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願,想要就做」! adidas新春系列推出包括Ultraboost、X9000系列跑鞋及男女運動服飾,以充滿年味與東方元素的運動潮流裝備,陪伴消費者迎接新年。並邀請代言人彭于晏、張鈞甯率先演繹新春風格造型,領頭展現各式「新年新願」。
彭于晏要求完美、總是全力以赴,換上不同adidas新春系列造型,以象徵堅毅與力量的牛年主題,及象徵天空與極限的祥雲為設計主軸,融合運動服飾流行剪裁,期許牛年「勢不可擋」。
黑色長版鋪棉外套與黑色防風運動長褲,內搭印有滿版新年圖騰的長袖連帽上衣,腳踩印有新年圖騰的X9000 L4新春鞋款,大片黑色凸顯出印花上衣與鞋款上的斑斕圖騰,低調帥氣不失節慶氛圍。另一套則將紅色T-shirt胸前經典三線LOGO換上新年圖騰,搭配拼接防風衝鋒外套,利用大面積的跳色設計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大膽表現自我風格。
adidas旗艦跑鞋Ultraboost 20也換上新春造型,以深邃黑貫穿Primeknit+鞋面與BOOST科技中底,側邊三線以帶有反光效果的漸層金色點亮鞋款細節,在燈光下可映照出不同色澤;鞋後跟處則印上象徵堅毅與力量的牛年主題圖騰,替鞋款增添亮點。Ultraboost DNA鞋身則以充滿喜氣的大紅色為主色調,側邊三線標誌則注入吉祥孔雀圖騰,傳遞新年祝福。
張鈞甯永不停止努力、追求突破,動感演繹由美麗孔雀,及代表祝福的如意融入系列設計的adidas新春系列,祝賀大家新年願望一一實現,穩紮穩打、步步高升!新春紅色鋪棉連帽外套內襯傳統吉祥圖騰,以Oversized剪裁加強整體輪廓,內搭白色長袖上衣,胸前紅色LOGO、半透明新年圖騰呈現設計巧思,下搭黑色縮口運動長褲,與X9000 L4 新春系列跑鞋,延續整體穿搭配色,利用雪白鞋身點出紫紅色新年圖騰,展現Girl Power。
adidas X9000 L4新春系列跑鞋以雪白配色貫穿鞋身,將象徵美麗的孔雀與代表祝福的如意融入設計中,鞋面、三線標及鞋後跟等細節處則點綴充滿喜慶氛圍的紫紅色新年專屬圖騰,輕鬆穿出新年別具風味的街頭甜美穿搭。搭載流線紋路立體BOOST中底,賦予雙腳柔軟回彈與穩定避震效果,而運用資料分析設計的點陣顆粒大底全面提升抓地力,搭配鞋底凹槽與局部加深設計,提升整體耐磨度,全新進化的機能助力跑者迸發能量,再新的一年也能繼續勇往直前!
