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台有超過500萬人有腸道不順的問題,其中以女性居多,食物只進不出,壞菌越來越多,容易影響腸道健康,長期下來,更容易造成氣色黯淡、保護力下降等多種慢性健康問題!
現代人飲食過度精緻、油脂占比和熱量往往也較高,因此很容易造成腸道壞菌滋生、身體代謝變差的狀況,想要排便順暢,改變飲食型態是根本之道,以下三大元素是腸道健康的關鍵,每天都需要補充足夠,缺一不可:
好菌:成年人一天100~200億為佳。
膳食纖維:成年人一天需要25~35克纖維。
足夠的水分:成年人每日建議飲水量為體重*30~40倍(c.c.),包含優酪乳、蔬菜、水果中的水份。
打造健康的腸道環境,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人體腸道中住著1公斤多的細菌,種類多達500至1,000種,大致可分為好菌、壞菌、中性菌(牆頭草),彼此相互消長,當飲食經常處於高油、高熱量、低纖維的狀態,例如經常吃炸雞、麻辣火鍋,壞菌便會繁殖增長,使腸道環境越來越惡劣;相反的,飲食均衡養好菌,便有利於腸道健康。身為外食族,要餐餐吃得健康真的不容易,尤其到了歲末的歡聚時節,想要養出一肚子好菌,不被三不五時突如其來的聚餐打敗,應該怎麼辦?可以試試以下三種方法:
每天1瓶AB優酪乳:透過飲食每天補充百億好菌,保腸保胃最簡單的方法。
每天吃好菌早餐:早晨是排便的黃金時段,好菌+高纖食物,啟動順暢開關。
每週一次腸胃公休日:每週一次以優酪乳搭配均衡輕食,並降低整天熱量攝取,讓腸胃休息一天。
市面上優酪乳百百種,該如何挑選?建議可以從「菌種的存活率」著手,我們消化道裡的胃酸、膽酸、消化酵素都會阻擋外來菌,影響益生菌的存活,所以好菌吃下去之後,能不能順利活著到達腸道發揮功效是很重要的!B菌是優酪乳和益生菌保健品中常見的菌種,一般的B菌進入人體後的存活率大約 10% ,AB優酪乳每毫升含一億個以上活性乳酸菌,其中的「雷特氏®B菌」存活率更高達80%以上,經人體實驗證實可以有助於增加腸內益生菌、有助於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之數量,擁有2項國家健康食品認證,天天喝,可以讓身體由內而外更健康。
以下建議,一週五天好菌早餐這樣吃:
熱量(kcal):223,蛋白質(g):21,脂肪(g):2.7,碳水化合物(g):28.7
熱量(kcal):474,蛋白質(g):18.6,脂肪(g):17.7,碳水化合物(g):59.9
熱量(kcal):359,蛋白質(g):18.8,脂肪(g):7.8,碳水化合物(g):52.9
熱量(kcal):390,蛋白質(g):16.6,脂肪(g):6.9,碳水化合物(g):66.2
熱量(kcal):253,蛋白質(g):8.2,脂肪(g):1.2, 碳水化合物(g):51.8
腸胃道就像是體內的垃圾處理場,絕大部分的營養和殘渣會在腸道被吸收跟排除,我們的腸胃一年365天全年無休地工作,如果你的飲食習慣又是常常吃大餐、經常攝取高油鹽食物的話,腸胃可是會受不了哦;因此適度的讓腸胃休息,來個大掃除,可以幫助腸胃恢復元氣。「腸胃公休日」的執行方法很簡單,根據個人生活作息,每週利用一天的時間,降低熱量攝取(女生1,200kcal,男生1,600kcal),飲食內容以好菌優酪乳搭配高纖食物、充足的水分就可以完成。
腸道是人體健康的關鍵,美食琳瑯滿目的現代生活中,別讓過量精緻美食成為滿肚子壞菌的原兇,大家可以跟著我一起,每日、每週定期幫身體儲存好菌,搭配高纖蔬果、充足的水分,持之以恆,幫自己打造健康順暢的生活!
資料來源/「 5款超商好菌早餐+每週一次腸胃公休日」幫你腸胃大掃除、秀出自然好氣色!
責任編輯/妞妞
體力差會影響心情嗎?根據一篇2019年6月刊登於《更年期》期刊的研究指出,身體虛弱的45-69中年女性,特別是握力差、從坐著到起身需花比較多時間的中年婦女,有較高的憂鬱或焦慮症狀!
