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6種植物性蛋白質助增肌,打破健身一定要吃肉的迷思
1
6種植物性蛋白質助增肌,打破健身一定要吃肉的迷思
2
加拿大西洋參與綠拿鐵結合!帶給大眾健康、提升運動表現
3
為什麼我不再認同胰島素假說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6種植物性蛋白質助增肌,打破健身一定要吃肉的迷思

2020-12-21
知識庫 飲食 飲食方式 增肌 觀念

有在固定健身運動的你一定知道,要維持肌肉量,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取量。想到蛋白質,第一個念頭一定是要吃肉,但是,許多在健身的人也會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幫助增肌。在運動過後,修復受傷肌肉以及促進肌肉細胞代謝和生成上,蛋白質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只要是全食物(Whole Food)就含有天然的蛋白質,所以植物性食物中也有豐富的蛋白質,還能為身體健康帶來幫助。以下6種植物性蛋白質,含量不僅高,還能降低吃太多肉提高三酸甘油脂和高密度膽固醇的濃度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6種植物性蛋白質助增肌,打破健身一定要吃肉的迷思 ©ohmyveggies.com

酪梨

擁有健康脂肪的酪梨,是許多健身者熱愛的食物之一。酪梨每100克中也有2克的蛋白質,而酪梨還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質,能延緩飽足感,減少嘴饞想亂吃零食的機會,可以說是增肌減脂的好夥伴。但請注意,酪梨的熱量頗高,一天不建議還是不要吃超過約50克。

酪梨
酪梨 ©bbcgoodfood.com

藜麥

藜麥是一種穀類,早先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作物,但由於其蛋白質含量高,同時也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八種必需胺基酸,其營養價值能說是直逼傳統蛋白質食物,像是豆類與肉類,且其膳食纖維含量又比一般穀物更高。藜麥的蛋白質含量為22%,加上它不含麩質以及低GI的特性,進行增肌減脂的人很適合吃藜麥代替米飯。另外,藜麥中的麩胺酸(Glutamic acid)可以提供肌肉和大腦能量,幫助提升運動品質。

藜麥
藜麥 ©healthline.com

南瓜籽

南瓜子含有磷、鈣、鉀、鐵、硒、鋅等多種礦物質,對於有在健身運動的人來說,能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然而對於男性也大有幫助。因為南瓜籽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鋅,具有保護前列腺、改善精子品質的效果。此外,南瓜籽也是很棒的蛋白質來源,每100公克的南瓜籽有19克蛋白質。

南瓜籽
南瓜籽 ©heart.org.com

豆腐

豆腐是大多素食者的蛋白質來源,尤其是腐皮的蛋白質含量最高,每100公克有25.3克的含量,但要注意,百頁豆腐不是真正的豆腐喔,因為它的原料是大豆蛋白粉和沙拉油,油脂含量高達30~50%,想要增肌減脂的人要小心,千萬別吃太多。

豆腐
豆腐 ©hot.liputan6.com

毛豆

毛豆它比一般豆類有更多優質的蛋白質,被稱作植物肉,很適合素食者補充營養。每100克的毛豆中有13.8克的蛋白質,超過雞蛋的蛋白質含量12.5克,另外,毛豆還有豐富膳食纖維以及不飽和脂肪酸與礦物質,有助於降血壓及膽固醇。

毛豆
毛豆 ©en.wikipedia.org

燕麥

燕麥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蛋白質含量約13~15%,此外,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特別是其中的關建指標β-葡聚糖,是一種具有保健功效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每100公克的燕麥含有高達9公克的膳食纖維。燕麥除了可以延緩胃排空的速度,還有補充身體微量元素以及穩定飯後血糖的優點。

資料來源/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加拿大西洋參與綠拿鐵結合!帶給大眾健康、提升運動表現

2018-06-28
新聞飲食方式運動補給飲食話題

「健康」儼然成為全球千禧世代共通的生活準則,以淨化養生訴求風靡歐美的健康飲品-綠拿鐵 (Green Smoothie) 因而快速在台灣市場打響名聲。長期致力於加拿大西洋參的多樣化、現代化應用的安大略省西洋參種植者協會 (Ontario Ginseng Growers Association,OGGA) 將在6月27日至30日舉辦的台北食品展中,偕同在台的大山行、綺蔘貿易及菖桂公司三大經銷商,為台灣消費者帶來最新的運動養氣補給概念-「加拿大西洋參能量綠拿鐵」,並邀請知名健身部落客筋肉媽媽和人氣型男運動營養師楊承樺到場分享,如何透過將當紅的綠拿鐵與加拿大西洋參結合,在享受綠拿鐵原有健康效益的同時,提升運動後的體能恢復速度及訓練成效。

