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健身
  • 10個上半身肌群強化訓練動作讓你穿衣有型脫衣顯壯
1
肩部三角肌訓練
10個上半身肌群強化訓練動作讓你穿衣有型脫衣顯壯
2
許多健身老手都會採用的爆發式訓練法 真的適合所有愛好健身的人使用嗎?
3
健身科技化! 歐美最夯訓練法XBody 台北也練得到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個上半身肌群強化訓練動作讓你穿衣有型脫衣顯壯

2021-07-21
健身 動學堂 重量訓練 增肌 上半身肌群 肩部肌群 核心肌群 背部肌群

擁有強悍有型的上半身是許多男人的健身目標,因為這樣的身型將能讓你穿衣有型脫衣顯壯。然而,強化上半身的肌肉並非只有外觀這樣粗淺的優點。上半身肌群大略包含著肩部三角肌群、背部肌群和核心肌群這三大塊,只要將這三大塊肌群做足強化的訓練,將可以改善現代人久坐辦公桌的錯誤姿勢,同時,也能讓你穿衣時更加的有自信。以下將介紹10個上半身必練的動作,現在就趕快跟著練起來吧!

肩部三角肌訓練
學會這10個上半身肌群強化訓練動作,能讓你穿衣有型脫衣顯壯! ©thefitnessmaverick

動作1.反向飛鳥

目標肌肉:三角肌、上背部和斜方肌。

步驟1: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各持一個啞鈴放在身體兩側。

步驟2:將臀部向後壓並將上半身向前彎,使胸部與地面呈平行,雙手的手掌相對。

步驟3:接著收緊核心肌群,收縮肩胛骨將雙臂向身體兩側抬起。

步驟4:至高點時暫停2-3秒,然後再回復至起始位置。

動作2.派克伏地挺身

目標肌肉:三角肌、前鋸肌、上背部和肱三頭肌

步驟1:由高平板撐姿勢開始,雙手與肩同寬雙腳與臀同寬,臀部往上往後推。

步驟2:彎曲手肘頭部朝地面,類似伏地挺身的姿勢。

步驟3:再次推動上半身移動,完成一次重複動作。

動作3.啞鈴斜板划船

目標肌肉:背闊肌、後三角肌、菱形肌、肩胛穩定肌和肱二頭肌

步驟1:採用站姿雙手握啞鈴自然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張開與臀同寬。

步驟2:微彎曲膝蓋臀部略往後,背部打直雙手持啞鈴收緊肩胛骨。

步驟3:運用背部肌群將啞鈴上抬至腹部處,過程中維持手肘靠近身體。

步驟4:至高點時暫停2-3秒,然後將手放回起始位置。

動作4.站姿啞鈴飛鳥

目標肌肉:三角肌、背肌和核心肌群

步驟1:採站姿雙手握啞鈴,掌心相對並置於大腿前,雙腳張開與肩同寬。

步驟2:手肘微彎並向兩側抬起雙臂,啞鈴高度略高於肩部。

步驟3:接著至高點時暫停2-3秒,然後將手放回起始位置。

動作5.啞鈴側平舉

目標肌肉:三角肌外側、斜方肌上部、岡上肌和前鋸肌。

步驟1:採用站姿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雙手各握住一個啞鈴。

步驟2:雙手啞鈴略為朝外,接著朝側向舉起直至與肩同高,掌心向下(身體呈T字形)。

步驟3:接著至高點時暫停2-3秒,然後將手放回起始位置。

動作6.啞鈴肩部推舉

目標肌肉:胸肌、三角肌、肱三頭肌和斜方肌。

步驟1:採用站姿,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並維持背部挺直。

