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很正常?經常口乾舌燥,可能是疾病警訊!醫師指出,口乾會造成口水變少和變濃稠,除了會造成蛀牙、口腔黏膜傷口,嚴重者會有舌頭灼熱感,甚至出現念珠菌感染,不可不慎。口乾患者常因口腔或喉嚨乾燥不適,不論平時或睡覺,都需時常額外補充水分,也對生活造成困擾。
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家庭牙科主任吳詩韻表示,口水的功能包括:
具有緩衝液功能:能使嘴巴內的酸鹼值穩定。
含抗菌成分:可保護膜傷和牙齒的琺瑯質,預防蛀牙。
有保濕作用:幫助口腔黏膜傷口癒合,可潤滑食物使其容易吞嚥。
含消化酵素:可水解食物中的澱粉,也幫助感受食物的味道。
吳詩韻說明,口乾會使得口腔唾液分泌減少而黏稠,原因主要與系統性疾病和一些局部因子有關:
系統性疾病: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病毒感染、糖尿病、巴金森氏症、上呼吸道感染和高齡年長者老化等。
局部因子:與藥物、口呼吸、唾液腺問題、喝水量、抽菸等有關。 吳詩韻指出,對於口乾的治療,除了減少飲用刺激飲料,包括咖啡、濃茶或酒等,也可咀嚼口香糖來刺激唾液分泌,或使用人工唾液及口腔保濕凝膠;如果已出現潰瘍,可塗抹口內膏減緩發炎,但如果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就必需就醫治療。
吳詩韻提醒,不可輕忽平時的口腔保健措施,包括塗氟、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可降低蛀牙率,平時使用牙線、洗牙及牙刷,定期就醫追蹤。如果有配戴活動假牙就要每日清潔,避免假牙成為細菌的溫床造成感染,且要多喝溫水,減少假牙與口腔組織摩擦造成的潰瘍。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表示,若因免疫出現失調而產生的乾燥症稱為修格蘭氏症候群,大約有高達3成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有此症候群,不只會出現口乾症狀,也會有眼睛乾,甚至因過乾而有角膜潰瘍的問題;研究顯示這些患者有淋巴癌高風險,及早就醫診斷評估疾病活性,制定良好治療策略相當重要。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糖尿病可能增加憂鬱症風險?在台灣,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根據國健署統計,去年就醫人數更超過256萬人,糖尿病更居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而最新研究發現,血糖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傷害,也連帶地影響了憂鬱症的風險,研究更指出,這代表只要穩定控制血糖,就對預防及降低老年憂鬱症風險有所助益。
根據2023年6月發布於《全球轉型》(Global Transitions)期刊的糖尿病與憂鬱症相關性研究指出,大腦灰質體積的減少,可能在血糖與憂鬱症之間的關係起了間接相關性,若可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尤其是針對年長者,可以對大腦健康產生正面影響,並可能降低憂鬱症的罹患風險。
該研究分析2006~2010年間,英國超過3.3萬名年齡介於40~69歲參與者的前瞻性世代資料,並以60歲為基準,分為兩組。研究團隊檢驗受試者大腦內的灰質體質(GMV),在糖化血色素(HbA1c)與憂鬱症間的相關性起了中介作用。
研究結果發現,糖化血色素數值的升高與其灰質體積的減少,和憂鬱症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若灰質體積較少,且為糖尿病前期的受試者,比起糖尿病患者或非糖尿病患者,與憂鬱症的關係更加顯著;同時,60歲以上的高齡長者,也比60歲以下的受試者更為顯著。
對此,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台北仁濟醫院總院長李龍騰說明,糖尿病與憂鬱間的關聯性一直都有學者探討兩者的因果關係,以憂鬱症來說,導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遺傳、生活壓力或內在因素等,血糖高或低也會增加罹患的風險;而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得憂鬱症的機率較高,但他提醒,兩種疾病間的因果仍需更多的研究探討。
