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 5款超商好菌早餐+每週一次腸胃公休日」幫你腸胃大掃除秀出好氣色!
1
「 5款超商好菌早餐+每週一次腸胃公休日」幫你腸胃大掃除秀出好氣色!
2
為何登山後腳跟特別痛?醫曝足底筋膜炎原因+3大穴位舒緩法一次看
3
軟硬大不同!高齡長者健身器材有一套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 5款超商好菌早餐+每週一次腸胃公休日」幫你腸胃大掃除秀出好氣色!

2020-12-14
運動部落 保健 飲食 飲食方式

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台有超過500萬人有腸道不順的問題,其中以女性居多,食物只進不出,壞菌越來越多,容易影響腸道健康,長期下來,更容易造成氣色黯淡、保護力下降等多種慢性健康問題!

現代人飲食過度精緻、油脂占比和熱量往往也較高,因此很容易造成腸道壞菌滋生、身體代謝變差的狀況,想要排便順暢,改變飲食型態是根本之道,以下三大元素是腸道健康的關鍵,每天都需要補充足夠,缺一不可:

好菌:成年人一天100~200億為佳。

膳食纖維:成年人一天需要25~35克纖維。

足夠的水分:成年人每日建議飲水量為體重*30~40倍(c.c.),包含優酪乳、蔬菜、水果中的水份。

為什麼腸道好菌如此重要?該如何「養菌」?

打造健康的腸道環境,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人體腸道中住著1公斤多的細菌,種類多達500至1,000種,大致可分為好菌、壞菌、中性菌(牆頭草),彼此相互消長,當飲食經常處於高油、高熱量、低纖維的狀態,例如經常吃炸雞、麻辣火鍋,壞菌便會繁殖增長,使腸道環境越來越惡劣;相反的,飲食均衡養好菌,便有利於腸道健康。身為外食族,要餐餐吃得健康真的不容易,尤其到了歲末的歡聚時節,想要養出一肚子好菌,不被三不五時突如其來的聚餐打敗,應該怎麼辦?可以試試以下三種方法:

每天1瓶AB優酪乳:透過飲食每天補充百億好菌,保腸保胃最簡單的方法。

每天吃好菌早餐:早晨是排便的黃金時段,好菌+高纖食物,啟動順暢開關。

每週一次腸胃公休日:每週一次以優酪乳搭配均衡輕食,並降低整天熱量攝取,讓腸胃休息一天。

5款AB優酪乳好菌營養早餐推薦,100億好菌輕鬆Get!

市面上優酪乳百百種,該如何挑選?建議可以從「菌種的存活率」著手,我們消化道裡的胃酸、膽酸、消化酵素都會阻擋外來菌,影響益生菌的存活,所以好菌吃下去之後,能不能順利活著到達腸道發揮功效是很重要的!B菌是優酪乳和益生菌保健品中常見的菌種,一般的B菌進入人體後的存活率大約 10% ,AB優酪乳每毫升含一億個以上活性乳酸菌,其中的「雷特氏®B菌」存活率更高達80%以上,經人體實驗證實可以有助於增加腸內益生菌、有助於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之數量,擁有2項國家健康食品認證,天天喝,可以讓身體由內而外更健康。

以下建議,一週五天好菌早餐這樣吃:

星期一:AB優酪乳+香草烤雞沙拉

熱量(kcal):223,蛋白質(g):21,脂肪(g):2.7,碳水化合物(g):28.7

星期二:AB優酪乳+鮮蔬烤雞三明治+小番茄(220g)

熱量(kcal):474,蛋白質(g):18.6,脂肪(g):17.7,碳水化合物(g):59.9

星期三:AB優酪乳+玉米+茶葉蛋

熱量(kcal):359,蛋白質(g):18.8,脂肪(g):7.8,碳水化合物(g):52.9

星期四:AB優酪乳+冰烤地瓜+茶葉蛋

 熱量(kcal):390,蛋白質(g):16.6,脂肪(g):6.9,碳水化合物(g):66.2

星期五: AB優酪乳+香蕉+燕麥片(20g)

熱量(kcal):253,蛋白質(g):8.2,脂肪(g):1.2, 碳水化合物(g):51.8

什麼是腸胃公休日?腸胃為什麼要公休?

腸胃道就像是體內的垃圾處理場,絕大部分的營養和殘渣會在腸道被吸收跟排除,我們的腸胃一年365天全年無休地工作,如果你的飲食習慣又是常常吃大餐、經常攝取高油鹽食物的話,腸胃可是會受不了哦;因此適度的讓腸胃休息,來個大掃除,可以幫助腸胃恢復元氣。「腸胃公休日」的執行方法很簡單,根據個人生活作息,每週利用一天的時間,降低熱量攝取(女生1,200kcal,男生1,600kcal),飲食內容以好菌優酪乳搭配高纖食物、充足的水分就可以完成。

腸道是人體健康的關鍵,美食琳瑯滿目的現代生活中,別讓過量精緻美食成為滿肚子壞菌的原兇,大家可以跟著我一起,每日、每週定期幫身體儲存好菌,搭配高纖蔬果、充足的水分,持之以恆,幫自己打造健康順暢的生活!