步驟2:雙手各握一個啞鈴,前臂與上臂成90度垂直,啞鈴朝上掌心朝前。

步驟3:運用肩部三角肌群的力量將啞鈴垂直上推。

步驟4:至高點時暫停2-3秒,然後將手放回起始位置。

動作7.啞鈴Y字上抬

目標肌肉:斜方肌、前鋸肌、三角肌和肩袖肌

步驟1: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站立,雙手各握一個啞鈴,手臂靠近身體兩側。

步驟2:收緊核心肌群將雙手往斜上方抬起(如同Y字型)。

步驟3:啞鈴抬至高度略高於肩部,並維持肩胛骨向下背部維持直立。

步驟4:至高點時暫停2-3秒,然後控制下放速度回至起始位置。

動作8.肱三頭肌過頭伸展

目標肌肉:肱三頭肌、前臂肌與三角肌

步驟1: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站立,雙手握一個啞鈴。

步驟2:將啞鈴放置於頭部後方,二頭肌靠近耳朵旁。

步驟3:維持核心收緊背部挺直,將啞鈴略往下降直至手肘成90度角左右。

步驟4:至低點時停頓2-3秒,接著伸直手臂收縮肱三頭肌完成一組動作。

動作9.槓鈴聳肩

目標肌肉:斜方肌、菱形肌和上背肌群

步驟1:採用站姿雙腳稍微分開與肩同寬。

步驟2:雙手掌心朝內,握槓鈴微靠大腿前側。

步驟3:維持上半身直挺,肩胛骨內收緊,運用斜方肌的力量將槓鈴上抬。

步驟4:至高點時暫停2-3秒,然後控制下放速度回至起始位置。

動作10.啞鈴直立式划船

目標肌肉:斜方肌、三角肌和肱二頭肌。

步驟1:採用站姿雙腳略與肩同寬,雙手握啞鈴掌心朝內置於大腿前。

步驟2:接著彎曲手肘將肩胛骨向後推,將啞鈴朝上拉起至下巴高度左右。

步驟3:至高點時暫停2-3秒,然後控制下放速度回至起始位置。

資料參考/menshealth、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許多健身老手都會採用的爆發式訓練法 真的適合所有愛好健身的人使用嗎?

2019-10-22
觀念肌肉痠痛增肌高階訓練健身知識庫

爆發式訓練法是許多健身老手或職業運動員最常採用的方式,主要是因為這樣的訓練方法能刺激我們的肌肉生長,但這樣的訓練方式真的適合所有的人嗎?首先你要知道有許多的運動員多半在先天條件上就比我們來的好,同時,他們的肌肉分佈有極高的比例是第二型(快縮)肌纖維所組成,因此,才能產生極具爆發力的肌肉縮收,這樣的肌肉組成比例在一般人體內是極為罕見的。

爆發式訓練法真的適合所有的人嗎?

肌纖維的功能

我們人體的纖維用外觀來分有紅肌纖維(I型肌纖維)與白肌纖維(II型肌纖維),如果用肌纖維的收縮速度來分的話紅肌纖維為慢縮肌可用於耐力性的運動,例如許多的長跑選手就是屬於慢縮肌較多的人;白肌纖維為快縮肌主要是適合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動作,想要肌肥大就是針對白肌纖維來做破壞進而增加肌力。另外,白肌纖維(II型肌纖維)又可分為IIa型、IIb型與IIc型三種,其主要的特性都在下列表內。對於I型肌纖維來說它的收縮速度較慢、有氧能力與抗疲勞性較高,因此較適合長時間的耐力型運動,IIb型肌纖維抗疲勞性低再加上持續時間短,因此適合短時間的爆發力訓練動作,IIa型肌纖維則是具備I型肌纖維與IIb型肌纖維的特性。所以,快速收縮纖維對低訓練量、長休息間隔、高強度和低頻率訓練反應最好;慢速收縮纖維則相反,對高訓練量、短休息間隔、低強度和高頻率訓練反應最好。