加拿大西洋參與綠拿鐵結合!提升運動表現、更健康的身體

​補氣加拿大西洋參結合綠拿鐵 促進恢復、提升訓練成效

歐美明星人手一杯的綠拿鐵,富含微量元素跟植物纖維,淨化養生方面的好處在台灣網路社群廣為流傳。而行政院農委會刊載的藥用植物介紹中指出,加拿大西洋參含有人參皂苷、揮發油、胺基酸、醣類、大量維生素與礦物質及脂肪酸等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能幫助體力提升、抗疲勞、抗缺氧。更有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研究指出,加拿大西洋參可以延緩疲勞發生,進而延長運動時間;或能增加ATP合成酶(ATP synthase)合成,提供運動時身體所需能量,提高運動能力表現。

補氣加拿大西洋參結合綠拿鐵 促進恢復、提升訓練成效

有鑑於現代人對健康日益重視,而且運動族群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OGGA特地請到知名運動營養師楊承樺精心調配變奏版的「加拿大西洋參能量綠拿鐵」,特別添加加拿大西洋參粉末,賦予它獨特的風味之外,更有助運動後的疲勞消除恢復,長期飲用有助促進訓練成效。

加拿大安大略省西洋參

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在平日飲用的綠拿鐵中添加1/4匙的加拿大西洋參粉,就成了美味與健康兼具、適合運動前後飲用的加拿大西洋參能量綠拿鐵,有助促進新陳代謝及肌肉組織修復。在製作綠拿鐵的時候,蔬菜以綠色葉菜為主,如青江菜、菠菜、綠花椰菜等;常見的鳳梨、芭樂、香蕉、蘋果等水果則是能帶出綠拿鐵好滋味的不敗選項。

而在塑身減重領域頗有心得的知名健身部落客筋肉媽媽也分享到:「確保飲食均衡是健康減重的重點。加拿大西洋參能量綠拿鐵讓我在大量補充蔬果的微量元素跟纖維的同時,也享受到加拿大西洋參特有的補氣效益,使運動後的身體恢復得更快,並提高了整體的耐力、感覺更有精神。」

筋肉媽媽與運動營養師楊承樺

最後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如果早上起床怕吃生冷的食材影響身體,可在材料中加一些暖性的食物,像是薑、胡椒等,因此不用害怕會影響到健康。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食品展將於6月27-30日期間舉行,OGGA將於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1317攤位展出加拿大西洋參多樣化的健康補給效益,歡迎大眾蒞臨參觀。

資料來源/加拿大安大略省西洋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

為什麼我不再認同胰島素假說

2018-01-16
史考特醫師專欄飲食運動部落

科學有個特色,它會不斷地自我修正。如果有個學者提出了一套理論,世界各地的同行就會開始用研究檢驗它。假使得到的數據支持理論,那麼學界就會給這位學者拍拍手,或許還頒一座諾貝爾獎給他。如果實驗的結果推翻了該理論,學界也會毫不客氣地給予批評。

史考特今天也要來「自我修正」一下,對一直以來支持我的讀者負責。

熟悉一分鐘健身教室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史考特過去在「糖與胰島素」、「為何計算卡路里沒有用」等多篇文章中提到「胰島素假說」,該學說的中心思想為:過高的胰島素會促進脂肪堆積,造成肥胖。

不過,胰島素假說畢竟是一個「假說」,隨著新的臨床研究被發表出來,胰島素假說的地位岌岌可危,我已經不再認同胰島素使人發胖的說法。

今天,我們將對胰島素假說的殞落做詳細介紹。

為什麼我不再認同胰島素假說

肥胖的近端與遠端因子

熱量進、熱量出,是決定人體脂肪存量的「近端因子」。物理學的定律告訴我們,能量不會憑空出現或消失,能量僅會由一個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例如人吃下肚的食物含有化學能,經消化吸收後可用來收縮肌肉產生「動能」、供應神經傳導的「電能」、維持體溫的「熱能」、或是原封不動以體脂肪的形式儲存「化學能」。

