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及流感越來越嚴重的期間,你是否想認真運動卻又害怕會被感染呢?然而,作為一個健身人除了日常生活的個人衛生要注意之外,我們還還可以透過什麼方式來增強自身的免疫力來保護自己?這篇我們將從飲食方面來進行建議。
只要有接觸運動生理學的人都知道,我們人體有著一套非常完善及精密的免疫系統,這套系統將會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進行學習並不斷的進化,因此,就有能跟上病毒個應變與繁衍能力,注射疫苗就是一個增加抗體很好的例子,我們人體的免疫能力在這個基礎上,甚至會比藥物的防治方式要更為有效也更加的安全,因此,透過日常的飲食方式來進行提高免疫力,就是一個十分良好的方式。
1.請勿大量減少熱量攝取
有許多的人在減脂或減重期間,都會想透過創造熱量赤字來達到目的,然而,大量的減少攝取熱量將會使身體產生熱量平衡的問題,為減少對身體帶來壓力,這個時期大家應避免進行極端的熱量控制,即便目標是要減脂,亦應該盡可能維持在熱量平衡(Maintanence Calories),或者每日只減少1-200卡路里攝取量(更多的熱量削減會降低身體其他機能的表現)。
2.提高有助氧化與抗炎食物攝取
身體發炎就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因此,提高有助氧化與抗炎食物攝取就變得更為重要,從抗發炎飲食金字塔可明顯看到金字塔的基礎以大量無澱粉蔬果、優質蛋白質及好的油脂為主,所以,有不少蔬果或天然食物都具有抗氧化性,像是蘋果、石榴、芭樂、苦瓜籽、苦瓜、海藻、燕麥、洋車前籽殼粉、各種菇類與洋蔥等,都可以多多攝取。
3.多吃酵素維持腸道健康
人體的腸胃道需要很多種類的酵素來協助維持健康,但其實許多食物中就存在這些對人體有益的酵素,食物中的酵素主要為澱粉酵素、脂肪酵素及蛋白質酵素,然而,這四種水果含有大量的酵素成份:青木瓜、奇異果、鳳梨以及香蕉,適當的實用都可以有助於腸道的健康。
另外,在這段期間大多數的人都會減少外出用餐,這時候你就可以自備食物進一步的控制食物的營養素攝取比例與熱量,再加上增肌減脂成功與否除了熱量攝取數值有關,另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食物的營養素,雖然食物的熱量相同但不同食物的生物可用價值 (Bioavailability) 和營養並不相等,舉例說同樣熱量的砂糖和穀物,在身體中被利用在增肌上的效率就有很大的分別。
所以,為了能更進一步強化免疫能力及減低訓練造成的生理壓力,在食物選擇上建議大家應增加含有抗氧化及抗炎等功效的食物攝取,無論是考慮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方面,都應該以健康優質的食物做為首選。
資料參考/draxe、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57歲的吳太太患有高血壓,某天早上起床後,感覺右眼看出去比左眼還模糊,但因為沒有疼痛與其他症狀,吳太太以為是用眼過度因此不以為意,直到1個月後視力模糊仍沒有改善,甚至右眼看東西中間有黑影,就醫後確診為視網膜靜脈阻塞,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併發黃斑部水腫。所幸即時治療後,症狀減輕,視力也逐漸恢復。
不只腦部會中風,眼睛也會中風!恩主公醫院眼科醫師陳彥晟表示,眼中風是指視網膜靜脈阻塞引起的病變及視力障礙,原因常見血栓阻塞,或動脈壓迫視網膜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若單眼視力突然模糊就要警覺,拖延就醫可能會影響視力。
陳彥晟解釋,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病人通常會有突發性、無痛的單邊眼睛視力下降症狀,有部分人可能會因血栓溶解而自行好轉,但另一部分病人會因為症狀輕微而容易拖延就醫,經常是併發其他症狀才警覺就醫治療,此時對治療後的恢復程度會有很大的影響。
眼睛中風會失明嗎?陳彥晟指出,眼中風不會直接導致失明,而是後續的併發症會間接使視力越來越差,「眼中風發生後,由於靜脈阻塞導致視網膜缺血,會促使視網膜長出新血管去補償缺血的地方,但這些新生的血管,大多因較脆弱,容易造成血管滲漏,而導致併發症。」
視網膜靜脈阻塞可能造成以下併發症:
黃斑部水腫
血管破裂會使玻璃體出血
青光眼:新生血管長在眼前房排水出口附近,導致房水無法排出,使眼壓升高而併發
視網膜新生血管纖維化:收縮拉扯使視網膜剝離,導致視力大幅減退
近期冬季溫差變化大,眼中風發生機率也跟著增加。陳彥晟進一步指出,眼中風的高危險群與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病人相似,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肥胖,曾經中風、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周邊靜脈疾病者等。眼中風治療成效會根據血管阻塞位置、缺血程度、併發症之有無而不同。
如何預防眼睛中風?陳彥晟提醒,若民眾發現自己突然單眼無痛性視力模糊,請盡快就醫散瞳檢查,若為缺血性的眼中風,因新生血管機會較高,同時確認是否合併有黃斑部水腫或其他併發症。眼內注射藥物可有條件申請給付,越早診斷及治療,視力恢復效果越好。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現代人長期使用手機、平板,以及電腦,長久下來容易肩膀與背部僵硬,當我們肌肉變僵硬時,血流也會變差,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斜方肌是負責支持頭部的重量,以及連結了背部、肩膀更容易累積疲勞,瑜伽老師透露可以透過幾招動作達到舒緩背部及腰部的不適。
斜方肌是位於人體的上背及中背的表層肌肉,其肌肉纖維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起自上項線、枕外隆突、項韌帶和全部胸椎棘突,肌肉纖維向外側集中,止於鎖骨外側的三分之一,斜方肌對於上背部的肌肉來說,是範圍較大的肌肉,相對疼痛影響的範圍和程度也比較大,像是偏頭痛、頸部痛、肩膀痛等,都和它有密切的關係。當斜方肌過度緊繃時,可能會引起整個肩頸區域的痠痛與頭痛。
對於許多熱愛舉重的健身者或是在辦公室打一整天電腦的上班族們來說,都會過度使用肩膀以及頸部、背部的肌肉,當該部位肌肉長期處在緊繃的狀態下,就會造成痠痛、疼痛狀況,嚴重時還會罹患五十肩,然而一般治療方式為吃藥或開刀,但都會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透過牛面式(Cow face pose)能拉開緊繃的肩頸,幫助血液順暢,以及恢復周圍的肌肉彈性,除此之外對還有許多益處。
駝背這種常見的情況已經不只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有慣性駝背的問題。長期駝背會導致脊椎側彎,嚴重時會壓迫到周圍的神經導致疼痛。此外,長時間的駝背也會造成斜方肌無力。透過牛面式能預防駝背,便將姿態調整好,整個身形也會看起來就為挺拔。
步驟1:採坐姿,將左腳彎曲進來,右腳跨到左腳外側,雙膝交疊。
步驟2:吸氣後將左手上舉,繞過肩膀彎曲,將手掌放在脖子或肩胛骨的中間,右手彎曲繞到背後,雙手交握。
步驟3:吐氣時肩膀放鬆,上面手臂再貼近耳朵,下手臂再靠近身體,停留保持呼吸3~5的呼吸,之後換邊進行。