李龍騰指出,糖尿病患者在控糖上除了按時服藥外,飲食也需作調整,可減少每天攝取的熱量,像少吃碳水化合物,多攝取蛋白質或富含纖維的蔬果等食物,同時盡量維持規律生活,固定時間就寢起床,和親朋好友保持互動,更重要的是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降低血糖也能紓壓帶來好心情,同時培養一兩個感興趣的嗜好,為自己找些娛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人在血糖不足時,情緒控制變弱、會易怒或焦躁,上述這份研究結果,更是提醒了血糖控制的重要,特別是大腦灰質體積的影響,當糖尿病前期病變患者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影響更顯著。
葉雅馨建議,最積極的處理方式就是從控制碳水化合物,如麵包、米飯類等精緻澱粉的減少攝取開始著手,可降低因血糖引起的相關病變及憂鬱症的發生率。
葉雅馨表示,糖尿病患者應盡量養成規律作息,因經常晚睡、睡不好而失眠,容易半夜肚子餓想進食,影響控糖狀況;且血糖偏高時,大腦會受影響,不只情緒、認知能力、記憶力等,也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失智症的風險。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許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困擾,睡眠不足影響健康這件事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不過,長期缺乏睡眠的後果比我們想像更嚴重。根據近期美國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只要連續兩個禮拜每天只睡六小時的人,精神狀況跟連續48小時沒睡的人一樣糟糕!
睡眠不足會損害您的健康和工作生產力。在一項睡眠研究中,有48位參與實驗的人被分成四組,他們在兩周內各別每天只能睡四小時、六小時、八小時,還有一組是連續三天不睡覺。在實驗期間,除了睡眠時間之外,他們每兩小時接受一次認知問答。實驗人員除了紀錄他們的反應時間之外,還會問他們當時的情緒如何,以及想睡的程度。令人驚訝的是,被允許連續兩週每晚僅睡6個小時的受試者最終測得的數據表示,其認知功能與那些被迫連續兩天保持清醒的受試者的功能一樣差。
根據該實驗結果發現,每天睡八小時的那組平均表現最好,只睡四小時的那組一天比一天還糟,而每天睡六小時的那組,剛開始看起來還不錯,一直到實驗的第十天,他們的認知表現跟沒睡覺的那組一樣糟,只是沒有四小時那組惡化得那麼快而已。三天不睡得更不用說,精神狀態非常糟糕,還會有幻聽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睡六小時那組雖然認知能力逐日下降,但是他們卻以為自己睡得還算飽。
睡眠不足帶來的後果很嚴重,像是新陳代謝下降、精神撞變差、肥胖、血液循環降低,以及嚴重時會器官衰竭,然而在運動表現、健身成果方面上也會有很大影響。人體內的激素對肌肉的生長有促進作用,一般人體激素分泌從晚上11~12點進入最高時期,這時候也是人體自我生長和修復的最佳時間,如果經常熬夜或是睡眠不足等,勢必會影響到肌肉的自我恢復過程,而達不到健身的效果,在運動時也會較為無力、狀態差,當睡眠充足後,我們可以跑得更好,游得更遠,還能獲得更多力氣來鍛鍊,對於許多頂尖的運動員、奧運金牌選手來說,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實驗尾聲,被剝奪睡眠的那組自我評估的想睡程度跳了兩級,但是睡六小時那組自己的評估只跳了一級。這個試驗顯示,睡眠不足的人都怎麼撐下來的呢?答案可能是「自我否認」, 不願或無法面對自己狀況不佳的事實,然而大多數的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每天到底睡多久。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防治中心的調查,35% 的美國人,也就是每三人中有一人每天睡不到七小時。從這個研究也可以看出,雖然六小時睡眠只是稍稍不足,但是長期的負面效果卻是非常明確。因此,改善睡眠絕對不只是生活品質問題,而是值得重視的健康問題。
資料來源/明醫網、Mens fitness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