資料來源/adidas
責任編輯/Dama
每年四月知名度最高的馬拉松競賽,從全世界群聚上萬人到此都為了波士頓馬拉松。儘管曾經因為波馬爆炸案染上陰霾,但強悍的跑者以及凝聚一心的意志,使得波士頓馬拉松更為知名且成為精神標竿。
今年波士頓馬拉松被認為是近幾年以來,最惡劣天候的一次競賽。低溫以及寒雨,令得許多跑者紛紛棄賽或是跑不出自己該有的水準。而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感受一一展現。
「參加許多比賽的經驗,讓我很適應在低溫雨水仍能保持一定的水準。」川內優輝表示。
從日本前往波士頓的川內優輝,起跑時就重演萬金石馬拉松競賽經驗,企圖在一開始就與其他選手拉出距離。但畢竟是菁英群聚的波士頓馬拉松,很快這樣的領跑就逐漸被其他選手追上。但或許是強悍的意志力與自我的承諾,在賽事末段他以最後兩英里逆轉的表現,超越了原本引領在先的 Geoffrey Kirui,並以2小時15分58秒贏得波士頓馬拉松優勝。隨後,Geoffrey Kirui才以2小時18分21秒進入終點。去年的波士頓馬拉松,Geoffrey Kirui以2小時9分37秒奪下優勝,而今年是許多媒體眼中的大熱門,許多人估算他可能會再度衛冕。
在波馬贏得第三名的選手 Shadrack Biwott ,他是在Hanson訓練團隊下受訓的選手,這也是他第一次上頒獎台。而此次在波馬女子組贏得優勝的 Desiree Linden 也是漢森團隊的好手。
開跑之前的美國女子優勝比率計算,Desiree Linden獲得波馬優勝的數值是百分之五。比Shalane Flanagan、Deena Kastor 都要低上許多。而這次波馬的優勝是睽違已久的勝利。
Desiree Linden 在波馬競賽前半場維持著相對緩慢的步調,甚至在Shalane Flanagan進出廁所後,幫助她回到競賽隊伍中。
「嘿,我可能會退出。」競賽過程中,Desiree Linden告訴 Shalane Flanagan:「如果你需要人擋風或甚麼的,讓我知道。」Desi不諱言一度在競賽過程中萌生退賽的念頭。
但半場之後,原本保持領先的 Mamitu Daska 逐漸放緩,而在最後的七公里左右 Desi開始發力追擊。儘管天候條件與歷年她的參賽經驗都表示她很難贏得這場競賽。但最終她仍以2小時39分54秒奪下優勝。而後頭第二名的Sarah Sellers則以2小時44分05秒邁入終點。而大熱門 Shalane Flanagan 以2小時46分31秒跨過終點,Deena Kastor則為DNF。
穿著外套與手套的Desi表示,今年的波馬是她跑過最惡劣的競賽:「這是我不得不跑的競賽中,齊聚最多困難條件的賽事。」隨著越離終點越近,她逐一追過選手,直到她後頭不再看到任何其他跑者。在最末的一段路,她在路旁看到揮舞加油的群眾,她才有贏得優勝的感受。
賽後Desi告訴記者:「我覺得很震撼,因為這像是故事書的內容。」只是它不是傳統的故事內容,沒有白馬王子、沒有永遠幸福快樂的日子,也沒有太多的戲劇性。只是一場辛苦的體力活動,但這是很多人能理解的事。
今年的競賽中,原本被看好的Deena Kastor與Galen Rupp都以DNF作收。而Shalane Flanagan則以第六名完成比賽。原本要從紐約馬賽後退休的 Shalane Flanagan 再次參加了波馬,競賽成績不如預期,她也展望著未來將持續幫助 Amy Cragg與 Gwen Jorgensen訓練以參與未來的奧運競賽。
而以2小時44分4秒奪下女子組第二、完全讓人摸不著頭緒的 Sarah Sellers 其實是一名專職護士,沒有贊助商也沒有經紀人。這是她第二次參賽馬拉松。Sarah多半的訓練時間都在上午四點以及下班後的七點後。最初參賽波士頓馬拉松,她的目標是進入前15名、並希望有機會參與奧運選拔賽,而當工作人員告知為第二名時,她完全不敢置信。
Sarah這次的表現不只證明了她擁有與國際選手抗衡的實力,也意味著更多藏匿著的選手,是足以把不可能化為可能的。賽後她獲得了75000美元的獎金,她表示將花錢償還她和丈夫的學生貸款。
[註]本文提供/don1don動一動
關於鄭匡寓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
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
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
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對於奧運種種令人難忘的記憶,往往是與勝利者緊密相連,是奪金的那一刻、是成功的歡呼,以及喜極而泣的淚水。然而,奧運史上最感人的一句話,並非來自冠軍得主,而是一位墊底的選手。那是在1968年的墨西哥城夏季奧運會上,代表坦尚尼亞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選手阿赫瓦里所說的一句話。
根據百度百科的記載,馬拉松選手約翰·史帝芬·阿赫瓦里 (John Stephen Akhwari) 只代表祖國參加了一屆奧運會——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在全部75名參賽者的最終完賽者中墊底,在此之前、之後他也並未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成績被紀錄,這在長跑高手層出不窮的非洲可謂平凡無奇。
但就是這樣的一位墊底者,卻獲得了比不少奧林匹克冠軍更響亮的名聲,和更廣泛、更深遠的影響力。如今時過境遷已近50年,人們仍忘不了他,他的名字被鐫刻在奧林匹克名人錄,成為08年北京奧運系列節目《英雄之歌》的一分子,在他的家鄉坦尚尼亞,一個「約翰·史帝芬·阿赫瓦里競技基金會」正開足馬力運作,為該國家境貧寒、但有運動潛力的田徑新苗提供資助,他也曾被法國《隊報》譽為「最美的墊底者」。
奧林匹克的宗旨不是更快、更高、更強嗎?這位墊底者究竟做了些什麼,竟獲得如此高的榮譽?