總而言之,這些能量一定得有個地方去,我們吃下去的熱量不是用掉就是儲存起來,沒有其他選擇。所以我們說,熱量進與熱量出是控制人體脂肪存量的「近端因子」。

那麼甚麼是影響肥胖的「遠端因子」呢?例如:

美味食物:爸爸的廚藝(強調性別平權,下廚不一定是媽媽的責任)有點太好了,導致我每餐都吃三碗飯,人當然會胖。
食物品質:早餐習慣吃高糖分穀片,因為精製澱粉的飽足感差,每天不到中午就忍不住吃點心,長期累積下來熱量超標,也會變胖。
遺傳問題:家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體重全部超標,不意外地我的體重也特別難控制。
睡眠太少:常常需要熬夜加班趕死線,所以也常吃高熱量的消夜,再加上之前提過的種種原因,人就胖了。

大家可以看到,要減肥絕對不是少吃多動那麼簡單,有太多因素會影響肥胖了。但說來說去,上述的「遠端因素」都是透過「近端因素」來產生影響,食物美味增加熱量攝取、遺傳不好可能降低熱量支出,肥胖的近端因素終究還是熱量的攝取與消耗。

但胰島素假說可不這麼認為。

胰島素假說的簡介

也因此胰島素假說認為,長期濃度過高的胰島素會持續地促進脂肪製造,抑制脂肪燃燒。久而久之人不但變胖,還會產生一種弔詭的情況叫「內在飢餓」。

甚麼是內在飢餓?我們可以把胰島素想像成一個特大號的「守財奴」,每當小史賺了一百塊錢回家,竟然有99塊都被他強迫定存起來,剩下一塊錢連吃飯都不夠。久而久之儘管銀行帳戶看起來很多(體脂肪很高),但小史實際上可以運用的資金很稀少(可運用的熱量少,肚子餓)。

守財奴(胰島素不停儲存脂肪,需要的時候還不給用)
銀行帳戶帳面漂亮(體脂肪很高,肥肉很多)
日子卻過得窮困(熱量都卡在脂肪細胞裡出不來,因此一直感到飢餓)

因此胰島素高的人,即使看起來胖胖的,還是會一天到晚肚子餓想吃東西,這就是所謂的內在飢餓。

注意到了嗎?胰島素假說認為胰島素可以直接調控人體的胖瘦,是肥胖真正的「近端因子」,而攝食與能量消耗,僅僅是胰島素作用下的被動者。

胰島素假說符合許多現實世界中的觀察(註1),因此史考特曾認為:隨著科學進步,總有一天胰島素假說會變成一個廣為接受的學說,甚至整個翻轉肥胖的治療觀念。

只是,我錯了。

(註1:例如肥胖者的空腹胰島素濃度往往較高、施打胰島素會造成病患體重上升等。)

挑戰胰島素假說的研究

知名的學者Kevin Hall等人,在2016年發表團隊研究成果在也很知名的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上(註2)

Hall招募了17位肥胖男性,將他們「拘禁」在研究室長達兩個月時間(他們是自願的~),這段期間的飲食、運動、一切日常活動皆經嚴密的監控,絕無多吃或少吃的可能。研究期間供應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不是筆誤,每日攝取糖分147公克),與極低碳水生酮飲食,並比較兩者對每日能量消耗(TDEE)、脂肪燃燒、脂肪與肌肉量的影響。

兩種飲食的熱量、蛋白質含量完全相等。研究設計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胰島素假說為真,那麼受試者轉換到生酮飲食後,代謝率應該迅速提高、且體脂肪加速燃燒才對。

實驗結果

首先,生酮飲食跟高糖高碳水飲食比起來,確實能降低胰島素分泌。

儘管研究設計是維持受試者原本的體重(剛好吃到TDEE),但意外地所有人的體重從一開始就像溜滑梯一樣往下滑。

如下圖所示,受試者的體脂肪從一開始的高糖高碳水飲食就往下掉。轉換到生酮飲食的前兩週雖然因脫水掉了不少體重,實際減脂的速度反而大幅減緩,執行生酮的四周累計減脂,竟然只與高碳水的最後兩周相同。