該研究由新加坡學者進行,研究者以1,159名年齡介於 45-69 歲,定期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進行婦科門診的婦女為對象。受試者在接受門診期間,透過手持式測力計評估上半身身體表現(握力狀況),並以步行速度、站立平衡,及重複的坐下起身(不用手輔助進行5次),來瞭解受試者的下半身身體表現。同時以問卷評估受試者過去一週出現焦慮和憂鬱相關症狀的頻率,包括:悲傷、無法控制的擔心、失去興趣、疲勞、睡眠問題和食慾不振等。
研究結果顯示,有181位婦女呈現憂鬱或焦慮症狀,年齡多集中在45-54歲。患有憂鬱或焦慮症狀者的身體測量表現較差,握力不足、需要花較長時間完成重複座椅起立測試者,和較高的憂鬱或焦慮症狀有關,分別高出68%與33%。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前理事長劉嘉逸表示,中年婦女體力較差容易心情不好,或中年婦女可能因憂鬱、焦慮情緒而造成體力變差,這兩種推論在先前相關研究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證據支持。例如,憂鬱症會讓患者感到疲憊與乏力、加強體力有 助於改善情緒,這兩者間的關聯性猶如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不論其因果為何, 建議中年婦女都應維持良好的心情及體能狀態,平時建立規律運動的習慣,加強 體力同時可讓心情更好。
此外,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這項研究顯示體力與心理健康呈現密切相關,雖然無法證實它們的因果關係,但強力證實了運動的好處。
另一方面,運動確實能幫助「站起身」的速度,嘗試在家固定時間做加強臀部和股四頭肌的練習,例如反覆抬腿、坐下起身8-10次,都能訓練到站起身需要的肌群。以下為坐下起身示範動作。
現代中年婦女蠟燭多頭燒,研究結果也呈現焦慮、憂鬱的年齡多在45-54歲,她們除了正面臨更年期的適應,同時夾在年邁的父母、孩子、丈夫與工作間,以及社會對她們的過度期待,日積月累容易積勞成疾,更易伴隨著憂鬱跟焦慮狀態。
「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照顧好周圍的人!」葉雅馨提醒,中年婦女應建立這樣的意識,當能夠面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時,才能做出有益於他人的行為。建議這年齡層的婦女可將運動融入家庭生活的一部份,讓家人看到自己的積極與維持身心健康的需求,同時找幾個年齡與經驗相近的好友相互支援及鼓勵。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責任編輯/Dama
貼在身上各種顏色的「肌能系貼布」,除了許多運動員愛用,在家庭主婦、高齡長輩、上班族,甚至小朋友的身上也愈來愈常見!是什麼原因讓各年齡層、各種生活形態的人都喜歡貼肌能系?肌能系貼布有 「緩解痠痛」、「減輕水腫」、「預防運動傷害」……等作用,讓我們先從它的組成結構開始認識!
肌能系貼布的三層組成結構,可以想像成薄塗了一層果醬的夾心吐 司。最上方是棉織布,最下方是背襯紙,中間則是醫療級壓克力感溫 膠。這三層構造都大有來頭,也是最直接影響貼布品質的因素!
要如何觀察棉織布的品質呢?以棉織布面輕輕摩擦臉頰,觸感應該 輕柔舒服,代表其有良好的「親膚性」;將水輕潑於布面上,水珠會滑 落布面而非被布吸收,代表其有足夠的「防潑水性」。將布由邊緣剪出一小缺口後撕開,可觀察到透明、極富彈性的「彈力纖維絲」鑲嵌在棉織布纖維內,讓貼布如彈簧一般具有「彈性」,提 供貼布具有極為重要的「回縮性」及適當的「延展性」,這也是讓貼紮 有復健和治療效果的核心特色!肌能系貼布以紅、藍、黑與膚色四種基本色調衍生出不同的設計,皆是使用自然植物萃取的染料製作而成,您可以依不同的視覺效果及個人喜好來選擇。
膠是讓貼布能附著在皮膚上的重要角色,除了能讓貼布黏著避免脫 落,最重要的是品質夠好才能避免過敏。肌能系貼布的「醫療級壓克力感溫膠」不含乳膠成分,大大降低過敏風險。而「感溫」更是這款膠的另一個重要祕密,貼上貼布後用手掌摩擦或輕按貼布,能讓掌心的溫度 活化膠的黏著度。膠面的指紋或波紋設計不僅減少貼紮部位皮膚表層的熱和水分堆 積,也提供適當的黏著性。能減少局部皮膚的異物感,讓身體活動時不 會感覺拘束或受限。
背襯紙在貼布保存、運送及使用過程中,忠實地保護膠不受汙染、 不易變質,是維護貼布品質的大功臣!另外,印在背襯紙上的虛線及實 線,能方便使用者在剪裁時對照長度與分支寬度。
到目前為止,你可能會疑惑:「既然貼布的三層構造中皆不含 『藥』的成分,肌能系貼布如何發揮作用?怎麼影響人體呢?」原因就在於肌能系貼紮的物理性力學效益與人體組成結構恰恰可以 相互呼應。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了解:一是貼布本身的彈性,另一則是 貼布與皮膚間的交互作用。