許多的長跑選手就是屬於慢縮肌較多的人。

基因優先權

而我們人體的肌肉纖維類型組成,基本上都是由基因所組成,這也就是為何有的人適合跑拉松這樣具有長時間性的耐力運動,而有的人適合跳遠或短跑這樣需要爆發力的運動。在人體每一個肌群都會由不同比例的I型與II型肌纖維所組成,一般來說通常都會佔50%左右,但還是會有肌群在比例上會有不同,例如胸大肌大約60%是由II型肌纖維所組成,肱三頭肌的II型肌纖維也比手臂上其它的肌群多出10-30%左右,所以你就會知道為何某些肌群需要使用高強度低頻率的訓練節奏,因為,這跟它們的肌纖維組成比例有關。另外,肌纖維的比例除了基因之外,還會受到荷爾蒙與運動習慣所影響,所以沒有一個人的肌纖維分佈比例是完全相同的!

肌纖維要因材施教

有在健身的人都知道,當我們在做肌力訓練的時後,必需要能明確的感受到肌肉收縮的狀況之下加速收縮,當我們已經失去肌肉收縮的感覺時,就表示這個動作與速度太過爆發性,例如有許多的舉重選手,會使用不自主的肌力去妨礙本體的感覺,但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樣反而會有促進的效果。

假設我們無法將爆發性的收縮控制好的話,就表示我們的肌肉中缺乏快縮肌纖維,換句話說,如果你的訓練動作都必需要放慢速度才能有效的感受並掌握目標肌群的收縮,那就代表這個肌群的慢縮肌纖維(I型肌纖維)比例較高,也表示網路神經的反應較慢。

無論是爆發型或是慢速型的反覆訓練動作,沒有一種訓練方式是能套用在全身的肌群訓練上,如果你只會採用單一的訓練方式,就會發現在每個肌群的反應中會出現極大不同的感覺差異,這也就是我們一開始說的肌肉纖維的比例問題。正是由於肌群內的肌纖維有這樣的先天差異性,因此,就表示我們必需要對肌肉因材施教,針對某些肌群採用爆發式訓練,而部分肌群採用慢速式訓練,這也就是要考慮先天的條件來進行訓練方式的設計與調整。

在做肌力訓練的時後必需要能明確的感受到肌肉收縮的狀況。

不適用所有人

爆發式訓練為何會有許多的老手與職業級運動員採用?因為,當你只是初學者時首重的目標就是先了解並感受肌肉的收縮度,所以,一般來說都會建議先以慢速的訓練方式來進行每個動作的練習。如果,你因為看網路文章或是不了解這些肌纖維的原理,就冒然的使用爆發式訓練動作,可能就會造成過度依賴由動作所產生的慣性與借力,導致無法真正訓練到目標肌群的肌纖維,並容易造成運動傷害。要切記!亂練與可以促進肌肉生長的爆發式訓練,兩者的差異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如何有效率的運用爆發式訓練,就必需要經年累月的經驗與練習才能正確拿捏。

最危險的技巧

看完上述的說明,你一定想說職業選手或健身老手都在用的訓練方式一定很有效!但我們要告訴你爆發式訓練並不是肌肉成長的萬靈丹,反而,這是極具風險的訓練方式。因為,當我們採用這樣的訓練方式,在肌肉的收縮力道就會瞬間產生過大的情形,對於我們的肌肉、肌腱以及關節都會承受較大的風險。反而,採用慢速訓練的情況之下,能更安全有效率的做好每個動作再加上使用的重量也會降低,因此,就能降低我們肌肉受傷的風險。

如果你真的想採用爆發性訓練,那建議可以在兩組爆發性訓練裡穿插一組慢速的訓練,或是先用緩慢且流暢的方式做完幾個反覆動作後,再漸漸加速目標肌群的訓練步調,以速度來克服肌肉逐漸累積的疲勞度。

資料參考/bodybuilding、underdogstrength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健身科技化! 歐美最夯訓練法XBody 台北也練得到

2017-09-03
生活健身話題

阻力訓練也要科技化!現代人生活忙碌,往往抽不出時間運動,這套科技戰鬥服的發明,或許就是最適合你的終極解決方案。因為穿上它運動,一次訓練約20-25分鐘,但訓練效果會加倍、甚至3-4倍以上,連許多歐美明星和專業運動員都在練!