資料來源/「 5款超商好菌早餐+每週一次腸胃公休日」幫你腸胃大掃除、秀出自然好氣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為何登山後腳跟特別痛?醫曝足底筋膜炎原因+3大穴位舒緩法一次看

2025-07-14
觀念新知保健話題

夏天許多人喜歡將登山作為休閒運動,揮灑汗水、登頂遠眺,群山環繞的壯闊美景總能洗滌身心。然而爬完山後回家休息,隔天清晨腳跟卻傳來陣陣刺痛,小心惱人的足底筋膜炎找上門!中醫師提醒,為了避免或減輕登山後足底筋膜炎或足跟痛的困擾,登山前後可以按摩湧泉穴、太谿穴、昆侖穴等3大穴位來改善。

信義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吳奕璇表示,登山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不僅能鍛鍊心肺功能與肌力,更能讓人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然而,在享受山林芬多精的同時,我們的雙腳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平的路面、長時間的行走、負重以及下坡時的衝擊力,都可能對足底的軟組織造成過度的拉扯與負擔。

足底筋膜炎因足弓過度使用

吳奕璇說明,足底筋膜炎在中醫看來,是屬於筋痹、骨痹範疇,與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有關。長時間的勞損、外力損傷(如登山時的扭傷或過度摩擦)以及體質虛弱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局部氣血瘀滯,筋脈失養,從而引發疼痛。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吳奕璇指出,足底筋膜是一條厚厚的纖維組織帶,從腳跟延伸至腳趾,負責維持足弓的穩定性,並在我們行走或跑步時吸收地面的衝擊力。當這條筋膜因過度使用、不當受力或其他因素而發炎時,就會產生足底筋膜炎。

登山後為何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或足跟痛?

吳奕璇列舉以下常見原因:

過度使用與負重(勞損氣血): 登山屬於高強度的活動,長時間的行走和背負裝備會使足底筋膜承受超出負荷的壓力,造成微小的撕裂傷,同時也耗傷氣血,導致局部供養不足。

不平的路面與地形 (經絡受阻): 山區路面崎嶇不平,需要足部不斷調整以保持平衡,這會增加足底筋膜的張力和摩擦,也容易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下坡的衝擊力 (瘀血阻絡): 下坡時,身體的重量會集中在腳跟,對足底筋膜造成強烈的衝擊,更容易引發炎症,甚至造成局部瘀血,阻礙經絡。

不合適的鞋子(外邪入侵): 登山鞋如果缺乏足夠的支撐性、緩震效果不佳,或者尺寸不合腳,都可能增加足底筋膜的負擔,甚至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下,使風寒濕邪侵襲足部經絡。

缺乏足夠的伸展與熱身(氣血不暢): 登山前若沒有充分伸展足部和小腿肌肉,或登山後沒有適當的放鬆,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拘急而引發疼痛。

 

日常7招有效緩解足跟疼痛

吳奕璇提醒,可掌握以下7招,有效幫助緩解足底筋膜炎及足跟疼痛:

選擇合適的登山鞋:確保鞋子具有良好的支撐性、緩震效果和抓地力,並選擇合腳的尺寸。

充分的熱身與伸展:登山前進行足部、小腿和腿部的伸展運動,增加肌肉的彈性和柔軟度,並可輕柔按揉足底的湧泉穴,以溫通經絡。

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況選擇合適的登山路線和強度,避免一次性過度運動。

使用登山杖:登山杖可以幫助分散身體的重量,減輕雙腳的負擔,尤其是在下坡時。

適時休息:登山途中適時休息,讓足部得到放鬆,並可輕輕拍打或按揉小腿和足底,促進氣血循環。

登山後的放鬆與伸展:登山結束後,進行足底和小腿肌肉的伸展,例如: 靠牆小腿伸展:面向牆壁,一腳向後伸直,腳跟踩地,身體向前傾,感受小腿後側的拉伸。

足底筋膜伸展:將腳尖抵住牆壁或階梯邊緣,身體向前傾,感受足底的拉伸。

滾網球或按摩球:將網球或按摩球放在腳底,輕輕滾動按摩足底筋膜。

冰敷:若腳跟出現疼痛或腫脹,可以使用冰敷袋敷在患處,每次約15-20分鐘,有助於消炎止痛。

3大穴位按摩輔助舒緩

為了避免或減輕登山後足底筋膜炎或足跟痛的困擾,除了西醫舒緩方法外,吳奕璇建議,還可以結合中醫的穴位按摩。她提醒,每次可按摩3~5分鐘,按摩時力度要輕柔,以局部產生酸脹感為宜,避免過度用力造成不適。

