閱讀吧!
許多的人都只知道要控制熱量的攝取,因此,採取水煮餐的飲食方式,為的就是想要達到增肌不增脂與減脂不減肌的熱量狀態,但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就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紀錄與試驗,才能找出自子身體最適合的數值。然而,對於新手來說你只需要先算出BMR(基礎代謝率)然後,再依據你的運動頻率與強度算出TDEE(每天總消耗的能量),這樣就能快速的找出一個簡單的增肌或減脂熱量數值,如果你還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增肌熱量攝取數字,那建議你採用下列的增肌黃金營養比例開始。
訓練日的營養比例:
蛋白質=體重(KG)x0.45
碳水化合物=體重(KG)x0.56
脂肪=體重(KG)x0.3
休息日的營養比例:
蛋白質=體重(KG)x0.45
碳水化合物=體重(KG)x0.45
脂肪=體重(KG)x0.3
肌群訓練的方式有分很多種,常見的有全身訓練、二天循環、三天循環或是高級健身者會用的四天循環,對於一般初學者或是2-3年以下的人,建議採用健美冠軍Frank Zane所推崇的全身訓練(Total Body Training,TBT),這個訓練計劃將會把全身重要的肌群部位,利用4個複合式關節動作搭配上3個單關節動作,並採用練一休一的訓練排程來進行,這種訓練方式比起二天循環、三天循環或四天循環,更能增加肌肉的刺激度與生長頻率,同時,讓更多的時間停留在肌肉合成的狀態。
全身訓練(Total Body Training)正如其名,在一組的訓練過程中將身體的肌群部位選擇一個動作,讓身體每一個肌肉部位在一個星期裡都能受到3-4次的刺激,讓肌肉在一個星期中有5-6日都維持在肌肉合成狀態(Anabolic state);這樣的方式比起分部訓練,身體每個部位只會訓練到1-2次,一個星期中只有2-4日維持在合成狀態要好的多。至於為何許多資深的健身者或職業健美選手,都會採用分部訓練課表,這又是另一個較為艱深的課題,我們在此將先不討論。
新手增肌課表範例:
第一組
腳:Squat 深蹲
胸:Bench Press 臥推
背:Pull Up 引體上升
肩:Military Press 站姿肩上推舉
肱二頭:Preacher Curl 傳教士彎舉
肱三頭:Cable Tricep Push Down 滑輪三頭下拉
腹:Crunches 捲腹
第二組
腳:Straight Leg Dead Lift 直腿硬舉
胸:Incline Chest Press 上斜推胸
背:Lat Pull Down 背部下拉
肩:Dumb-bell Shoulder Press 啞鈴肩上推舉
肱二頭:Drag Curl 站式二頭彎舉
肱三頭:Skull Crusher 法式推舉
腹:Leg Raise 提腿
第三組
腳:Leg Press 蹬腿
胸:Dumb-bell Bench Press 啞鈴臥推
背:Barbell Row 槓鈴划船
肩:Up-right Row 直立划船
肱二頭:Spider Curl 蜘蛛彎舉
肱三頭:Dip 雙槓撐體
腹:Abs Wheel Rollout 健腹輪
每一組的訓練都包含著全身七個肌群,並採取做一組休一天的原則,重複循環的訓練方式進行。
當我們在進行完一組完整的訓練之後,通常都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來進行修補,然而,修復的時間也會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訓練節奏而有所不同,以下的自我疲勞感覺評分RPE Rated Perceived Exertion 概念,將能以簡單估算恢復的進度,來調整訓練的節奏與飲食方式。
自我疲勞感覺評分:
極滿意/你的身體大約需要 6-8 小時來恢復
滿意/你的身體大約需要 10-12 小時來恢復
一般/你的身體大約需要 12-14 小時來恢復
較差/你的身體大約需要 14-16 小時來恢復
非常差/你的身體大約需要 20 小時以上來恢復
如果你每次訓練後都是需要超過12個小時來恢復疲勞,那麼就可以考慮稍微提高你的熱量攝取或增加一些睡眠的時間,讓肌肉能更有效率的恢復。
參考資料/muscleandfitness、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
骨盆在整個身體結構、生理機能中皆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擁有健康的骨盆才能讓體態、生理更加出色。此外,對於許多運動員來說,要擁有穩定且健康的骨盆在運動過程中也能提升表現。8月27日由筋肉媽媽指導的「骨盆底基訓練法」的課程在運動星球舉行,讓學員們透過從骨盆底肌的訓練來強化整個深層肌肉,這將近約三小時的課程裡,不僅是為了讓大家認識骨盆底肌有多重要外,當強化它時,還能讓核心肌群更有力,以及預防尿失禁、子宮脫垂與陰道鬆弛等諸多問題。
許多女性在生產完後,會有漏尿、子宮下垂、陰道鬆弛以及體態改變的困擾,即使有在規律運動,改善幅度也不大。為了解決大眾女性的困擾,我們在這將近快三小時的課程裡,特別邀請擁有多張專業證照與比賽經驗的筋肉媽媽來開課,從了解自己現階段生理狀況以及認識我們的骨盆底肌,接著再告訴妳如何透過正確的方式來真正改善這些困擾,最後再透過實際訓練來讓每位上課的學員能親身感受。透過這三階段豐富的知識以及訓練技巧來幫助想要解決這些煩惱的妳。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親身體驗!
骨盆底肌主要是有助於穩定骨盆和支撐下腹腔器官的功能,與背部及腹部的深層肌肉都是我們需要練習核心力量的肌肉群,普拉提中「powerhouse」一詞指的就是這些肌肉。問題是,當你在日常生活中訓練或移動時,都很難感受到骨盆底肌的收縮,因此,有種運動叫做凱格爾(Kegels)主要是緩慢的收縮夾緊肛門持續縮緊到陰道周圍肌肉及尿道口,此時收縮的肌肉即是骨盆底肌肉或提肛肌,如此反覆的緩慢收縮與放鬆就是骨盆底肌肉運動。然而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增進骨盆底肌的彈性與緊實,對於需要生產或是生產過後的女性也大有幫助。
首先,筋肉媽媽透過呼吸訓練的方式來喚起身體意識。正確的呼吸方式,才能讓橫隔膜與骨盆底一起上下移動,進而達到啟動骨盆底肌。
透過呼吸訓練的方式來喚起骨盆底肌後,接下來要自我檢測我們的骨盆底肌是否健康。
緊接著,在喚醒以及檢視自己的骨盆底肌後,準備開始要來訓練以及強化它。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骨盆底肌的收縮感,以及肌肉漸漸地有意識在運動。
看完骨盆底肌對於生理上的重要性後,你還只是覺得它一塊肌肉嗎?骨盆底肌是一個封閉骨盆底的深層肌肉群,骨盆底的結構分為四層,由腹腔內到會陰部表皮有各種筋膜、肌肉及以韌帶的結構,使得骨盆底可以對於骨盆腔內的各種器官達到懸吊及支撐的效果。如果骨盆底肌的機能變弱,就會讓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生理問題,進而引發整個生活上的不便。
在課程結束後,學員們都非常滿意今天所學到的「骨盆底肌法」,在開心返程之前也不忘跟筋肉媽媽合影留念,當天現場更有許多學員結束後立刻問運動星工作同仁,筋肉媽媽的下一堂課何時還會加開?下一堂的「骨盆底肌法」的課程會在9月27日加開,如果你是這次沒搶到課程名額的人,想要報名下次課程請點此:基礎健身系列課程,以免下次開課時,無法體驗到筋肉媽媽的魅力喔!
攝影、撰文/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