穿戴式的科技戰鬥服系統「XBODY」能讓訓練效果加倍。

這套「XBody」科技訓練系統是由ACED Fitness UK品牌執行長 Annie教練引進,Annie常年在歐洲、亞洲居住,接觸到歐美盛行的科學訓練後驚為天人,親自到匈牙利進修考試,不但成為台灣首位國際資格的XBody教練,努力跟匈牙利XBody總部爭取之下,更成為臺灣地區的總代理,將這套瘋迷全球60多個國家,歐美明星、模特兒及專業運動員都愛的XBody訓練系統帶進臺灣,無非就是希望台灣的體適能發展能跟上國際的腳步、幫助更多人。

Annie教練(右)引進「XBody」訓練系統,吸引知名部落客IVY(左)前來使用並分享經驗。

降低體脂肪同時改善橘皮組織

這套名為XBody的高科技訓練系統,是一種藉由全身穿戴負重,並於儀器連線的方式,除了增加負重與肌肉壓縮之外,同時給予身體頻率脈衝刺激,藉此強化訓練效果,故每次的訓練只要20-25分鐘、每週兩次,每次25分鐘的訓練效果是一般重量訓練的3-4倍以上,也因為傳統重量訓練的負重壓力,所以對關節更安全!XBody訓練系統不但能有效的訓練全身主要的肌群,增加肌力、肌耐力、降低體脂肪、增加身體的肌肉量,還可以訓練心肺能力;透過不同的模式設定,阻力訓練後的放鬆模式能像在「按摩」全身或局部的肌肉。據體驗過的朋友表示,「就像在做水療一樣!」不僅如此,Xbody訓練還可以改善身體的橘皮組織,讓肌膚更緊實,達成身體抗老的效果!

訓練目標一指設定好方便。

目前在台灣有不少民眾、明星和網紅因為XBody訓練變得更Fit、更健康,獨家自匈牙利引進的技術目前只在《ACEDFITNESSUK》可以體驗到,像是科幻電影情節般,用科學方式打造不科學的身材曲線!新上任的蜘蛛人湯姆荷蘭德也多次在國外採訪中表示,為了短時間打造自己結實的身材,他也嘗試了這種新穎且有趣的科學鍛鍊方法,來幫助自己在安全範圍、短時間達到目標。

火紅部落客IVY已經使用這套系統有四個月,她表示,單靠每週兩次,每次25分鐘的訓練,就讓她得到體脂降低,身體肌肉量也增加的明確數據,讓她對於Xbody的訓練效果非常推崇。Xbody將訓練時間縮短,達成短時間高強度訓練的效果,反而讓她更投入在訓練上,她也建議大家都可以來試試看!

XBody可在較短時間內達到相同的訓練效果。

ACED FITNESS UK信義大安館 全亞洲第一家加盟店

英國艾斯怡體適能訓練中心台灣概念館(ACED Fitness UK)在台灣體適圈耕耘一年後,ACED FITNESS UK信義大安館也在日前盛大開幕,成為全亞洲第一家加盟店,除了延續品牌精神,更導入同類型健身房中少有的創新服務,例如特別設立的育兒專區,在專業幼教老師的照顧和遊戲中學習,全職媽咪得以有喘息的空檔可以好好運動充電,對於降低產後憂鬱的現象有正向的幫助!

ACED FITNESS UK信義大安館開幕,知名部落客IVY(右二)、吳思顏Ann(右一)與運動營養師楊承樺都前來共襄盛舉。
ACED FITNESS UK信義大安館設有獨特的育兒空間。
ACED FITNESS UK信義大安館-器械訓練區。

ACED FITNESS UK - 信義大安館
add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61號5樓
tel 02-2708-0250

fb  ACED FITNESS UK - 信義大安館

攝影、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2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