下圖是受試者的代謝率變化,可以看到在轉換到生酮飲食的前兩週代謝率確實有顯著上升,最高達每天100大卡。不過這個爬升相當短命,在研究結束前降回到每天20大卡,且在統計上無顯著差異。

過去的生酮飲食研究常被質疑時間不夠長,不足以觀察到「生酮」或是「脂肪適應」的產生。這篇研究的生酮期長達一個月,而且在進入生酮的三天受試者身體就已經轉用脂肪做為主要能量來源,沒有適應期不足的問題。

從上面幾張圖表,我們可以得知以下幾點:

1. 生酮飲食能降低胰島素分泌。
2. 轉換到生酮飲食可以讓代謝率短暫上升,但這個優勢兩周後即消失。
3. 體脂肪在生酮期間並沒有下降地比較快,真要說起來,其實是比較慢的。

(註2: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所費不貲的研究背後贊助者是Nutrition Science Initiatives (NuSI),一個美國致力於營養學研究的非營利機構,兩位發起人Gary Taubes與Peter Attia都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倡導者,他們募款來資助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相關的研究。)

史考特的解讀

本篇研究採用嚴謹的方式,將受試者的熱量攝取、營養素、運動量嚴格控制,並採用極為先進準確的儀器測量代謝率、體脂肪變化,可說是此領域的登峰造極之作。據說這篇研究耗資數千萬美元,以一個17人的小規模研究來說,燒掉的錢可說是相當驚人!

我認為這篇研究的結論恰好與胰島素假說相違背,胰島素假說可能就此被推翻,或至少需要大幅度的補正。

有讀者可能會想說,欸可是代謝率真的有增加呀!每天一百大卡算不少了吧?

這個短暫的代謝上升可能是身體在醣類缺乏,生酮作用又還沒補上時,用蛋白質進行糖質新生所致。這也是為什麼在進入生酮的第一周,體脂肪降低的速率反而變低了:因為身體從肌肉裡挖出許多蛋白質來合成葡萄糖(註2)而且在研究結束時,這個代謝率的短暫上升已然消失不見。

如果胰島素假說為真,我們應該在胰島素下降的同時看到體脂肪狂掉,代謝率飆升,但這兩個情形都沒有發生。

(註2:生酮飲食提高代謝率、消耗蛋白質的兩個效應都是短期的,所以倒不必特別害怕長期生酮飲食會減肌。)

所以生酮飲食...很糟糕嗎?

史考特過去寫過不少推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文章,包括「不吃碳水化合物=增脂減肌?」、「不吃澱粉絕對不會酮酸中毒」、「高脂 vs. 低脂,哪個才能又瘦又健康?」。這是否代表這些文章通通都錯了,應該全盤推翻?

倒也沒那麼嚴重。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體重控制、代謝健康的好處已經被不少的研究證實,今天這篇文章並沒有否定低碳水飲食的優點,過去我為它辯護的種種論點依然成立。

低碳水有效,這點我並不懷疑。但低碳水為什麼有效?很可能跟胰島素一點關係也沒有,目前較為被接受的理由包括:

1.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造成體內水分流失,因此帳面上短期減重效果較好。
2.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往往蛋白質攝取量較高,使得使用者食慾下降,自動降低熱量攝取。此外酮體本身亦有抑制食慾的效果。

史考特常常接到讀者來訊,問我乳清蛋白、牛奶、或是各種蛋白質都會升高胰島素,是不是應該降低蛋白質攝取來幫助減重?

看完今天的文章,答案應該非常明顯了,在熱量控制得宜下,胰島素不是決定體重的主要因素,減重的朋友沒有理由因為一種食物會升高胰島素就不去吃它。

結語

胰島素假說認為胰島素過高是造成肥胖的關鍵,這個論點已被科學研究給否定。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促進健康、控制體重,這點已有無數研究可證實,但它的效果可能跟胰島素一點關係也沒有。

不過,我們仍然應該盡量避免加工食品、精製澱粉、以及過量糖分的攝取。上述這些食物飽足感差、容易過量攝取,且營養價值低、更會排擠掉天然食物在飲食中佔的比例,吃多了還是會胖!

關於史考特醫師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 關於史考特醫師 /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