貼布本身的彈性:肌能系貼布含有極富彈性的彈力纖維絲,貼布的長度隨著施予的張 力不同而改變。我們使用長度改變的百分比來定義貼布的張力:當肌能系貼布尚未與背襯紙分離時,它的張力是10%;撕除背襯紙的貼布會些微回縮,恢復到貼布原來的長度,此時張力 為0%;而當貼布離開背襯紙並拉伸到最長時,它的張力是100%。 但不管貼布被剪裁成什麼形狀,當我們固定貼布的一端並將其餘貼 布拉開的同時,貼布會像彈簧般產生「回縮性」往固定端回縮。當我們 將貼布的兩端一起拉開的同時,貼布則是朝向中間回縮。
貼布與皮膚間的交互作用:當具有伸縮能力的貼布貼在同樣具有彈性的皮膚上時,兩者間會出 現增加皮膚及皮下組織橫向移動能力的「水平回縮特性」,及增加局部 組織穩定能力的「垂直下壓特性」。肌能系貼布的特色是當其張力小於50%時,貼布與皮膚間的「水平回 縮特性」會發揮作用,貼布往固定端回縮的同時會帶動局部肌肉筋膜,與增加皮下組織液及血液流動,達到促進動作表現及改善循環的效果。而當肌能系貼布的張力大於50%時,貼布與皮膚間的「垂直下壓特性」使貼布提供局部目標組織穩定的力量,達到局部支持、保護的效果。人體是由多塊骨骼藉由關節連接而成的連動結構,由不同的肌肉主動收縮以產生動作並維持姿勢,而厚薄與柔韌度不同的筋膜則為各個器 官與組織提供支撐。這個複雜的立體結構可以自主控制、自由活動,對外來的力量會產生應對的保護與調整,來維持穩定的姿勢與平衡。當人體結構出現內在失衡或外在干擾,甚至是二者同時發生時,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疼痛與傷害。肌能系貼紮藉由「水平回縮特性」與「垂直下壓特性」與人體不同組織產生互動,達到預防保護與促進自我修復能力的效果。
消除水腫:人體組織因受傷或發炎導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或甚至破裂出血 時,局部會出現血液或組織液鬱積。貼紮的水平回縮特性可以引導液體 往一定的方向流動,就像是在積水處開了不同方向的渠道,具有疏通壅 塞的效果。
放鬆肌肉與促進肌肉收縮:肌肉附著在骨頭上,兩端分別是肌肉的起點和終點,具有主動收縮的功能,並扮演人體動作控制的主要角色。肌肉收縮有一定的方向性,原則上是由終點朝向起點收縮。貼布的回縮特性類似於肌肉的收縮功能,當肌能系貼布的水平回縮方向與肌肉收縮方向一致時,有促進肌肉收縮的作用;當肌能系貼布的水平回縮方向與肌肉收縮方向相反時,能放鬆因過度使用或長期處於短縮緊繃的肌肉。
肌能系貼布的設計非常近似人體皮膚,使貼布與皮膚的互動極為順 暢。當局部組織受傷或發炎時,貼布的水平回縮特性能增加皮下空間, 減輕局部組織過多的壓力,帶動筋膜和組織液往一定方向移動。在促進 循環代謝功能的同時也會帶走局部組織多餘的熱能,讓身體回到動態平衡,達到改善疼痛的目的。
穩定關節:藉由較大張力的貼紮可以提供關節處垂直下壓的穩定力量,搭配運用一定的手勢操作可以依需求調整關節的相對位置,並協助關節在良好的排列下活動,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姿勢,避免不當的動作。
支持組織:對於延展性較弱而容易發生傷害的肌腱或韌帶組織,較大張力的貼紮可支持和保護局部組織,減輕不當外力對組織的拉扯。
◎ 圖文摘自臉譜出版社,侯雅娟、洪千婷 著作。
本書特色
對症舒緩,輕鬆應付30種「你一定遇過」的日常不適
提前預防,根據生活情境量身設計預防性貼紮
調整姿勢,輔助維持健康良好的體態
全彩圖解,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
安全有效,醫師與物治師專業解說,無藥免手術
落枕、閃到腰、脹氣、便祕、吃蘿蔔乾、骨盆前/後傾……,面對日常的小病小痛,你通常都怎麼解決?是放任不管?還是拿罐藥膏塗一塗就了事?其實你可以從現在就開始學習肌能系貼紮,從此擺脫難忍的疼痛!不論是因長期累積,或是突然發生的意外,日常的病痛都大大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由日本加瀨建造博士發明的肌能系貼紮利用皮膚與貼布之間的交互作用,帶動皮下筋膜移動、促進循環代謝,因此不用藥物就可以安全地達到放鬆肌肉或促進肌肉收縮、緩解疼痛、穩定關節等效果,進而解決日常病痛的困擾。例如,當腹部脹氣時,將貼布以自然張力貼上,可以提供皮膚觸覺與壓覺,減輕腹脹感;腳踝扭傷時,貼上貼布可調節肌肉收縮與減輕局部壓力來穩定受傷的腳踝;另外,如退化性膝關節炎等不穩定的關節也可用貼布來支持保護。
本書由復健科主治醫師與物理治療師集結十多年的臨床經驗撰寫而成,收錄了30多種可解決現代人常見疼痛與不適的貼紮,與20個改善、調整身形與預防傷害的預防性貼紮法,不但能讓你重拾無疼痛的健康生活,更能進一步在傷害發生之前事先預防與自我保護,是每個努力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你/妳一定要擁有的疼痛自救指南。現在就請快打開本書,一起來體驗肌能系貼紮的神奇之處吧!
• 更多臉譜《肌能系貼紮2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痠痛一貼見效!》一書資訊 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