話說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是第一次在高原舉辦的夏季奧林匹克盛會,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讓那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好戲連臺,出現了許多空前的好成績。相形之下,該屆馬拉松比賽的成績實在是太過一般了,冠軍、衣索比亞人馬默·沃爾德的成績2小時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兩屆奧運金牌得主「赤腳大仙」阿貝貝·比基拉4年前在東京奧運會上創造的2小時12分11秒2差了一大截,亞軍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軍紐西蘭的邁可·瑞安2小時23秒多的成績更是平淡無奇,記者們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頒獎典禮,最多關注一下因傷只跑了17公里便頹然倒地的比基拉,對其他選手並未太在意,觀眾們也沒對馬拉松投注過多熱情,等頒獎典禮結束,場地內其它項目都已比完,他們便三三兩兩地退場回家了。
過了一個多小時,大會開始通知馬拉松沿途的服務站開始撤離,結果得到一個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消息:有個選手還在跑!
原來這個還在跑的選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5公里後因碰撞而摔倒,膝蓋受傷,肩部脫臼,但他並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繼續向終點跑去。 漸漸的,所有選手都將他遠遠甩在身後;漸漸的,圍攏在街道兩側打氣助威的人群已散盡,天色也越來越黯淡,所有人都覺得馬拉松比賽已經結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還在堅定地跑著,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比賽遠未結束。
又過了半小時,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繼續著。由於劇痛,他的慢跑比尋常人散步還要慢,他的膝蓋不住流淌著鮮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麼時候,他的身邊出現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畫報》的記者,這位記者同情地看著他,不解地問,為什麼明知毫無勝算,還要拼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顯然毫無準備,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會兒,才突然堅定地答道:「我的國家派我飛5,000英里來墨西哥城,為的不只是讓我能夠起跑;他們從5,000英里之外送我過來,是要我完成這場比賽。」
被深深感動的記者不但向自己的雜誌社發了稿,還立刻把稿件發回奧林匹克新聞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會就通過廣播迴盪在墨西哥城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許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紛紛趕到路邊,為這位勇敢的選手助威、歡呼,在觀眾的鼓勵下,阿赫瓦里拖著傷腿,頂著滿天星星,走入了專門為他打開燈光的阿茲特克體育場,幾乎是一碼一碼蹭到了終點線。
他被當作英雄般簇擁著,受到了遠比冠軍更隆重的禮遇。由於過於激動,人們忘了統計他的確切成績,在奧運成績冊上只有他獲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後的18位選手,都是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場的。
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於英屬坦干尼卡 (Tanganyika) 的慕布魯 (Mbulu),參加墨西哥城奧運時已是30歲老將。雖然他此前並無顯赫成績,但作為坦尚尼亞歷史上首位參加奧運競技的選手,他沒有辜負國家的厚望,成為 「最美的墊底者」。奧運後不久他便退役,進入坦尚尼亞奧委會工作,如今他將主要精力投注於約翰·史帝芬·阿赫瓦里競技基金會,他希望能幫助更多年輕選手,讓他們在今後的奧運賽場上不再跑在他人身後。
資訊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