【湧泉穴】 位置:位於足底前三分之一處,當彎曲腳趾時,腳底會出現一個凹陷處。

功效:滋陰降火,疏通經絡,活血止痛,強筋壯骨,對於足跟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按摩方式:用拇指指腹按揉湧泉穴,每次按壓約2~3秒,然後鬆開。雙腳交替按壓,每側可按壓3~5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宜。

【太谿穴】 位置:位於足內踝後方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滋補腎陰,強腰壯足,通經活絡,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足跟痛有幫助。

按摩方式:用拇指指腹按揉太谿穴,每次按壓約2~3秒,然後鬆開。雙腳交替按壓,每側可按壓3~5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宜。

【昆侖穴】 位置:位於足外踝後方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疏通足部經絡,活血止痛,舒筋活絡,對於緩解足跟及踝關節的疼痛有作用。

按摩方式: 用拇指指腹按揉昆侖穴,每次按壓約2~3秒,然後鬆開。雙腳交替按壓,每側可按壓3~5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宜。

若足跟痛透過按摩仍未見改善,吳奕璇建議盡快尋求骨科醫師或中醫師、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評估與治療。在中醫的臨床上,搭配針灸與內科藥物治療,大約1個月之後可獲得顯著改善,急性疼痛度過後,就能開始恢復原本的登山喜好,再進一步觀察登山後的疼痛狀況,並再次制定適合的治療計畫。

延伸閱讀:

足底筋膜炎多久才會好?醫揭9成可治癒:做居家復健「5招」解腳底痛

一腳踏下地板,腳底就像觸電!改善足底筋膜炎3招:熱水泡腳也ok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登山後足跟痛?中醫授上山前後必知「3穴位」按摩:預防足底穴位按摩筋膜炎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軟硬大不同!高齡長者健身器材有一套

2018-02-06
高齡運動器材保健話題

近來人口老化速度加快,高齡者健康議題越來越多,其中,能夠維持身體健康的高齡運動也逐漸被各國重視,在芬蘭、日本等推行高齡者運動成功的國家,都能見到許多專為高齡者打造的運動空間,可見高齡者在運動方面確實需要特別的照顧。而為要讓高齡者能夠安全、舒適的運動、建立一個友善的環境,除了專屬空間,為長者們的需求量身打造的健身器材更是必要。

過去大多數的健身器材是為青壯年族群使用所設計的,坊間健身房所使用的器材,若無專業教練的指導,高齡者使用時較為危險、容易發生意外,如此不但沒有達到預防老化的功效,還可能造成身體的傷害。運動星球編輯日前走訪台灣專業從事各項健身器材研發製造的老牌廠商愛力公司,為您了解針對高齡者所設計的健身器材有何特出之處,以及高齡者從事運動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針對高齡者所設計的健身器材應符合安全好操作等條件。

軟式健身器材 安全又好抓握

高齡者訓練器材的使用上,安全是關鍵。過去愛力公司是從研發生產槓片、啞鈴等等健身器材開始,但隨著社會的趨勢逐漸發現了高齡者的需求,在安全的考量下,將原先硬梆梆的啞鈴、槓鈴轉變成像沙包的軟性材質,成為給高齡者使用的SOFTEX系列訓練器材,其中有像是壺鈴形狀的軟式沙包可拆卸或加裝重量,以及軟性材質的加重帶,讓長者能夠配戴在手腕或腳踝做訓練,也各種重量的軟材質啞鈴與槓片,供長者做不同的訓練使用。

以軟式沙包取代槓片,降低受傷風險。

油壓式訓練器材 以更安全的阻力鍛鍊肌力

該公司也開發多種為高齡者設計的健身器材種類,例如:環狀油壓式訓練器材,讓長者在音樂的的變換下輪流使用每台器材,在更安全的阻力下鍛鍊全身肌群,油壓式器材擁有雙向的阻力,可以同時訓練目標肌群與拮抗肌群,且長者可以藉調整施力速度來控制阻力大小,動作停止則阻力也停止,使用上更安全。

對於運動能力較佳的長者或青年人也有設置可以調整段數的機構,能夠增加或減輕阻力,讓使用上更能滿足多方的需求。

油壓式的設計提供全面性的安全緩衝。

特殊設計跑步機 主供復健使用

而愛力公司也有設計給復健者或高齡者的跑步機,藉由輔助的懸吊器材,長者能減輕關節的負擔,另外也能避免跌倒,在跑步機的速度配置上,特別設計從0.1公里/小時的速度為起始速度,更符合長者的安全需求,在各個可能碰撞的接角處也以泡棉包覆,避免碰撞時造成傷害。

懸吊式的跑步機給予使用者更多支撐與保護。

平衡訓練遊戲 在遊戲中訓練身體操控

針對高齡長者的平衡訓練,愛力公司研發出了特殊的電子設備,讓長者配戴感應器在腰部,藉由觀看螢幕來進行泛舟、迷宮等遊戲,練習小腦平衡。也有診斷模式可以測量身體重心與身體延展能力,讓長者在有趣的情境中,訓練身體重心的操控,減少生活中跌倒的機率。而這套設備也適用於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協助其練習在動作不穩定的狀態下盡可能地達成每一次的目標。

只要配戴感應器,就可以直接用軀幹操控遊戲中的動作。

敏捷反應訓練器材 考驗長者反應能力

敏捷度方面,高齡者的反應訓練器材能協助長者鍛鍊反應速度,在不同的半球體中,長者需在燈亮時按壓該顆半球體,並盡可能越快越好,訓練長者的神經傳導速度與肌肉控制能力,而此器材也有多種不同的模式,如按照每顆半球體上的數字,從9到0依序按壓,練習長者的判斷力。或是貼上不同顏色或數字的貼紙讓長者按照燈亮的順序依序按壓,訓練記憶力,而訓練時也可以踩上平衡訓練的器材增加困難度,讓長者在安全的前提之下以有趣的方式進行訓練。

敏捷反應訓練器材,助高齡長者鍛鍊手眼協調性。

因為看到老年窘狀 啟動研發健身器材契機

愛力公司負責人鄭天爵董事長,是主導這些高齡健身器材的推手,不過背後卻有個特殊的機緣。從事健身器材產業超過四十年的鄭董事長,向我們透漏其實他是四年前探訪雙連安養中心的機緣下,才真正驚覺運動是多麼的重要,也才開始研發適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

他當時看見許多長者行動不便,有些靠著助行器一拐一拐地走,有些甚至躺臥在床,無法自理一切,生活沒有品質,也失去了尊嚴。於是,鄭董事長心想,自己晚年絕對不要成為那個樣子、生活仰賴他人伺候,這讓他自己也才真正開始運動。而如今持續規律運動四年的他,親身體會到運動後體能、精神都有維持,且表示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讓頭腦比較清楚、提前預防失智,可見運動的重要性。針對如何幫助家中長者養成運動習慣,鄭董事長以親身的經歷建議可以試著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讓家中長者瞭解其他在安養中心裡長者的生活,使他們有所警覺,意識到不運動將逐漸失去肌力、最終生活需仰賴輔具或他人照護。另外,鄭董事長也提到高齡者運動需要社群化與遊戲化,透過音樂與體能活動來群聚長者,讓他們走出戶外,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持續的活動,逐漸養成運動習慣,並協助其做健康紀錄,使長者瞭解運動確實對其有所幫助,強化他們運動的動機。

「首先以正向思考的態度去做(運動),做了才會看到希望;有希望,生活才會快樂;快樂的心才會擁有健康的身體,並且持續的做,才有美好的晚年生活,活百歲。」今年滿75歲的鄭董事長向我們分享他名片上四個英文字:Hope、Happiness、Health、Hundred的含意,並說道要過有品質的晚年生活就要注意這4個H。如此一來,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老化,晚年才能活的美滿健康、有自主能力,不必成為家人的負擔。

而談論到台灣的現況,鄭董事長點出了當今國內的高齡者政策還停留在衰老後,疾病救治的階段。根據研究統計,過去台灣的長者臨終前的臥床時間平均長達七年,導致許多長者的晚年是活在病痛之中,也造成家人時間與精神的負擔。然而,許多先進國家則注意到了高齡者運動的效果,運用健康促進的方式協助高齡者預防老化,以運動改善長者的晚年生活,盡可能達到善終的理想,這部分台灣還須再多加努力,重視高齡者運動的議題。

「雖說運動是好事,但如果不知道怎麼正確運動,那麼傷害將隨之而來。」鄭董事長也提到長者們的運動一定要安全至上,不論是訓練中的次數、組數、阻力大小、慢到快都要循序漸進,並且運動前先聽從醫生專業意見評估,運動時要保持專注、注意呼吸確保安全,都是最基本的。

愛力公司鄭天爵董事長

藉由多樣的高齡者訓練器材輔助,長者能夠更全面的訓練平衡感、上下肢肌力、反應速度、心肺功能、按摩放鬆等,而愛力公司也提到這些各樣的高齡者訓練器材未來也會更加貼近長者們的需求,透過使用的回饋不斷改善問題,以及與醫學中心的合作,考慮任何的情況如輪椅的搭配使用等,在安全的基礎之下加入更貼心的設計、讓高齡者健身器材能持續進步。

採訪撰稿/林恩麒
攝影/楊仁渤
審稿/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